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列传 卷二十九

○李圆通

李圆通,京兆泾阳人。

他的父亲李景,以军士的身份隶属于武元皇帝,李景与他家里的僮仆黑女私通,生下李圆通。

李景不认他这个儿子,因此他又孤又贱,后来把他送给了隋高祖家。

等到高祖做隋国公时,提拔李圆通当参军事。

当初,高祖年少的时候,每逢宴请宾客,常常叫李圆通当监厨。

李圆通个性严谨,高祖的左右和婢女仆人都敬畏他。

只有世子杨勇的乳母仗着被宠爱而轻视他。还没有招待宾客,乳母就常来厨房要这要那,李圆通不答应,她拿着东西就走。

圆通生气,就呵叱厨师打她几十下,叫喊的声音在楼内响起,大小官员和身边的侍从,为此都替他害怕得失去了颜色。

宾客离开之后,高祖都知道了,于是召见李圆通,让他坐下,并赏赐他美食,从此以后特别地厚待他,认为他堪当大任。

高祖作了相国,封他为怀昌男爵。

过了很久,又授给他帅都督,晋封为新安子爵,把他当心腹。

李圆通力大快捷,擅长武功。

北周的诸王子一向害怕高祖,常常钻高祖的空子,谋划做不利于高祖的事,高祖多次靠李圆通的保护而免遭不幸。

高祖深深感念,于是让他参与政事。

授给他相国外兵曹的官职,仍然兼任左亲信。

不久授他上仪同。

高祖受禅后,授他为内史侍郎,兼任左卫长史,加爵位为伯。

历任左右庶子、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左丞、代理刑部尚书,很受信任。

后来担任左丞,兼任右翊卫骠骑将军。

在讨伐陈国的战役中,李圆通以行军总管的身份跟从杨素出兵信州,因功晋升为大将军,加封为万安县侯,授他扬州总管长史,不久转为并州总管长史。

秦孝王为人仁爱善良,处理事情缺乏决断,因此,府中的事情大多由李圆通处理。

后来李圆通进朝廷,做司农卿,兼粟内史,升迁为刑部尚书,数年后,又做了并州长史。

秦孝王因奢侈犯了罪,李圆通也因此罢了官。

不久李圆通又代理刑部尚书。

仁寿年间,李圆通因是功勋老臣晋爵为郡公。

隋炀帝继位,授李圆通兵部尚书。

炀帝驾临扬州时,让李圆通留下镇守京都。李圆通判决宇文述把田归还给老百姓,宇文述告他接受了贿赂。

隋炀帝大怒,征召李圆通,在洛阳面见炀帝,因此被免官。

李圆通因担忧害怕得疾病而死。后追封他为柱国,爵位和从前一样。

他的儿子孝常,在大业末年做了华阴县令。

○张定和

张定和字处谧,京兆万年人。

年少时贫寒低贱,有志气,守节操。

起初做侍官。

时逢平定陈国的战争,定和理当去打仗,但生活不能自给。

他要把妻子的嫁衣卖掉,妻子坚决不给他。从此定和就走了。

因作战有功,被任命为仪同,赏赐布帛千匹。于是定和抛弃了妻子。

此后定和屡建军功,升迁为上开府、骠骑将军。

定和跟随上柱国李充攻打突厥,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贼兵刺中了他的脖子,他就用草塞住伤口继续作战,神态自若,于是贼兵大败而逃。

皇上得此消息,派使者给他送药,驾快马到他的处所慰劳。

升官为柱国,晋爵为武安县侯。赏赐布帛二千段,骏马两匹,黄金一百两。

炀帝继位后,任命定和为宜州刺吏,不久又派遣他到河内做太守,很有政绩。

一年多后,定和奉诏回京,任左屯卫大将军。

定和随从炀帝征伐吐谷浑,到了覆袁川。

当时吐谷浑主与几个骑兵逃跑了,他手下一位有名的番王假称浑主,守卫着车我真山。炀帝命令定和率兵进攻,定和的部队已跟贼寇相遇,轻视贼寇兵少力薄,喊叫贼寇投降,贼人不肯。

定和不披甲挺身登山,贼寇在山谷里埋下了伏兵,用暗箭射死了定和。

副将柳武建率兵奋力还击,全部消灭了敌人。

炀帝为定和以身殉国而悲痛流泪,追封他为光禄大夫。

当时原有的爵位已按例免除了,因而重新封他为武安侯,谥号 壮武 。

馈赠丝绸一千匹,大米一千石。他的儿子张世立继承了爵位,不久为光禄大夫。

○麦铁杖

麦铁杖是始兴人。

勇猛而有膂力,能日行五百里,跑起来可以赶上奔马。

粗犷放荡且好酒,喜欢结交朋友,重信义,平常以捕鱼打猎为生,不置产业。

陈国太建年间与人合伙做贼,广州刺史欧阳危页俘获了他,麦铁杖从此沦为朝廷的奴仆,专给皇帝撑伞。

铁杖常常在皇帝退朝之后,步行一百多里,夜间到南徐州,翻越城墙而入,借灯光打劫偷盗。

次日早晨返回时,仍旧替皇帝撑伞。

像这样十多次,失主们认出了他,南徐州官府用状子告到皇帝那里。

朝中官员见铁杖每天早晨都在,不相信他做贼。

后来南徐州官员又多次状告铁杖,尚书蔡徵说: 这是可以验证的。

在卫兵们退出的时候,以百金悬赏,招募可以送诏书给南徐州刺史的人。

铁杖出来应招,怀揣诏书而去,次日早晨及时回奏。

皇帝说: 的确是徐州官员说的那样,铁杖偷盗之事是很清楚的。

因怜惜他勇猛敏捷,警告后便放他回家了。

陈国灭亡后,铁杖迁到清流县居住。

恰巧江东谋反,杨素派铁杖到江南去侦察。铁杖头戴草把,在夜间浮水过江,全部弄清贼营情况后回报杨素。

后来又再次到贼营窥探,被贼兵捉住,贼帅李棱派三十个军士押送他,绑着准备送给高智慧。

押到肻亭,军士们吃饭休息,可怜他饿,解开绑着的手让他吃饭。

铁杖夺取军士的刀,乱砍押送的军士,直到杀尽为止,然后一一割下他们的鼻子,怀揣而归,杨素十分惊奇。

后来论功行赏,却没有麦铁杖,碰上杨素坐驿车回京都,铁杖徒步追随杨素,每夜同宿一店。

杨素发现铁杖时才明白铁杖的用心,特地向皇上请奏授铁杖为仪同三司。

但因铁杖不识字,放回乡里。

成阳公李彻欣赏铁杖勇猛,在开皇十六年,征召铁杖到京城,任命他为车骑将军。仍跟随杨素北征突厥,加封为上开府。

炀帝即位,汉王杨凉在并州谋反,铁杖又跟随杨素征讨汉王杨谅,每次作战总是身先士卒,后任柱国大将军。

不久调任莱州刺史,但无政绩。

升转任汝南太守,渐渐学习法令制度,群盗绝迹。

后来上朝,考功郎窦威嘲笑铁杖说: 麦是什么姓?

铁杖应声答道: 麦窦没有差异,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窦威非常羞愧,无言以对,当时的人都认为铁杖机敏聪慧。

不久铁杖又调任右屯卫大将军,炀帝对他更加亲密。

铁杖认为炀帝对他恩重如山,常怀尽忠报国之志。

等到炀帝征讨辽东,铁杖请求当前锋。他回头对随从医生吴景贤说: 大丈夫的性命自有所在,岂能去用艾炷烫鼻梁,用瓜蒂喷鼻孔,治黄不差,而死在妇人怀里呢?

将要渡辽河,铁杖对他的三个儿子说: 你们应该准备浅黄色的衣衫。

我久蒙国恩,今天应是为国捐躯的时候。

我如果战死,你们将会富贵。

在忠与孝上,希望你们多努力。

等到渡河时,桥未完工,离东岸还有几丈,贼兵大批涌来。

铁杖跳上岸,与贼兵拼搏,战死。

同时战死的还有武贲郎将钱士雄、孟金叉。

炀帝为铁杖哭泣,赎回铁杖的尸体,下诏说: 铁杖志坚气勇,平素以功著称,这次陪朕讨伐贼人,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节高义烈,虽身死而功存。

他的誓言至忠至诚,追怀他的平生,让人伤感不已。

应赐给他特殊荣誉,以表彰他的功德,可追赠光禄大夫之职,追封宿国公,谥号武烈。

铁杖之子麦孟才承袭爵位,不久授为光禄大夫。

孟才有仲才、季才两个弟弟,都被拜为正议大夫。

炀帝还赠钱巨万,为铁杖办丧事,赐鍂车京丧车,前后配有吹鼓手,丧车的竿子上插着羽毛,在平壤被贼军打破的宇文述等一百多人都在车前为铁杖执绳引棺,王公以下的官员送到郊外。钱士雄被追封为左光禄大夫、右屯卫将军、武强侯,谥号刚。

他的儿子钱杰继承了爵位。

孟金叉被追赠为右光禄大夫,其子孟善谊继承官位。

孟才字智棱,坚强刚烈,有他父亲铁杖的遗风。

炀帝因为孟才是为国损躯的将领的儿子,对他恩惠不同一般,拜为武贲郎将。

等到江都宇文化及叛乱弑君,孟才便胸怀报仇之志。

孟才和钱武牙郎钱杰感情一向很好,二人密谋说: 我们两家世代蒙受皇恩,家门又以忠诚有节而著称。

现在贼臣弑君叛逆,国家沦亡,无节可谈,我们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

于是伤心落泪,扼腕愤激,相约纠集旧部,想拦截宇文化及在显福宫杀死他。

将要行动时,陈藩之子陈谦告密,孟才和党羽沈光等都被宇文化及杀害,忠义之士都为他们感到悲痛。

○沈光字

沈光字总持,吴兴人。

父亲沈君道,陈国吏部侍郎。陈国灭亡后,家住长安。

皇太子杨勇署他为学士。

后任汉王杨谅的府掾。杨谅失败后,他被除名为民。

沈光小时就骁勇快捷,善于马术,为天下之最。

他略通书记,会写点文章,常思慕立功扬名,不拘小节。

家境贫寒,父兄都以为人抄书为生,只有沈光放纵不羁,交结侠客和轻薄之徒,与京师的放纵少年结为朋友。

人家常常送东西给他,他得以侍养父母,甚至常有甘食美服,未曾困乏。

刚建禅定寺,其中的幡竿高十几丈,刚好绳子又断了,不是人力上得去的,诸僧都很忧虑。

沈光见了,对和尚们说: 可拿绳子来,我为你们爬上去就是了。

诸僧很惊喜,拿来绳子给他。

沈光用口衔绳子,沿竹竿子爬上去,一直爬到龙头上。

他系好绳子,手足都放松,透空而下,用手掌落地,倒行几十步。

观众莫不惊骇高兴,叹异不止。当时人叫他 肉飞仙 。

大业中,炀帝征集天下骁勇之士以伐辽东,沈光参预其中。

同类几万人,都在他之下。

沈光将到行宫去,送他到灞上的宾客有一百多人。

沈光洒酒于地,发誓说: 这次去,如不能建功扬名,当死在高丽,不再与各位相见了。

到跟随炀帝进攻辽东时,用冲梯攻城,竹竿长十五丈,沈光爬到顶端上去,临城与贼人交战,短兵相接,杀了十几人。

贼人竞相攻击他,他从城上掉下来,没落到地上,刚好抓住了竹竿上的绳子,沈光又上去。

炀帝望见了,壮之异之,驰马过去与他交谈,很高兴,当天授他朝请大夫,赐给他宝刀良马。炀帝常把他带在身边,渐渐对他很亲密。

不久,命他为折冲郎将,赏赐、待遇很优厚。

炀帝常常推食解衣赏赐给他,同类人中没谁可与他相比。

沈光自因受恩深重,想尽力尽忠。

江都之难发生,炀帝为宇文化及所杀后,沈光偷偷地召集义士,将为炀帝报仇。

此前,炀帝宠幸官奴,把他们叫给使,宇文化及因沈光勇敢,才任用他们,让他总管给使,在宫内安营。

当时孟才、钱杰等人谋划杀死宇文化及,因此对沈光说: 我们受国大恩,不能死于难,以保卫国家,这是古人所羞耻的。

现又俯首侍奉仇敌,受他驱使,面目惭愧,何必活着呢?

我们一定要杀死他,死而无憾。你是义士,肯跟随我们吗?

沈光泣下沾襟,说: 这是我所希望于将军的。

我率领着几百个给使,都受到先帝的大恩,今在宇文化及营内。

用他们来复仇,就像老鹰抓小鸟一样。

万世之功,在此一举,望将军好自为之。

孟才为将军,率领江淮之众几千人,相约在军营中将起床时,早晨进攻宇文化及。

沈光的话泄漏了出去,陈谦把此事告了出去。

宇文化及很惊惧,说: 这是麦铁杖的儿子,他和沈光,都勇不可挡,我要躲避其锋锐。

当夜就与心腹逃到营外,留下人告诉司马德戡等人,让他率领兵马,逮捕孟才。

沈光听到营内喧哗声,知道事情暴露了,来不及披甲,就袭击宇文化及营,空无所获。

碰上舍人元敏,数落其罪而斩之。

又遇上司马德戡兵入,把沈光四面包围。

沈光大叫突围,给使们也一起奋勇,杀了几十个,贼皆退后。

司马德戡又派来骑兵,拿着弓箭射他。

沈光身无甲胄,于是被害。

麾下几百人都战斗而死,没有一个投降的。

沈光死时二十八岁。

壮士们听说此事,没有不为他流泪的。

○来护儿

来护儿字崇善,江都人。

幼年就卓越不群,好立奇节。

刚读《诗经》,读到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和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的诗句时,放下书感叹说: 大丈夫在世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我要为国杀敌,建功立名,怎么能碌碌无为老死田间!

同伴听了都很惊讶,佩服他很有志气。

来护儿居住的白土村,离长江岸边很近。

在那时,长江以南还有阻隔,贺若弼镇守寿州时,常派来护儿做间谍,授给他大都督的官职。

在平定陈国的战役中,来护儿立了功,升迁为上开府。

他跟随杨素在浙江攻打高智慧,敌军盘踞河岸扎下营寨,绵延一百多里,大小战船覆盖了江面,击鼓呐喊向前进军。

杨素命令来护儿率领数百只轻快小船,径直登上江岸,直往敌营掩杀过去,一举攻破敌军。

当时敌军和杨素交战,不能取胜,退回去又无立足之地,因此就溃败逃散了。

高智慧将要向海上逃窜,来护儿追赶到泉州,高智慧走投无路,只好逃向闽越。

来护儿升任大将军,授任泉州刺史。

当时有个叫盛道延的人聚众叛乱,在州境内侵犯骚扰,来护儿率兵攻打,击败了叛军。

又跟随蒲山公李宽在黟、歙大败汪文进,升职为柱国。

仁寿三年,授任瀛州刺史,赐予他黄县公的爵位,食邑三千户,不久又加升为上柱国,授任右御卫将军。

隋炀帝即位,来护儿升职为右骁卫大将军,皇上待他很亲近很敬重。

大业六年,他跟随皇上前往江都,皇上赐他千段布匹,让他上祖坟祭祀祖先,宴请乡里父老,州郡乡里都认为很荣耀。

几年后,他转任右翊卫大将军。

辽东战役中,来护儿率领楼船,直指沧海,进入氵贝水,离平壤六十里,和高丽人相遇。

来护儿进军攻击,大败高丽人,又乘胜追击直逼城下,攻破他们的外城。

来护儿于是纵恿军队大肆抢掠,军队纪律渐渐松懈。高元的弟弟建武招募五百人的敢死队迎战来护儿,来护儿因此后退,在海浦扎下营寨,等待机会反击。

后来知道宇文述等人已经兵败,于是班师回朝。

第二年,又出兵沧海地区,军队驻扎在东莱,赶上杨玄感在黎阳叛乱,进军巩、洛,来护儿率兵与宇文述会合大败叛军。

皇上因此封他为荣国公,二千户。

大业十年,又率兵渡海,到卑奢城,高丽全国人都来迎战,来护儿大败高丽人,斩杀一千多人。

将要向平壤进军时,高元十分害怕,派使者押来隋朝叛将斛斯政,到辽东城下,上书请求投降,炀帝答应了。

炀帝派人拿符节召来护儿回师。

来护儿召集众人说: 三次出兵,都没能平定敌人,这一回去,不可能再来。

现在高丽人困窘疲敝,原野都没有青草了,凭我的部队作战,不需多久就可战胜他们。

我想发兵,直接围攻平壤,捉住他们的头领,好回去向皇上献捷。

来护儿上表请求出兵,不肯按皇上的旨意回师。

长史崔君肃极力同来护儿争辩,来护儿不答应。

来护儿说: 敌人的气势已被打垮,只要军队交由我指挥,就足以惩办他们。

我在朝庭之外,遇事可以独自决断,千里之外怎能受制于成规!

顷刻之间就失掉机会,劳而无功,所以应当白忙乎。

我宁愿征服高元,回去以后受责备,要我舍弃将要获得的大功,我办不到。 崔君肃对众人说: 你们如跟随元帅,违抗圣旨,我一定告知圣上,你们都要获罪。

众将领都害怕了,劝说来护儿回去,来护儿才奉旨回朝。大业十三年,改任左翊卫大将军,提升为开府仪同三司,皇上对他的委任更多,前后的赏赐不可胜数。

江都变乱中,宇文化及因忌恨他而谋害了他。○鱼俱罗

鱼俱罗,冯翊下圭阝人。

身高八尺,膂力过人,声气雄壮,一开口说话,其声音可传到几百步之外。

二十岁当亲卫。累次升迁,当到大都督。

随晋王杨广平定陈国,因军功拜授开府,赐缣纟采一千五百段。

不久,沈玄忄会、高智慧等作乱于江南,杨素因俱罗壮勇,请他与之同去江南破敌。

俱罗每次作战都有功勋,加授上开府、高唐县公爵、叠州总管。

因遭母丧离职。

回家时走到扶风,碰上杨素率人马将出灵州道打击突厥,路遇俱罗,很高兴,于是奏明朝廷,与他同行。

遇上贼人后,俱罗与几个骑兵突击,怒目圆睁,大声呼叫,所向披靡,左冲右突,往返如飞。

俱罗因功升任柱国,拜授丰州总管。

起初,突厥几次入境为寇,俱罗就抓了他们斩了,从此突厥畏惧屏迹,不敢来塞上牧马。

起初,炀帝为藩王时,鱼俱罗的弟弟鱼赞,跟随在炀帝左右,累次升迁,到当大都督。

炀帝继位后,拜授鱼赞为车骑将军。

鱼赞生性凶残,虐待其部下,令左右炙肉,碰上不中意,就用竹签刺瞎左右的眼睛。

有温酒而温度不合适的,立即割断人家的舌头。

炀帝因鱼赞是自己在藩国时的旧交,不忍心杀他,就对近臣们说: 弟弟既然如此,兄长也可想见。

因而召来鱼俱罗,指责他,把鱼赞从牢里放出来,让他带回去自己处理。

鱼赞回到家里,喝毒药死了。

炀帝恐鱼俱罗心中不安,怕他搞起边患来,调他当安州刺史。

过了一年多,调任赵郡太守。

后入朝拜见炀帝,与大臣们相聚。俱罗到了东都洛阳,与将军梁伯隐有旧交,二人于是几次来往。

俱罗又从赵郡带回了许多杂物,献给炀帝,炀帝不要,他就转送给权贵们。

御史弹劾鱼俱罗以郡将身份交结朝中大臣。炀帝大怒,俱罗与伯隐都坐罪除名。

不久,越辒的飞山蛮造反作乱,侵略郡里。

有诏让鱼俱罗以白衣身份权作将军,并率蜀郡都尉段钟葵讨平叛军。

大业九年,炀帝重新征讨高丽,以鱼俱罗为碣石道的军将。

回朝后,江南人刘元进造反作乱,有诏让鱼俱罗带兵到会稽等郡追剿叛军。

那时百姓思乱,从盗如市。俱罗进攻反贼头子朱燮、管崇等,战无不胜。

但反贼势力蔓延开来,越来越大,你打败了他们,他们又聚集拢来了。

鱼俱罗估计,反贼不是几年几月可以平定的,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在京师长安和洛阳,又见天下渐渐大乱,担心以后道路隔绝,父子难以再见。

那时东都洛阳闹饥荒,粮价飞涨,俱罗于是派家奴用船把米运到东都卖了,又买了财货,偷偷地接回几个儿子。

朝廷略略知道此事,怕他有异心,派使者去调查。

使者到了,前后察问,找不到罪证。

炀帝又令大理司直梁敬真去把他抓起来,送到东都。

鱼俱罗相貌异于常人,眼睛里各有两个瞳孔,有帝王之像,被炀帝私下里猜忌。

梁敬真揣摩圣旨,上告鱼俱罗的部队白白地打败仗,于是斩俱罗于东都街市,其家财被登记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