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 官针
大凡针刺的要点,在于准确选用符合规格的针具。
九种针具之所以适合于临床应用,就在于它们各有其不同的治疗作用,长的、短的、大的、小的,都各有其不同的施用对象,如果使用不得法,病症就不能治愈。
疾病在浅表,却用针深刺,就会损伤内部的肌肉,并导致皮肤上发生脓肿;疾病在深部,却用针浅刺,非但病气不能泻除,反而皮肤上会发生大的疮疡。
病症轻微的,却用大针去刺,刺激过重,就会使元气泻伤太过而导致病情更加严重;病症严重的,却用小针微刺,邪气得不到疏泄,也为治疗失败。
因此,如果不能选用适宜的针具进行针刺,应该用小针的时候却误用了大针,刺之过分,就会损伤正气;而应该用大针的时候却误用了小针,刺之不足,则病邪也不能祛除。
以上已经讲了误用针具的害处,下面再来谈一谈各种针具的合理施用方法。
病在皮肤浅表而游走不定的,当取用箭头形的镵针在病痛的所在处进行针刺,以泻除风热;但如果患部的肤色苍白而并无红肿充血的迹象,则说明热邪已去,就不能再取用镵针来进行治疗。
病在皮下浅层的肌肉或肌腱之间的,当取用针端呈卵圆形的员针在病痛的所在处施行推摩,以流通气血。
病在经络、属于顽固性的痹证的,当取用三棱形的锋针来进行治疗,以作刺络放血之用。
病在经脉、属气虚不足的虚证而应施用补法的,当取用不刺入皮肤的鍉针分别按压各经的井、荥、输、经、合等腧穴,以使其血气流通。
病属于脓疡之类的,当取用剑形的铍针来进行治疗,以作切开排脓之用。
病属急性发作的痹证,当取用既圆且锐的员利针来进行治疗,深刺之,以治暴痛。病属痹病疼痛日久不愈的,当取用形如毫毛的毫针来进行治疗,可较长时间地留针,以去痛痹。
病已在深部的,当取用长针来进行治疗,以去在内之邪。
第三种叫做恢刺。恢刺法,就是直刺在筋的旁边,然后再或前或后地提插捻转,扩大针孔,以舒缓筋脉拘急之症状的针刺法。
这种刺法,适用于治疗筋脉拘挛而致疼痛的筋痹病。第四种叫做齐刺。齐刺法,就是在病变部位的正中直刺一针,在其左右两旁又各刺一针的针刺法,用以治疗寒气稽留范围较小而部位又较深的痹证。这种针刺法,三针齐下,所以也有称它为三刺。运用三刺,主要就是为了治疗寒痹之气范围小且部位深的那一类疾病的。
第五种叫做扬刺。扬刺法,就是在病变部位的正中刺一针,再在四周刺四针,且都用浅刺的针刺法,用以治疗寒气稽留面积较广而部位较浅的病证。
第六种叫做直针刺。直针刺法,就是在针刺时将穴位处的皮肤提起,然后将针沿皮刺入,但不刺入肌肉的针刺法,用以治疗寒气稽留部位较浅的病证。
第七种叫做输刺。输刺法,在操作时,进针和出针的动作都较快,直刺而入,直针而出,取穴较少且刺入较深,用以治疗气盛而有热的病证,主泻热。
第八种叫做短刺。短刺法,适用于骨节浮肿,不能活动,局部发冷的骨痹病。进针时,要缓缓刺入,进针后,要稍稍摇动针体,再行深入,以使针尖达到骨的附近,再上下提插,以摩擦骨部。
第九种叫做浮刺。浮刺法,就是从病所的旁边斜刺进针,浮浅地刺入肌表的针刺法,用以治疗肌肉挛急且属于寒性的病证。
第十种叫做阴刺。阴刺法,就是左右两边经络要同时进针的针刺法,用以治疗阴寒内盛的寒厥证。患寒厥证,与足少阴肾经有关,针刺治疗取足内踝后方肾经上的原穴太溪穴。
第十一种叫做傍针刺。傍针刺法,就是在病所直刺一针,再在其旁边刺一针的针刺法,用以治疗邪气久居不散的留痹证。
第十二种叫做赞刺。赞刺法,其进针和出针的动作都较快,在患处快而浅地直刺几针,目的就在于使其出血以泄散局部的郁血,这也是消散痈肿的一种针刺法。
脉络分布在深部而不显现于外、不能用肉眼看见的,在针刺时,要轻微地进针,刺入其内,并长时间地提捻针,以使孔穴中的脉气上行而产生针感。
脉络分布在浅部而现于外的,就不能直接针刺,必须先按压隔绝其脉,使血脉停留然后才可以进行针刺。只有这样,才不致出血,也就不使精气外泄,而只将邪气去除。
所谓 三刺 是指可以使谷气出而产生针感的针刺法,就是先浅刺进入皮肤,以宣泄卫分的阳邪;然后再刺入一些,以使卫分的阴邪能够外出,而其刺入的深度,也只是稍稍深一些,比皮肤的浅层略深,透过了皮肤,接近了肌肉,但还不能达到分肉之间;最后再将针尖深入到分肉之间,这时就会使谷气出而产生酸麻重胀等针感。
所以古医书《刺法》中说: 开始时浅刺皮肤,可以驱逐浅表的邪气,而使血气流通;此后再刺入较深,就可以宣散阴分的邪气;最后刺入极深,到了一定的深度,就可以通导谷气而产生针感。
其内容说的正是这种 三刺 的针刺法。
所以,运用针法来治疗疾病的医者,不知道每年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加临的时期,每一节气中六气盛衰的情况,以及因气候变化而引起病情的虚实变化,就不能成为良医。
针刺法有五种,可以适用于与五脏有关的病变。
第一种叫做半刺。半刺法,就是浅刺进入皮肤后,很快就急速出针,而并不损伤肌肉的针刺法,其动作就好像拔去毫毛一样。
其主要目的就在于使皮肤轻微地感受一下刺激,以疏泄皮肤浅表部的邪气。因为肺主皮毛,所以这是和肺脏相应的针刺法。
第二种叫做豹文刺。豹文刺法,就是在病变部位的前后左右,针刺多下,而使刺点像豹的斑纹一样的针刺法。
合谷刺法,就是在患处中间正刺一针,左右两侧各斜刺一针,呈鸡足一样的形状,并将针刺入到分肉之间的针刺法,用以治疗肌痹病。因为脾主肌肉,所以这是和脾脏相应的针刺法。
第五种叫做输刺。输刺法,在操作时,进针和出针的动作都较快,直刺而入,直针而出,且要将针深刺至骨的附近,用以治疗骨痹病。因为肾主骨,所以这是和肾脏相应的针刺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