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列传 卷四十四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

幼聪敏。

武帝爲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

帝谓曰: 汝何不读书?

子良曰: 娘今何处?

何用读书。

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仕宋爲邵陵王友。

时宋道衰谢,诸王微弱,故不废此官。

升明三年,爲会稽太守,都督五郡。

封闻喜公。

宋元嘉中,凡事皆责成郡县,孝武后,徵求急速,以郡县迟缓,始遣台使,自此公役劳扰。

高帝践阼,子良陈之,请息其弊。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

郡合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

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夏禹庙盛有祷祀,子良曰: 禹泣辜表仁,菲食旌约,服玩果粽,足以致诚。

使岁献扇簟而已。

时有山阴人孔平诣子良讼嫂市米负钱不还。

子良叹曰: 昔高文通与寡嫂讼田,义异于此。

乃赐米钱以偿平。

建元二年,穆妃薨,去官,仍爲丹阳尹,开私仓振属县贫人。

先是太妃以七月薨,子良以八月奉凶问。

及小祥,疑南郡王应相待。

尚书左仆射王俭议以爲 礼有伦序,义无徒设。

如令远则不待,近必相须,礼例既乖,即心无取。

若疑兄弟同居,吉凶舛杂,则远还之子,自应开立别门,以终丧事,灵筵祭奠,随在家之人,再期而毁。

庶子在家,亦不待嫡。

而况储妃正体王室,中军长嫡之重,天朝又行权制,进退弥复非疑。

谓应不相待,中军祥缟之日,闻喜致哀而已,不受吊慰。

至闻喜变除,昆弟亦宜相就写情,不对客 。

从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

永明二年,爲护军将军,兼司徒。

四年,进号车骑将军。

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居不疑之地,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善立胜事,夏月客至,爲设瓜饮及甘果,着之文教。

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

是时上新视政,水旱不时,子良密啓请原除逋租。

又陈宽刑息役,轻赋省徭。

并陈 泉铸岁远,类多翦凿,江东大钱,十不一在,公家所受,必须轮郭完全,遂买本一千,加子七百,求请无地,捶革相继。

寻完者爲用,既不兼两,回复迁贸,会非委积,徒令小人每婴困苦。

且钱布相半,爲制永久,或闻长宰须令输直,进违旧科,退容奸利 。

五年,正位司徒,给班剑二十人,侍中如故。

移居鸡笼山西邸,集学士抄五经百家,依皇览例爲四部要略千卷。

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造经呗新声,道俗之盛,江左未有。

武帝好射雉,子良啓谏。

先是左卫殿中将军邯郸超上书谏射雉,武帝爲止,久之,超竟被诛。

永明末,上将复射雉,子良复谏,前后所陈,上虽不尽纳,而深见宠爱。

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

子良敬信尤笃,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衆僧,至赋食行水,或躬亲其事,世颇以爲失宰相体。

劝人爲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

八年,给三望车。

九年,都下大水,吴兴偏剧,子良开仓振救贫病不能立者,于第北立廨收养,给衣及药。

十年,领尚书令、扬州刺史,本官如故。

寻解尚书令,加中书监。

文惠太子薨,武帝检行东宫,见太子服御羽仪,多过制度,上大怒,以子良与太子善,不啓闻,颇加嫌责。

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

子良啓进沙门于殿户前诵经,武帝爲感梦见优昙钵花。

子良案佛经宣旨,使御府以铜爲花,插御床四角。

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

武帝暴渐,内外惶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明帝知尚书事。

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明帝。诏云: 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 ,子良所志也。

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着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大行出太极殿,子良居中书省,帝使虎贲中郎将潘敞二百人仗,屯太极西阶之下。

成服后,诸王皆出,子良乞停至山陵,不许。

进位太傅,增班剑爲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

其年疾笃,谓左右曰: 门外应有异。

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

寻薨,年三十五。

帝常虑子良异志,及薨,甚悦。

诏给东园温明秘器,敛以衮冕之服,东府施丧位,大鸿胪持节监护,太官朝夕送祭。

又诏追崇假黄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宰、领大将军、扬州牧,绿綟绶,备九服锡命之礼,使持节、中书监、王如故。

给九旒鸾辂、黄屋左纛、轀輬车、前后部羽葆、鼓吹,挽歌二部,虎贲班剑百人,葬礼依晋安平王孚故事。

初,豫章王嶷葬金牛山,文惠太子葬夹石。

子良临送,望祖硎山悲感叹曰: 北瞻吾叔,前望吾兄,死而有知,请葬兹地。

及薨,遂葬焉。

所着内外文笔数十卷,虽无文采,多是劝戒。

子良既亡,故人皆来奔赴,陆惠晓于邸门逢袁彖,问之曰: 近者云云,定复何谓?

王融见杀,而魏准破胆。

道路籍籍,又云竟陵不永天年,有之乎?

答曰: 齐氏微弱,已数年矣,爪牙柱石之臣都尽,命之所馀,政风流名士耳。

隆昌元年,爲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置兵佐。鄱阳王锵见害,以子卿代爲司徒。

所居屋梁柱际血出溜于地,旬日而见杀。

鱼复侯子响字云音,武帝第四子也。

豫章王嶷无子,养子响。

后嶷有子,表留爲嫡。

武帝即位,爲南彭城、临淮二郡太守。

子响勇力绝人,开弓四斛力,数在园池中帖骑驰走竹树下,身无亏伤。

既出继,车服异诸王,每入朝辄忿,拳打车壁,武帝知之,令车服与皇子同。

永明六年,有司奏子响宜还本,乃封巴东郡王。

七年,爲都督、荆州刺史。

直合将军董蛮粗有气力,子响要与同行。

蛮曰: 殿下癫如雷,敢相随邪?

子响笑曰: 君敢出此语,亦复奇癫。

上闻而不悦,曰: 人名蛮,复何容得蕴藉。

乃改名爲仲舒。

谓曰: 今日仲舒,何如昔日仲舒?

答曰: 昔日仲舒,出自私庭,今日仲舒,降自天帝,以此言之,胜昔远矣。

上称善。

子响少好武,带仗左右六十人,皆有胆干,数在内斋杀牛置酒,与之聚乐。

令私作锦袍绛袄,欲饷蛮交易器仗。

长史刘寅等连名密啓,上敕精检,寅等惧,欲秘之。

子响闻台使至,不见敕,乃召寅及司马席恭穆、谘议参军江悆、殷昙粲、中兵参军周彦、典签吴修之、王贤宗、魏景深等俱入,于琴台下并斩之。

上闻之怒,遣卫尉胡谐之、游击将军尹略、中书舍人茹法亮领羽林三千人检捕群小。

敕 子响若束手自归,可全其性命 。

谐之等至江津,筑城燕尾洲。

子响白服登城,频遣信与相闻,曰: 天下岂有儿反,身不作贼,直是粗疏。

今便单舸还阙,何筑城见捉邪?

尹略独答曰: 谁将汝反父人共语。

子响闻之唯洒泣。

又送牛数十头,酒二百石,果馔三十舆,略弃之江流。

子响胆力之士王冲天不胜忿,乃率党度洲攻垒斩略,而谐之、法亮单艇奔逸。

上又遣丹阳尹萧顺之领兵继之,子响即日将白衣左右三十人,乘舴艋中流下都。

初,顺之将发,文惠太子素忌子响,密遣不许还,令便爲之所。

子响及见顺之,欲自申明,顺之不许,于射堂缢之。

有司奏绝子响属籍,赐爲蛸氏。

子响密作啓数纸,藏妃王氏裙腰中,具自申明,云: 轻舫还阙不得,此苦之深,唯愿矜怜,无使竹帛齐有反父之子,父有害子之名。

及顺之还,上心甚怪恨。

百日于华林爲子响作斋,上自行香,对诸朝士嚬蹙。

及见顺之,呜咽移时,左右莫不掩涕。

他日出景阳山,见一沐透掷悲鸣,问后堂丞: 此沐何意?

答曰: 沐子前日堕崖致死,其母求之不见,故尔。

上因忆子响,歔欷良久,不自胜。

顺之惭惧,感病,遂以忧卒。

于是豫章王嶷上表曰: 故庶人蛸子响识怀靡树,见沦不逞,肆愤一朝,取陷凶德,身膏草野,未云塞衅。

但归罪司戮,迷而知返,抚事惟往,载伤心目。

伏愿一下天矜,使得旋窆馀麓,岂伊穷骸被德,实且天下归仁。

上不许,贬爲鱼复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