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品藻

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

蔡伯喈评之曰: 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

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

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

见陆绩、顾劭、全琮而为之目曰: 陆子所谓驽马有逸足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

或问: 如所目,陆为胜邪?

曰: 驽马虽精速,能致一人耳。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

吴人无以难。 全子好声名,似汝南樊子昭。

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问曰: 闻子名知人,吾与足下孰愈?

曰: 陶冶世俗,与时浮沉,吾不如子;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劭亦安其言。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

于时以为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

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司马文王问武陔: 陈玄伯何如其父司空?

陔曰: 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彧方陈群,荀顗方陈泰。

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玄。

冀州刺史杨淮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

淮与裴頠、乐广友善,遣见之。

頠性弘方,爱乔之有高韵,谓淮曰: 乔当及卿,髦小减也。

广性清淳,爱髦之有神检,谓淮曰: 乔自及卿,然髦尤精出。

淮笑曰: 我二儿之优劣,乃裴、乐之优劣。

论者评之:以为乔虽高韵,而检不匝;乐言为得。

然并为后出之俊。

刘令言始入洛,见诸名士而叹曰: 王夷甫太解明,乐彦辅我所敬,张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于用短,杜方叔拙于用长。

王夷甫云: 闾丘冲,优于满奋、郝隆。此三人并是高才,冲最先达。

王夷甫以王东海比乐令,故王中郎作碑云: 当时标榜,为乐广之俪。

庾中郎与王平子鴈行。

王大将军在西朝时,见周侯辄扇障面不得住。

后度江左,不能复尔。

王叹曰: 不知我进,伯仁退?

会稽虞,元皇时与桓宣武同侠,其人有才理胜望。

王丞相尝谓曰: 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未达而丧。

明帝问周伯仁: 卿自谓何如郗鉴?

周曰: 鉴方臣,如有功夫。

复问郗。郗曰: 周顗比臣,有国士门风。

王大将军下,庾公问: 卿有四友,何者是?

答曰: 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平、胡毋彦国。

阿平故当最劣。

庾曰: 似未肯劣。

庾又问: 何者居其右?

王曰: 自有人。

又问: 何者是?

王曰: 噫!

其自有公论。

左右蹑公,公乃止。

人问丞相: 周侯何如和峤?

答曰: 长舆嵯櫱。

明帝问谢鲲: 君自谓何如庾亮?

答曰: 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王丞相二弟不过江,曰颍,曰敞。

时论以颍比邓伯道,敞比温忠武。议郎、祭酒者也。

明帝问周侯: 论者以卿比郗鉴,云何?

周曰: 陛下不须牵顗比。

王丞相云: 顷下论以我比安期、千里。亦推此二人。

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

宋袆曾为王大将军妾,后属谢镇西。

镇西问袆: 我何如王?

答曰: 王比使君,田舍、贵人耳!

镇西妖冶故也。

明帝问周伯仁: 卿自谓何如庾元规?

对曰: 萧条方外,亮不如臣;从容廊庙,臣不如亮。

王丞相辟王蓝田为掾,庾公问丞相: 蓝田何似?

王曰: 真独简贵,不减父祖;然旷澹处,故当不如尔。

卞望之云: 郗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脩计校,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世论温太真,是过江第二流之高者。

时名辈共说人物,第一将尽之闲,温常失色。

王丞相云: 见谢仁祖之令人得上。

与何次道语,唯举手指地曰: 正自尔馨!

何次道为宰相,人有讥其信任不得其人。

阮思旷慨然曰: 次道自不至此。

但布衣超居宰相之位,可恨!唯此一条而已。

王右军少时,丞相云: 逸少何缘复减万安邪?

郗司空家有伧奴,知及文章,事事有意。

王右军向刘尹称之。刘问 何如方回?

王曰: 此正小人有意向耳!何得便比方回?

刘曰: 若不如方回,故是常奴耳!

时人道阮思旷: 骨气不及右军,简秀不如真长,韶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诸人之美。

简文云: 何平叔巧累于理,稽叔夜俊伤其道。

时人共论晋武帝出齐王之与立惠帝,其失孰多?

多谓立惠帝为重。

桓温曰: 不然,使子继父业,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人问殷渊源: 当世王公以卿比裴叔道,云何?

殷曰: 故当以识通暗处。

抚军问殷浩: 卿定何如裴逸民?

良久答曰: 故当胜耳。

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

桓问殷: 卿何如我?

殷云: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抚军问孙兴公: 刘真长何如?

曰: 清蔚简令。

王仲祖何如?

曰: 温润恬和。

桓温何如?

曰: 高爽迈出。

谢仁祖何如?

曰: 清易令达。

阮思旷何如?

曰: 弘润通长。

袁羊何如?

曰: 洮洮清便。

殷洪远何如?

曰: 远有致思。

卿自谓何如?

曰: 下官才能所经,悉不如诸贤;至于斟酌时宜,笼罩当世,亦多所不及。

然以不才,时复托怀玄胜,远咏老、庄,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

桓大司马下都,问真长曰: 闻会稽王语奇进,尔邪?

刘曰: 极进,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

桓曰: 第一流复是谁?

刘曰: 正是我辈耳!

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 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人问抚军: 殷浩谈竟何如?

答曰: 不能胜人,差可献酬群心。

简文云: 谢安南清令不如其弟,学义不及孔岩,居然自胜。

未废海西公时,王元琳问桓元子: 箕子、比干,迹异心同,不审明公孰是孰非?

曰: 仁称不异,宁为管仲。

刘丹阳、王长史在瓦官寺集,桓护军亦在坐,共商略西朝及江左人物。

或问: 杜弘治何如卫虎?

桓答曰: 弘治肤清,卫虎奕奕神令。

王、刘善其言。

刘尹抚王长史背曰: 阿奴比丞相,但有都长。

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

刘尹曰: 阿奴今日不复减向子期。 桓公问孔西阳: 安石何如仲文?

孔思未对,反问公曰: 何如?

答曰: 安石居然不可陵践其处,故乃胜也。

谢公与时贤共赏说,遏、胡儿并在坐。

公问李弘度曰: 卿家平阳,何如乐令?

于是李潸然流涕曰: 赵王篡逆,乐令亲授玺绶。亡伯雅正,耻处乱朝,遂至仰药。

恐难以相比!

此自显于事实,非私亲之言。

谢公语胡儿曰: 有识者果不异人意。

王脩龄问王长史: 我家临川,何如卿家宛陵?

长史未答,脩龄曰: 临川誉贵。

长史曰: 宛陵未为不贵。

刘尹至王长史许清言,时苟子年十三,倚床边听。

既去,问父曰: 刘尹语何如尊?

长史曰: 韶音令辞,不如我;往辄破的,胜我。

谢万寿春败后,简文问郗超: 万自可败,那得乃尔失士卒情?

超曰: 伊以率任之性,欲区别智勇。

刘尹谓谢仁祖曰: 自吾有四友,门人加亲。

谓许玄度曰: 自吾有由,恶言不及于耳。

二人皆受而不恨。

世目殷中军: 思纬淹通,比羊叔子。

有人问谢安石、王坦之优劣于桓公。

桓公停欲言,中悔曰: 卿喜传人语,不能复语卿。

王中郎尝问刘长沙曰: 我何如苟子?

刘答曰: 卿才乃当不胜苟子,然会名处多。

王笑曰: 痴!

支道林问孙兴公: 君何如许掾?

孙曰: 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

王右军问许玄度: 卿自言何如安石?

许未答,王因曰: 安石故相为雄,阿万当裂眼争邪?

刘尹云: 人言江虨田舍,江乃自田宅屯。

谢公云: 金谷中苏绍最胜。

绍是石崇姊夫,苏则孙,愉子也。

刘尹目庾中郎: 虽言不愔愔似道,突兀差可以拟道。

孙承公云: 谢公清于无奕,润于林道。

或问林公: 司州何如二谢?

林公曰: 故当攀安提万。

孙兴公、许玄度皆一时名流。

或重许高情,则鄙孙秽行;或爱孙才藻,而无取于许。

郗嘉宾道谢公: 造膝虽不深彻,而缠绵纶至。

又曰: 右军诣嘉宾。

嘉宾闻之云: 不得称诣,政得谓之朋耳!

谢公以嘉宾言为得。

庾道季云: 思理伦和,吾愧康伯;志力强正,吾愧文度。

自此以还,吾皆百之。

王僧恩轻林公,蓝田曰: 勿学汝兄,汝兄自不如伊。

简文问孙兴公: 袁羊何似?

答曰: 不知者不负其才;知之者无取其体。

蔡叔子云: 韩康伯虽无骨干,然亦肤立。

郗嘉宾问谢太傅曰: 林公谈何如嵇公?

谢云: 嵇公勤著脚,裁可得去耳。

又问: 殷何如支?

谢曰: 正尔有超拔,支乃过殷。然亹亹论辩,恐殷欲制支。

庾道季云: 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

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

人皆如此,便可结绳而治,但恐狐狸貒貉啖尽。

卫君长是萧祖周妇兄,谢公问孙僧奴: 君家道卫君长云何?

孙曰: 云是世业人。

谢曰: 殊不尔,卫自是理义人。

于时以比殷洪远。

王子敬问谢公: 林公何如庾公?

谢殊不受,答曰: 先辈初无论,庾公自足没林公。

谢遏诸人共道竹林优劣,谢公云: 先辈初不臧贬七贤。

有人以王中郎比车骑,车骑闻之曰: 伊窟窟成就。

谢太傅谓王孝伯: 刘尹亦奇自知,然不言胜长史。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

既出,坐客问谢公: 向三贤孰愈?

谢公曰: 小者最胜。

客曰: 何以知之?

谢公曰: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谢公问王子敬: 君书何如君家尊?

答曰: 固当不同。

公曰: 外人论殊不尔。

王曰: 外人那得知?

王孝伯问谢太傅: 林公何如长史?

太傅曰: 长史韶兴。

问: 何如刘尹?

谢曰: 噫!刘尹秀。 王曰: 若如公言,并不如此二人邪?

谢云: 身意正尔也。

人有问太傅: 子敬可是先辈谁比?

谢曰: 阿敬近撮王、刘之标。

谢公语孝伯: 君祖比刘尹,故为得逮。

孝伯云: 刘尹非不能逮,直不逮。

袁彦伯为吏部郎,子敬与郗嘉宾书曰: 彦伯已入,殊足顿兴往之气。

故知捶挞自难为人,冀小却,当复差耳。

王子猷、子敬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 未若长卿慢世。

有人问袁侍中曰: 殷仲堪何如韩康伯?

答曰: 理义所得,优劣乃复未辨;然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殷不及韩。

故殷作诔云: 荆门昼掩,闲庭晏然。

王子敬问谢公: 嘉宾何如道季?

答曰: 道季诚复钞撮清悟,嘉宾故自上。

王珣疾,临困,问王武冈曰: 世论以我家领军比谁?

武冈曰: 世以比王北中郎。

东亭转卧向壁,叹曰: 人固不可以无年!

王孝伯道谢公: 浓至。

又曰: 长史虚,刘尹秀,谢公融。

王孝伯问谢公: 林公何如右军?

谢曰: 右军胜林公,林公在司州前亦贵彻。

桓玄为太傅,大会,朝臣毕集。

坐裁竟,问王桢之曰: 我何如卿第七叔?

于时宾客为之咽气。

王徐徐答曰: 亡叔是一时之标,公是千载之英。

一坐欢然。

桓玄问刘太常曰: 我何如谢太傅?

刘答曰: 公高,太傅深。

又曰: 何如贤舅子敬?

答曰: 樝、梨、橘、柚,各有其美。

旧以桓谦比殷仲文。

桓玄时,仲文入,桓于庭中望见之,谓同坐曰: 我家中军,那得及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