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名实篇

名与实的关系,就像形体和影子。

德艺周厚,名声就一定会好;容貌美丽,就一定会有美丽的影像。

如今有的人不修身而想在世上传好的名,就好比容貌很丑而要求镜子里现出美的影像。

德行高的人不顾名声,一般人努力扬名,没有德行的人竭力窃取名声。

忘掉名声,就是体道合德,享受鬼神的福祜,而不是用来求名的;立名,就是修身慎行,生怕荣誉会被湮没,而不是为了让名的;窃名,就是外朴内奸,谋求浮华的虚名,而不是真能得到名的。

我见世上有些人,在清白的名声树立之后,就开始聚敛钱财,在信誉显扬之后,就不再信守诺言,连自己说话自相矛盾都不知道了。虙子贱说: 诚于此者形于彼。

人的虚或实,真或伪固然在於心,但没有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只是观察得不仔细罢了。

一旦观察得真切,那种巧於作伪就还不如拙而诚实,接著招来的羞辱也够大的。

伯石曾经三次推却卿的册封,王莽也曾一再辞谢大司马的任命,当时,他们都自以为伪装得机巧缜密。后人把他俩的言行记载下来,留传万代,让人读后毛骨悚然。

最近有位高官,以孝顺闻名,他前后两次服丧,都因为悲伤过度而伤了身体,其孝心可说是超乎常人了。但在守丧期间,他把巴豆涂在脸上,使脸上长出了疮疤,以此表示他哭泣得多么厉害。他身边的童仆,却没有对此事保密,使得外人对他各方面所表露的孝心都不相信了。

因为一件事情作假而使得一百件诚实的事情也失去别人的信任,这都是贪求名声、不知满足的缘故啊!

有一个世家子弟,读的书不过二三百卷,又天性迟钝笨拙,可家世殷实富裕,他骄矜自负,多用牛酒珍宝玩好来结交那些名士。

那些得到好处的人,就一个个接著吹捧他,朝廷就误以为他很有才华,曾经派他作为使节出访其他国家。

齐东莱三韩晋明深爱文学,对他的作品产生怀疑,怀疑大多数的情况都不是他本人所命意构思的,于是设宴与他交谈,当面试探一下他。

宴会那天欢乐和谐,文人满座,属音赋韵,提笔作诗,这个士族轻率问就写成,可一点也没有他以往的风格,好在客人们各自在沉思吟味,没有发觉。

韩晋明宴会后叹息道: 果真像我们所估量的那样。

修改子弟的文章,用以抬高自己的名望,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一则不能经常如此,终究要透露出真情来;二则正在学习的子弟有了依赖,更加不肯专心努力。

邺下有一个年轻的人,出任襄国县令,十分勤勉,对待公事尽心尽力,对下属体恤有加,以此来谋求声誉。

每派遣兵差,都要握手相送,有时还拿出梨枣糕饼,并对每个人发表临别赠言说说: 上边有命令要麻烦你们,我感情上实在不忍,路上饥渴,送这些以表思念。

民众对他称赞,不是口说所能说得完的。

到迁任泗州别驾官时,这种费用就越来越多,无法常常做到。

时间一长势必表现得虚情假意,难以相继,原先的功绩也随之而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