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列传 卷四十八

陆慧晓字叔明,吴郡吴人,晋太尉玩之玄孙也。

自玩至慧晓祖万载,世爲侍中,皆有名行。慧晓伯父仲元,又爲侍中,时人方之金、张二族。

父子真,仕宋爲海陵太守。

时中书舍人秋当见幸,家在海陵,假还葬父,子真不与相闻。

当请发人修桥,又以妨农不许。

彭城王义康闻而赏之。

王僧达贵公子孙,以才傲物,爲吴郡太守,入昌门曰: 彼有人焉。

顾琛一公两掾,英英门户;陆子真五世内侍,我之流亚。

子真自临海太守眼疾归,爲中散大夫,卒。

慧晓清介正立,不杂交游,同郡张绪称之曰: 江东裴、乐也。

初应州郡辟,举秀才,历诸府行参军,以母老还家侍养,十馀年不仕。

齐高帝辅政,除爲尚书殿中郎。

邻族来相贺,慧晓举酒曰: 陆慧晓年踰三十,妇父领选,始作尚书郎,卿辈乃复以爲庆邪?

高帝表禁奢侈,慧晓撰答诏草,爲帝所赏,引爲太傅东合祭酒。

齐建元初,迁太子洗马。

庐江何点常称 慧晓心如照镜,遇形触物,无不朗然。

王思远恒如怀冰,暑月亦有霜气 。

当时以爲实录。

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间有池,池上有二株杨柳。

点叹曰: 此池便是醴泉,此木便是交让。

及武陵王晔守会稽,上爲精选僚吏,以慧晓爲征虏功曹,与府参军沛国刘璡同从述职。

璡清介士也,行至吴,谓人曰: 吾闻张融与慧晓并宅,其间有水,此必有异味。

故命驾往酌而饮之。

曰: 饮此水,则鄙吝之萌尽矣。

何点荐慧晓于豫章王嶷,补司空掾,加以恩礼。

累迁安西谘议、领冠军录事参军。

武帝第三子庐陵王子卿爲南豫州刺史,帝称其小名谓司徒竟陵王子良曰: 乌熊痴如熊,不得天下第一人爲行事,无以压一州。

既而曰: 吾思得人矣。

乃使慧晓爲长史、行事。

别帝,问曰: 卿何以辅持庐陵?

答曰: 静以修身,俭以养性。

静则人不扰,俭则人不烦。

上大悦。

后爲司徒右长史。

时陈郡谢朏爲左长史,府公竟陵王子良谓王融曰: 我府前世谁比?

融曰: 明公二上佐,天下英奇,古来少见其比。

子良西邸抄书,令慧晓参知其事。

寻迁西阳王征虏、巴陵王后军、临汝公辅国三府长史,行府州事。

复爲西阳王左军长史,领会稽郡丞,行郡事。

隆昌元年,徙爲晋熙王冠军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慧晓历辅五政,立身清肃,僚佐以下造诣,必起送之。

或谓慧晓曰: 长史贵重,不宜妄自谦屈。

答曰: 我性恶人无礼,不容不以礼处人。

未尝卿士大夫,或问其故,慧晓曰: 贵人不可卿,而贱者乃可卿,人生何容立轻重于怀抱。

终身常呼人位。

建武初,除西中郎长史,行事、内史如故。

俄征黄门郎,未拜,迁吏部郎。

尚书令王晏选门生补内外要局,慧晓爲用数人而止。

晏恨之。

送女妓一人,欲与申好,慧晓不纳。

吏曹都令史历政来谘执选事,慧晓任己独行,未尝与语。

帝遣主书单景隽谓曰: 都令史谙悉旧贯,可共参怀。

慧晓谓景隽曰: 六十之年,不复能谘都令史爲吏部郎也。

上若谓身不堪,便当拂衣而退。

帝甚惮之。

后欲用爲侍中,以形短小乃止。

出爲晋安王镇北司马、征北长史、东海太守,行府州事。

入爲五兵尚书,行扬州事。

崔慧景事平,领右军将军。

出监南徐州。

朝议又欲以爲侍中,王亮曰: 济、河须人,今且就朝廷借之,以镇南兖州。

王莹、王志皆曰: 侍中弥须英华,方镇犹应有选者。

闲四子:厥、绛、完、襄也。

绛字魏卿,时随闲,抱颈求代死,不获,遂以身蔽刀刃,行刑者俱害之。

厥字韩卿,少有风概,好属文。

齐永明九年,诏百官举士,同郡司徒左西曹掾顾暠之表荐厥,州举秀才。

时盛爲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顒善识声韵。

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

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征不同,不可增减。

世呼爲 永明体 。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后又论其事,厥与约书曰:

范詹事自序: 性别宫商,识清浊,特能适轻重,济艰难。

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斯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

尚书亦云: 自灵均以来,此秘未睹。

或暗与理合,匪由思至。

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顔、谢去之弥远。

大旨欲 宫商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

辞既美矣,理又善焉;但观历代衆贤似不都闇此处,而云 此秘未睹 ,近于诬乎。

案范云 不从根本中来 ,尚书云 匪由思至 ,斯则揣情谬于玄黄,擿句着其音律也。

范又云 时有会此者 ,尚书云 或闇与理合 。

则美咏清讴,有辞章调韵者,虽有差谬,亦有会合。

推此以往,可得而言。

夫思有合离,前哲同所不免,文有开塞,即事不得无之。

子建所以好人讥弹,士衡所以遗恨终篇。

既曰遗恨,非尽美之作。

理可诋诃,君子执其诋诃,便谓合理爲闇,岂如指其合理,而寄诋诃爲遗恨邪。

自魏文属论,深以清浊爲言,刘桢奏书,大明体势之致。

龃龉妥怗之谈,操末续巅之说,兴玄黄于律吕,比五色之相宣。

苟此秘未睹,兹论爲何所指邪?

愚谓前英已早识宫征,但未屈曲指的,若今论所申。

至于掩瑕藏疾,合少谬多,则临淄所云 人之着述,不能无病 者也。

非知之而不改,谓不改则不知,斯曹、陆又称 竭情多悔,不可力强 者也。

今许以有病有悔爲言,则必自知无悔无病之地。

引其不了不合爲闇,何独诬其一合一了之明乎?

意者亦质文时异,今古好殊,将急在情物,而缓于章句。

情物,文之所急,美恶犹且相半;章句,意之所缓,故合少而谬多。

义兼于斯,必非不知明矣。

长门、上林,殆非一家之赋,洛神、池雁,便成二体之作。

孟坚精正,咏史无亏于东主,平子恢富,羽猎不累于凭虚。

王粲初征,他文未能称是,杨修敏捷,暑赋弥日不献。

率意寡尤,则事促乎一日,翳翳愈伏,而理赊于七步。

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何独宫商律吕必责其如一邪?

论者乃可言未穷其致,不得言曾无先觉也。

约答曰:

宫商之声有五,文字之别累万。

以累万之繁,配五声之约,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学,又非止若斯而已。

十字之文,颠倒相配,字不过十,巧历已不能尽,何况复过于此者乎?

灵均以来,未经用之于怀抱,固无从得其髣佛矣。

若斯之妙,而圣人不尚,何耶?

此盖曲折声韵之巧,无当于训义,非圣哲玄言之所急也,是以子云譬之 雕虫篆刻 ,云 壮夫不爲 。

自古辞人岂不知宫羽之殊、商征之别。

虽知五音之异,而其中参差变动,所昧实多,故鄙意所谓 此秘未睹 者也。

以此而推,则知前世文士,便未悟此处。

若以文章之音韵,同弦管之声曲,美恶妍蚩,不得顿相乖反,譬犹子野操曲,安得忽有阐缓失调之声。

以洛神比陈思他赋,有似异手之作,故知天机啓,则律吕自调,六情滞,则音律顿舛也。

士衡虽云焕若缛锦,宁有濯色江波,其中复有一片是卫文之服。

此则陆生之言,即复不尽者矣。

韵与不韵,复有精粗,轮扁不能言之,老夫亦不尽辩此。

约论四声,妙有诠辩,而诸赋亦往往与声韵乖。

时有王斌者,不知何许人。着四声论行于时。

斌初爲道人,博涉经籍,雅有才辩,善属文,能唱导而不修容仪。

尝弊衣于瓦官寺听云法师讲成实论,无复坐处,唯僧正慧超尚空席,斌直坐其侧。

慧超不能平,乃骂曰: 那得此道人,禄蔌似队父唐突人。

因命驱之。

斌笑曰: 既有叙勋僧正,何爲无队父道人。

不爲动。

而抚机问难,辞理清举,四座皆属目。

后还俗,以诗乐自乐,人莫能名之。

永元元年,始安王遥光反,厥父闲被诛,厥坐系尚方。

寻有赦,厥感恸而卒,年二十八。

文集行于世。

时有会稽虞炎以文学与沈约俱爲文惠太子所遇,意眄殊常,官至骁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