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素问 通评虚实论

黄帝问道:什么叫虚实?

岐伯回答说:邪气旺盛,是为实证;精气衰弱,就为虚证。

黄帝道:虚实变化的情况是怎样呢?

岐伯说:气虚的情况,是由于肺气虚弱所导致;气机上逆,就会导致两足寒冷。

肺气虚弱不在它所对应的季节就能活;肺气虚弱在它所对应的季节就会死亡。

其它各脏的虚实情况亦可类推。

黄帝道:什么叫重实?

岐伯说:所谓重实,患大热的病人,邪气炽热,脉象盛满,证脉俱实,便叫重实。

黄帝道:经脉和络脉俱实的重实证是怎样的情况呢?

用什么方法治疗呢?

岐伯说:所谓经脉和络脉俱实,是指反映人体主干经脉的寸口脉急促,而反映人体分支络脉表层的尺肤脉缓慢,此时经脉和络脉都应该治疗。

所以说: 凡是脉象滑利的就有生机为顺,脉象涩滞的就缺少生机为逆。

所谓虚实,皆可从自然界取象比类,若一个人的五脏功能好筋骨强健,就可以长寿。

黄帝道:络气不足,经气有余,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呢?

岐伯说:所谓络气不足,经气有余,是指寸口脉滑而尺肤脉却寒。

秋冬之时见到这种脉象为逆,在春夏之时就为顺了,治疗必须结合时令。

黄帝道:经虚络满的情况又怎样呢?

岐伯说:所谓经虚络满,是指尺肤的脉象热而盛满,而寸口的脉象迟而涩滞。

这种脉象,在春夏则死,在秋冬则生。

黄帝道:这两种病情应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黄帝道:什么叫重虚?

岐伯说:脉象虚若、气虚、尺肤脉虚弱,称为重虚。

黄帝道:怎样辨别呢?

岐伯说:所谓气虚,是由于膻中之气不足,表现为说话声音低微不能连续;所谓尺肤脉虚弱,就是指络脉虚弱,表现为两足发软行走怯弱无力;所谓脉虚,是寸口脉虚弱,表现为气血都弱按之不应手的脉象。

有以上症状的病人,脉象滑利的虽病可生,脉象涩滞的则会死亡。

黄帝道:有一种病症,寒气骤然上逆,脉象盛满而实,将会如何呢?

岐伯曰:脉象实而滑,这是顺象,可生;脉象实而涩滞,这是逆象,主死。

黄帝道:有一种病证,脉象实满,手足寒冷,头部热,将会如何呢?

岐伯说:这种病人,在春秋之时可生,若在冬夏之时便要死了。

脉象浮而涩,加上有身体发热的症状,就会死亡。

黄帝道:全身都肿胀的人,将会怎样呢?

岐伯说:全身都肿胀的人,寸口脉象急促、盛大、坚实,而尺肤脉却涩滞,与寸口脉的脉象不相适应,像这样的病情,从则生,逆则死。

黄帝道:什么叫从则生,逆则死呢?

岐伯说:所谓从,就是手足温暖;所谓逆,就是手足寒冷。

黄帝道:婴儿患了热病,脉象悬小,它的预后怎样呢?

岐伯说:手足温暖的可生,手足厥冷的则死亡。

黄帝道:婴儿感受风热,出现喘息有声,张口抬肩呼吸困难症状,它的脉象怎样呢?

岐伯说:有张口抬肩呼吸困难症状者,脉象为实大。脉象实大中而缓的可生;脉象实大中而弦急的则死亡。

黄帝道:痢疾伴有便血症状的,怎样变化呢?

岐伯说:身体发热的则死;身寒不发热的则生。

黄帝道:痢疾伴有白沫症状的,怎样变化呢?

岐伯说:脉象沉则生,脉象浮则死。

黄帝道:痢疾伴有脓血症状的,怎样变化呢?

岐伯说:脉象悬绝者死;脉象滑大者生。

黄帝道:痢疾一类的病,身不发热,脉象也不悬绝,预后如何呢?

岐伯说:脉象滑大者生;脉象悬涩者死。五脏病各以相克的时日而预测死期。

黄帝道:癫疾的预后怎样?

岐伯说:脉来搏而大滑,其病慢慢的会自己痊愈;要是脉象小而坚急,是不治的死证。

黄帝道:癫疾的脉象,虚实是怎样变化呢?

岐伯说:脉虚的可治,脉实的则死。

黄帝道:消瘅的脉象虚实是怎样呢?

岐伯说:脉象实大者,病虽长久,可以治愈;脉象悬小而坚,久病者则不可治。

黄帝道:形度、骨度、脉度、筋度,怎样才能测量得出来呢?

黄帝道:春季治病多取各经的络穴;夏季治病多取各经的俞穴;秋季治病多取六腑的合穴;冬季主闭藏,人体的阳气也闭藏在内,治病应多用药品,少用针刺砭石。

但所谓少用针石,不包括痈疽等病在内,若痈疽等病,是一刻也不可徘徊迟疑的。

痈毒初起,不知它发在何处,摸又摸不出,时有疼痛,此时可针刺手太阴肺经周边三处,和足阳明胃经在颈部左右各一。

生腋痈的病人伴有高热,应该针刺足少阳胆经穴五次,针刺之后热仍不退,针刺手厥阴心包经三次,同时针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即臂骨交会处三次。

急性的痈肿,筋肉挛缩,随着痈肿的发展而疼痛加剧,痛得厉害,汗出不止,这是由于足太阳膀胱经的气不足,应该深刺其经有痛感的腧穴。

腹部突然胀满,按之不减,应针刺手太阳小肠经的络穴,这是胃的募穴。

针刺足少阴肾经的俞穴,在脊椎两旁三寸处,刺五次,用圆利针。

霍乱,应针刺足少阴肾经的俞穴的周边五处以补之,和足阳明大肠经各三次。

针刺治疗惊风,要从五条经脉泻除所染五行的邪气,即:手太阴肺经的经穴五次,手太阳经的经穴五次,手少阴心经的络穴旁边一次,足阳明胃经一次,足踝上五寸三次。

凡诊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上逆等病症,如为肥胖、权贵的人,则是由于偏嗜肉食厚味所造成。

凡是郁结不舒,上下不通的人,都是暴怒或忧郁所引起。

突然昏厥呼唤不应,大小便不通,都是因为情志骤然激荡阳气上迫所致。

有的病不从内发,而是由于感受外邪而中风,因风邪留恋不去,伏而为热,消烁肌肉,着于肌肉筋骨之间。

有的两脚偏跛,是由于风寒湿侵袭而成的疾病。

黄帝道:黄疸、骤然的剧痛、癫疾、劂狂等证,是由于经脉之气,久逆于上而不下行所产生的。

五脏不和,是六腑闭塞不通所造成的。

头痛耳鸣,九窍不利,是肠胃的病变所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