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灵枢 五味论

黄帝问少俞道:五味进入口内,各有它喜欢趋走的地方,也各有它所引发的病症。

酸味趋走于筋,多食酸味,使人小便不通;咸味趋走于血,多食咸味,使人发渴;辛味趋走于气,多食辛味,使人感觉内心有空虚感;苦味趋走于骨,多食苦味,使人发生呕吐;甘味趋走于肉,多食甘味,使人心胸烦闷。

我知道五味食用过度会分别引发上述症状,但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少俞回答说:酸味进入胃内,它的气涩滞不滑并有收敛作用,只能上行至于上中两焦,不能随着气机出入而吸收转化,只能停留在胃中,胃中温和,便会向下渗注于膀胱,膀胱的外壁薄而软,受到酸味的作用便紧缩蜷曲,致使膀胱出口收束不通,以至于小便不通,因而造成小便不利的癃闭症。

阴器,是宗筋汇聚的地方,所以说酸味进入胃中,是趋走于筋的。

黄帝问道:咸味趋走于血,食咸味过多会使人口渴是什么道理呢?

少俞回答说:咸味进入胃中,其气向上趋走于中焦,渗注于诸脉,脉是血气运行之处,血与咸味相遇,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胃内的汁液就渗注于血;胃内汁液渗注于血,则胃内汁液枯竭;胃内汁液枯竭,则咽喉焦干,所以舌根发干而易觉口渴。

血脉是取道于中焦而通血气的,所以咸味进入中焦,便趋走于血。

黄帝问道:辛味趋走于气,多食辛味,使人觉得心中空虚是什么道理呢?

少俞回答说:辛味进入胃中,其气趋走于上焦。上焦是纳受水谷所化精微之气而营护诸阳气的,姜、韭菜的辛气熏蒸上焦,营卫之气也不时受到辛味的刺激,而长时留滞胃中,所以出现内心空虚的感觉。

辛味趋走于卫气,与卫气同行,所以辛味入胃后,就会和汗液一起发散出来。

黄帝问道:苦味趋走于骨,过食苦味会让人呕吐,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少俞回答说:苦味进入胃中,胃中的五谷之气都敌不过苦味,苦味进入下脘之后,三焦的气行之路俱都闭塞不通,所以让人呕吐。

牙齿是胃的终了处,苦味进入胃中,先趋走于骨,而后复出于齿,所以知道苦味是趋走于骨的。

黄帝问道:甘味趋走于肉,过食甘味,使人感到心胸烦闷,是什么原因呢?

少俞回答说:甘味进入胃中,其气弱小,不能上行至于上焦,而是与谷物一起留在胃中。

甘味能使胃变得柔润,胃柔润则胃壁松弛,胃壁松弛,胃中的寄生虫就会蠕动,虫蠕动,则使人心中烦闷。

甘味之气外通于肉,所以说甘味趋走于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