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 卷二十三
魏兰根崔
魏兰根,巨鹿下曲阳人也。
父伯成,魏中山太守。兰根身长八尺,仪貌奇伟,泛览群书,诵《左氏传》、《周易》,机警有识悟。起家北海王国侍郎,历定州长流参军。
丁母忧,居丧有孝称。
将葬常山郡境,先有董卓祠,祠有柏树。
兰根以卓凶逆无道,不应遗祠至今,乃伐柏以为郭材。
人或劝之不伐,兰根尽取之,了无疑惧。
遭父丧,庐于墓侧,负土成坟,忧毁殆于灭性。
后为司空、司徒二府记室参军,转夏州平北府长史,入为司徒掾,出除本郡太守,并有当官之能。
正光末,尚书令李崇为本郡都督,率众讨茹茹,以兰根为长史。
因说崇曰: 缘边诸镇,控摄长远。
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
中年以来,有司乖实,号曰府户,役同厮养,官婚班齿,致失清流。
而本宗旧类,各各荣显,顾瞻彼此,理当愤怨。
更张琴瑟,今也其时,静境宁边,事之大者。
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凡是府户,悉免为民,入仕次叙,一准其旧,文武兼用,威恩并施。
此计若行,国家庶无北顾之虑矣。
崇以秦闻,事寝不报。
军还,除冠军将军,转司徒右长史,假节,行豫州事。
孝昌初,转岐州刺史。
从行台萧宝寅讨破宛川,俘其民人为奴婢,以美女十人赏兰根。
兰根辞曰: 此县界于强虏,皇威未接,无所适从,故成背叛。
今当寒者衣之,饥者食之,奈何将充仆隶乎?
尽以归其父兄。
部内麦多五穗,邻州田鼠为灾,犬牙不入岐境。
属秦陇反叛,萧宝寅败于泾州,高平虏贼逼岐州,州城民逼囚兰根降贼。
宝寅至雍州,收辑散亡,兵威复振,城民复斩贼刺史侯莫陈仲和,推兰根复任。
朝廷以兰根得西土人心,加持节、假平西将军、都督泾岐东秦南岐四州军事,兼四州行台尚书。
寻入拜光禄大夫。
孝昌末,河北流人南渡,以兰根兼尚书,使齐、济、二兖四州安抚,并置郡县。
河间邢杲反于青、兖之间,杲,兰根之甥也,复诏兰根衔命慰劳。杲不下,仍随元天穆讨之。
还,除太府卿,辞不拜。
转安东将军、中书令。
庄帝之将诛尔朱荣也,兰根闻其计,遂密告尔朱世隆。
荣死,兰根恐庄帝知之,忧惧不知所出。
时应诏王道习见信于庄帝,兰根乃托附之,求得在外立功。
道习为启闻,乃以兰根为河北行台,于定州率募乡曲,欲防井陉。
时尔朱荣将侯深自范阳趣中山,兰根与战,大败,走依渤海高乾。
属乾兄弟举义,因在其中。
高祖至,以兰根宿望,深礼遇之。
中兴初,加车骑大将军、尚书右仆射。
及高祖将入洛阳,遣兰根先至京师。
时废立未决,令兰根观察魏前废帝。
帝神采高明,兰根恐于后难测,遂与高乾兄弟及黄门崔同心固请于高祖,言废帝本是胡贼所推,今若仍立,于理不允。
高祖不得已,遂立武帝。
废帝素有德业,而为兰根等构毁,深为时论所非。
太昌初,除仪同三司,寻加开府,封巨鹿县侯,邑七百户。
启授兄子同达。
兰根既预义勋,位居端揆,至是始叙复岐州勋,封永兴县侯,邑千户。
高乾之死,兰根惧,去宅,避于寺。
武帝大加谴责,兰根忧怖,乃移病解仆射。
天平初,以病笃上表求还乡里。
魏帝遣舍人石长宣就家劳问,犹以开府仪同,门施行马,归于本乡。
二年卒,时年六十一。
赠冀定殷三州军事、定州刺史、司徒公、侍中,谥曰文宣。
兰根虽以功名自立,然善附会,出处之际,多以计数为先,是以不为清论所许。
长子相如,秘书郎中。
以建义勋,寻加将军。
袭父爵,迁安东将军、殷州别驾,入为侍御史。
武定三年卒。
次子敬仲。
肃宗时,佐命功臣配享,而不及兰根。
敬仲表诉,帝以诏命既行,难于追改,擢敬仲为祠部郎中。
卒于章武太守。
兰根族弟明朗,颇涉经史,粗有文性。
累迁大司马府法曹参军,兼尚书金部郎中。
元颢入洛阳,明朗为南道行台郎中,为颢所擒。
后弃颢逃还,除龙骧将军、中散大夫,赐爵巨鹿侯。
永安末,兰根为河北行台,引明朗为左丞。
及兰根中山之败,俱归高祖。
中兴初,拜抚军将军,出为安德太守。
后转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定州大中正。
武定初,为显祖谘议参军。
出为平阳太守,为御史所劾,因被禁止。
遇病卒。
明朗从弟恺,少抗直有才辩。
魏末,辟开府行参军,稍迁尚书郎、齐州长史。
天保中,聘陈使副。
迁青州长史,固辞不就。
杨愔以闻,显祖大怒,谓愔云: 何物汉子,我与官不肯就!
明日将过,我自共语。
是时显祖已失德,朝廷皆为之惧,而恺情貌坦然。
显祖切责之,仍云: 死与长史孰优,任卿选一处。
恺答云: 能杀臣者是陛下,不受长史者是愚臣,伏听明诏。
显祖谓愔云: 何虑无人作官职,苦用此汉何为,放其还家,永不收采。
由是积年沉废。
后遇杨愔于路,微自披陈。
杨答曰: 发诏授官,咸由圣旨,非选曹所悉,公不劳见诉。
恺应声曰: 虽复零雨自天,终待云兴四岳。
公岂得言不知?
杨欣然曰: 此言极为简要,更不须多语。
数日,除霍州刺史。
在职有治方,为边民悦服。
大宁中,卒于胶州刺史。
恺从子彦卿,魏大司农季景之子。
武平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陈使副。
彦卿弟淡,学识有词藻。
武平初,殿中御史,迁中书舍人,待诏文林馆。
隋开皇中,太子舍人、著作郎。
撰《后魏书》九十二卷,甚得史体,时称其善云。
崔,字长孺,清河东武城人也。
父休,魏七兵尚书,赠仆射。
状貌伟丽,善于容止,少有名望,为当时所知。
初为魏世宗挽郎,释褐太学博士。
永安中,坐事免归乡里。
高祖于信都起义,归焉。
高祖见之,甚悦,以为谘议参军。
寻除给事黄门侍郎,迁将军、右光禄大夫。
高祖入洛,议定废立。
太仆綦俊盛称普泰王贤明,可以为社稷主。
曰: 若其明圣,自可待我高王,徐登九五。
既为逆胡所立,何得犹作天子。
若从俊言,王师何名义举?
由是中兴、普泰皆废,更立平阳王为帝。
以建义功,封武城县公,邑一千四百户,进位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仍领黄门郎。
居门下,恃预义旗,颇自矜纵。
寻以贪污为御史纠劾,因逃还乡里,遇赦始出。
高祖以本预义旗,复其黄门。
天平初,为侍读,监典书。
寻除徐州刺史,给广宗部曲三百、清河部曲千人。
性豪慢,宠妾冯氏,假其威刑,恣情取受,风政不立。
初为常侍,求人修起居注。
或曰: 魏收可。
曰: 收轻薄徒耳。
更引祖鸿勋为之。
既居枢要,又以卢元明代收为中书郎,由是收衔之。
及收聘梁,过徐州,备刺史卤簿而送之,使人相闻魏曰: 勿怪仪卫多,稽古之力也。
收报曰: 白崔徐州,建义之勋,何稽古之有!
自以门阀素高,特不平此言。
收乘宿憾,故以挫之。
罢州,除七兵尚书、清河邑中正。
赵郡李浑尝宴聚名辈,诗酒正欢哗,后到,一坐无复谈话者。
郑伯献叹曰: 身长八尺,面如刻画,謦咳为洪钟响,胸中贮千卷书,使人那得不畏服!
每以籍地自矜,谓卢元明曰: 天下盛门,唯我与尔,博崔赵李,何事者哉!
崔暹闻而衔之。
高祖葬后,又窃言: 黄颔小儿堪当重任不?
暹外兄李慎以言告暹。
暹启世宗,绝朝谒。
要拜道左,世宗发怒曰: 黄颔小儿,何足拜也!
于是锁赴晋阳而讯之。
不伏,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在禁,谓子才曰: 卿知我意属太丘不?
子才出告子瞻云: 尊公意正应欲结姻于陈元康。
瞻有女,乃许妻元康子,求其父。
元康为言之于世宗曰: 崔名望素重,不可以私处言语便以杀之。
世宗曰: 若免其性命,犹当徙之遐裔。
元康曰: 若在边,或将外叛。以英贤资寇敌,非所宜也。
世宗曰: 既有季珪之罪,还令输作可乎?
元康曰: 尝读《崔琰传》,追恨魏武不弘。
若在作所而殒,后世岂道公不杀也?
世宗曰: 然则奈何?
元康曰: 崔合死,朝野莫不知之,公诚能以宽济猛,特轻其罚,则仁德弥著,天下归心。
乃舍之。
进谒奉谢,世宗犹怒曰: 我虽无堪,忝当大任,被卿名作黄颔小儿,金石可销,此言难灭!
天保初,除侍中,监起居。
以禅代之际,参掌仪礼,别封新丰县男,邑二百户,回授第九弟约。
一门婚嫁,皆是衣冠之美,吉凶仪范,为当时所称。
娄太后为博陵王纳妹为妃,敕中使曰: 好作法用,勿使崔家笑人。
婚夕,显祖举酒祝曰: 新妇宜男,孝顺富贵。
奏曰: 孝顺出自臣门,富贵恩由陛下。
五年,出为东兖州刺史,复携冯氏之部。
寻遇偏风,而冯氏骄纵,受纳狼藉,为御史所劾,与俱召诣廷尉。
寻有别敕,斩冯于都市。
以疾卒狱中,年六十一。
历览群书,兼有词藻,自中兴立后,迄于武帝,诏诰表檄,多所为。
然率性豪侈,溺于财色,诸弟之间,不能尽雍穆之美,世论以此讥之。
素与魏收不协,收既专典国史,恐被恶言,乃悦之曰: 昔有班固,今则魏子。
收笑而憾不释。
子瞻嗣。
瞻字彦通,聪明强学,有文情,善容止,神采嶷然,言不妄发。
年十五,刺史高昂召署主簿,清河公岳辟开府西阁祭酒。
崔暹为中尉,启除御史,以才望见收,非其好也。
高祖入朝,还晋阳,被召与北海王晞陪从,俱为诸子宾友。
仍为相府中兵参军,转主簿。
世宗崩,秘未发丧,显祖命瞻兼相府司马使邺。
魏孝静帝以人日登云龙门,其父侍宴,又敕瞻令近御坐,亦有应诏诗,问邢邵等曰: 此诗何如其父?
咸云: 博雅弘丽,瞻气调清新,并诗人之冠。
宴罢,共嗟赏之,咸云: 今日之宴,并为崔瞻父子。
天保初,兼并省吏部郎中。
寻丁忧,起为司徒属。
杨愔欲引瞻为中书侍郎。
时卢思道直中书省,因问思道曰: 我此日多务,都不见崔瞻文藻,卿与其亲通,理当相悉。
思道答曰: 崔瞻文词之美,实有可称,但举世重其风流,所以才华见没。
愔云: 此言有理。
便奏用之。
事既施行。
愔又曰: 昔裴瓒晋世为中书郎,神情高迈,每于禁门出入,宿卫者肃然动容。
崔生堂堂之貌,亦当无愧裴子。
皇建元年,除给事黄门侍郎。
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友。
概将东还,瞻遗之书曰: 仗气使酒,我之常弊,诋诃指切,在卿尤甚。
足下告归,吾于何闻过也?
瞻患气,兼性迟重,虽居二省,竟不堪敷奏。
加征虏将军,除清河邑中正。
肃宗践祚,皇太子就傅受业,诏除太子中庶子,征赴晋阳。
敕专在东宫,调护讲读,及进退礼度,皆归委焉。
太子纳妃斛律氏,敕瞻与鸿胪崔劼撰定婚礼仪注。
仍面受别旨曰: 虽有旧事,恐未尽善,可好定此仪,以为后式。
大宁元年,除卫尉少卿,寻兼散骑常侍,聘陈使主。
瞻词韵温雅,南人大相钦服,乃言: 常侍前朝通好之日,何意不来?
其见重如此。
还除太常少卿,加冠军将军,转尚书吏部郎中。
因患急十余日。
旧式,百日不上解官,吏部尚书尉瑾性褊急,以瞻举指舒缓,曹务繁剧,遂附驿奏闻,因而被代。
瞻遂免归乡里。
天统末,加骠骑大将军,就拜银青光禄大夫。
武平三年卒,时年五十四。
赠使持节、都督济州军事、大理卿、刺史,谥曰文。
瞻性简傲,以才地自矜,所与周旋,皆一时名望。
在御史台,恒于宅中送食,备尽珍羞,别室独餐,处之自若。
有一河东人士姓裴,亦为御史,伺瞻食,便往造焉。
瞻不与交言,又不命匕箸。
裴坐观瞻食罢而退。
明日,裴自携匕箸,恣情饮啖。
瞻方谓裴云: 我初不唤君食,亦不共君语,君遂能不拘小节。
昔刘毅在京口,冒请鹅炙,岂亦异于是乎?君定名士。
于是每与之同食。
昆季仲文,有学尚,魏高阳太守、清河内史。
兴和中,为丞相掾。
沙苑之败,仲文持马尾以渡河,波中乍没乍出。
高祖望见曰: 崔掾也。
遽遣船赴接。
既济,劳之曰: 卿为亲为君,不顾万死,可谓家之孝子,国之忠臣。
加中军将军。
天保初,拜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七年卒,年六十。
子偃,武平中,历太子洗马、尚书郎。
偃弟儦,学识有才思,风调甚高。
武平中,琅琊王大司马中兵参军。
参定五礼,待诏文林馆。
隋仁寿中,卒于通直散骑常侍。
叔仁,魏颍州刺史。
子彦武,有识用,朝歌令。
隋开皇初,魏州刺史。
子侃,魏末兼通直常侍,聘梁使。
子极,武平初太子仆,卒于武德郡守。
子聿,魏东莞太守。
子约,司空祭酒。
族叔景凤,字鸾叔,五世祖逞玄孙也。
景凤涉学,以医术知名。
魏尚药典御,天保中谯州刺史。
景凤兄景哲,魏太中大夫、司徒长史。
子国,字法峻,幼好学,泛览经传,多伎艺,尤工相术。
天保初尚药典御,乾明拜高阳郡太守、太子家令,武平假仪同三司,卒于鸿胪卿。
法峻以武平六年从驾在晋阳,尝语中书侍郎李德林云: 此日看高相王以下文武官人相表,俱尽其事,口不忍言。
唯弟一人,更应富贵,当在他国,不在本朝,吾亦不及见也。
其精妙如此。
族子肇师,魏尚书仆射亮之孙也。
父士太,谏议大夫。
肇师少时疏放,长遂变节,更成谨厚。
涉猎经史,颇有文思。
袭父爵乐陵男。
释褐开府东阁祭酒,转司空外兵参军,迁大司马府记室参军。
天平初,转通直侍郎,为尉劳青州使。
至齐州界,为土贼崔迦叶等所虏,欲逼与同事。
肇师执节不动,谕以祸福,贼遂舍之。
乃巡慰青部而还。
元象中,数以中舍人接梁使。
武定中,复兼中正员郎,送梁使徐州。
还,敕修起居注。
寻兼通直散骑常侍,聘梁副使。
转中书舍人。
天保初,参定禅代礼仪,封襄城县男,仍兼中书侍郎。
二年卒,时年四十九。
史臣曰:兰根早有名行,为时论所称;长孺才望之美,见重当世。
并功参霸迹,位遇通显,与李元忠、卢文伟盖义旗之人物欤?
魏之要幸附会,崔以门地骄很,虽有周公之美,犹以为累德,况未足喻其高下也。
瞻词韵温雅,风神秀发,亦一时之领袖焉。
赞曰:崔、魏才望,见重霸初。
名教之迹,其犹病诸。
彦通尚志,家风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