1x
1

列传 卷十二

沈众,字仲师,吴兴武康人。祖父这曲在梁曲任特进。

父亲选堕,在梁朝任给事黄门侍郎。

沈众爱好学习,言语文章很有词采,在梁朝以出任镇街南平王法曹参军、太子舍人起家。这时,梁武帝制作了《千字诗》,沈众为诗篇做了注解。

他和陈郡人谢景同时被召见于文德殿,梁武帝命令沈众作《竹赋》,赋写成后,呈上,梁武帝欣赏他所作的赋,亲手写诏书回话说: 你的文章风格飘扬,可以说无愧于你的祖父。

当堡公萧大心任墨业刺史,用逸塞做限内记室参军。

不久任命为镇南湘束王记室参军。

升任太子中舍人,兼任散骑常侍。

沈众被委派前往西魏通问修好,回来后,升任骠骑庐陵王谘议参军,舍人的职务依旧担任。

侯景叛乱时,沈众进言梁朝武帝,声称家族世代原来所统率的讲求节义的军队,都在吴兴,请求回去招募用来讨伐叛贼,梁武帝同意这样做。

到侯景围攻台越时,沈众率领自己宗族子弟和随从而来的部众共五千余人,进入京城救援,安顿在坐肮这个地方,对着叛贼的束府布置阵势,军容十分整齐,侯景非常害怕他们。

梁武帝在台球内远远地任命边塞为太子右卫率。

京城失陷,沈众向侯景投降了。

景平乱被平定后,沈众往西逆辽而上去了荆州,元帝任用他为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

不久升任司徒左长史。

江陵失陷时,他被西魏所俘虏,不久就逃回来了,敬帝秉承皇帝的旨意,任命他为御史中丞。

绍泰元年,任命为侍中,升任左民尚书。

高祖登位,升任中书令,中正的职务依旧担任。

高祖因为沈众在国内有名望,非常敬重他,赏赐优厚,超过当时的有名人物。

沈众性格吝啬,家内所治产业,钱财布帛以亿计数,没有分送遇他人。

沈众自己奉养十分俭省,每次在朝廷聚会之中,他的衣裳破烂裂开,或者亲自提着帽子和鞋子。

永定二年,兼任起部尚书,监管建造太极殿。

总是穿着布袍草鞋,用麻绳作为带子,又携带干鱼蔬菜饭食独自吃,朝廷中士大夫都讥讽他这种做法。

沈众性情褊急不能受委屈,于是忿恨,便依次诽谤公卿大臣,责难诋毁朝廷。

高祖非常恼怒,因为沈众一直有名望受人景仰,高祖不愿意公开杀他,后来因为沈众休假回到武康,高祖于是命令沈众在吴中自杀了,时年五十六岁。

袁泌字文洋,左光禄大夫袁敬的弟弟。

清廉正直有办事的才能和气度,体貌雄伟,志向操行高尚谨慎。

始任员外散骑侍郎,历任诸王府属吏。

侯景叛乱时,袁泌想请求担任将领。

遣时直塑的哥哥室,星正任昱虽太守,梁简文帝任命直垫为束宫领直,命令他前往吴中招募士卒。

到侯景围攻台球时,袁泌率领所部前往援救。

京城失陷,撤退保守束阳,侯景派兵追赶他,袁泌就自盒稽塞虽出到进越,依附于鄱阳嗣王萧范。

芦笺去世后,袁泌就投降了侯景。

景平叛乱被平定后,王僧避上书朝廷任命室巡为富春太守,兼任丹阳尹。

贞阳侯僭位称帝,任用直垫为侍中,奉命出使变曲。

直担接受惮让时,王琳占据着垦红上游一带,袁泌自齐朝随从梁朝的永嘉王萧庄到达王琳那裹。

到芦壁僭位自立为帝,任用袁泌为侍中、丞相长史。

天嘉二年,袁泌与王壁辅佐萧墓到了栅口,王琳的军队战败,众人都奔逃失散,祇有袁泌独自乘坐小船送蕉蓝到北部边境,把萧蓝交给御史中丞玺岫盛,命令他和趸蓝一同前往变塑,然后跪拜辞行返回朝廷,前赴皇帝的殿庭承认罪过,文帝非常赞赏他的仁义。

不久任命为宁远始兴王府法曹参军,转任谘议参军,任命为通直散骑常侍,兼任侍中,领豫州大中正。

派往旦曲通问修好,出使回来,任命为散骑常侍,御史中丞,他的中正职务依旧担任。

高宗入朝辅佐后,任用袁泌为云旗将军、司徒左长史。

立巳太元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临终时告诫他的儿子重蔓茎说: 我对于朝廷一直没有立下功绩,死后,收殓尸体立即下葬,不要接受赠官谧号。

他的儿子遵照袁泌的遗愿,上书请求这样办,朝廷不同意,赠给袁泌金紫光禄大夫的官衔,谧号叫做质。

刘仲威是南阳涅阳入。

祖父塑幽,壹塑时朝廷以国子博士之职征召他,没有就任。

父亲刘之迟,做过塑凶治中从事史。

刘健盛年少时就有志气,广泛地涉猎文史知识。

梁朝承圣年中任用为中书侍郎。

在萧庄伪官署中任御史中丞,跟随萧庄进入齐朝,死于邺中。

刘仲威从弟刘广德,也爱好学习,恃才任性。

父亲刘之皇,凿塑时任安西泅塞王长史、卢邓太守。

刘广德,丞圣年中因为军功官做到给事黄门侍郎、翅塞太守。

翅业失陷后,依附于王壁。

王壁被平定后,塞童任命刘卢垄为宁远蓝墓王府限外记室参军,依旧统领他原有的军队。

不久任命他为太尉侯填湘州府司马,历任乐山、邃童两个郡的太守,塞噬内史。

达年中任命为假节、员外散骑常侍、云旗将军、河东太守。

太建元年死于郡中,时年四十三岁,赠给左卫将军的官衔。

陆山才字王违,呈登呈人。

祖父堕盏遗在梁朝任尚书水部郎。

父亲陆迅,任散骑常侍。

陆山才少年时气度卓越豪迈,爱好文史,范坠人至继,退趱的弟弟张绾,都钦佩敬重他。

以出任王国常侍起家,升任外兵参军。

不久因为父亲生病,往东回到家中侍候奉养。

承圣元年,王僧辩任命陆山才为仪同府西曹掾。

高祖杀王僧辩后,陆山才逃到会稽依附张彪。

张彪失败,才归附高祖。

绍泰年中,都督周文育出朝镇守南豫州,他不擅长文书和奏疏,于是任用陆山才为长史,政事全部委托给他。

周文育往南讨伐,打败萧勃,捉住欧阳顿,计谋策划大多出自于陆山才。

到周文育往西征伐王琳时,留陆山才监理江州政事,仍镇守豫章。

周文育和侯安都在沌口战败时,余孝顷自新林来进犯豫章,陆山才收拢集合剩下的部众,依附于周迪。

周迪捉住了余孝顷、李孝钦等,派遣陆山才从都阳的乐安岭东道送他们去京城。

陆山才被任命为中书侍郎。

又由乐安岭前去安抚南川诸郡。

周文育重新镇守豫章金口,陆山才又被任命为贞威将军、镇南长史、豫章太守。

周文育被熊昙朗害死后,熊昙朗囚禁了陆山才等人,送往王琳那裹。

尚未到达,而侯安都在宫亭湖打败了王琳部将常众爱,因此陆山才得以返回,任命为贞威将军、新安太守。

因为王琳还未平定,留下镇守富阳,以保卫束道。

调入朝廷任员外散骑常侍,升任宣惠始兴王长史,管理束扬州政事。

侯安都讨伐留异,坠山丈率领王府的军队随从前往。

留异被平定后,任命为明威将军、东阳太守。

调入朝廷任命为镇束始兴王长史,兼任会稽锂丞,管理束扬州政事。

尚未就任,改任为散骑常侍,兼任度支尚书,满一年后授给实职。

高宗往南征伐周迪,任用陆山才为军司。

周迪被平定后,陆山左恢复原职。

金耋堡从海上来袭击置窒,陆山才又以本身官职来到盒擅,指点传授计谋策略。

返回朝廷后,因为侍候皇上的宴席中和基景历在言语上有过失差错,被官吏告发,陆山才被免去官职。

不久任命为散骑常侍,升任云旗将军、西阳和武昌两个郡的太守。

天康元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赠给右卫将军官衔,谧号叫做简子。

王质字子贞,右光禄大夫王通的弟弟。

少年时意气风发,涉猎群书史籍。

梁朝时以梁武帝外甥的资格封为甲口亭侯,补充进国子学做学习《周易》的学生,考试取得优秀成绩。

以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起家。

遭遇母亲去世,服丧期间以守孝闻名。

服丧期满,任命为太子洗马、束宫领直。

连续升任中舍人、庶子。

太清元年,任命为假节、宁远将军,率领东宫军队,跟从贞阳侯向北征伐。

到贞阳侯战败,王质脱身逃回来。

侯景在寿阳叛乱,王质又率领水军随同大部队一起抗拒敌人。

侯景的军队渡江,王质便撤退了。

不久他率领步兵和骑兵驻在宣阳门外。

侯景的军队到达京城,王质的部队不战就溃败了,他于是剪去头发做了和尚,秘密地藏匿在世问。

到柳仲礼等会合援救京城,军队占据南岸时,王质又收拢集合自己剩余的部众跟随他们。

京城失陷后,王质往西逃到荆州,元帝秉承皇帝的旨意,任用王质为右长史,兼任河东太守。

不久升任侍中。

接着调出朝廷任命为持节、都督吴州诸军事、宁远将军、吴州刺史,领鄱阳内史。

荆州失陷,侯琐镇守于湓城,和王质不和,派遣偏将羊亮代替王质,而且用兵威胁他,王质率领自己的部队,越过信安岭,依附于留异。

文帝镇守会稽时,用兵援助王质,命令他镇守信安县。

永定二年,高祖命令王质率领自己的部队越过信安岭前出豫章,随从都督周文育以讨伐王琳。

王质和王琳一直友好,有人诬陷说王质在军中暗地裹传信给王琳互相勾结,高祖命令周文言杀王质,周文言陈述情况请求饶王质一命,得以免死。

接着任命为散骑常侍、晋陵太守。

文帝登位,征调入朝廷署理五兵尚书。

高宗做扬州刺史时,任用王质为仁威将军、骠骑府长史。

天嘉二年,任命为晋安太守。

高宗辅佐朝政时,任用王质为司徒左长史,将军的职务依然担任。

因为公事获罪被免除官职。

不久任命为通直散骑常侍,升任太府卿、都官尚书。

主建二年去世,时年六十岁。

赠给本来的官衔,谧号叫做叁三。

韦载字德基,京兆杜陵人。

祖父韦散,在梁朝时任开府仪同三司,封为永昌严公。

父亲韦政,在梁朝任黄门侍郎。

韦载少年时聪明有才智,专心致志爱好学习。

年纪十二岁时,随同叔父韦棱去见沛国人刘显,刘显问了他《汉书》中的十件事,韦载随着所间应声对答,没有迟疑。

到他长大了,广泛地涉猎文史知识,深沉敏睿有才识和度量。

以任梁朝邵陵王法曹参军起家,升任太子舍人、尚书三公郎。

侯景叛乱的时候,元帝秉承皇帝的旨意任用他为中书侍郎。

接着任命为建威将军、寻阳太守,跟随都督王僧辩往东讨伐侯景。

逭时王僧辩驻军于湓城,而鲁悉达、樊俊等人各自率领军队保守自己的地盘,等待战争的胜败情况。

元帝任用韦载为假节、都督太原高唐新蔡三郡诸军事、直庐太守。

于是领受命令晓谕叠悉达等人命令他们派出军队讨伐侯景。

到大军东下时,韦载率领三个郡的兵力从焦湖前出栅口,和王僧辩会合于梁山。

侯景被平定后,他被任命为冠军将军、琅邪太守。

接着奉命出使前往东阳、晋安,招降安抚玺垦、速宣尘等人。

于是童姜被任命为信武将军、义兴太守。

高祖杀王僧辩后,就派遣周文言率领轻装的士兵袭击童姜,尚未到达而皇盏已先有觉察,于是凭藉环绕的城墙加强自守。

周文育对他攻得非常紧急,韦载所率领的县中的士兵都是高祖原来统率的士兵,大多数善于使用机械发射的弓,韦越收拢他们得到几十个人,给他们带上长锁,命令自己亲信的人监督他们,驱使他们射击周文育的军队,规定说十发不能两中的人就处死。因此每次发射都能击中,所有击中的都毙命了。

周文宜的军队稍微退却,童载便在城外占据河流立起木栅,两军相持几十天。

高祖听到周文育军队不顺利的消息,就自己率领军队来征伐韦载,攻破他的水栅。

便派遣韦载同宗族的弟弟韦翩带著书信来晓谕韦载杀王僧辩的道理,并且奉梁敬帝的命令,命令韦载停战。

韦载得到书信,就带着他的部众向高祖投降了。

高祖给予优厚的抚慰,随即任用他的族弟韦翻监管义兴郡,韦载所部的将帅,都根据才能任命使用,高祖带着韦载总是把他安置在自己身边,和他谋划计议。

徐嗣徽、任约等领着齐朝的军队渡江,占据了石头城,高祖向韦载询问对敌的计策,韦载说: 齐朝的军队如果分兵先行占据三吴的道路,侵占束边的国土,那么就大势已去啦。

现在可以紧急地在淮南即侯景从前军营的基础上筑城,以使柬边的道路通行能够转运输送,另外命令轻装的军队断绝敌人的粮食运输,使他们前进不能有所掳掠,退却不能得到供给,那么齐朝将领的头,十天便可得到。

高祖听从了他的计策。

永定元年,任命韦载为和戎将军、通直散骑常侍。

永定二年,加封他为轻车将军。

接着加官散骑常侍、太子右卫率,将军的职务依旧担任。

天嘉元年,因为有病不再担任官职。

韦载有田十余顷,在江乘县的白山,到这时候就在那裹建筑房屋居住下来,和外面的人事断绝来往,无论吉事凶事庆贺吊丧,都没有往来,几十年中没有人进入他的家门。

太建年中在家裹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韦载同宗族的弟弟韦翩。

韦翩字子羽,少年时就有志向操守。

祖父韦爱,在梁朝任辅国将军。

父亲韦干向,任汝阴太守。

韦翩二十岁时父亲去世,居丧中十分悲伤以致身体受损,抚养母亲,抚育兄弟的遣孤,以仁义孝顺著称。

高祖做南徐州刺史时,召来韦翩任用为征北参军,接着监理盏里登政事。

丞宣元年,任命为贞毅将军、步兵校尉。

升任骁骑将军,领朱衣直合。

骁骑将军的职务,原是率领军营中的士兵,兼统领在宫中值宿的警卫。

自梁朝建立以来,骁骑将军的任务更加重要,皇帝从宫中出行时则负责羽饰旌旗之类的仪仗队和清除道路担任警戒的工作,进入宫廷则和二个警卫共同值班,当皇帝不坐正殿而来到殿前时则上殿左右侍奉。

韦翩一直就有名望,皇帝每遇大事总是命令他在左右侍奉,当时人们觉得他很光荣,给他一个称号叫做 侠御将军 。

不久调出朝廷任命为宣城太守。

天嘉二年,因为参与平定王琳的功劳,被封为清源县侯,食邑二百户。

太建年中在任上去世,赠给他明、霍、罗三州刺史的官衔。

韦翩的儿子韦宏,字德礼,有文学修养,历任官职做到永嘉王府谘议参军。

陈朝灭亡进入隋朝。

史臣曰:从前邓禹的根基在于文学,杜预出身是博学儒士,终于建立了军功,名字著称于前代。

西晋王朝司马氏同室操戈导致死丧祸乱,流荡迁徙到长江下游以束地区,这个时期顾荣、郗鉴逭一等人,温崤、谢玄这一类人,没有不是戴巾帧穿褐衣的卑贱书生,而成为插笏于带间的士大夫一直享有声誉,他们抗击敌人以保卫国家政权,建立功勋而升官做到三公。

自那时以来。每个朝代都有这样的人。

但梁朝王室动荡如水波涌起,使软弱无所作为的男子立下志向,既能亲身遇上这种机会,又能依靠当时英明的君主,真幸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