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 天元纪大论
黄帝问道:天上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从而产生寒、暑、燥、湿、风五种气候变化。人有五脏化生五气,从而产生喜、怒、思、忧、恐五种情志变化。
经论说,五运递相因袭,各有一定的主治季节,到了一年终结之时,又重新开始新的轮回,我已经知道这个变化规律了。
还想再听听五运和三阴三阳的结合是怎样的呢?
鬼臾区行稽首再拜大礼后回答说:你提这个问题很高明啊!
五运和阴阳是天地自然界变化的一般规律,是自然万物的一个总纲,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和生长毁灭的根本,是宇宙间无穷尽的变化所在,这些道理哪能不通晓呢?
因而事物的开始发生叫做 化 ,发展到极点叫做 变 ,难以探测的阴阳变化叫做 神 ,能够掌握和运用这种变化无边的原则的人叫做 圣 。
阴阳变化的作用,在天表现为玄妙深远无穷,在人表现为认识事物的自然规律,在地表现为万物的生化,物质的生化而产生五味,认识了自然规律而产生智慧,深远的宇宙空间而产生神明。
神明的作用,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
所以在天为无形之气,在地为有形之质,形和气相互感召,就能变化和产生万物。
天复于上,地载于下,所以天地是万物的上下;阳升于左,阴降于右,所以左右是阴阳的道路;水属阴,火属阳,所以水火是阴阳的象征;万物生发于春属木、成实于秋属金,所以金木是生成的终始。
阴阳之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多少的不同,有形物质在发展过程中也有旺盛和衰老的区别,在上之气和在下之质互相感召,事物太过和不及的形象就都显露出来了。黄帝说:我想听听关于五运分主四时是怎样的呢?
鬼臾区说:五运各能主一年,不是单独只主四时。
黄帝说:请你把其中的道理讲给我听听。
鬼臾区说:臣仔细研读《太始天元册》,文中说: 广阔无边的天空,是物质生化之本元的基础,万物资生的开始,五运行于天道终而复始,布施天地真元之气,概括大地生化的本元,九星悬照天空,七曜按周天之度旋转,于是万物有阴阳的不断变化,有柔刚的不同性质,幽暗和显明按一定的位次出现,寒冷和暑热按一定的季节往来,这些生生不息之机,变化无穷之道,宇宙万物的不同形象,都表现出来了。
我家研究这些道理已有十世,就是这个意思。黄帝说:好。
什么叫气有多少,形有盛衰呢?
只要明白了迎之而至的是属于什么气,随之而至的是属于什么气,对一年中运气的盛衰情况,就可以预先知道。
凡一年的中运之气与司天之气相符的,属于 天符 之年,一年的中运之气与岁支的五行相同的,属于 岁直 之年,一年的中运之起与司天之气、年支的五行均相合的,属于 三合 之年。
黄帝说:天气和地气互相感召是怎样的呢?
鬼臾区说:寒、暑、燥、湿、风、火,是天的阴阳,三阴三阳上承之。
木、火、土、金、水、火,是地的阴阳,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上半年天气主之,春夏为天之阴阳,主生主长;下半年地气主之,秋冬为地之阴阳,主杀主藏。
天气有阴阳,地气也有阴阳。
因此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所以想要知道天地的变化情况,就要了解,五行应于天干而为五运,常动而不息,故五年之间,自东向西,每运转换一次;六气应于地支,为三阴三阳,其运行较迟,各守其位,故六年而环周一次。
由于动和静互相感召,天气和地气互相加临,阴气和阳气互相交错,而运气的变化就发生了。
黄帝说:天气和地气,循环周旋,有没有定数呢?
鬼臾区说:司天之气,以六为节,司地之气,以五为制。
司天之气,六年循环一周,谓之一备;司地之气,五年循环一周,谓之一周。
主运之气的火运,君火是有名而不主令,相火代君宣化火令。
六气和五运互相结合,七百二十气,谓之一纪,共三十年;一千四百四十气,共六十年而成为一周,在这六十年中,气和运的太过和不及,都可以出现了。
黄帝说:先生所谈论的,上则终尽天气,下则穷究地理,可以说是很详尽了。
我想在听后把它保存下来,上以调治百姓的疾苦,下以保养自己的身体,并使百姓也都明白这些道理,上下和睦亲爱,德泽广泛流行,并能传之于子孙后世,使他们不必发生忧虑,并且没有终了的时候,可以再听你谈谈吗?
鬼臾区说:气运结合的机理,很是切近而深切,它来的时候,可以看得见,它去的时候,是可以追溯的。遵从这些规律,就能繁荣昌盛,违背这些规律,就要损折夭亡;不遵守这些规律,而只按个人的意志去行事,必然要遇到天然的灾殃。
现在请让我根据自然规律讲讲其中的至理要道。黄帝说:凡是善于谈论事理的起始,也必能领会其终结;善于谈论近的,也必然就知道远的。
这样,气运的至数虽很深远,而其中的道理并不至被迷惑,这就是所谓明了的意思。
请先生把这些道理,进一步加以推演,使它更有条理,简明而又不贫乏,永远相传而不至于绝亡,容易掌握而不会忘记,使其能提纲挈领,至理扼要,我想听你详细地讲讲。
鬼臾区说:你说的道理很明白,提的问题也很高明啊!
好像鼓槌击在鼓上的应声,又像发出声音立即得到回响一样。
臣听说过,凡是甲、已年都是土运治理,乙、庚年都是金运治理,丙、辛年都是水运治理,丁、壬年都是木运治理,戊、癸年都是火运治理。
黄帝说:三阴三阳与六气是怎样相合的呢?
鬼臾区说:子、午年是少阴司天,丑、末年是太阴司天,寅、申年是少阳司天,卯、酉年是阳明司天,辰、戌是太阳司天,巳、亥年是厥阴司天。
少阴是起首,厥阴是终结。
厥阴司天,风气主令;少阴司天,热气主令;太阴司天,湿气主令;少阳司天,相火主令;阳明司天,燥气主令;太阳司天,寒气主令。
这就是三阴三阳的本元,所以叫做六元。
黄帝说:你的论述很伟大,也很高明啊!
我将把它刻在玉版上,藏在金匮里,题上名字,叫做《天元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