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素问 五运行大论

黄帝坐在宣明正教的明堂里,开始厘正天之纲纪,面对八方目极之所在,考校建立阴阳五行运行的常理。

向天师岐伯请问到:在以前的医论中曾经言道,天地的动静,是以自然界中变化莫测的物象为纲纪;阴阳升降,是以寒暑的更换显示它的征兆。

我也听先生讲过五运的规律,先生所讲的仅是五运之气各主一年。关于从甲子年开始定六十年运气的问题,我又与鬼叟区做了进一步地讨论。

鬼叟区说: 土运主甲已年,金运主乙庚年,水运主丙辛年,木运主丁壬年,火运主戊癸年。

子午年是少阴司天,丑未年是太阴司天,寅申年是少阳司天,卯酉年阳明司天,辰戌年是太阳司天,巳亥年是厥阴司天。 这些,与你以前所论的阴阳不怎么符合,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通常的道理,这里指的是天地运气的阴阳变化。

我所说的阴阳之数,是可以数的,是人身体中的阴阳。

所以相符合的,是可以数得出的阴阳之数。

至于阴阳的变化,可以从十而推演至百,可以从千而推演至万。

所以天地阴阳的变化,不能用数字去类推,只能从自然万象的变化中去推求。

黄帝说:我想听听运气学说是怎样创始的。

岐伯说:你提这个问题很高明的啊!

我曾看到《太始天元册》文记载,红色的天气,经过牛、女二宿及西北方的戊分;黄色的天气,经过心、尾二宿及东南方的己分;青色的天气,经过危、室二宿与柳、鬼二宿之间;白色的天气,经过亢、氐二宿与昴、毕二宿之间;黑色的天气,经过张、翼二宿与娄、胃二宿之间。

所谓,戊分即奎、壁二宿所在处;己分即角、轸二宿所在处,所以是天地阴阳的门户。

这是推演气候的开始,自然规律的所在,不可以不通。黄帝说:好。

在《天元纪大论》中曾说:天地是万物的上下,左右是阴阳的道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这里所说的 上下 指的是,从该年的司天、在泉,以见阴阳所在的位置。

所说的 左右 指的是,司天的左、右间气,凡是:厥阴司天,左间气是少阴,右间气是太阳;少阴司天,左间气是太阴,右间气是厥阴;太阴司天,左间气是少阳,右间气是少阴;少阳司天,左间气是阳明,右间气是太阴;阳明司天,左间气是太阳,右间气是少阳;太阳司天,左间气是厥阴,右间气是阳明。

这里说的左右,是面向北方所见的位置。黄帝说:什么叫做 在泉 ?

岐伯说: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在泉的左间气是阳明,右间气是太阴;少阴司天,则阳明在泉,在泉的左间气是太阳,右间气是少阳;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在泉的左间气是厥阴,右间气是阳明;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气是少阴,右间气是太阳;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气是太阴,右间气是厥阴;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气是少阳,右间气是少阴。

这里所说的左右,是面向南方所见的位置。

客气和主气互相交感,客、主之六气互相加临,若客、主之气相得的就属平和,不相得的就要生病。

黄帝说:若客、主之气相得而生病,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以下临上,属于不当其位。

黄帝说:天地的动静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天在上,自东而西是向右运行;地在下,自西而东是向左运行,左行和右行,当一年的时间,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及其余数四分之一度,而复会于原来的位置。

黄帝说:我听到鬼臾区说: 应地之气是静止而不动的 。

现在先生乃说: 地气向左运行 ,不明白你的意思,我想听听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天地的运动和静止,五行的递迁和往复,鬼臾区虽然知道了天的运行情况,但是没有全面的了解。

关于天地变化的相互作用,天显示的是日月二十八宿等星象,地生成了有形的物质,七星围绕在苍穹之中,五行附着在大地之上。

所以,大地承载各类有形的物质,苍穹散布日月五星的精气。

地之形质与天之精气的运动,就像树根与枝叶的关系。

仰望天象,虽然距离很远,仍然可以知晓它们的情况。

黄帝说:大地是不是在苍穹的下面呢?

岐伯说:应该说大地是在人的下面,在苍穹的中间。

黄帝说:它在苍穹中间依靠的是什么呢?

岐伯说:是苍穹的大气把它举升起来的。

燥气使它干燥,暑气使它蒸发,风气使它动荡,湿气使它滋润,寒气使它坚实,火气使它温暖。

所以风寒在于下,燥热在于上,湿气在于中,火气游行于中间,一年之内,寒暑湿燥风火六气下临于大地,由于它感受了六气的影响而化生出万物。

所以燥气太过地就干燥,暑气太过地就炽热,风气太过地就动荡,湿气太过地就泥泞,寒气太过地就坼裂,火气太过地就坚固。

黄帝说:司天在泉之气,对人的影响,从脉上怎样诊候呢?

岐伯说:司天在泉之气,胜气和复气的发作,不表现于脉诊上。

《脉法》上说: 司天在泉之气的变化,不能根据脉象进行诊察。

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说:间气的反应怎样呢?

岐伯说:可以随着每年间气应于左、右手的脉搏去测知。

黄帝说:怎样测知呢?

岐伯说:脉气与岁气相应的就平和,脉气与岁气相违的就生病,相应之脉不当其位而见于他位的要生病,左、右脉互移其位的要生病,相应之脉位反见于克贼脉象的则病情危重,两手尺脉和寸脉相反的就要死亡,左、右手阴阳互相交见的也要死亡。

首先要确立每年的运气,以测知岁气与脉象相应的正常情况,明确左、右间气应当出现的位置,然后才可以预测人的生死和病情的逆顺。

黄帝说:寒暑燥湿风火六气,与人体是怎样应和的呢?

对于万物的生化,又有什么关系呢?

岐伯说:东方生风,春风能使木类生长,木气生酸味,酸味滋养肝脏,肝滋养筋膜,肝气输于筋膜,其气又能滋养心脏。

六气,在太空深远无边,在人为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在地为万物的生化。

生化然后能生成五味,认识了事物的规律,然后能生成智慧,深远无边的宇宙,生成变化莫测的神,变化而生成万物之气机。

神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在天应在风,在地应在木,在人体应在筋,在气应在柔和,在脏应在肝。

其性为温暖,其德为平和,其功用为动,其色为青,其生化为繁荣,其虫为毛虫,其政为升散,其令为宣布舒发,其变动为摧折败坏,其灾为陨落,其味为酸,其情志为怒。

怒能伤肝,悲哀能抑制怒气;风气能伤肝,燥气能克制风气;酸味能伤筋,辛味能克制酸味。

南方生热,热盛则生火,火气能生苦味,苦味入心,滋养心脏,心能生血,心气通过血以滋养脾脏。

变化莫测的神,其具体表现为:在天应在热,在地应在火,在人体应在脉,在气应在阳气生长,在脏应在心。

其性为暑热,其德为显现物象,其功用为躁动,其色为赤,其生化为茂盛,其虫为羽虫,其政为明显,其令为热盛,其变动为炎热灼烁,其灾为热灼焚烧,其味为苦,其情志为喜。

喜能伤心,恐惧能抑制喜气;热能伤气,寒能克制热气;苦味能伤气,咸味能克制苦味。

中央生湿,湿能生土,土气能生甘味,甘味入脾,能滋养脾脏,脾能滋养肌肉,脾气通过肌肉而滋养肺脏。

变化莫测的神,其具体表现为:在天应于湿,在地应于土,在人体应于肉,在气应于物体充盈,在脏应于脾。

其性安静能兼化万物,其德为濡润,其功用为生化,其色黄,其生化为万物盈满,其虫为倮虫,其政为安静,其令为布化云雨,其变化为久雨不止,其灾为湿雨土崩,其味为甘,其情志为思。

思能伤脾,怒能抑制思虑;湿能伤肌肉,风能克制湿气;甘味能伤脾,酸味能克制甘味。

西方生燥,燥能生金,金气能生辛味,辛味入肺而能滋养肺脏,肺能滋养皮毛,肺气通过皮毛而又能滋养肾脏。

变化莫测的神,其具体表现为:在天应于燥,在地应于金,在人体应于皮毛,在气应于万物成熟,在脏应于肺。

其性为清凉,其德为洁净,其功用为坚固,其色为白,其生化为收敛,其虫为介虫,其政为刚劲,其令为雾露,其变动为严酷摧残,其灾为植物凋落,其味为辛,其情志为忧愁。

忧能伤肺,喜能抑制忧愁;热能伤皮毛,寒能克制热气;辛味能伤皮毛,苦味能克制辛味。

北方生寒,寒能生水,水气能生咸味,咸味入肾而能滋养肾脏,肾能滋养骨髓,肾气通过骨髓而能滋养肝脏。

变化莫测的神,其具体表现为:在天应于寒,在地应于水,在人体应于骨,在气应于物体坚实,在脏应于肾。

其性为严凛,其德为寒冷,其功用为闭藏,其色为黑,其生化为整肃,其虫为鳞虫,其政为平静,其令为霰雪,其变动为水冰气寒,其灾为冰雹,其味为咸,其情志为恐。

恐能伤肾,思能抑制恐惧;寒能伤血,燥能克制寒气;咸味能伤血,甘味能克制咸味。

五行之气交替更换,各自主管时令的变化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果没有遵循一定的次序,就要出现异常的邪气,万物就要有灾祸;如果遵循一定的次序,就是正气,万物的生化也就正常。黄帝说:邪气致病所发生的变化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客气与主时之气方位相合,则病情轻微;客气与主时之气方位不相合,则病情严重。

黄帝说:五气主岁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凡气有余,则能克制自己能克制的气,而又能欺侮克制自己的气;气不足,则克制自己的气趁其不足而来欺侮,自己所能克制的气也轻蔑地欺侮自己。

由于本气有余而进行欺侮或乘别气之不足而进行欺侮的,也往往要受邪,是因为它无所畏忌,而缺少防御的能力。

黄帝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