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列传 卷五十

肩吾字慎之,八岁能赋诗,爲兄于陵所友爱。

初爲晋安王国常侍,王每徙镇,肩吾常随府。

在雍州被命与刘孝威、江伯摇、孔敬通、申子悦、徐防、徐摛、王囿、孔铄、鲍至等十人抄撰衆籍,丰其果馔,号高斋学士。

王爲皇太子,兼东宫通事舍人。

后爲安西湘东王录事、谘议参军,太子率更令,中庶子。

简文开文德省置学士,肩吾子信、徐摛子陵、吴郡张长公、北地傅弘、东海鲍至等充其选。

齐永明中,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爲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爲丽靡,复踰往时。

简文与湘东王书论之曰:

比见京师文体,懦钝殊常,竞学浮疏,争事阐缓,既殊比兴,正背风骚。

若夫六典三礼,所施则有地,吉凶嘉宾,用之则有所,未闻吟咏情性,反拟内则之篇,操笔写志,更模酒诰之作。

迟迟春日,翻学归藏,湛湛江水,遂同大传。

吾既拙于爲文,不敢轻有掎摭,但以当世之作,历方古之才人,远则杨、马、曹、王,近则潘、陆、顔、谢,观其遣辞用心,了不相似。

若以今文爲是,则昔贤爲非,若以昔贤可称,则今体宜弃。

俱爲盍各,则未之敢许。

又时有效谢康乐、裴鸿胪文者,亦颇有惑焉。

何者?

谢客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时有不拘,是其糟粕。

裴氏乃是良史之才,了无篇什之美。

是爲学谢则不届其精华,但得其冗长;师裴则蔑绝其所长,唯得其所短。

谢故巧不可阶,裴亦质不宜慕。

故胸驰臆断之侣,好名忘实之类,决羽谢生,岂三千之可及,伏膺裴氏,惧两唐之不传。

故玉徽金铣,反爲拙目所嗤,巴人下俚,更合郢中之听。

阳春高而不和,妙声绝而不寻。

竟不精讨锱铢,覆量文质,有异巧心,终愧妍手。

是以握瑜怀玉之士,瞻郑邦而知退,章甫翠履之人,望闽乡而叹息。

诗既若此,笔又如之。

徒以烟墨不言,受其驱染,纸劄无情,任其摇襞。

甚矣哉,文章横流,一至于此。

至如近世谢朓、沈约之诗,任昉、陆倕之笔,斯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

张士简之赋,周升逸之辩,亦成佳手,难可复遇。

文章未坠,必有英绝,领袖之者,非弟而谁。

每欲论之,无可与语,思吾子建,一共商榷。

辨兹清浊,使如泾、渭,论兹月旦,类彼汝南。

朱白既定,雌黄有别,使夫怀鼠知惭,滥竽自耻。

相思不见,我劳如何!

及简文即位,以肩吾爲度支尚书。

时上流蕃镇,并据州拒侯景,景矫诏遣肩吾使江州喻当阳公大心。

大心乃降贼,肩吾因逃入东。

后贼宋子仙破会稽,购得肩吾欲杀之,先谓曰: 吾闻汝能作诗,今可即作,若能,将贷汝命。

肩吾操笔便成,辞采甚美,子仙乃释以爲建昌令。

仍间道奔江陵,历江州刺史,领义阳太守,封武康县侯。

其日卒,年五十八。

虬子之遴。

之遴字思贞,八岁能属文。

虬曰: 此儿必以文兴吾宗。

常谓诸子曰: 若比之顔氏,之遴得吾之文。

由是州里称之。

时有沙门僧惠有异识,每诣虬必呼之遴小字曰: 僧伽福德儿。

握手而进之。

年十五,举茂才,明经对策,沈约、任昉见而异之。

吏部尚书王瞻尝候任昉,遇之遴在坐,昉谓瞻曰: 此南阳刘之遴,学优未仕,水镜所宜甄擢。

即辟爲太学博士。

昉曰: 爲之美谈,不如面试。

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爲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立成。

昉曰: 荆南秀气,果有异才,后仕必当过仆。

御史中丞乐蔼即之遴之舅,宪台奏弹,皆令之遴草焉。

后爲荆州中从事,梁简文临荆州,仍迁宣惠记室。

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刘显、韦棱并称强记,之遴每与讨论,咸不过也。

累迁中书侍郎,后除南郡太守。

武帝谓曰: 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转西中郎湘东王绎长史,太守如故。

初,之遴在荆府,常寄居南郡,忽梦前太守袁彖谓曰: 卿后当爲折臂太守,即居此中。

之遴后牛奔堕车折臂,右手偏直,不复得屈伸,书则以手就笔,叹曰: 岂黥而王乎?

周舍尝戏之曰: 虽复并坐可横,政恐陋巷无枕。

后连相两王,再爲此郡,历秘书监。

出爲郢州行事,之遴意不愿出,固辞曰: 去岁命绝离巽,不敢东下;今年所忌又在西方。

武帝手敕曰: 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

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

遂爲有司奏免。

后爲都官尚书、太常卿。

之遴好古爱奇,在荆州聚古器数十百种,有一器似瓯可容一斛,上有金错字,时人无能知者。

又献古器四种于东宫。

其第一种,镂铜鸱夷榼二枚,两耳有银镂,铭云: 建平二年造。

其第二种,金银错镂古鐏二枚,有篆铭云: 秦容成侯适楚之岁造。

其第三种,外国澡灌一口,有铭云: 元封二年,龟兹国献。

其第四种,古制澡盘一枚,铭云: 初平二年造。

时鄱阳嗣王范得班固所撰汉书真本献东宫,皇太子令之遴与张缵、到溉、陆襄等参校异同,之遴录其异状数十事,其大略云: 案古本汉书称永平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上,而今本无上书年月日子。

又案古本叙传号爲中篇,今本称爲叙传,又今本叙传载班彪事行,而古本云 彪自有传 。

又今本纪及表志列传不相合爲次,而古本相合爲次,总成三十八卷。

又今本外戚在西域后,古本外戚次帝纪下。

又今本高五子、文三王、景十三王、孝武六子、宣元六王杂在诸传帙中,古本诸王悉次外戚下,在陈项传上。

又今本韩彭英卢吴述云: 信惟饿隶,布实黥徒,越亦狗盗,芮尹江湖。

云起龙骧,化爲侯王。

古本述云: 淮阴毅毅,仗剑周章,邦之杰子,实惟彭、英。

化爲侯王,云起龙骧。

又古本第三十七卷解音释义,以助雅诂;而今本无此卷也。

之遴好属文,多学古体,与河东裴子野、沛国刘显恒共讨论古籍,因爲交好。

时周易、尚书、礼记、毛诗并有武帝义疏,唯左氏传尚阙,之遴乃着春秋大意十科,左氏十科,三传同异十科。

合三十事上之。

帝大悦,诏答曰: 省所撰春秋义,比事论书,辞微旨远,编年之教,言阐义繁。

丘明传洙、泗之风,公羊宗西河之学,铎椒之解不追,瑕丘之说无取。

继踵胡母,仲舒云盛,因循谷梁,千秋最笃。

张苍之传左氏,贾谊之袭荀卿,源本分镳,指归殊致,详略纷然,其来旧矣。

昔在弱年,久经研味,一从遗置,迄将五纪。

兼晚秋晷促,机事罕暇,夜分求衣,未遑披括。

须待夏景,试欲推寻,若温故可求,别酬所问也。

始武帝于齐代爲荆府谘议,时之遴父虬隐在百里洲,早相知闻。

帝偶匮乏,遣就虬换谷百斛。

之遴时在父侧,曰: 萧谘议踬士,云何能得舂,愿与其米。

虬从之。

及帝即位常怀之。

侯景初以萧正德爲帝,之遴时落景所,将使授玺绂。

之遴预知,仍剃发披法服乃免。

先是,平昌伏挺出家,之遴爲诗嘲之曰: 传闻伏不斗,化爲支道林。

及之遴遇乱,遂披染服,时人笑之。

寻避难还乡,湘东王绎尝嫉其才学,闻其西上至夏口,乃密送药杀之。

不欲使人知,乃自制志铭,厚其赙赠。

前后文集五十卷。

子三达字三善,数岁能清言及属文。

州将湘东王绎闻之,盛集宾客,召而试之。

说义属诗,皆有理致。

年十二,听江陵令贺革讲礼还,仍覆述,不遗一句。

年十八卒。

之遴深怀悼恨,乃题墓曰 梁妙士 以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