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灵枢 岁露论

黄帝问岐伯说:《医经》中说: 夏天伤于暑邪,到了秋天就会发生疟疾。

疟疾的发作有一定的时间性,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回答说:暑虐之邪是从督脉的风府穴侵入人体,然后从颈项沿脊椎两侧日渐向下移动。而人体的卫气,一日一夜之间行于人体五十周次后,就在风府穴处大会合,与稽留于风府穴的邪气相遇,由次日起,每日沿脊骨下移一个骨节,所以疟疾每日发作的时间也随着向后推迟。

因为邪气已先期稽留于人体的脊背,每当卫气运行到风府穴时,腠理就张开,邪气便乘虚深入,则疟疾就发作,这就是疟疾发作时间日渐推迟的原因。

卫气出离风府穴,每天沿脊椎下行一节,到第二十一日,下行到尾骶骨,然后在第二十二日,又向上移入于脊内,流注于伏冲脉,再循脉上行九日,上出于左右两缺盆穴的中间,在这段时间内,卫气是逐日升高,因此发病的时间,就一天早于一天。

如果邪气深陷内迫于五脏,并累及募原的,是邪气已入里,由于距离体表较远,不能及时与外出的卫气相搏,病就不能每日发作,所以发病迟缓,以致于到第二天才会聚集发作一次,而形成间日疟。

黄帝说:卫气每当运行到风府穴时,就会使腠理开泄,邪气便乘虚侵入而发病。

但卫气逐日下移一节,这样就不是每天在风府穴处,为什么疟疾还会发作呢?

也就是说,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在风府穴。卫气每日下行一节,其相应的部位腠理必定开放,只要邪气留止在这个地方,必然引起邪正交争的反应。

所以,凡是卫气运行出入而邪气羁留的地方,就是发病的所在。黄帝说:讲得好。风邪所引起的疾病和疟疾相似而同属一类型,但外感风邪的病症,常常持续存在,而疟疾的发病却有间歇地定时发作,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因风邪常停留在肌表组织之间,卫阳之气不时地与之交争相搏,所以证候表现呈持续性;而疟疾病邪能随经络深入,搏结于内,所以只有卫气行至疟邪所在之处引起抗御病邪的反应时,疾病才会发作。黄帝说:讲得很好。

黄帝问少师:我听说四时八风伤害人体,本来就有寒暑气候的不同。寒冷时,人的皮肤紧束,腠理闭合;暑热时,人的皮肤弛缓,腠理开泄。

在这种情况下,贼风邪气是乘人体皮肤腠理开泄而侵入的呢,还是必须遇到四时八风反常的气候才会伤人呢?

少师回答说:不尽是这样。

贼风邪气侵害人体,并不按固定的时间刻板地依据四时八风的规律,但必须是人体皮肤腠理开泄时才能乘虚而入,这时人体内部往往精亏气虚,卫表不固,邪气容易深入,在这种情况下,病情就要严重些,发病也较急促。

如果在皮肤腠理闭合时,即使邪气侵入,因人体正气不亏,也只能逗留在表浅部位,病势就会较轻,发病也比较迟缓。

黄帝说:有时气候寒温也适度,人本身也能恰当地调节衣着,人体腠理并没有开泄,然而也有突然发病的,其原因是什么呢?

少师回答说:黄帝你不知道邪气侵入的原因吗?

即使在平时,人的腠理、皮肤也是有时张开有时闭合、有时松弛有时坚紧的,这原本就是人体的正常现象。黄帝问:我可以知道吗?

少师说:人与天地自然变化密切相关,日月运行亏满也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所以,当月亮满圆的时候,海水向西涌盛形成大潮,此时人体气血也相应地充盛,肌肉坚实,皮肤致密,毛发坚韧,腠理闭合,烟尘污垢容易附着于体表形成保护,在这个时候,即使遇到贼风邪气的侵入,也较表浅不会深陷。

如果到了月亮亏缺的时候,海水向东涌盛形成大潮,这时人体气血相应虚弱,体表卫气衰退,外形虽然如常,但肌肉消减,皮肤弛缓,腠理开泄,毛发残脆,肉理疏薄,烟尘污垢不容易附着于体表形成保护,在这个时候,若遇到贼风邪气的侵袭,就容易深陷入里,发病也急暴。

黄帝说:有人得病呈暴发性,或是突然死亡这是什么原因?

少师回答说:遭逢三虚的人,就会暴病暴死;得遇三实的人,邪气就不能伤害他。

黄帝说:我想知道什么是三虚。

少师说:时逢岁气不及的虚年,遇上月亮亏缺无光,四时气候失和,在这种条件下,最容易感受贼风邪气的侵袭,这种情况称为三虚。

所以,如果不了解三虚的理论,即使医学知识达到相当的高度,但往往因这一点而像粗率庸俗的医生一样了。黄帝说:我想知道什么是三实。

少师说:时逢岁气有余之年,又逢月望满圆,再遇到四时调和的气候,虽有贼风邪气也不能危害人体,这就叫做三实。

黄帝说:这是多么深刻的哲理啊!

你讲得也很透彻。

请把它珍藏在金匮之中。

不过,这只是指个别人疾病的单发情况而言。

黄帝说:我想知道在一年之中,有许多人得相同的病,呈流行性。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少师说:这需要在交立八节的时候,观察四正、四隅气候是否异常。

黄帝说:怎样观察呢?

少师说:这种观察气象的方法,通常是在冬至日这天,太一入居北方叶蛰宫,当它到来之际,一定有风雨与之相应。

如果从南方来的,叫做虚风,这是能够伤害人体的贼风邪气。

假如虚风来时正在半夜,人们都居于室内安睡,邪气无从冒犯,这就预示着当年很少人生病。

假如虚风出现在白天,人们多在室外活动而防范松懈,就容易被邪气所中伤,因此生病的人就较多。

假如在冬季感受了虚邪,深入至骨而不外散,到了立春,阳气逐渐旺盛,腠理开泄,倘若再遇到立春这一天刮来的西风,人们又会被这种反常的气候再度中伤,因此两种邪气交结,就会使经气滞止不畅而发生疾病。

所以,凡是这样遭逢不当令的虚风邪雨,都叫做遇岁露。

总之,一年之中气候调和,或很少有异常气候的出现,人们患病的就少,死亡的也少。

反之,一年之中寒温不时,风雨不调,人们患病的就多,死亡的也多。

黄帝说:虚风邪气,给人们造成危害的轻重,根据什么去判断呢?

少师回答说:在正月初一这一天,月建在寅,太一在东北方的天留宫,这一天如果刮西北风,而且没有雨,人们多有生病而死亡的。

正月初一,早晨平旦寅时,刮起北风,到了春天,人们多因病致死,而且患病的人数多达十分之三。

正月初一,中午刮北风,到了夏天,就会造成疾病流行,而且多有死亡。

正月初一的傍晚刮北风,到了秋天,会有很多人病死。

如果这一天整天刮北风,就会大病流行,死亡的人数约占十分之六。

正月初一,如果风从南方刮来,这叫做旱乡;从西方刮来,称为白骨,国家将会有祸殃,人多死亡。

正月初一,风从东方刮来,如果掀翻房屋,飞沙走石,国家将有大灾难。

正月初一,风从东南方刮来,到了春天会有人病死。

正月初一,如果天气温和而无风,则本年内谷物价格低廉,人们不患疾病;如果天气寒冷而且有风,则本年内谷物价格昂贵,人们也多灾多病。

这就是所说的,可以在正月初一观察天气与风向,以预测当年虚邪贼风伤人的情况。

如果到了二月初二日,时近春分多风之际,春风仍不吹拂,人们每每患心腹之病。到了三月十一日,春将尽夏将来时,而气候仍不温暖,人们多患寒热之病。到了四月六日,天阳始盛,夏天到来,如果气候仍然不热,那么人们容易患瘅热病。

到了十月九日,冬天已到,阴气始盛,但气候仍然不冷,人们往往会突然发病或猝然死亡。以上所说的风,都是指那些能损坏房屋、折断树木、飞沙走石的大风,这样的风能使人毛发竖立、腠理开张而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