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忤合
凡是有关联合或对抗的行劝,都会有相应的计策。
变化和转移就像铁环一样环连而无中断。然而,变化和转移又各有各的具体情形。彼此之间环转反复,互相依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
凡是计谋不可能同时忠于两个对立物,必然违背某一方的意愿。合乎这一方的意愿,就要违背另一方的意愿;违背另一方的意愿,才可能合乎这一方的意愿。这就是 忤合 之术。
如果把这种 忤合 之术运用到天下,必然要把全天下都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 忤合 之术用到某个国家,就必然要把整个国家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 忤合 之术运用到某个家庭,就必然要把整个家庭都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 忤合 之术用到某一个人,就必然要把这个人的才能气势都放在忤合之中。总之,无论把这种 忤合 之术用在大的范围,还是用在小的范围,其功用是相同的。
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进行谋划、分析,计算准确了以后再实行 忤合 之术。
古代那些善于通过背离一方、趋向一主而横行天下的人。常常掌握四海之内的各种力量,掌控诸侯,驱之于忤合之地,因循形势而设法化转,然后使之改变方向,与贤君明主相契合。
过去伊尹五次投靠商汤,五次投靠夏桀,不能昭明其志,最终受用于汤。
姜尚三次投奔周文王,三次投奔殷纣是懂得天命的制约。他们运用 忤合 认清了天命所在,所以归附明主而不再怀疑。
对于一个纵横家来说,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超人的智慧,不可能通晓深层的规律,就不可能驾驭天下;如果不肯用心苦苦思考,就不可能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不会全神贯注地考察事物的实际情况,就不可能功成名就;如果才能、胆量都不足,就不能统兵作战;如果只是愚忠呆实而无真知灼见,就不可能有察人之明。所以, 忤合 的规律是:要首先自我估量聪明才智,然后度量他人的优劣长短,分析在远近范围之内还比不上谁。只有在这样知己知彼以后,才能随心所欲,可以前进,可以后退;可以合纵,可以连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