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 宝命全形论
黄帝问道:天在上覆盖着,地在下载负着,天地之间万物俱备,但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
人是依赖天地的精气而生存,顺应四时生长化收藏的规律而成长。
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身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附着于骨髓,我为上述这种情况甚感忧虑。
我想用针刺的方法解除病人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呢?
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比如树木枯死的时候,其树叶就会谢落。
人在病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
人要是有了这样三种现象,说明中焦病症严重,药物和针炙都失去治疗作用,如果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黄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心中为此忧心忡忡,又不能以我的身体去替代,人们听说病患无法得到医治,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怎么办才好呢?
岐伯说:人的形体出生在地上,人的生命悬挂在天上,天地阴阳之气相互感应和合,才产生了人。
人如果能够顺应四季阴阳的变化,那么天地的阳气阴精就能养育人类。只有通晓了天地万物变化规律的人,才能成为天之子。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经脉;天有寒暑,人有虚实盛衰。
能够效法天地阴阳变化的人,就不会违背四时变化的规律;能够通晓十二经脉原理的人,便拥有了圣人的智慧,是无法被欺骗的。
能够洞察八节之风的变动,能够掌握五行之气的相胜、交替、主时,能够通晓人体虚实变化道理的人,就有了独立的见解和行动,即使是病人极其细微的张口呼气、吟叹之声也能感受到,即使是病人像秋毫一样细微的变化也能尽在掌握。
黄帝道:人生而有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
天地阴阳之气相合,从地域上可以分为九州,从时令上可以分为四季,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长,万物并存于世间,它们的阴阳变化是不可能逐一予以估量的,所以根据病人极其细微的张口呼气、吟叹之声,有没有办法判断出疾病的虚实变化呢?
岐伯说: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灭;土被木殖,就能疏松;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
这种变化,万物都是一样,不胜枚举。
所以昭示天下的治病至理箴言有五条,但一般的老百姓大多饱食终日,并不懂得这些道理。
五法是:第一要调养精神,第二要懂得养身之道,第三要熟悉药物的性能和真伪,第四要注意制取砭石和针具的大小尺寸,第五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
五法已确立,还要根据病情来掌握运用的先后次序。
当今的医生运用针刺,一般都是用补法治虚,泻法制满,这是大家都知晓的道理。
然而,如果能够效法天地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随机应变地运用各种治法,那么就能取得如响应声、如影随形的疗效,医学的道理并不那么神秘,只要懂得这些道理,针法就能运用自如而独来独往。
黄帝道:希望听你讲讲用针刺的道理。
岐伯说:凡用针刺的关键,首先必须安定神志,了解五脏的虚实,三部九侯脉象的变化,然后下针。还要注意有没有真脏脉出现,五脏有无败绝现象,外形与内脏是否协调,不能单独以外形为依据,更要熟悉经脉血气往来的情况,才可施针于病人。
病人有虚实之分,见到五种虚证的病人,不可用 近 的刺法快速或轻易下针;见到五种实证的病人,不可用 远 的刺法动作迟缓或放弃下针,应该要掌握针刺的时机,不然在瞬息之间就会错过机会。
针刺时手的动作要专一协调,针要洁净而均匀。平心静息,密切注意进针之后的变化,毕竟血气变化不可外见,而病人的情况也是千变万化。
好像乌鸦集合一样密集,好像稷一样繁茂,气之往来如见乌鸦飞翔,这种得气感觉并不形于外而独有医生能够从针体上感受得到。
应该留针侯气,正如横弩之待发;气应的时候,则当迅速起针,正如弩箭之疾出。
黄帝道:怎样治疗虚症呢?
怎样治疗实症呢?
岐伯说:针刺虚证要等到经气实时才出针,针刺实证要等到经气虚时才出针。
当针下感到经气至,则应慎重掌握,不失时机地运用补泻方法。
针刺无论深浅,全在灵活掌握;取穴无论远近,侯针取气的道理是一致的,针刺时都必须精神专一,好像面临万丈深渊,小心谨慎,又好像手中握着兵权的虎符那样坚定有力,全神贯注,不为其他事物所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