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素问 举痛论

黄帝问道:我听说善于谈论天道的,必能应验于人事;善于谈论历史的,必能应合于今事;善于谈论人事的,必能结合自己的情况。

这样,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而不迷惑,了解事物的要领极其透彻,这就是所谓明达事理的人。

现在我想请教先生,将问诊所知,望诊所见,切脉所得的情况告诉我,使我有所体验,启发蒙昧,解除疑惑,你能告诉我吗?

岐伯行二次大拜之礼后回答说:你要问的是哪些道理呢?

黄帝说:我想听听人体的五脏突然作痛,是什么邪气造成的呢?

岐伯回答说:人体经脉中的气血流行不止,如环无端,如果寒邪侵入了经脉,则经脉气血的循行迟滞,凝涩而不畅行;如果寒邪侵袭于经脉外面,则使经脉内气血虚少;如果寒邪侵袭于经脉内部,则气血留止而不通,这二个原因都会导致突然产生疼痛。

黄帝说:其疼痛有突然停止的,有疼得很剧烈而不停止的,有痛得很剧烈而不能按压的,有按压而疼痛停止的,有按压也不见缓解的,有疼痛跳动应手的,有心和背部相互牵引而痛的,有胁肋和腹相互牵引而痛的,有腹痛牵引阴股的,有疼痛日久而成积聚的,有突然疼痛昏厥如死不知人事稍停片刻又清醒的,有痛而呕吐的,有腹痛而后泄泻的,有痛而大便闭结不通的。

以上这些疼痛的情况,其发病情形各不相同,如何加以区别呢?

岐伯说:寒邪侵袭于脉外,则经脉受寒,经脉受寒则经脉收缩不伸,收缩不伸则屈曲拘急,因而牵引在外的细小脉络,内外引急,故突然发生疼痛。

如果得到热气,则疼痛立刻停止,假如再次感受寒邪,卫阳受损就会久痛不止。

寒邪侵袭经脉之中,和人体本身的热气相互搏争,则经脉充满,脉满为实,不任压迫,故痛而不可按。

寒邪停留于脉中,人体本身的热气则随之而上,与寒邪相搏,使经脉充满,气血运行紊乱,故疼痛剧烈而不可触按。

寒邪侵袭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以致血气凝涩而不散,细小的脉络拘急牵引,所以疼痛;如果以手按揉,则血气散行,故按之疼痛停止。

寒邪侵袭于侠脊脉,由于邪侵的部位较深,按揉难以达到病所,故按揉也无济于事。

寒邪侵袭于冲脉之中,冲脉是从小腹部的关元穴开始,循腹上行,如因寒气侵入则冲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鼓脉欲通,故腹痛而跳动应手。

寒邪侵于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则血脉流行滞涩,脉涩则血虚,血虚则疼痛,因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与心相连,故心与背相引而痛,按揉能使热气来复,热气来复则寒邪消散,故疼痛即刻停止。

寒邪侵袭于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少腹,布胁肋而属于肝,寒邪侵入于脉中,则血凝涩而脉紧急,故胁肋与少腹牵引作痛。

寒厥之气客于阴股,寒邪上及小腹,血凝涩向下牵引,则小腹疼痛牵引阴股。

寒邪侵入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使络血凝涩不能流注于大经脉,血气留止不能畅行,故日久便可结成积聚。

寒邪侵袭于五脏,迫使五脏之气逆而上行,以致脏气上越外泄,阴气竭于内,阳气不得入,阴阳暂时相离,故突然疼痛昏死,不省人事;如果阳气复返,阴阳相接,则可以苏醒。

寒邪侵袭于肠胃,迫使肠胃之气逆而上行,故出现疼痛而呕吐。

寒邪侵袭于小肠,小肠为受盛之腑,因寒而阳气不化,水谷不得停留,故泄泻而腹痛。

如果是热邪留蓄于小肠,也可发生小肠中疼痛,由于内热伤津而唇焦口渴,粪便坚硬难以排出,故腹痛而大便秘结不通。

黄帝说:以上所说从问诊中可以了解,至于望诊可见又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五脏六腑在面部各有所属部位,望面部五色的变化就可以诊断疾病,如黄色赤色主热,白色主寒,青色黑色主痛,这都是通过望诊可以了解的。

黄帝说:用手切诊而知病情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首先确定主病的经脉,然后以手循按,如果脉坚实的,是有邪气结聚;如果属气血留滞的,脉必充盛而高起;如果脉陷下的,是气血不足,多属阴证。

这些都是可以用手扪切按循而可得知的。

黄帝说:好。我已知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由气机失调引起的,暴怒则气上逆,大喜则气涣散,大悲则至气消,恐惧则气下沉,遇寒则气收敛,受热则气外泄,受惊则气紊乱,过劳则气耗散,过虑则气郁结。

这九种气的变化各不相同,会发生怎样的疾病呢?

岐伯说:大怒会使肝气上逆,血随气逆,甚则吐血,或肝气乘脾发生飧泄,所以说是怒则气上。

高兴时气和顺而志意畅达,营卫之气通利,但是大喜则会使气涣散。

悲哀太过会使心联系其它器官的经脉拘急,影响到肺使肺叶张大抬高,上焦随之闭塞不通,营卫之气得不到布散全身,热气郁闭于胸中,时间长了会转化为热,耗损肺气,所以说是悲则气消。

恐惧会使肾脏的精气下沉,精气下沉则升降不交,故上焦闭塞,上焦闭塞则气还归于下,气郁于下则下焦胀满,所以说是恐则气下。

寒冷之气侵袭人体,会使肌肤腠理汗孔闭密,阳气不能向外通行而收敛于内,所以说是寒则气收。

火热之气能使人肌肤腠理汗孔开放,营卫通畅,汗液大量外出,致使气随津泄,所以说是热则气泄。

受惊会使人心悸动无所依附,神志无所归宿,心中疑虑不安,所以说是惊则气乱。

劳役过度会使人气动喘息,汗出过多,喘则内气外越,汗出过多则外气耗散,内外之气皆泄越,所以说是劳则气耗。

过度思虑会使人精神过度集中,心有所存,神归一处,以致正气留结而不能正常运行,所以说是思则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