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列传 卷六十六

杜僧明周文育侯瑱侯安都欧阳頠黄法奭淳于量

章昭达吴明彻武帝征交址及讨元景仲,僧明、文育并有功。

侯景之乱,俱随武帝入援建邺。

武帝于始兴破兰裕,僧明爲前锋,斩裕。

又与蔡路养战于南野,僧明马被伤,武帝驰救之,以所乘马授僧明。

僧明上马复进,杀数十人,因而乘之,大败路养。

高州刺史李迁仕又据大臯,入灨石,以逼武帝。

武帝遣周文育爲前军,与僧明击走之。

迁仕与甯都人刘孝尚并力将袭南康,陈武又令僧明与文育等拒之。相持连战百馀日,卒禽迁仕,送于武帝。

及帝下南康,留僧明顿西昌,督安成、庐陵二郡军事。

梁元帝承制,授新州刺史、临江县子。

侯景遣于庆等寇南江,武帝顿豫章,命僧明爲前驱,所向克捷。

武帝表僧明爲长史,仍随东讨。

军至蔡洲,僧明率麾下烧贼水门大舰。

及景平,除南兖州刺史,进爵爲侯,仍领晋陵太守。

及荆州覆亡,武帝使僧明率吴明彻等随侯瑱西援,于江州病卒。

赠散骑常侍,諡曰威。

陈文帝即位,追赠开府仪同三司,配享武帝庙庭。

子晋嗣。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

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

年十一,能反复游水中数里,跳高六尺,与群儿聚戏,衆莫能及。

义兴人周荟爲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

文育对曰: 母老家贫,兄弟姊并长大,困于赋役。

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爲己子,母遂与之。

及荟秩满,与文育还都,见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爲立名爲文育,字景德。

命兄子弘让教之书计。

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之,文育不之省,谓弘让曰: 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

弘让壮之,教之骑射,文育大悦。

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啓荟爲前军军主。

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慰劳白水蛮。

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

时贼徒甚盛,一日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

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贼不敢逼。

及夕,各引去。

文育身被九创,创愈,辞请还葬,庆之壮其节,厚加賵遗而遣之。

葬讫,会卢安兴爲南江督护,啓文育同行。

累征有功,除南海令。

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爲陈武帝所败,帝赦之。

后监州王劢以文育爲长流,深被委任。

劢被代,文育欲与劢俱下。

至大庾岭,诣卜者,卜者曰: 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爲公侯。

文育曰: 足钱便可,谁望公侯。

卜人又曰: 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爲验。

其夕,宿逆旅,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

旦辞劢,劢问其故,文育以告,劢乃遣之。

武帝闻其还,大喜,分麾下配焉。

武帝之讨侯景,文育与杜僧明爲前军,克兰裕,援欧阳頠,皆有功。

武帝破蔡路养于南野,文育爲路养所围,四面数重,矢石雨下,所乘马死,文育右手搏战,左手解鞍,溃围而出。

与杜僧明等相得,并力复进,遂大败之。

武帝乃表文育爲府司马。

李迁仕之据大臯,遣其将军杜平虏入灨石鱼梁作城。

武帝命文育击之,平虏弃城走,文育据其城。

迁仕闻平虏败,留老弱于大臯,悉选精兵自将以攻文育。

文育与战,迁仕稍却,相持未解。

会武帝遣杜僧明来援,别破迁仕水军,迁仕衆溃,不敢过大臯,直走新淦。

梁元帝授文育义州刺史。

迁仕又与刘孝尚谋拒义军,武帝遣文育与侯安都、杜僧明、徐度、杜棱筑城于白口拒之。

文育频出与战,遂禽迁仕。

武帝发自南康,遣文育将兵五千,开通江路。

侯景将王伯丑据豫章,文育击走之,遂据其城。

累功封东迁县侯。

武帝军至白茅湾,命文育与杜僧明常爲军锋。

及至姑孰,与侯景将侯子鉴战,破之。

景平,改封南移县侯,累迁散骑常侍。

武帝诛王僧辩,令文育督衆军,会文帝于吴兴,围克杜龛。

又济江袭会稽太守张彪,得其郡城。

及文帝爲彪所袭,文育时顿城北香岩寺,文帝夜往趋之。

彪又来攻,文育苦战,遂破平彪。

武帝以侯瑱拥据江州,命文育讨之,仍除南豫州刺史,率兵袭盆城。

未克,徐嗣徽引齐人度江,据芜湖,诏徵文育还都。

嗣徽等乃列舰于青墩至于七矶,以断文育归路。

及夕,文育鼓噪而发,嗣徽等不能制。

至旦,反攻嗣徽,嗣徽骁将鲍砰独以小舰殿,文育乘单舴艋,跳入砰舰,斩砰,仍牵其舰而还,贼衆大骇。

因留船芜湖,自丹阳步上。

时武帝拒嗣徽于白城,适与文育会。

将战,风急,武帝曰: 矢不逆风。

文育曰: 事急矣,当决之,何用古法。

抽槊上马而进,衆军随之,风亦寻转,杀伤数百人。

嗣徽等移营莫府山,文育徙顿对之。

频战功最,进爵寿昌县公,给鼓吹一部。

及广州刺史萧勃举兵踰岭,诏文育督衆军讨之。

时新吴洞主余孝顷举兵应勃,遣其弟孝劢守郡城,自出豫章,据于石头。

勃使其子孜将兵与孝顷相会,又遣其别将欧阳頠顿军苦竹滩,傅泰据墌口城,以拒官军。

官军船少,孝顷有舴艋三百艘、舰百馀乘在上牢,文育遣军主焦僧度、羊柬潜军袭之,悉取而归,仍于豫章立栅。

时官军食尽,欲退还,文育不许。乃使人间行,遗周迪书,约爲兄弟,并陈利害。

迪得书甚喜,许馈以粮。

于是文育分遣老小,乘故船舫沿流俱下,烧豫章所立栅,僞退,孝顷望之大喜,因不设备。

文育由间道信宿达芊韶。

芊韶上流则欧阳頠、萧勃,下流则傅泰、馀孝顷,文育据其中间,筑城飨士,贼徒大骇。

欧阳頠乃退入泥溪,作城自守。

文育遣严威将军周铁武与长史陆山才袭頠,禽之。

于是盛陈兵甲,与頠乘舟而宴,以巡傅泰城下,因攻泰,克之。

萧勃在南康,闻之,衆皆股栗。

其将谭世远斩勃欲降,爲人所害。

世远军主夏侯明彻持勃首以降。

萧孜、馀孝顷犹据石头,武帝遣侯安都助文育攻之,孜降文育,孝顷退走新吴,广州平。

文育还顿豫章,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

王琳拥据上流,诏侯安都爲西道都督,文育爲南道都督,同会武昌。

与琳战于沌口,爲琳所执,后得逃归,请罪,诏不问,复其官爵。

及周迪破馀孝顷,孝顷子公扬、弟孝劢犹据旧栅,扰动南土,武帝复遣文育及周迪、黄法奭等讨之。

豫章内史熊昙朗亦率衆来会。

文育遣吴明彻爲水军,配周迪运粮,自率衆军入象牙江,筑城于金口。

公扬僞降,谋执文育,事觉,文育囚之送都,以其部曲分隶衆军。

乃舍舟爲步军,进据三陂。

王琳遣将曹庆救孝劢,分遣主帅常衆爱与文育相拒,自帅所领攻周迪、吴明彻军。

迪等败,文育退据金口。

熊昙朗因其失利,谋害文育以应衆爱。

文育监军孙白象颇知其事,劝令先之。

文育曰: 不可。

我旧兵少,客军多,若取昙朗,人皆惊惧,亡立至矣,不如推心抚之。

初,周迪之败,弃船走,莫知所在。

及得迪书,文育喜,齎示昙朗,昙朗害之于坐。

武帝闻之,即日举哀,赠侍中、司空,諡曰忠湣。

初文育之据三陂,有流星坠地,其声如雷,地陷方一丈,中有碎炭数斗。

又军市中忽闻小儿啼,一市并惊,听之在土下,军人掘焉,得棺,长三尺,文育恶之。

俄而迪败,文育见杀。

天嘉二年,有诏配享武帝庙庭。

子屻嗣,位晋陵、定远二郡太守。侯瑱字伯玉,巴西充国人也。

父弘远,累世爲西蜀酋豪。

蜀贼张文萼据白崖山,有衆万人,梁益州刺史鄱阳王萧范命弘远讨之,弘远战死。

瑱固请复雠,每战先锋,遂斩文萼,由是知名。

因事范,范委以将帅之任。

山谷夷、獠不附者,并遣瑱征之。

累功授轻车府中兵参军、晋康太守。

范爲雍州刺史,瑱除冯翊太守。

范迁镇合肥,瑱又随之。

侯景围台城,范乃遣瑱辅其世子嗣入援都。

及城陷,瑱、嗣同退还合肥。仍随范徙镇盆城。

俄而范及嗣皆卒,瑱领其衆,依于豫章太守庄铁。

铁疑之,瑱惧不自安,诈引铁谋事,因刃之,据豫章之地。

后降于侯景将于庆。

庆送瑱于景,景以瑱与己同姓,托爲宗族,待之甚厚。

留其妻子及弟爲质,遣瑱随庆平蠡南诸郡。

及景败巴陵,景将宋子仙、任约等并爲西军所获,瑱乃诛景党与以应义师,景亦诛其弟及妻子。

梁元帝授瑱南兖州刺史、郫县侯。

仍随都督王僧辩讨景,恒爲前锋。

既复台城,景奔吴郡,僧辩使瑱追景,大败之于吴松江。

以功除南豫州刺史,镇姑孰。

及齐遣郭元建出濡须,僧辩遣瑱扞之,大败元建。

魏攻荆州,王僧辩以瑱爲前军赴援,未至而魏克荆州。

瑱顿九江,因卫晋安王还都。

承制以瑱爲侍中、江州刺史,加都督,改封康乐县公。

及司徒陆法和据郢州,引齐兵来寇,乃使瑱西讨,未至而法和入齐。

齐遣慕容恃德镇夏首,瑱攻之,恃德食尽请和,瑱还镇豫章。

僧辩使其弟僧愔与瑱共讨萧勃,及陈武帝诛僧辩,僧愔阴欲图瑱而夺其军,瑱知之,尽收僧愔徒党,僧愔奔齐。

是时瑱据中流,甚强,又以本事王僧辩,虽外示臣节,未肯入朝。

初,馀孝顷爲豫章太守,及瑱镇豫章,乃于新吴县别立城栅,与瑱相拒。

瑱留军人妻子于豫章,令从弟奫知后事,悉衆以攻孝顷,自夏迄冬弗能克。

奫与其部下侯方儿不协,方儿下攻奫,虏瑱军府妓妾金玉,归于武帝。

瑱既失根本,轻归豫章,豫章人拒之,乃趋盆城,就其将焦僧度。

僧度劝瑱投齐,瑱以武帝有大量,必能容己,乃诣阙请罪,武帝复其爵位。

永定二年,进位司空。

文帝即位,进授太尉。

王琳至栅口,又以瑱爲都督,侯安都等并隶焉。

天嘉元年二月,王琳引合肥漅湖之衆,舳舻相次而下。

瑱率军进兽槛洲。

明日合战,琳军少却。

及夕,东北风吹其舟舰并坏。

夜中有流星坠于贼营。

及旦风静,琳入浦,以鹿角绕岸,不敢复出。

时西魏将史宁蹑其上流,瑱闻之,知琳不能持久,收军却据湖浦,以待其弊。

及史宁至,围郢州,琳恐衆溃,乃率船东下,去芜湖十里而泊。

明日,齐人遣兵助琳,瑱令军中晨炊蓐食,顿芜湖洲尾以待之。

将战,有微风至自东南,衆军施拍纵火,定州刺史章昭达乘平虏大舰中江而进,琳军大败,脱走以免者十二三,琳因此入齐。

其年,诏以瑱爲都督五州诸军事,镇盆城。

周将贺若敦、独孤盛等来攻巴、湘,又以瑱爲西讨都督,大败盛军。

以功授湘州刺史,改封零陵郡公。

及周获吴明彻,乃以量爲都督水陆诸军事、车骑将军、都督、南兖州刺史。

十四年薨,赠司空。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

性倜傥,轻财尚气。

少时,遇相者谓曰: 卿容貌甚善,须小亏,则当富贵。

梁大同中,昭达爲东宫直后,因醉墯马,鬓角小伤,昭达喜之,相者曰: 未也。

侯景之乱,昭达率乡人援台,爲流矢所中,眇其一目。

相者见之,曰: 卿相善矣,不久当富贵。

台城陷,昭达还乡里,与陈文帝游,因结君臣分。

侯景平,文帝爲吴兴太守,昭达杖策来谒。

文帝见之大喜,因委以将帅,恩宠超于侪等。

陈武帝谋讨王僧辩,令文帝还长城招聚兵衆,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画。

僧辩诛后,杜龛遣其将杜泰来攻长城,昭达因从文帝进军吴兴以讨龛。

龛平,又从讨张彪于会稽,克之。

累功除定州刺史。

时留异拥据东阳,武帝患之,乃使昭达爲长山令,居其心腹。

天嘉元年,追论长城功,封欣乐县侯。寻随侯安都拒王琳,昭达乘平虏大舰,中流而进,先锋发拍,中贼舰。

王琳平,昭达策勋第一。

二年,除都督、郢州刺史。

周迪据临川反,诏昭达便道征之。

迪败走,征爲护军将军,改封邵武县侯。

四年,陈宝应纳周迪,共寇临川,又以昭达爲都督讨迪。

迪走,昭达乃踰岭讨陈宝应。

与战不利,因据上流爲筏,施拍其上,坏其水栅。

又出兵攻其步军。

方大合战,会文帝遣馀孝顷出自海道,适至,因并力乘之,遂定闽中,尽禽留异、宝应。

以功授镇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初,文帝尝梦昭达升台铉,及旦,以梦告之。

至是,侍宴酒酣,顾昭达曰: 卿忆梦不?

何以偿梦?

昭达对曰: 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馀无以奉偿。

寻出爲都督、江州刺史。

废帝即位,改封邵陵郡公。

华皎之反,其移文并假以昭达爲辞,又频遣使招之,昭达尽执其使送都。

秩满,征爲中抚大将军。

宣帝即位,进号车骑大将军,以还朝迟留,爲有司所劾,降号车骑将军。

欧阳纥据岭南反,诏昭达都督衆军征之。

纥闻昭达奄至,乃出顿洭口,聚沙石,盛以竹笼,置于水栅之外,用遏舟舰。

昭达居其上流,装舰造拍,以临贼栅。

又令人衔刀潜行水中,以斫竹笼,笼篾皆解。

因纵大舰突之,大败纥,禽之送都。

广州平,进位司空。

太建二年,征江陵。

时梁明帝与周军大蓄舟舰于青泥中,昭达分遣偏将钱道戢、程文季乘轻舟焚之。

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爲桥,以度军粮。

昭达乃命军士爲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索断粮绝,因纵兵攻其城,降之。三年,于军中病薨,赠大将军。

昭达性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其所克,必推功将帅。

厨膳饮食,并同群下,将士亦以此附之。

每饮会,必盛设女伎杂乐,备羌、胡之声,音律姿容,并一时之妙,虽临敌弗之废也。

四年,配享文帝庙庭。

子大宝,袭邵陵郡公,位丰州刺史。

在州贪纵,百姓怨酷,后主乙太仆卿李晕代之,乃袭杀晕而反。

寻被禽,枭首朱雀航,夷三族。

吴明彻字通照,秦郡人也。

父树,梁右军将军。

明彻幼孤,性至孝。

年十四,感坟茔未修,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

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哭,仰天自诉。

居数日,有自田还者,云苗已更生,明彻疑其紿己,及往如言,秋而大获,足充葬用。

时有伊氏者,善占墓,谓其兄曰: 君葬日,必有乘白马逐鹿者经坟,此是最小孝子大贵之征。

至时果有应。

明彻即树之小子也。

及侯景寇都,明彻有粟麦三千馀斛,而邻里饥餧,乃白诸兄曰: 今人不图久,奈何不与乡里共此。

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衆。

陈武帝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武帝,帝爲之降阶,执手即席。

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就汝南周弘正学天文、孤虚、遁甲,略通其术,颇以英雄自许,武帝亦深奇之。

及受禅,授安南将军,与侯安都、周文育将兵讨王琳。

及衆军败没,明彻自拔还都。

文帝即位,以本官加右卫将军。

及周迪反,诏以明彻爲江州刺史,领豫章太守,总衆军以讨迪。

明彻雅性刚直,统内不甚和,文帝闻之,遣安成王顼代明彻,令以本号还朝。

天嘉五年,迁吴兴太守。

及引辞之郡,帝谓曰: 吴兴虽郡,帝乡之重,故以相授。

废帝即位,授领军将军,寻迁丹阳尹,仍诏以甲仗四十人出入殿省。

到仲举之矫令出宣帝也,毛喜知其诈,宣帝惧,遣喜与明彻筹焉。

明彻曰: 嗣君谅闇,万机多阙,殿下亲实周、召,德冠伊、霍,愿留中深计,慎勿致疑。

及湘州刺史华皎阴有异志,诏授明彻都督、湘州刺史,仍与征南大将军淳于量等讨皎。

皎平,授开府仪同三司,进爵爲公。

太建五年,朝议北征,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

诏加侍中、都督征讨诸军事,总衆军十余万发都,缘江城镇,相续降款。

军至秦郡,齐大将军尉破胡将兵爲援,破走之,秦郡降。

宣帝以秦郡明彻旧邑,诏具太牢,令拜祠上冢,文武羽仪甚盛,乡里荣之。

进克仁州。授征北大将军,进封南平郡公。

进逼寿阳,齐遣王琳拒守,明彻乘夜攻之,中宵而溃。齐兵退据相国城及金城。

明彻令军中益修攻具,又遏肥水灌城,城中苦湿,多腹疾,手足皆肿,死者十六七。

会齐遣大将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

诸将咸曰: 计将安出?

明彻曰: 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禽王琳等送建邺。

景和惧而遁走。

诏以爲车骑大将军、豫州刺史,增封并前三千五百户。

遣谒者萧淳就寿阳授策,明彻于城南设坛,士卒二十万,陈旗鼓戈甲,登坛拜受,成礼而退。

六年,自寿阳入朝,舆驾幸其第,赐锺磬一部。

七年,进攻彭城,军至吕梁,又大破齐军。

八年,进位司空,给大都督鈇钺、龙麾。

寻授都督、南兖州刺史。

及周灭齐,宣帝将事徐、兖。

九年,诏明彻北侵,令其世子慧觉摄行州事。

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衆拒战,明彻频破之。仍迮清水以灌其城,攻之甚急,环列舟舰于城下。

周遣上大将军王轨救之。

轨轻行自清水入淮口,横流竖木,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

诸将闻之甚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

马明戌裴子烈曰: 君若决堰下船,船必倾倒,岂可得乎?

不如前遣马出。

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

乃遣萧摩诃帅马军数千前还,明彻仍自决其堰,乘水力以退军。

及至清口,水力微,舟舰并不得度,衆军皆溃。

明彻穷蹙,乃就执。

周封怀德郡公,位大将军。

以忧遘疾,卒于长安,后故吏盗其柩归。

至德元年,诏追封邵陵侯,以其息慧觉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