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鬼谷子 谋篇

对于一个人来说,凡是筹划计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并要掌握规律背后的依据,这样才能得到实情。根据研究,来确定 三仪 。

所谓三仪是指上中下三种情况或者情势。

三者互相渗透,就能定出奇谋妙计。

而奇计是所向无敌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所以郑国人入山采玉时,都要带上指南针,这是为了不迷失方向。

揣度才干、估量能力、揣度情理,这是做事的指南。

所以,众人同心协力谋划事业,就会关系亲密,共同获得利益。凡是关系疏远的,事后只能有部分人得利;凡是同时被人憎恶而互相亲近的人,共同受到损害;凡是恶习相同而关系疏远的,一定是部分人先受到损害。

所以,如果能互相带来利益,就要密切关系,如果相互牵连地造成损害,就要疏远关系。这都是有定数的事情,也是所以要考察异同的原因。凡是这类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墙壁坍塌是因为缝隙的存在,树木毁坏是因为树木有节疤,因为缝隙和节疤都是它们的分界之处。

因此,事情的突变都由于事物自身的渐变引起的,而事物又生谋略,谋略生于计划,计划生义议论,议认生于游说,游说生于进取,进取生于退却,退却生于控制,事物由此得以控制。

可见各种事物的道理是一致的,不论反复多少次也都是有定数的。

一般来说,那些仁人君子必然轻视财货,所以不能用金钱来诱惑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提供财务;勇敢的壮士自然会轻视危难,所以不能用祸患来恐吓他们,可以让他们扼守险要;一个有智慧的人,通达礼教,明于事理,不可假装诚信去欺骗他们,反而可以给他们进清理事理,让他们建功立业。这就是所谓会仁人,勇士、智者的 三才 。

所以说,愚昧的人容易被蒙蔽,不肖之徒容易被恐吓,贪图便宜的人容易被引诱,所有这些都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

所以强大是由微弱积累而成;直壮是由弯曲积累而成;有余是由于不足积累而成。这就是因为 道数 得到了实行。

对那些外表亲近而内心疏远的人,要从内心入手游说,用真诚来打动;对那些内心亲近而外表疏远的人,要从外部入手游说,以求表里如一。

因此,要根据对方的疑问所在来改变自己游说的内容;要根据对方的表现来判断游说是否得法;要根据对方的言辞来归纳出游说的要点;要根据情势的变化适时征服对方;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危害来权衡利弊;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祸患来设法防范。

揣摩之后加以威胁;抬高之后加以策动;削弱之后加以扶正;符验之后加以响应;拥堵之后加以阻塞;搅乱之后加以迷惑。这就叫做 计谋 。

至于计谋的运用,公开进行不如私下谋划,私下谋划不如结党,结党可使双方的关系亲密无间。

循规蹈矩不如出奇制胜,奇策实行起来可以无往不胜。

所以向君主进行游说时,一定要与他谈论奇策的运用。同样道理,向人臣进行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私情,才能保全自己。

虽然是自己人,却说有利于外人的话,就要被疏远。如果是外人,却知道太多内情,就就会带来危险。

不要拿别人不想要的东西强加于人,不要拿别人不了解的事去说教别人。

如果对方有某种爱好,就要学习相关的东西以迎合他的兴趣;如果对方厌恶什么,就要加以避讳,以免引起反感。

所以,要进行隐密的谋划和公开的夺取。

想要除掉的人,就要放纵他,任其胡为,待其留下把柄时就乘机一举除掉他。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既不喜形于色也不怒目相待的人,是感情深觉的人,可以托之以机密大事。对于了解透彻的人,可以重用;对那些还没了解透彻的重要的是掌握人,绝对不要被人家控制。所以说: 任何事情都贵在制约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所控制。

控制人的人是掌握大权的统治者;被人家控制的人,是唯命是从的被统治者。

所以圣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隐而不露,而愚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大肆张扬。有智慧的人成事容易,没有理智慧的人成事困难。

由此看来,一旦国家灭亡了就很难复兴;一旦国家骚乱了,就很难安定,所以无为和智慧是最重要的。

智慧要用在常人不知道的地方,而能力要用在常人做不到的地方。

在施展智谋和才干之后,如果证明是可行的,就要选择相应的时机来实行,这是为自己;如果发现是不可行的,也要选择相应的时机来实行,这是为别人。

所以古代的先王所推行的大道是属于 阴 的,古语说 天地的造化在于高与深,圣人的治道在于陷与匿,并不是单纯讲求仁慈、义理、忠庆、信守,不过是在维护不偏不倚的正道而已 。

如果能彻底认清这种道理的真义,就可以与人交谈,假如双方谈得很投机,就可以发展长远的和目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