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列传 卷二十五

○于仲文

于仲文,字次武,是建平公于义之兄的儿子。

父亲于萛,北周大左辅、燕国公。

仲文小时就聪明机灵,很小上学,就沉溺书中而不知疲倦。

他父亲感到很奇异,说: 这个儿子肯定会振兴我们于家。

他九岁时,曾在云阳宫拜见北周太祖。太祖问他: 听说你爱读书,书上有些什么?

仲文回答说: 帮助父亲,侍奉君王,只有忠孝而已。

太祖非常赞赏他。这以后他跟博士李祥学习《周易》、《三礼》,略知大义。长大后,倜傥风流而胸有大志,气度超凡,当时称他是名公子。

开始当赵王的部下,不久升任安固太守。任、杜两家都丢了牛,后来找到一头牛,两家都说是自己的,州郡无法决断。益州长史韩伯隽说: 安固于太守年少时就很聪明,可让他决断这事。 于仲文说: 这事很容易解决。

于是让两家各赶牛群来,放出那头牛,那头牛就奔向任家的牛群中。

他又偷偷让人轻轻地伤了那头牛,任家人叹惜不已,而杜家人却没事一般。于仲文于是诃责姓杜的,姓杜的认罪而去。始州刺史屈突尚,是宇文护一党的,以前因事入狱,无人敢治他结党之罪。

于仲文到郡后,穷追究治,终于让他坐牢。

蜀中人因此传语说: 明断无双有于公,不避强暴有次武。 不久,调他任御正下大夫,封为延寿郡公爵,食邑三千五百户。

几次随军出征,累功升迁到当仪同三司。

北周宣帝时,他任东郡太守。隋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尉迟迥造反作乱,派部将檀让攻占黄河以南地区。

尉迟迥还派人诱招于仲文,仲文拒绝了。

尉迟迥恨他不听自己的,派仪同宇文威进攻他,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斩首五百多级。

仲文因功被授为开府。尉迟迥又派其部将宇文胄渡过石济,宇文威、邹绍从白马,两路俱进,又进攻于仲文。

贼人的势力更大,东郡人十分害怕,郡中人赫连僧伽、敬子哲率人响应尉迟迥。

于仲文估计不能挺住,抛妻别子,带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西门,冲破重围而逃走。

他被贼人追赶,且战且行。跟随他的骑兵,十之七八都战死。仲文独得免祸,到达京师。

尉迟迥于是杀了他的三子一女。高祖见仲文,引他到内室,为他下泪。

高祖赐他采帛五百段,黄金二百两,提拔他当大将军,兼任河南道行军总管。

给他鼓吹,让他乘驿车到洛阳发兵,以讨伐檀让。当时韦孝宽在永桥一带抵抗尉迟迥,仲文到孝宽处与他商议。当时,总管宇文忻颇有自疑之心,因此对仲文说: 你刚从京师来,你看丞相的意思怎么样?

尉迟迥实在不值得一打,只担心事情完了以后,又有鸟死藏弓的忧虑。 仲文怕宇文忻发生变故,就对他说: 丞相宽弘大度,明识有余,我们如能尽力为国,他必定不会有二心。我在京师三天,常见他有三个好处,以此看来,丞相不是一般的人。

宇文忻说: 三个好处怎样?

于仲文说: 有个叫陈万敌的,新近从贼人中来,丞相马上叫他的弟弟陈难敌召集人马,随官军讨伐贼人。

这是丞相有大度的第一个长处。上士宋谦,奉命调查一些事,宋谦于是要调查陈万敌别的罪过。丞相责备他说: 上当入网的,自可推求,何必又去调查访问,有亏大礼!

这是他不管人隐私的第二个长处。说到我于仲文的妻子儿女,丞相没有不潸然落泪的。这是丞相有仁爱之心的第三个好处。

宇文忻从此才安下心来。于仲文的部队到汴州的东倪坞,与尉迟迥的部将刘子昂、刘浴德等相遇,仲文进击而破之。仲文军驻扎在蓼堤,离梁郡七里,檀让拥众几万。

仲文用老弱挑战,檀让军全部来拒战。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军很骄傲轻敌。仲文于是派出精兵在左右两翼出击,大败檀让军,活捉五千多人,斩首七百级。

仲文军进攻梁郡,尉迟迥的守将刘子宽弃城逃走。

仲文率军追击,活捉、斩杀敌军几千人,刘子宽独个逃走。当初,仲文在蓼堤时,诸将都说: 我军从远方来,人马疲劳,不可立即决战。

仲文却令三军立即吃饭,摆阵大战。

破贼以后,诸将都请教道: 此前,我军疲劳,按道理不可交战,最后反而克敌制胜,这是用的什么计?

仲文笑着说: 我所率领的将士,都是华山以东地区的人,他们善于速战速决,不应该打持久战。乘势进军,我们所以能克敌制胜。

诸将都认为他们赶不上仲文。仲文军进击曹州,活捉了尉迟迥所署的刺史李仲康和上仪同房劲。

檀让率余部驻在城武,部将高士儒率万人驻扎在永昌。于仲文装模作样下公文到各州县说: 大将军来了,你们可以积集点粮食。 檀让还以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到,正在那里杀牛犒赏人马。

于仲文知道他太大意,挑选骑兵袭击他,一天便赶到了。于是,于仲文攻占了城武。

尉迟迥的部将席毗罗,拥众十万,驻扎在沛县,将要攻打徐州。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于仲文派人假装是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的守主徐善净说: 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犒赏将士。 金乡人信以为真,都很喜欢。于仲文挑选精兵,打起尉迟迥的旗帜,加速前进。

徐善净远远望见于仲文军将到,还以为是檀让来了,于是出城迎接。于仲文活捉了他,于是占领金乡城。

诸将大多劝仲文屠城,仲文说: 这里是席毗罗起兵的地方,我们应宽待他们的妻子儿女,那么,他的部下会自动回来。如果屠城,他们就绝望了。

众人都说好。

于是席毗罗仗着人多势众,来逼近官军。于仲文背城布阵,在离阵几里远的地方,在麻田里设下埋伏。两下里刚刚交手,仲文的伏兵就动手了,他们都扌曳着柴,鼓噪呐喊,尘埃升得很高。

席毗罗的部队溃逃了,于是仲文乘机追杀,贼人都投洙水而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

仲文活捉了檀让,用囚车把他送到京师。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平定。

席毗罗藏在荥阳一户民家,被捉来杀了,把他的首级传到京师。朝廷为于仲文刻石纪功,碑就树立在泗水之滨。于仲文回到京师朝见高祖,高祖引他到内室,一起饮宴,极尽欢乐。赐他杂采一千多段,妓女十人,又授他柱国、河南道大行台。

刚好这时高祖受北周之禅,他就留在了京师。不久,他的叔父、太尉于翼因罪下狱,于仲文也被有关官吏抓到牢里去了。

他在狱中上书高祖,说:我听说春生夏长,是天地平分之功;子孝臣忠,是人伦不易之道。过去尉迟迥作乱,所在之处,如影随物地都追随他。我地处险要的函谷关和黄河之间,地方是要冲。

我尝胆枕戈,誓死为国。尉迟迥当时收买我,用大将军的官位和万户侯的爵禄。

我不顾妻子儿女,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冒着白刃,突破重围。

我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相继惨死。

我披肝沥胆,跑到京师。承蒙陛下授我高官,委我兵权。

那时黄河以南的贼人,如狼似鸱。

我以八千疲弱兵卒,扫除妖雾,在梁郡打败刘子宽,在蓼堤打败檀让,平定曹州,收复东郡、安城、武定、永昌,解了亳州之围,消灭了徐州的贼人。

席毗罗的十万之众,一战便土崩瓦解;黄河南边的蚁聚之徒,我都按时消灭了。

在群凶问鼎之时,百姓无主之日,我的二叔于翼先在幽州,总管燕赵,他南邻反贼,北防胡人。

他内外安抚,辖区才得以免遭祸害。

我的五叔于智,在黑水一带树起大旗,与反贼王谦为邻。

五叔他遏制蛮人,镇守蜀道。我的兄长于岂页,任州牧于淮南,受命杀敌,他乘机剿贼,传贼人首级到京师。

王谦窃据二江,背叛于蜀。我的第三个叔父于义,受命于朝廷,替天讨逆。

我家此外的父叔兄弟,都受到文武重任,或受命于危难之际,或侍卫于战阵之前。我们于家全家忠诚,望能查明真相。

请陛下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点滴小功。

这样,那么就能死灰重燃,枯骨生肉,不胜感激之至,谨冒死上闻。

皇上看了表章,将于仲文和于翼都放了。

不久,皇上下诏,让于仲文率兵屯扎在白狼塞,以防备胡人。

次年,授他行军元帅,统帅十二总管,以进攻胡人。

出兵服远镇,遇到胡军,打败了他们,斩首一千多级,得到牲畜数以万计。

于是,从金河出白道,派总管辛明瑾、元滂、贺兰志、吕楚、段谐等二万人出盛乐道,到那颉山去。官军到了护军川北边,与胡人军相遇,可汗见于仲文的军队军容整肃,不战而退。

于仲文率领精干的五千骑兵,越山追击,没追上而回还。

皇上因尚书省文书多而杂,官吏多行奸诈,让于仲文调查尚书省的事。

他所揭发的尚书省的问题很多,皇上嘉奖他的明断,厚加慰劳赏赐。

皇上每每担心运输跟不上,于仲文请求挖掘疏通渭水,开通水运。皇上以为然,让仲文总管这件事。到伐陈战争时,授他行军总管,率水军从章山出汉口。

陈国的郢州刺史荀法尚、鲁山城主诞法澄、邓沙弥等请求投降,秦王杨俊都让于仲文率兵接受他们投降。

高智慧等人在江南作乱,他又以行军总管身份讨伐他们。当时三军缺粮,米价猛涨,于仲文私下里卖军粮,因此被除名。次年,他被恢复官爵,率领兵马驻扎在马邑,以防备胡人。

过了几十天,就作罢了。晋王杨广因于仲文有将帅之才,常注意他。

到这时,晋王上奏,要于仲文去,朝廷于是下令让他监督晋王军府之事。

后来突厥进犯边塞,晋王任元帅,让仲文率领先头部队,大破贼人而回。仁寿初年,授仲文为太子右卫率。

炀帝即位后,升他为右翊卫大将军,参与掌管选用文臣武将之事。

随炀帝讨伐吐谷浑,仲文升任光禄大夫,很被亲信。辽东战争爆发,于仲文率军直指乐浪道。

部队驻扎在乌骨城,于仲文挑选瘦弱的马、驴几千头,放在军后。

接着率部往东。高丽人出兵袭击他的后部,仲文回军打击,大破敌军。

到鸭绿江,高丽将领乙支文德诈降,来到于仲文的军营。仲文早就接到密旨,如遇到高元和乙支文德,一定要抓住。到这时,乙支文德来了,于仲文将要活捉他。

当时尚书右丞刘士龙任慰抚使,坚持劝阻他。

仲文于是放了乙支文德。接着又后悔,派人骗文德说: 还有话要说,你可再来一下。

文德不听,于是渡江。于仲文选拔骑兵渡江追他。

每次作战,必破敌军,乙支文德送诗于仲文说: 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

于仲文回信叫他投降,文德烧掉军营而逃走。

当时宇文述因粮尽想退军,于仲文说要以精兵追杀乙支文德,可以立功。

宇文述坚持阻止他,于仲文发怒说: 将军率十万之众,不能破小贼,有何脸面见皇上?而且这么一退,我于仲文此行,就无有战功了。 宇文述也厉声说: 何以见得无功?

于仲文说: 过去周亚夫为将时,看见天子,军容不变。

这是因为决定权在他一人手里,所以他能功成名就。现在我们却人各一心,怎能赴敌?

起初,炀帝因于仲文有谋略,下令各部听他节制,所以仲文才有这番话。因此,宇文述等人不得已而听他的,于是前行。

往东到了萨水,宇文述以士兵饥饿为由而退回,所以隋军失败。

炀帝把这事交给有关部门处理,诸将都把罪过推给于仲文。炀帝大怒,放了诸将,独关仲文。仲文忧愤发病,病很重了才出狱,死在家里,时年六十八岁。仲文撰有《汉书刊繁》三十卷、《略览》三十卷。

有九个儿子,于钦明最有名。

○于顗顗字元武,身高八尺,丰髯美须。

北周大冢宰宇文护见了,很器重他,把小女嫁给他为妻。

不久,因为父亲的功勋,赐他新野郡公爵的爵位,食邑三千户。

授他大都督,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其后累因军功,授为上开府。历任左、右宫伯、郢州刺史。大象中,他以水军总管身份随韦孝宽经略淮南。顗率领开府元绍贵、上仪同毛猛等,率水军从颍口进入淮河。

陈国防军主帅潘深丢弃军营而逃走。顗进而与韦孝宽攻占寿阳。

他又带兵围困硖石,守将许约惧怕而投降,顗于是拜官东广州刺史。尉迟迥反叛时,总管赵文表与顗平素就关系不好。顗将要杀他,因此睡在家里,假装说有心病,对左右说: 我见到两三个人到跟前的,就大惊,就想砍他们,我不能控制自己。

凡有宾客来问候的,都让把左右留在外面。

顗逐步假称快死了,赵文表去问候他,他让文表的随从到大门口停下来,让文表独自一个到顗的卧室。

顗突然跳起来,抽刀杀了他,因此高声说: 赵文表与尉迟迥通谋,所以杀了他。 文表的麾下,没有敢动手的。

这时高祖因尉迟迥未平,怕顗又生边患,因此慰劳他,就授他吴州总管。

陈国将军钱茂和率几千人,袭击江阳,顗迎战并打跑了他们。陈国又派将领陈纪、周罗目侯、燕合儿等袭击顗,顗抗击并打退了他们。

皇上赐他缣采几百段。隋高祖受北周之禅后,赵文表的弟弟到朝廷称其兄长无罪。

皇上下令调查这事。太傅窦炽等人认为,顗应处死。

皇上因于家功勋卓著,特别原宥了他,只贬他为开府。

顗后来承袭了燕国公的爵位,食邑一万六千户。不久因病免职。

开皇七年,授他泽州刺史。过了几年,免职,在家去世。

他儿子于世虔继承爵位。

○于玺于玺字伯符,父亲于翼,仕北周为上柱国、幽州总管、任国公。隋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尉迟迥作乱,派人引诱于翼。于翼抓了使者,送到长安,高祖很高兴。高祖受禅后,于翼入朝,皇上为迎接他,从榻上下来,与他握手,非常高兴。几天后,授他为太尉。过了一年多,去世,谥号为 穆 。

于玺小时就有才干,仕北周,开始任右侍上士。

不久授他仪同,兼管右羽林军,升任少胥附。周武帝时,他随齐王宇文宪在洛阳打败北齐军队,因功赐他丰宁县子的爵位,食邑五百户。不久随武帝平定北齐,加授开府,改封为黎阳县公爵,食邑一千二百户。

授为职方中大夫。到周宣帝即位后,他转任右勋曹中大夫,不久兼管右忠义军。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加授他上开府。高祖受禅后,升他任大将军,授他汴州刺史。

他很有才名,皇上知道了称赞他,下诏书褒奖他,赐他布帛上百匹。

不久升他为上大将军,晋爵位为郡公。转任邵州刺史,在州里几年,很有恩惠。

后任检校江陵总管,州里人张愿等几十人,到朝廷上表,请求留下于玺。

皇上叹赏很久,让他回到邵州。

州里父老们相互庆贺。不久调任洛阳刺史,又任熊州刺史,都有仁政。

因病调回京师。

仁寿末年,在家中去世。

谥号叫 静 。有儿子名叫于志本。

○段文振

段文振,北海期原人。祖父段寿,西魏沧州刺史。父亲段威,北周洮州、河州、甘州、渭州四州刺史。

段文振小时就有膂力,胆量过人,生性正直,通晓时务。

刚为宇文护亲信时,宇文护知他有才干,提拔他当中外府兵曹。

后来,北周武帝在晋州进攻北齐的海昌王尉相贵,尉相贵的亚将侯子钦、崔景嵩为内应。段文振以槊为杖,与崔仲方等几十人率先登上晋州城。

段文振随崔景嵩到尉相贵的住处,拔出佩刀迫他投降,尉相贵不敢动弹,晋州城于是被攻下。

北周武帝十分高兴,赐他布帛上千段。进而攻占文侯、华谷、高壁三城,他都有功劳。

到攻并州时,他攻陷城东门而进去,北齐安德王高延宗惧怕而出来投降。

朝廷录他前后的功勋,将授他高官,因有人上谗言而被谴责,因此只授他上仪同,赐他襄国县公的爵位,食邑一千户。

进而他又平定邺都,又赐他罗绮二千匹。后来他随滕王宇文荄攻击稽胡,打破敌军。

历任相州别驾、扬州总管长史。

入京任天官都上士,随韦孝宽经略淮南。不久尉迟迥作乱,当时段文振的老母亲和妻子儿女都在邺城,尉迟迥派人引诱他,文振不顾,归随隋高祖。

高祖任他为丞相掾,兼任宿卫骠骑。司马消难投奔陈国后,高祖让段文振安抚淮南。回京后,授他卫尉少卿,兼任内史侍郎。

不久以行军长史身份随达奚震讨伐背叛的南蛮,平定了他们,被加授上开府。过了一年多,升任鸿胪卿。

卫王杨爽北征突厥,让段文振任长史,因功劳簿不实而被免官。后作石州、河州二州刺史,很有威名和恩惠。

迁任兰州总管,改封龙岗县公。

突厥人进犯边塞,他以行军总管的身份率部破敌,一直追击到居延塞才回还。

开皇九年,隋国大举伐陈,以段文振为元帅秦王的司马,另兼行军总管。平定江南后,授他为扬州总管司马。

不久他又转任并州总管司马,因母丧离职。

不久,令他复职管事,他坚持推辞,但朝廷不许可。几年后,授他云州总管,不久任太仆卿。

开皇十九年,突厥人进犯边塞,段文振以行军总管的身份抵敌,在沃野遭遇达头可汗,大破敌军。段文振早先与王世积有旧交,起初,文振北征,王世积送给他骆驼、马匹。

文振回京后,王世积因罪被杀,段文振因与他交好,功勋于是不被录取。次年,率部出灵州道以防备胡人,无敌而还。越間蛮反叛,段文振讨平了他们,朝廷赐他奴婢二百人。

仁寿初年,嘉州獠造反,段文振以行军总管身份讨伐他们。

他领兵出山谷间,被贼人袭击,前后阻于险,不得相互救援,官军于是大败。

段文振又收集散兵,出其不意而攻击他们,最后打败贼人。段文振生性刚正,不肯在人之下。

当初,官军在益州驻扎,他拜见蜀王杨秀,样子对蜀王不大恭敬,杨秀很忌恨他。

到现在,杨秀告段文振军白白地败绩送死。右仆射苏威,与段文振有矛盾,因此上谗言害他。

他因此被除名。到杨秀被废王后,段文振上表申冤,高祖安慰他,授他大将军。

不久授他灵州总管。炀帝即位后,调他任兵部尚书,待遇很深。

随军征讨吐谷浑,段文振督兵驻扎在雪山,连营三百多里,东接杨义臣,西连张寿,把吐谷浑国主围困在覆袁川。

他因战功升任右光禄大夫。炀帝巡幸江都,让段文振兼管江都郡事。

段文振见高祖那时容纳突厥的启民可汗于塞内,又嫁给他公主,不断地赏赐他,到了大业初,对他的赏赐更多。段文振考虑到,突厥可汗,狼子野心,恐为国家祸害。

于是他上表说: 我听说古时候远方人不乱近处人,夷人不乱华夏。

周宣王外攘戎狄,秦始皇筑城万里,这是远谋良计,不能忘记。我看国家容纳启民可汗,给他士兵吃的,借给他地利。

如按我的糊涂想法,以为这种作法欠妥当。为什么呢?

胡人的生性,不亲近人,很贪婪,他弱小时就投靠你,强大了就反要吃掉你,这是他们的本性。

我学问不渊博,不能有远见,只听说过晋朝的刘曜、梁代的侯景的事。近代这些事情的应验,众所周知,依我看来,启民可汗必为国家大害。

依我的计策,按时打发他走,让他们到塞外去。

然后设上烽火,沿着边境防守,一定要严密,这是千秋万代的长远谋略。

当时,兵曹郎斛斯政专掌兵权。段文振知道他是个凶险无德的家伙,不可把机密大权交给他,所以屡次对炀帝说这事,炀帝都不采纳。

辽东战争爆发,炀帝授段文振左侯卫大将军,率部出南苏道。

在路上,他病得很重,上表炀帝说: 我以凡庸、微贱之身,幸逢盛世,承受奖励提拔,我的荣誉超过了同辈人。

但是,我的智能无所可取,得到的又太多,因此我常念叨国家的大恩,废寝忘食,我常想效犬马之劳,以报答国家大恩于万一。

但我养身无方,疾病于是很重。

抱着如此深的愧疚,就要永远地埋在地下,我承受不了巨大遗憾,于是略略陈述一点我的管见。

我看这辽东小丑,不服严刑,我国远降六军,皇上御驾亲征。

但是,夷狄多行其诈,皇上要多多防备。

他们往往口里说投降,心里却想背叛,可谓诡计多端,请不要随意接受他们投降。

眼下水位正好下降,我军不可迟疑,但愿皇上严令各路人马,星夜奔驰,水陆俱进,出其不意,那么平壤这座孤城,就可攻下来了。

如果打下了平壤,就挖了他们的根,其余城邑自可平定。如不按时平定,假如遇上绵绵秋雨,深为阻隔,兵粮又尽,强兵在前头,革末革曷人在后头,迟疑不决,这不是上策。

几天后,段文振在军中去世。

炀帝看了他的表章,悲叹很久,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北平侯,谥号为 襄 。

赐他家缣帛一千段,粮食二千石,在仪仗队的鼓吹下,送他到墓地。

段文振有十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