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素问 气穴论

黄帝问道:我听说人体上的气穴有三百六十五个,以应一年之日数,但不知其所在的部位,我想听你详尽地讲讲。

岐伯稽首拜了两拜回答说:你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太重要了!

若不是圣帝,谁能穷究这些深奥的道理!

因此请允许我将气穴的部位都一一讲出来。

黄帝拱手谦逊退让地说:先生对我讲的道理,使我很受启发,虽然我尚未看到其具体部位,未听到其具体的数字,然而已经使我耳聪目明地领会了。

岐伯说:你领会得如此深刻,这真是所谓 圣人易语,良马易御 啊!

黄帝说道:我并不是易语的圣人,世人说气穴之数理可以开阔人的意识,现在我向你所询问的是气穴的数理,主要是开发蒙昧和解除疑惑,还谈不到什么深奥的理论。

然而我希望听先生将气穴的部位尽情地全都讲出来,使我能了解它的意义,并藏于金匮之中,不敢轻易传授于人。

岐伯拜了两拜站起来说:我现在就谈吧!

背部与心胸互相牵引而痛,其治疗方法应取任脉的天突穴,督脉的十椎下,以及上纪。

上纪就是胃脘部的中脘穴,下纪就是关元穴。

背在后为阳,胸在前为阴,经脉斜系于阴阳左右,因此其病前胸和后背互相牵引而痛涩,胸胁痛得不敢呼吸,不能仰卧,上气喘息,呼吸短促,或一侧偏痛,若经脉的邪气盛满则溢于络,此络从尻脉开始斜出,络胸胁部,支脉连于心、贯穿横膈,上肩而至天突穴,再斜下肩交于背部十椎治疗背部与心胸互相牵引的疼痛。

五脏各有五俞,五五二十五,左右共五十穴。

六腑各有六俞,六六三十六,左右共七十二穴。

治热病的有五十九穴。

治诸水病的有五十七穴。

在头部有五行,每行五穴,五五共有二十五穴。

脊椎两旁各有五穴,二五共有十穴。

大椎两傍各有一个,共有二穴。

目瞳子、浮白穴二穴,左右共有四穴。

两髀厌分中,共有二穴。

犊鼻穴有二穴。

耳中多所闻有二穴。

眉本有二穴。

完骨穴有二穴。

项中央有一穴。

枕骨有二穴。

上关穴有二穴。

大迎穴有二穴。

下关穴有二穴。

天柱穴有二穴。

巨虚上下廉,左右共有四穴。

曲牙有二穴。

天突穴有一穴。

天府穴有二穴。

天牖穴有二穴。

扶突穴有二穴。

天窗穴有二穴。

肩解有二穴。

关元穴有一穴。

委阳穴有二穴。

肩贞穴有二穴。

窨门穴有一穴。

齐有一穴。

胸俞左右共十二穴。

背俞有二穴。

膺俞左右共十二穴。

分肉有二穴。

踝上橫左右共四穴。

阴蹻穴、阳蹻穴,共有四穴。

治诸水病的五十七穴,皆在诸经的分肉之间;治热病的五十九穴,皆在精气聚会之处;治寒热的俞穴,取两膝关节外侧两骨间的凹陷处左右共二穴。

有大禁的穴位,禁止二十五刺,在天府穴下五寸处。

以上共计三百六十五穴都是针刺的部位。为腧穴。

黄帝说道:我已经知道气穴的部位,即是行针刺的处所,还想听听孙络与溪谷是否也与一岁相应呢?

岐伯说:孙络与三百六十五气穴相会,以应一年,以阻挡奇邪之气,以通荣卫之气。

若奇邪之气稽留于荣卫,则卫气外散、荣气满溢,若卫气散尽、营血不足,外则发热,内则少气,因此治疗时应迅速采用针刺的泻法不可等待,以通荣卫之气,凡是见到有荣卫之气不通畅的地方就立即用泻法,不必问其是否为气穴。黄帝说:好。

我想听听溪骨之会合是怎样的。

岐伯说:较大的肌肉与肌肉会合的部位叫谷,较小的肌肉与肌肉会合的部位叫溪。分肉之间,溪谷会合的部位,能通行荣卫之气,会合宗气。

若邪气溢满,正气壅滞,则脉发热,肌肉败坏,荣卫之气不能畅行,必将郁热腐肉成脓,内则消烁骨髓,外则可溃大肉,若邪留连于关节肌腠,必使髓液皆溃为脓,而使筋骨败坏。

若寒邪所客,积留而不去,则荣卫之气不能正常运行,以致肌肤受寒、筋膜蜷缩,双肘不得伸展,内则发生骨痹,外则肌肤麻木不仁,病名为 不足 ,乃由寒邪留滞溪谷所致。

溪谷与三百六十五气穴相会,以应一年。

若是邪在皮毛孙络的小痹,则邪气随脉往来无定,用微针即可治疗,方法与刺孙络是一样的。

黄帝于是屏退身边的人起身拜了两拜说道:今天承你启发,解除了我的疑惑,应把它藏于金匮之中,不敢轻易拿出传人。

将要把它藏于金兰之室,提名叫做 气穴所在 。

岐伯说:孙络之脉是属于经脉支别的,其血盛而当泻的,也是与三百六十五脉相同,若邪气侵入孙络,同样是传注于络脉,复注于十二经络,那就不只是十四经络的范围了,亦随时能够向内注泻于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