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列传 卷三十二

陆法和,不知何许人也。隐于江陵百里洲,衣食居处,一与苦行沙门同。

耆老自幼见之,容色常不定,人莫能测也。

或谓自出嵩高,遍游遐迩。既入荆州汶阳郡高安县之紫石山,无故舍所居山,俄有蛮贼文道期之乱,时人以为预见萌兆。

及侯景始告降于梁,法和谓南郡朱元英曰: 贫道共檀越击侯景去。

元英曰: 侯景为国立□,师云击之,何也?

法和曰: 正自如此。

及景渡江,法和时在青溪山,元英往问曰: 景今围城,其事云何?

法和曰: 凡人取果,宜待熟时,不撩自落。

檀越但待侯景熟,何劳问也。

固问之,乃曰: 亦克亦不克。

景遣将任约击梁湘东王于江陵,法和乃诣湘东乞征约,召诸蛮弟子八百人在江津,二日便发。

湘东遣胡僧佑领千余人与同行。

法和登舰大笑曰: 无量兵马。

江陵多神祠,人俗恒所祈祷,自法和军出,无复一□,人以为神皆从行故也。

至赤沙湖,与约相对,法和乘轻船,不介冑,沿流而下,去约军一里乃还。

谓将士曰: 聊观彼龙睡不动,吾军之龙甚自踊跃,即攻之。

若得待明日,当不损客主一人而破贼,然有恶处。

遂纵火舫于前,而逆风不便,法和执白羽麾风,风势即返。

约□皆见梁兵步于水上,于是大溃,皆投水而死。

约逃窜不知所之。

法和曰: 明日午时当得。

及期而未得。

人问之,法和曰: 吾前于此洲水干时建一剎,语檀越等,此虽为剎,实是贼标,今何不向标下求贼也。

如其言,果于水中见约抱剎,仰头裁出鼻,遂擒之。

约言求就师目前死。

法和曰: 檀越有相,必不兵死,且于王有缘,决无他虑,王于后当得檀越力耳。

湘东果释用为郡守。

及魏围江陵,约以兵赴救,力战焉。

法和既平约,往进见王僧辩于巴陵,谓曰: 贫道已断侯景一臂,其更何能为,檀越宜即遂取。

乃请还,谓湘东王曰: 侯景自然平矣,无足可虑。

蜀贼将至,法和请守巫峡待之。

乃总诸军而往,亲运石以填江,三日,水遂分流,横之以铁锁。

武陵王纪果遣蜀兵来渡,峡口势蹙,进退不可。王琳与法和经略,一战而殄之。

军次白帝,谓人曰: 诸葛孔明可谓名将,吾自见之。

此城旁有其埋弩箭镞一斛许。

因插表令掘之,如其言。

又尝至襄阳城北大树下,画地方二尺,令弟子掘之,得一龟,长尺半,以杖叩之曰: 汝欲出不能得,已数百岁,不逢我者,岂见天日乎?

为授三归,龟乃入草。

初八迭山多恶疾人,法和为采药疗之,不过三服皆差,即求为弟子。

山中毒虫猛兽,法和授其禁戒,不复噬螫。

所泊江湖,必于□侧结表,云 此处放生。

渔者皆无所得,才有少获,辄有大风雷。

船人惧而放之,风雨乃定。

晚虽将兵,犹禁诸军渔捕。

有窃违者,中夜猛兽必来欲噬之,或亡其船缆。

有小弟子戏截蛇头,来诣法和。

法和曰: 汝何意杀蛇。

因指以示之,弟子乃见蛇头□裆而不落。

法和使忏悔,为蛇作功德。

又有人以牛试刀,一下而头断,来诣法和。

法和曰: 有一断头牛,就卿征命殊急,若不为作功德,一月内报至。

其人弗信,少日果死。

法和又为人置宅图墓,以避祸求福。

尝谓人曰: 勿系马于碓。

其人行过乡曲,门侧有碓,因系马于其柱。

入门中,忆法和戒,走出将解之,马已毙矣。

梁元帝以法和为都督、郢州刺史,封江乘县公。

法和不称臣,其启文朱印名上,自称司徒。

梁元帝谓其仆射王褒曰: 我未尝有意用陆为三公,而自称何也?

褒曰: 彼既以道术自命,容是先知。

梁元帝以法和功业稍重,遂就加司徒,都督、刺史如故。

部曲数千人,通呼为弟子,唯以道术为化,不以法狱加人。

又列肆之内,不立市丞牧佐之法,无人领受,但以空槛钥在道间,上开一孔受钱。

贾客店人随货多少,计其估限,自委槛中。

行掌之司,夕方开取,条其孔目,输之于库。

又法和平常言若不出口,时有所论,则雄辩无敌,然犹带蛮音。

善为攻战具。

在江夏,大聚兵舰,欲袭襄阳而入武关。

梁元帝使止之。

法和曰: 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

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见主人应有报至,故求援耳。

今既被疑,是业定不可改也。

于是设供食,具大□薄饼。

及魏举兵,法和自郢入汉口,将赴江陵。

梁元帝使人逆之曰: 此自能破贼,但镇郢州,不须动也。

法和乃还州,垩其城门,□粗白布衫、布□、邪巾,大绳束腰,坐苇席,终日乃脱之。

及闻梁元帝败灭,复取前凶服□之,哭泣受吊。

梁人入魏,果见□饼焉。

法和始于百里洲造寿王寺,既架佛殿,更截梁柱,曰: 后四十许年佛法当遭雷电,此寺幽僻,可以免难。

及魏平荆州,宫室焚烬,总管欲发取寿王佛殿,嫌其材短,乃停。

后周氏灭佛法,此寺隔在陈境,故不及难。

天保六年春,清河王岳进军临江,法和举州入齐。

文宣以法和为大都督十州诸军事、太尉公、西南道大行台,大都督、五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安湘郡公宋□为郢州刺史,官爵如故。

□弟簉为散骑常侍、仪同三司、湘州刺史、义兴县公。

梁将侯瑱来逼江夏,齐军弃城而退,法和与宋□兄弟入朝。

文宣闻其奇术,虚心相见,备三公卤簿,于城南十二里供帐以待之。

法和遥见邺城,下马禹步。

辛术谓曰: 公既万里归诚,主上虚心相待、何为作此术?

法和手持香炉,步从路车,至于馆。

明日引见,给通幰油络网车,仗身百人。

诣阙通名,不称官爵,不称臣,但云荆山居士。

文宣宴法和及其徒属于昭阳殿,赐法和钱百万、物千段、甲第一区、田一百顷、奴婢二百人、生资什物称是,宋□千段,其余仪同、刺史以下各有差。

法和所得奴婢,尽免之,曰: 各随缘去。

钱帛散施,一日便尽。

以官所赐宅营佛寺,自居一房,与凡人无异。

三年间再为太尉,世犹谓之居士。

无疾而告弟子死期,至时,烧香礼佛,坐绳□而终。

浴讫将敛,尸小,缩止三尺许。

文宣令开棺视之,空棺而已。

法和书其所居壁而涂之,及剥落,有文曰: 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递代坐。

又曰: 一母生三天,两天共五年。

说者以为娄太后生三天子,自孝昭即位,至武成传位后主,共五年焉。

法和在荆郢,有少姬,年可二十余,自称越姥,身披法服,不嫁,恒随法和东西。

或与其私通十有余年。

今者赐弃,别更他淫。

有司考□并实。

越姥因尔改适,生子数人。

王琳,字子珩,会稽山阴人也。

父显嗣,梁湘东王国常侍。

琳本兵家,元帝居藩,琳姊妹并入后庭见幸,琳由此未弱冠得在左右。

少好武,遂为将帅。

太清二年,侯景渡江,遣琳献米万石。

未至,都城陷,乃中江沉米,轻舸还荆州。

稍迁岳阳内史,以军功封建宁县侯。

侯景遣将宋子仙据郢州,琳攻克之,擒子仙。

又随王僧辩破景。

后拜湘州刺史。

琳果劲绝人,又能倾身下士,所得赏物,不以入家。

麾下万人,多是江淮□盗。

平景之勋,与杜龛俱为第一,恃宠纵暴于建业。

王僧辩禁之不可,惧将为乱,启请诛之。

琳亦疑祸,令长史陆纳率部曲前赴湘州,身径上江陵。

将行,谓纳等曰: 吾若不返,子将安之?

咸曰: 请死相报。

泣而别。

及至,帝以下吏,而廷尉卿黄罗汉太府卿张载宣喻琳军。

陆纳等及军人并哭对使者,莫肯受命,乃执黄罗汉,杀张载。

载性深刻,为帝所信,荆州疾之如,故纳等因人之欲,抽肠系马□,使绕而走,肠尽气绝,又脔割备五刑而斩之。

梁元遣王僧辩讨纳,纳等败走长沙。

是时湘州未平,武陵王兵又甚盛,江陵公私恐惧,人有异图。

纳启申琳罪,请复本位,永为奴婢。

梁元乃锁琳送长沙。

时纳兵出方战,会琳至,僧辩升诸楼车以示之。

纳等投戈俱拜,举军皆哭,曰: 乞王郎入城,即出。

及放琳入,纳等乃降,湘州平。

仍复本位,使琳拒萧纪。

纪平,授衡州刺史。

梁元性多忌,以琳所部甚□,又得□心,故出之岭外,又受都督、广州刺史。

其友主书李膺,帝所任遇,琳告之曰: 琳蒙拔擢,常欲毕命以报国恩。

今天下未平,迁琳岭外,如有万一不虞,安得琳力。

忖官正疑琳耳。

琳分望有限,可得与官争为帝乎?

何不以琳为雍州刺史,使镇武宁,琳自放兵作田,为国御捍。

若警急,动静相知。

孰若远弃岭南,相去万里,一日有变,将欲如何?

琳非愿长坐荆南,正以国计如此耳。

膺然其言,不敢启,故遂率其□镇岭南。

梁元为魏围逼,乃征琳赴援,除湘州刺史。

琳师次长沙,知魏平江陵,已立梁王。

乃为梁元举哀,三军缟素。

遣别将侯平率舟师攻梁。

琳屯兵长沙,传檄诸方,为进趋之计。

时长沙藩王萧韶及上游诸将推琳主盟。

侯平虽不能渡江,频破梁军,又以琳兵威不接,翻更不受指麾。

琳遣将讨之,不克,又师老兵疲不能进。

乃遣使奉表诣齐,并献驯象;又使献款于魏,求其妻子;亦称臣于梁。

陈霸先既杀王僧辩,推立敬帝,以侍中司空征。

琳不从命,乃大营楼舰,将图义举。

琳将帅各乘一舰,每行,战舰以千数,以 野□ 为名。

陈武帝遣将侯安都、周文育等诛琳,仍受梁禅。

安都叹曰: 我其败乎,师无名矣。

逆战于沌口,琳乘平肩舆,执钺而麾之,禽安都、文育,其余无所漏。

唯以周铁虎一人背恩,斩之。

锁安都、文育置琳所坐舰中,令一阉□监守之。

琳乃移湘州军府就郢城,带甲十万,练兵于白水浦。

琳巡军而言曰: 可以为勤王之师矣,温太真何人哉!

江南渠帅熊昙朗、周迪怀贰,琳遣李孝钦、樊猛与余孝顷同讨之。

三将军败,并为敌所囚。

安都、文育等尽逃还建业。

初魏克江陵之时,永嘉王庄年甫七岁,逃匿人家,后琳迎还湘中,□送东下。

及敬帝立,出质于齐,请纳庄为梁主。

文宣遣兵援送,仍遣兼中书令李騊駼册拜琳为梁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舍人辛□、游诠之等赍玺书江表宣劳,自琳以下皆有颁赐。

琳乃遣兄子叔宝率所部十州刺史子弟赴邺,奉庄纂梁祚于郢州。

庄授琳侍中、使持节、大将军、中书监,改封安城郡公,其余并依齐朝前命。

及陈霸先即位,琳乃辅庄次于濡须口。

齐遣扬州道行台慕容俨率□临江,为其声援。

陈遣安州刺史吴明彻江中夜上,将袭湓城。

琳遣巴陵太守任忠大败之,明彻仅以身免。

琳兵因东下,陈遣司空侯安都等拒之。

侯瑱等以琳军方盛,引军入芜湖避之。

时西南风忽至,琳谓得天道,将直取扬州。

侯瑱等徐出芜湖,蹑其后。

比及兵交,西南风翻为瑱用。

琳兵放火燧以掷船者,皆反烧其船。

琳船舰溃乱,兵士投水死十二三,其余皆弃船上岸,为陈军所杀殆尽。

初琳命左长史袁泌、御史中丞刘仲威同典兵侍□庄,及军败,泌遂降陈,仲威以庄投历阳。

琳寻与庄同降邺都。

孝昭帝遣琳出合肥,鸠集义故,更图进取。

琳乃缮舰,分遣招募,淮南伧楚,皆愿戮力。

陈合州刺史裴景晖,琳兄□之□也,请以私属导引齐师。

孝昭委琳与行台左丞卢潜率兵应赴,沉吟不决。

景晖惧事泄,挺身归齐。

孝昭赐琳玺书,令镇寿阳,其部下将帅悉听以行,乃除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封会稽郡公,又增兵秩,兼给铙吹。

琳水陆戒严,将观衅而动。

属陈氏结好于齐,使琳更听后图。

琳在寿阳,与行台尚书卢潜不协,更相是非,被召还邺,武成弘而不问。

除沧州刺史,后以琳为特进、侍中。

所居屋脊无故剥破,出赤蛆数升,落地化为血,蠕蠕而动。

又有龙出于门外之地,云雾起,昼晦。

会陈将吴明彻来寇,帝□领军将军尉破胡等出援秦州,令琳共为经略。

琳谓所亲曰: 今太岁在东南,岁星居斗牛分,太白已高,皆利为客,我将有丧。

又谓破胡曰: 吴兵甚锐,宜长策制之,慎勿轻□。

破胡不从,遂战,军大败,琳单马突围,仅而获免。

还至彭城,帝令便赴寿阳,并许召募。

又进封琳巴陵郡王。

陈将吴明彻进兵围之,堰淝水灌城,而皮景和等屯于淮西,竟不赴救。

明彻昼夜攻击,城内水气转侵,人皆患肿,死病相枕。

从七月至十月,城陷被执,百姓泣而从之。

吴明彻恐其为变,杀之城东北二十里,时年四十八,哭者声如雷。

有一叟以酒脯来酹,尽哀,收其血,怀之而去。

传首建康,悬之于市。

琳故吏梁骠骑府仓曹参军朱玚致书陈尚书仆射徐陵求琳首曰: 窃以朝市迁贸,传骨梗之风;历运推移,表忠贞之迹。

故典午将灭,徐广为晋家遗老;当涂已谢,马孚称魏室忠臣。

用能播美于前书,垂名于后世。

梁故建宁公琳,洛滨余胄,沂川旧族,立功代邸,□绩中朝,当离乱之辰,总方伯之任。

尔乃轻躬殉主,以身许国,实追踪于往彦,信踵武于前修。

而天厌梁德,上思匡继,徒蕴包胥之念,终遘苌弘之眚。

洎王业光启,鼎祚有归,于是远迹山东,寄命河北。

虽轻旅臣之叹,犹怀客卿之礼,感兹知己,忘此捐躯。

至使身没九泉,头行万里。

诚复马革裹尸,遂其生平之志;原野暴骸,会彼人臣之节。

然身首异处,有足悲者;封树靡卜,良可怆焉。

玚早簉末席,降薛君之吐握,荷魏公之知遇。

是用沾巾雨袂,痛可识之颜;回肠疾首,切犹生之面。

伏惟圣恩博厚,明诏爰发,赦王经之哭,许田横之葬,玚虽刍贱,窃亦有心。

琳经莅寿阳,颇存遗爱;曾游江右,非无余德。

比肩东合之吏,继踵西园之宾,愿归彼境,还修窀穸。

庶孤坟既筑,或飞衔土之燕;丰碑式树,时留堕泪之人。

近故旧王绾等已有论牒,仰蒙制议,不遂所陈。

昔廉公告逝,即淝川而建茔域;孙叔云亡,仍芍陂而植楸槚。

由此言之,抑有其例。

不使寿春城下,唯传报葛之人;沧洲岛上,独有悲田之客。昧死陈祈,伏待刑宪。

陵嘉其志节。

又明彻亦数梦琳求首,并为启陈主而许之。

仍与开府仪同主簿刘韶慧等持其首还于淮南,权瘗八公山侧,义故会葬者数千人。

玚等乃间道北归,别议迎接。

寻有扬州人茅知胜等五人密送葬柩达于邺。

赠十五州诸军事、扬州刺史、侍中、特进、开府、录尚书事,谥曰忠武王,葬给辒辌车。

琳体貌闲雅,立发委地,喜怒不形于色。

虽无学业,而强记内敏,军府佐吏千数,皆识其姓名。刑罚不滥,轻财爱士,得将卒之心。

少任将帅,屡经丧乱,雅有忠义之节。

虽本图不遂,邺人亦以此重之,待遇甚厚。

及败,为陈军所执。

吴明彻欲全之,而其下将领多琳故吏,争来致请,并相资给,明彻由此忌之,故及于难。

当时田夫野老,知与不知,莫不为之歔欷流泣。

观其诚信感物,虽李将军之恂恂善诱,殆无以加焉。

琳十七子。

长子敬,在齐袭王爵,武平末,通直常侍。

第九子衍,隋开皇中开府仪同三司,大业初,卒于渝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