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列传 卷十四

元凶劭字休远,文帝长子也。

帝即位后,谅闇中生劭,故秘之。

元嘉三年闰正月方云劭生。

自前代人君即位后,皇后生太子,唯殷帝乙践阼,正妃生纣,至此又有劭焉。

始生三日,帝往视之,簪帽甚坚,无风而坠于劭侧,上不悦。

初命之曰劭,在文爲召刀,后恶焉,改刀爲力。

年六岁,拜爲皇太子,中庶子二率入直永福省,爲更筑宫,制度严丽。

年十二,出居东宫,纳黄门侍郎殷淳女爲妃。

十三加元服。

好读史传,尤爱弓马。

及长,美须眉,大眼方口,长七尺四寸。

亲览宫事,延宾客,意之所欲,上必从之。

东宫置兵与羽林等。

十七年,劭拜京陵,大将军彭城王义康、竟陵王诞、桂阳侯义融并从。

二十七年,上将北侵,劭与萧思话固谏,不从。

魏太武帝至瓜步,上登石头城,有忧色。

劭曰: 不斩江湛、徐湛之,无以谢天下。

上曰: 北伐自我意,不关二人;但湛等不异耳。

由是与江、徐不平。

上时务本业,使宫内皆蚕,欲以讽励天下。

有女巫严道育夫爲劫,坐没入奚官。

劭姊东阳公主应合婢王鹦鹉白公主道育通灵,主乃白上托云善蚕,求召入。

道育云: 所奉天神,当赐符应。

时主夕卧,见流光相随,状若萤火,遂入巾箱化爲双珠,圆青可爱。

于是主及劭并信惑之。

始兴王浚素佞事劭,并多过失,虑上知,使道育祈请,欲令过不上闻。

歌舞咒诅,不舍昼夜。

道育辄云: 自上天陈请,必不泄露。

劭等敬事,号曰天师。

后遂爲巫蛊,刻玉爲上形像,埋于含章殿前。

初,东阳公主有奴陈天兴,鹦鹉养以爲子而与之淫通。

鹦鹉、天兴及宁州所献黄门庆国并与巫蛊事,劭以天兴补队主。

东阳主薨,鹦鹉应出嫁,劭虑言语泄,与浚谋之,嫁与浚府佐吴兴沈怀远爲妾。

不啓上,虑事泄,因临贺公主微言之。

上后知天兴领队,遣阉人奚承祖让劭曰: 汝间用队主副尽是奴邪?

欲嫁者又嫁何处?

劭答: 南第昔属天兴求将吏驱使,视形容粗健,便兼队副;下人欲嫁者犹未有处。

时鹦鹉已嫁怀远矣。

劭惧,书告浚,并使报临贺主,上若问嫁处,当言未定。

浚答书曰: 啓此事多日,今始来问,当是有感发之者。

计临贺故不应翻覆言语,自生寒热也。

此姥由来挟两端,难可孤保,正尔自问临贺冀得审实也。

其若见问,当作依违答之。

天兴先署佞人府位,不审监上当无此簿领,可急宜犍之。

殿下已见王未?

宜依此具令严自躬上啓闻。

彼人若爲不已,政可促其馀命,或是大庆之渐。

凡劭、浚相与书类如此。

所言皆爲名号,谓上爲 彼人 ,或以爲 其 ;谓太尉江夏王义恭爲 佞人 ;东阳主第在西掖门外,故云 南第 。王即鹦鹉姓。 躬上啓闻 者,令道育上天白天神也。

鹦鹉既适怀远,虑与天兴私通事泄,请劭杀之。

劭密使人害天兴。

既而庆国谓往来唯有二人,天兴既死,虑将见及,乃以白上。

上惊惋,即收鹦鹉家,得劭、浚手书,皆咒诅巫蛊之言。

得所埋上形像于宫内。道育叛亡,捕之不得。

上诘责劭、浚,劭、浚唯陈谢而已。

道育变服爲尼,逃匿东宫。

浚往京口,又以自随,或出止人张旿家。

上谓江夏王义恭曰: 常见典籍有此,谓止书传空言,不意亲睹。

劭南面之日,非复我及汝事。

汝儿子多,将来遇此不幸耳。

先是二十八年,彗星起毕、昴,入太微,扫帝坐端门,灭翼、轸。

二十九年,荧惑逆行守氐,自十一月霖雨连雪,阳光罕曜。

时道士范材修练形术,是岁自言死期,如期而死。

既殡,江夏王疑其仙也,使开棺视之,首如新刎,血流于背,上闻而恶焉。

三十年正月,大风飞霰且雷,上忧有窃发,辄加劭兵,东宫实甲万人。

其年二月,浚自京口入朝,当镇江陵,复载道育还东宫,欲将西上。

有告上云: 京口人张旿家有一尼服食,出入征北内,似是严道育。

上使掩得二婢,云: 道育随征北还都。

上惆怅惋骇,须检覆,废劭赐浚死。

初,浚母卒,命潘淑妃养以爲子。

淑妃爱浚,浚心不附。

妃被宠,上以谋告之。妃以告浚,浚报劭,因有异谋。

每夜飨将士,或亲自行酒,密与腹心队主陈叔儿、斋帅张超之、任建之谋之。

其月二十一日夜,诈作上诏,云: 鲁秀谋反,汝可平明率衆入。

因使超之等集素所养士二千馀人皆被甲,云 有所讨 。

宿召前中庶子右军长史萧斌及左卫率袁淑、中舍人殷仲素、左积弩将军王正见并入,告以大事,自起拜斌等,因流涕。

并惊愕。

明旦,劭以朱服加戎服上,乘画轮车,与萧斌同载,卫从如常入朝仪,从万春门入。

旧制,东宫队不得入城,劭语门卫云: 受诏有所收讨。

令后速来,张超之等数十人驰入云龙东中华门。

及斋合,拔刃径上合殿。

上其夜与尚书仆射徐湛之屏人语,至旦烛犹未灭,门阶户席并无侍卫。

上以几自鄣,超之行杀,上五指俱落,并杀湛之。

劭进至合殿中合,文帝已崩。

出坐东堂,萧斌执刀侍直,呼中书舍人顾嘏。

嘏惧,不时出,及至,问曰: 欲共见废,何不早啓。

未及答,斩之。

遣人于崇礼闼,杀吏部尚书江湛。

文帝左细仗主卜天与攻劭于东堂,见杀。

又使人入杀潘淑妃,剖其心观其邪正。

使者阿旨,答曰: 心邪。

劭曰: 邪佞之心,故宜邪也。

又杀文帝亲信左右数十人。

急召始兴王浚率衆屯中堂。

劭即僞位,百僚至者裁数十人,乃爲书曰: 徐湛之弑逆,吾勒兵入殿,已无所及。

今罪人斯得,元凶克殄,可大赦,改元爲太初。

素与道育所定也。

萧斌曰: 旧踰年改元。

劭以问侍中王僧绰,僧绰曰: 晋惠帝即位便改年。

劭喜而从之。

初使萧斌作诏,斌辞以不文,乃使王僧绰。

始文帝未崩前一日甲夜,太史奏: 东方有急兵,其祸不测,宜列万人兵于太极前殿,可以销灾。

上不从。

及劭弑逆,闻而叹曰: 几误我事。

乃问太史令曰: 我得几年。

对曰 得十年 。

退而语人曰: 十旬耳。

劭闻而怒,驱杀之。

即位讫,便称疾还入永福省,然后迁大行皇帝升太极殿,以萧斌爲尚书仆射,何尚之爲司空。

大行大敛,劭辞疾不敢出。

先给诸处兵仗,悉收还武库。

遣人谓鲁秀曰: 徐湛之常欲相危,我已爲卿除之。

使秀与屯骑校尉庞秀之对掌军队。

以侍中王僧绰爲吏部尚书,司徒左长史何偃爲侍中。

成服日,劭登殿临灵,号恸不自持。

博访公卿,询求政道,遣使分行四方。

分浙江以东五郡爲会州,省扬州,立司隶校尉,以殷冲补之。

以大将军江夏王义恭爲太保,司徒南谯王义宣爲太尉。

荆州刺史始兴王浚进号骠骑将军,王僧绰以先豫废立见诛。

长沙王瑾弟楷、临川王烨、桂阳侯觊、新渝侯玠,并以宿恨死。

礼官希旨,諡文帝不敢尽美称,諡曰中宗景皇帝。

及闻南谯王义宣、随王诞等起义师,悉聚诸王于城内。

移江夏王义恭住尚书下舍,分义恭诸子住侍中下省。

四月,立妻殷爲皇后。

孝武檄至,劭自谓素习武事,谓朝士曰: 卿等助我理文书,勿厝意戎阵。

若有寇难,吾当自出,唯恐贼虏不敢动耳。

中外戒严。

防孝武世子于侍中省,南谯王义宣诸子于太仓空屋。

劭使浚与孝武书,言 上亲御六师,太保又执钺临统,吾与乌羊相寻即道。

上圣恩每厚法师,令在殿内住,想弟欲知消息,故及 。

乌羊者,南平王铄,法师,孝武世子小名也。

劭欲杀三镇士庶家口,江夏王义恭、何尚之说曰: 凡举大事,不顾家口;且多是驱逼。

今忽诛其馀累,政足坚彼意耳。

劭乃下书,一无所问。

浚及萧斌劝劭勒水军自上决战,江夏王义恭虑义兵仓卒,船舫陋小,不宜水战。

乃进策以爲 宜以近待之,远出则京师空弱,东军乘虚,容能爲患。

不如养锐待期 。

劭善其议。

萧斌厉色曰: 南中郎二十年少,业能建如此大事,岂复可量。

劭不纳。

疑朝廷旧臣不爲之用,厚抚王罗汉、鲁秀,悉以兵事委之,多赐珍玩美色以悦其志。

罗汉先爲南平王铄右军参军,劭以其有将用,故以心膂委焉。

或劝劭保石头城者,劭曰: 昔人所以固石头,俟诸侯勤王耳。

我若守此,谁当见救,唯应力战决之。

日日自出行军,慰劳将士。

使有司奏立子伟之爲皇太子。

及义军至新亭,劭登朱雀门躬自督战。

将士怀劭重赏,皆爲之力战。

将克,而鲁秀打退鼓,军乃止,爲柳元景等所乘,故大败。

褚湛之携二子与檀和之同归顺,劭惧,走还台城。

其夜,鲁秀又南奔。

二十五日,江夏王义恭单马南奔,劭遣浚杀义恭诸子,以辇迎蒋侯神像于宫内,乞恩,拜爲大司马,封锺山郡王,苏侯爲骠骑将军。

使南平王铄爲祝文,罪状孝武。

二十七日,临轩,拜子伟之爲皇太子,百官皆戎服,劭独衮衣,下书大赦,唯孝武、刘义恭、义宣、诞不在原例。

五月三日,鲁秀等攻大航,鈎得一舶。

王罗汉昏酣作妓,闻官军已度,惊放仗归降。

是夜,劭闭守六门,于门内凿堑立栅,以露车爲楼。

城内沸乱,将吏并踰城出奔。

劭使詹叔儿烧辇及衮冕服。

萧斌闻大航不守,惶窘不知所爲,宣令所统皆使解甲,寻戴白幡来降,即于军门伏诛。

四日,劭腹心白直诸同逆先屯阊阖门外,并走还入殿。

程天祚与薛安都副谭金因而乘之,即得俱入。

臧质从广莫门入,同会太极殿前。

即斩太子左卫率王正见,建平、东海等七王并号哭俱出。

劭穿西垣入武库井中,副队高禽执之。

浚率左右数十人,与南平王铄于西明门出,俱南奔,于越城遇江夏王义恭。

浚下马,曰: 南中郎今何在?

义恭曰: 已君临万国。

又称字曰: 虎头来,得无晚乎?

义恭曰: 恨晚。

又曰: 故当不死?

大明四年,听还葬母江太妃墓次。

明帝即位,追封武昌县侯。

建安王休仁,文帝第十二子也。

元嘉二十九年,年十岁,立爲建安王。

前废帝景和元年,累迁护军将军。

时帝狂悖无道,诛害群公,忌惮诸父,并聚之殿内,驱捶陵曳,无复人理。

休仁及明帝、山阳王休佑形体并肥壮,帝乃以笼盛称之,以明帝尤肥,号爲猪王。

号休仁爲杀王,休佑爲贼王。

以三王年长,尤所畏惮,故常录以自近,不离左右。

东海王褘凡劣,号之驴王。

桂阳王休范、巴陵王休若年少,故并得从容。

尝以木槽盛饭,内诸杂食,搅令和合,掘地爲坑阱,实之以泥水。

裸明帝内坑中,以槽食置前,令以口就槽中食之,用爲欢笑。

欲害明帝及休仁、休佑,前后以十数。

休仁多计数,每以笑调佞谀詶悦之,故得推迁。

常于休仁前,使左右淫逼休仁所生杨太妃。

左右并不得已顺命,至右卫将军刘道隆,道隆欢以奉旨,尽诸丑状。

时廷尉刘蒙妾孕临月,帝迎入后宫,冀其生男,欲立爲太子。

明帝尝忤旨,帝怒,乃裸之,缚其手脚,以杖贯手脚内,使担付太官,即日屠猪。

休仁笑谓帝曰: 未应死。

帝问其故,休仁曰: 待皇太子生,杀猪取肝肺。

帝意解,曰: 且付廷尉。

一宿出之。

帝将南游荆、湘二州,明旦欲杀诸父便发,其夕被杀于华林园。

休仁即日便执臣礼于明帝。

时南平王敬猷、庐陵王敬先兄弟被害,犹未殡敛,休仁、休佑同载临之,开帷欢笑,鼓吹往反,时人咸非焉。

明帝以休仁爲侍中、司徒、尚书令、扬州刺史,给三望车。

时刘道隆爲护军,休仁求解职,曰: 臣不得与此人同朝。

上乃赐道隆死。

寻诸方逆命,休仁都督征讨诸军事,增班剑爲三十人,出据兽槛,进赭圻。

寻领太子太傅,总统诸军。

中流平定,休仁之力也。

明帝初与苏侯神结爲兄弟,以祈福助。

及事平,与休仁书曰: 此段殊得苏兄神力。

休仁年与明帝相亚,俱好文籍,素相爱。

及废帝世,同经艰危,明帝又资其权谲之力。

泰始初,四方逆命,休仁亲当矢石,大勋克建,任总百揆,亲寄甚隆,四方辐凑。

上甚不悦。

休仁悟其旨,表解扬州,见许。

进位太尉,领司徒,固让。

又加漆轮车,剑履升殿。

受漆轮车,固辞剑履。

明帝末年多忌,休仁转不自安。

及杀晋平王休佑,其年上疾笃,与杨运长爲身后计。

运长等又虑帝晏驾后,休仁一旦居周公之地,其辈不得执权,弥赞成上使害诸王。

及上疾暴甚,内外皆属意休仁。

主书以下皆往东府诣休仁所亲信,豫自结纳。

其或直不得出者皆惧。

上与运长等定谋,召休仁入宿尚书下省,其夜遣人齎药赐休仁死,休仁对使者骂曰: 上有天下,谁之功也。

孝武以诛子孙而至于灭,令复遵覆车,枉杀兄弟,奈何忠臣抱此冤滥!

我大宋之业,其能久乎。

上疾久,虑人情同异,自力乘舆出端门,休仁死后乃入。

诏称其自杀,宥其二子,并全封爵。

有司奏请降休仁爲庶人,绝属籍,儿息悉徙远郡。

诏休仁特降爲始安县王,并停子伯融等流徙,听袭封爵。

及帝疾甚,见休仁爲祟,叫曰: 司徒小宽我。

寻崩。

伯融,妃殷氏所生。

殷氏,吴兴太守冲女也。

范阳祖翻有医术,姿貌又美,殷氏有疾,翻入视脉,悦之,遂与奸。

事泄,遣还家赐死。

晋平刺王休佑,文帝第十三子也。

孝建二年,年十一,封山阳王。

明帝即位,以山阳荒弊,改封晋平王,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

休佑素无才能,强梁自用。

大明之世,不得自专,至是贪淫好财色,在荆州多营财货。

以短钱一百赋人,田登就求白米一斛,米粒皆令彻白;若碎折者悉不受。

人间籴此米一斗一百。

至时又不受米,评米责钱,凡诸求利皆如此。

百姓嗷然,不复堪命。

征爲南徐州刺史,加都督。

上以休佑贪虐,不可莅人,留之都下,遣上佐行府州事。

休佑狠戾,前后忤上非一。

在荆州时,左右范景达善弹棋,上召之,休佑留不遣。

上怒诘责之,且虑休佑将来难制,欲方便除之。

七年二月,车驾于岩山射雉,有一雉不肯入场,日暮将反,留休佑射之,令不得雉勿归。

休佑时从在黄麾内,左右从者并在部伍后。

休佑便驰去,上遣左右数人随之。

上既还,前驱清道,休佑人从悉散,不复相得。

上遣寿寂之等诸壮士追之,日已欲闇,与休佑相及,蹴令坠马。

休佑素勇壮,有气力,奋拳左右排击,莫得近。

有一人自后引阴,因顿地,即共拉杀之。

遣人驰白上,行唱骠骑落马,上闻惊曰: 骠骑体大,落马殊不易。

即遣御医上药相系至,顷之休佑左右人至,久已绝矣。

舆以还第,赠司空。

时巴陵王休若在江陵,其日即驰信报休若曰: 吾与骠骑南山射雉,骠骑马惊,与直阁夏文秀马相蹋,文秀堕地,骠骑失控,马重惊,触松树坠地落硎中,时顿闷,故驰报弟。

其年五月,追免休佑爲庶人,十三子并徙晋平。

明帝寻病,见休佑爲祟,使使至晋平抚其诸子。

帝寻崩。

废帝元徽元年,听诸子还都。

顺帝升明三年,称谋反,并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