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 任城陈萧王传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
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太祖尝抑之曰: 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 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
彰曰: 好为将。
太祖曰: 为将柰何?
对曰: 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
临发,太祖戒彰曰: 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
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
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
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
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
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乾,去代二百馀里。
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
彰曰: 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
胡走未远,追之必破。
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遂上马,令军中: 后出者斩。
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
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
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
北方悉平。
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
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 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
太祖喜,持彰须曰: 黄须儿竟大奇也!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
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
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
诏曰: 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
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
增邑五千,并前万户。
黄初二年,进爵为公。
三年,立为任城王。
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至葬,赐銮辂、龙旂,虎贲百人,如汉东平王故事。
子楷嗣,徙封中牟。
五年,改封任城县。
太和六年,复改封任城国,食五县二千五百户。
青龙三年,楷坐私遣官属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户。
正始七年,徙封济南,三千户。
正元、景元初,连增邑,凡四千四百户。
陈思王植字子建。
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 汝倩人邪?
植跪曰: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柰何倩人?
时邺铜爵台新城,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性简易,不治威仪。
舆马服饰,不尚华丽。
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
十九年,徙封临菑侯。
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 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
思此时所行,无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脩等为之羽翼。
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而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
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二十二年,增置邑五千,并前万户。
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
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
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脩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脩。
植益内不自安。
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
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
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罢之。
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
植与诸侯并就国。
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 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
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
其年改封鄄城侯。
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
四年,徙封雍丘王。
其年,朝京都。
上疏曰:
臣自抱衅归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诚以天罔不可重离,圣恩难可再恃。
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以罪弃生,则违古贤 夕改 之劝,忍活苟全,则犯诗人 胡颜 之讥。
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
是以不别荆棘者,庆云之惠也;七子均养者,尸鸠之仁也;舍罪责功者,明君之举也;矜愚爱能者,慈父之恩也: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泽而不能自弃者也。
前奉诏书,臣等绝朝,心离志绝,自分黄耇无复执珪之望。
不图圣诏猥垂齿召,至止之日,驰心辇毂。
僻处西馆,未奉阙廷,踊跃之怀,瞻望反仄。
谨拜表献诗二篇,其辞曰: 於穆显考,时惟武皇,受命于天,宁济四方。
朱旗所拂,九土披攘,玄化滂流,荒服来王。
超商越周,与唐比踪。
笃生我皇,奕世载聪,武则肃烈,文则时雍,受禅炎汉,临君万邦。
万邦既化,率由旧则;广命懿亲,以藩王国。
帝曰尔侯,君兹青土,奄有海滨,方周于鲁,车服有辉,旗章有叙,济济隽乂,我弼我辅。
伊予小子,恃宠骄盈,举挂时网,动乱国经。
作藩作屏,先轨是堕,傲我皇使,犯我朝仪。
国有典刑,我削我绌,将寘于理,元凶是率。
明明天子,时笃同类,不忍我刑,暴之朝肆,违彼执宪,哀予小子。
改封兖邑,于河之滨,股肱弗置,有君无臣,荒淫之阙,谁弼予身?
茕茕仆夫,于彼冀方,嗟予小子,乃罹斯殃。
赫赫天子,恩不遗物,冠我玄冕,要我朱绂。
朱绂光大,使我荣华,剖符授玉,王爵是加。
仰齿金玺,俯执圣策,皇恩过隆,祗承怵惕。
咨我小子,顽凶是婴,逝惭陵墓,存愧阙廷。
匪敢傲德,实恩是恃,威灵改加,足以没齿。
昊天罔极,性命不图,常惧颠沛,抱罪黄垆。
愿蒙矢石,建旗东岳,庶立豪氂,微功自赎。
危躯授命,知足免戾,甘赴江、湘,奋戈吴、越。
天启其衷,得会京畿,迟奉圣颜,如渴如饥。
心之云慕,怆矣其悲,天高听卑,皇肯照微! 又曰: 肃承明诏,应会皇都,星陈夙驾,秣马脂车。
命彼掌徒,肃我征旅,朝发鸾台,夕宿兰渚。
芒芒原隰,祁祁士女,经彼公田,乐我稷黍。
爰有樛木,重阴匪息;虽有糇粮,饥不遑食。
望城不过,面邑匪游,仆夫警策,平路是由。
玄驷蔼蔼,扬镳氵剽沫;流风翼衡,轻云承盖。
涉涧之滨,缘山之隈,遵彼河浒,黄阪是阶。西济关谷,或降或升;騑骖倦路,再寝再兴。
将朝圣皇,匪敢晏宁;弭节长骛,指日遄征。
前驱举燧,后乘抗旌;轮不辍运,鸾无废声。
爰暨帝室,税此西墉;嘉诏未赐,朝觐莫从。
仰瞻城阈,俯惟阙廷;长怀永慕,忧心如酲。
帝嘉其辞义,优诏答勉之。
六年,帝东征,还过雍丘,幸植宫,增户五百。
太和元年,徙封浚仪。
二年,复还雍丘。
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曰:
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於荣亲,事君贵於兴国。
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
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
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 素餐 所由作也。
昔二虢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旦、奭不让燕、鲁之封,其功大也。
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
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
而窃位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
退念古之授爵禄者,有异於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
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 彼其 之讥。
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
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而顾西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脱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
故启灭有扈而夏功昭,成克商、奄而周德著。
今陛下以圣明统世,将欲卒文、武之功,继成、康之隆,简贤授能,以方叔、召虎之臣镇御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
然而高鸟未挂於轻缴,渊鱼未县於钩饵者,恐钓射之术或未尽也。
昔耿弇不俟光武,亟击张步,言不以贼遗於君父。
故车右伏剑於鸣毂,雍门刎首於齐境,若此二士,岂恶生而尚死哉?
诚忿其慢主而陵君也。
夫君之宠臣,欲以除患兴利;臣之事君,必以杀身靖乱,以功报主也。
昔贾谊弱冠,求试属国,请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终军以妙年使越,欲得长缨缨其王,羁致北阙。
此二臣,岂好为夸主而耀世哉?
志或郁结,欲逞其才力,输能於明君也。
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 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
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伏见先武皇帝武臣宿将,年耆即世者有闻矣。
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陈,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舟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
虽未能禽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策。
虽身分蜀境,首县吴阙,犹生之年也。
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於事,死无损於数,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於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
流闻东军失备,师徒小衄,辍食弃餐,奋袂攘衽,抚剑东顾,而心已驰於吴会矣。
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
故兵者不可豫言,临难而制变者也。
志欲自效於明时,立功於圣世。
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徇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铭著於鼎锺,名称垂於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
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
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
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
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乾,而身名并灭。
臣闻骐骥长鸣,则伯乐照其能;卢狗悲号,则韩国知其才。
是以效之齐、楚之路,以逞千里之任;试之狡兔之捷,以验搏噬之用。
今臣志狗马之微功,窃自惟度,终无伯乐、韩国之举,是以於邑而窃自痛者也。
夫临搏而企竦,闻乐而窃抃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
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
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也。
干时求进者,道家之明忌也。
而臣敢陈闻於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是以敢冒其丑而献其忠。
三年,徙封东阿。
五年,复上疏求存问亲戚,因致其意曰:
臣闻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故孔子曰: 大哉尧之为君!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夫天德之於万物,可谓弘广矣。
盖尧之为教,先亲后疏,自近及远。
其传曰: 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及周之文王亦崇厥化,其诗曰: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是以雍雍穆穆。
风人咏之。昔周公吊管、蔡之不咸,广封懿亲以藩屏王室,传曰: 周之宗盟,异姓为后。
诚骨肉之恩爽而不离,亲亲之义实在敦固,未有义而后其君,仁而遗其亲者也。
不敢过望交气类,脩人事,叙人伦。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绝,吉凶之问塞,庆吊之礼废,恩纪之违,甚於路人,隔阂之异,殊於胡越。
今臣以一切之制,永无朝觐之望,至於注心皇极,结情紫闼,神明知之矣。
然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退唯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愿陛下沛然垂诏,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之笃义。
妃妾之家,膏沐之遗,岁得再通,齐义於贵宗,等惠於百司,如此,则古人之所叹,风雅之所咏,复存於圣世矣。
臣伏自惟省,无锥刀之用。
及观陛下之所拔授,若以臣为异姓,窃自料度,不后於朝士矣。
若得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绂,驸马、奉车,趣得一号,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辇毂,承答圣问,拾遗左右,乃臣丹诚之至愿,不离於梦想者也。
远慕鹿鸣君臣之宴,中咏常棣匪他之诫,下思伐木友生之义,终怀蓼莪罔极之哀;每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左右惟仆隶,所对惟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未尝不闻乐而拊心,临觞而叹息也。
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
崩城、陨霜,臣初信之,以臣心况,徒虚语耳。
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
窃自比於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
臣闻文子曰: 不为福始,不为祸先。
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倡言者,窃不愿於圣世使有不蒙施之物。有不蒙施之物,必有惨毒之怀,故柏舟有 天只 之怨,谷风有 弃予 之叹。
故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孟子曰: 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其君者,不敬其君者也。
臣之愚蔽,固非虞、伊,至於欲使陛下崇光被时雍之美,宣缉熙章明之德者,是臣慺慺之诚,窃所独守,实怀鹤立企伫之心。
敢复陈闻者,冀陛下傥发天聪而垂神听也。
诏报曰: 盖教化所由,各有隆弊,非皆善始而恶终也,事使之然。
故夫忠厚仁极草木,则行苇之诗作;恩泽衰薄,不亲九族,则角弓之章刺。
今令诸国兄弟,情理简怠,妃妾之家,膏沐疏略,朕纵不能敦而睦之,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
夫明贵贱,崇亲亲,礼贤良,顺少长,国之纲纪,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矫枉过正,下吏惧谴,以至於此耳。
已敕有司,如王所诉。
植复上疏陈审举之义,曰:
臣闻天地协气而万物生,君臣合德而庶政成;五帝之世非皆智,三季之末非皆愚,用与不用,知与不知也。
既时有举贤之名,而无得贤之实,必各援其类而进矣。谚曰: 相门有相,将门有将。
夫相者,文德昭者也;将者,武功烈者也。
文德昭,则可以匡国朝,致雍熙,稷、契、夔、龙是也;武功烈,则所以征不庭,威四夷,南仲、方叔是矣。
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及其见举於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书曰: 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
殷周二王是矣。
若夫龌龊近步,遵常守故,安足为陛下言哉?
故阴阳不和,三光不畅,官旷无人,庶政不整者,三司之责也。
疆埸骚动,方隅内侵,没军丧众,干戈不息者,边将之忧也。
岂可虚荷国宠而不称其任哉?
故任益隆者负益重,位益高者责益深,书称 无旷庶官 ,诗有 职思其忧 ,此其义也。
陛下体天真之淑圣,登神机以继统,冀闻康哉之歌,偃武行文之美。
而数年以来,水旱不时,民困衣食,师徒之发,岁岁增调,加东有覆败之军,西有殪没之将,至使蚌蛤浮翔於淮、泗,鼲鼬讙哗於林木。
臣每念之,未尝不辍食而挥餐,临觞而搤腕矣。
昔汉文发代,疑朝有变,宋昌曰: 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有齐、楚、淮南、琅邪,此则磐石之宗,愿王勿疑。
臣伏惟陛下远览姬文二虢之援,中虑周成召、毕之辅,下存宋昌磐石之固。
昔骐骥之於吴阪,可谓困矣,及其伯乐相之,孙邮御之,形体不劳而坐取千里。
盖伯乐善御马,明君善御臣;伯乐驰千里,明君致太平;诚任贤使能之明效也。
若朝司惟良,万机内理,武将行师,方难克弭。
陛下可得雍容都城,何事劳动銮驾,暴露於边境哉?
臣闻羊质虎皮,见草则悦,见豺则战,忘其皮之虎也。
今置将不良,有似於此。
故语曰: 患为之者不知,知之者不得为也。
昔乐毅奔赵,心不忘燕;廉颇在楚,思为赵将。
臣生乎乱,长乎军,又数承教于武皇帝,伏见行师用兵之要,不必取孙、吴而闇与之合。
窃揆之於心,常愿得一奉朝觐,排金门,蹈玉陛,列有职之臣,赐须臾之问,使臣得一散所怀,摅舒蕴积,死不恨矣。
被鸿胪所下发士息书,期会甚急。
又闻豹尾已建,戎轩骛驾,陛下将复劳玉躬,扰挂神思。
臣诚竦息,不遑宁处。
愿得策马执鞭,首当尘露,撮风后之奇,接孙、吴之要,追慕卜商起予左右,效命先驱,毕命轮毂,虽无大益,冀有小补。
然天高听远,情不上通,徒独望青云而拊心,仰高天而叹息耳。
屈平曰: 国有骥而不知乘,焉皇皇而更索!
昔管、蔡放诛,周、召作弼;叔鱼陷刑,叔向匡国。
三监之衅,臣自当之;二南之辅,求必不远。
华宗贵族,藩王之中,必有应斯举者。
故传曰: 无周公之亲,不得行周公之事。
唯陛下少留意焉。
近者汉氏广建藩王,丰则连城数十,约则飨食祖祭而已,未若姬周之树国,五等之品制之。
若扶苏之谏始皇,淳于越之难周青臣,可谓知时变矣。
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豪右执政,不在亲戚;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势之所去,虽亲必轻,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
分晋者赵、魏,非姬姓也。
唯陛下察之。
苟吉专其位,凶离其患者,异姓之臣也。
欲国之安,祈家之贵,存共其荣,没同其祸者,公族之臣也。
今反公族疏而异姓亲,臣窃惑焉。
臣闻孟子曰: 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今臣与陛下践冰履炭,登山浮涧,寒温燥湿,高下共之,岂得离陛下哉?
不胜愤懑,拜表陈情。
若有不合,乞且藏之书府,不便灭弃,臣死之后,事或可思。
若有豪釐少挂圣意者,乞出之朝堂,使夫博古之士,纠臣表之不合义者。
如是,则臣愿足矣。
帝辄优文答报。
其年冬,诏诸王朝六年正月。
其二月,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
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
既还,怅然绝望。
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
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遗令薄葬。
以小子志,保家之主也,欲立之。
初,植登鱼山,临东阿,喟然有终焉之心,遂营为墓。
子志嗣,徙封济北王。
景初中诏曰: 陈思王昔虽有过失,既克己慎行,以补前阙,且自少至终,篇籍不离於手,诚难能也。
其收黄初中诸奏植罪状,公卿已下议尚书、秘书、中书三府、大鸿胪者皆削除之。
撰录植前后所著赋颂诗铭杂论凡百馀篇,副藏内外。
志累增邑,并前九百九十户。
萧怀王熊,早薨。
黄初二追封谥萧怀公。
太和三年,又追封爵为王。
青龙二年,子哀王炳嗣,食邑二千五百户。
六年薨,无子,国除。
评曰:任城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
传曰 楚则失之矣,而齐亦未为得也 ,其此之谓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