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纪 卷四
齐本纪上齐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字绍伯,小字斗将,姓萧氏。
其先本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晋元康元年,惠帝分东海郡爲兰陵,故复爲兰陵郡人。
中朝丧乱,皇高祖淮阴令整,字公齐,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 南 名,更爲南兰陵人也。
皇曾祖隽,字子武,位即丘令。
皇祖乐子,字闺子,位辅国参军,宋升明中赠太常。
皇考承之,字嗣伯,少有大志,才力过人,仕宋爲汉中太守。
梁州之平,以功加龙骧将军,后爲南泰山太守,封晋兴县五等男,迁右军将军。
元嘉二十四年殂,梁土思之,于峨公山立庙祭祀。
升明二年,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
高帝以宋元嘉四年丁卯岁生,姿表英异,龙颡钟声,长七尺五寸,鳞文遍体。
旧宅在武进县,宅南有一桑树,擢本三丈,横生四枝,状似华盖。
帝年数岁,好戏其下,从兄敬宗曰: 此树爲汝生也。
儒生雷次宗立学于鸡笼山,帝年十三,就受礼及左氏春秋。
十七年,宋大将军彭城王义康被黜,徙豫章,皇考领兵防守,帝舍业南行。
十九年,竟陵蛮动,宋文帝遣帝领偏军讨沔北蛮。
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萧思话镇襄阳,啓帝自随,初爲左军中兵参军。
二十九年,领偏军征仇池,破其武兴、兰臯二垒,遂从谷口入关。
未至长安八十里,梁州刺史刘秀之遣司马马注助帝,攻拔谈提城。
魏救兵至,帝军力疲少,又闻文帝崩,乃烧城还南郑。
后袭爵晋兴县五等男。
爲建康令,有能名。
少府萧惠开雅有知人鉴,谓人曰: 昔魏武爲洛阳北部时,人服其英,今看萧建康,但当过之耳。
宋明帝即位,爲右军将军。
时四方叛,会稽太守寻阳王子房及在东诸郡皆起兵。
明帝加帝辅国将军,东讨。
至晋陵,一日破贼十二垒,分军定诸县。
及徐州刺史薛安都据彭城归魏,遣从子索儿攻淮阴,又征帝讨破之,索儿走锺离,帝追至黯黮而还。
除骁骑将军,封西阳县侯,迁巴陵王卫军司马,随镇会稽。
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遣临川内史张淹自鄱阳峤道入三吴,明帝遣帝讨之。
时朝廷器甲皆充南讨,帝军容寡阙,乃编棕皮爲马具装,折竹爲寄生,夜举火进军。
贼望见恐惧,未战而走。
还,除桂阳王征北司马、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及张永等败于彭城,淮南孤弱,以帝爲假冠军将军、持节、都督北讨前锋诸军事,镇淮阴。
迁南兖州刺史,加督五州,督北讨如故。
明帝嫌帝非人臣相,而人间流言,帝当爲天子,明帝愈以爲疑,遣冠军将军吴喜留军破釜,自持银壶酒封以赐帝。
帝戎服出门迎,惧鸩,不敢饮,将出奔,喜告以诚,先饮之,帝即酌饮之。
喜还,明帝意乃悦。
泰始七年,征还都,部下劝勿就征。
帝曰: 主上自诛诸弟,爲太子幼弱,作万岁后计,何关他族。
惟应速发,事缓当见疑。
今骨肉相害,自非灵长之运,祸难将兴,方与卿等戮力耳。
至,拜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
明帝崩,遗诏爲右卫将军,领卫尉,加兵五百人,与尚书令袁粲、护军褚彦回、领军刘勉共掌机事。
寻解卫尉,加侍中,领石头戍军事。
元徽二年五月,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举兵于寻阳,朝廷惶骇,帝与褚彦回等集中书省计议,莫有言者。
帝曰: 昔上流谋逆,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
因索笔下议,馀并注同。
中书舍人孙千龄与休范有密契,独曰: 宜依旧遣军据梁山。
帝正色曰: 贼今已近,梁山岂可得至!
新亭既是兵冲,所欲以死报国耳。
乃单车白服出新亭。
加帝使持节、都督征讨诸军事、平南将军,加鼓吹一部。
筑新亭城垒未毕,贼前军已至,帝方解衣高卧,以安衆心。
乃索白虎幡,登西垣,使甯朔将军高道庆、羽林监陈显达、员外郎王敬则,浮舸与贼水战,大破之。
未时,张敬儿斩休范首,台军及贼衆俱不知。
其别率杜黑蠡急攻东垒,帝挺身上马,帅数百人出战,与黑蠡拒战,自晡达明旦,矢石不息。
其夜大雨,鼓叫不复相闻。
将士积日不得寝食,军中马夜惊,城内乱走。
帝执烛正坐,厉声呵止之,如是者数四。
贼帅丁文豪设伏,破台军于皁荚桥,直至朱雀航,王道隆、刘勉并战没。
初,勉高尚其意,托造园宅,名爲 东山 ,颇忽时务。
帝谓曰: 将军以顾命之重,此是艰难之日,而深尚从容,废省羽翼,一朝事至,悔可追乎!
勉不纳,竟败。
及贼进至杜姥宅,车骑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冠军将军沈怀明于石头奔散,张永溃于白下,宫内传新亭亦陷,太后执苍梧王手泣曰: 天下事败矣。
帝遣军主陈显达、任农夫、张敬儿、周盘龙等从石头济淮,间道自承明门入卫宫阙。
时休范典签许公与诈称休范在新亭,士庶惶惑,诣垒期赴休范,投名者千数,及至,乃是帝。
随得辄烧之。
登城北谓曰: 刘休范父子先昨皆已死,戮尸在南冈下,身是萧平南,诸君善见观。
汝等名皆已焚除,勿惧也。
台分遣衆军击平贼,帝振旅凯入。
百姓缘道聚观,曰: 全国家者,此公也。
帝与袁粲、褚彦回、刘彦节引咎解职,不许。
迁散骑常侍、中领军、都督、南兖州刺史、镇军将军,进爵爲公。
与袁粲、褚彦回、刘彦节等更日入直决事,号爲 四贵 。
休范平后,苍梧王渐行凶暴,屡欲害帝,尝率数十人直入镇军府。
时暑热,帝昼卧裸袒,苍梧立帝于室内,画腹爲射的,自引满,将射之。
帝神色不变,敛板曰: 老臣无罪。
苍梧左右王天恩谏曰: 领军腹大,是佳射堋,而一箭便死,后无复射,不如以雹箭射之。
乃取雹箭,一发即中帝脐。
苍梧投弓于地,大笑曰: 此手何如?
时建平王景素爲朝野归心,潜爲自全计,布诚于帝,帝拒而不纳。
景素寻举兵,帝出屯玄武湖,事平乃还。
帝威名既重,苍梧深相猜忌,刻木爲帝形,画腹爲射堋,自射之,又命左右,射中者加赏,皆莫能中。
时帝在领军府,苍梧自来烧之,冀帝出,因作难,帝坚卧不动。
苍梧益怀忿恚,所见之物,呼之爲帝。
加以手自磨鋋,曰: 明日当以刃萧道成。
陈太妃骂之曰: 萧道成有大功于国,今害之,谁爲汝尽力?
故止。
高帝谋与袁褚废立,皆不见从。
五年七月戊子,杨玉夫等与直合将军王敬则通谋弑苍梧。
齎首,使左右陈奉伯藏衣袖中,依常行法称敕开承明门,出囊贮之,以与敬则。
敬则驰至领军府,叩门大呼,自言报帝,门犹不开,敬则自门窐中以首见帝,帝犹不信,乃于墙上投进其首,帝索水洗视,敬则乃踰垣入。
帝跣出,敬则叫曰: 事平矣。
帝乃戎服,乘常所骑赤马,夜入殿中,殿中惊怖;及知苍梧死,咸称万岁。
至帝践阼,号此马爲 龙骧赤 。
明旦,召袁粲、褚彦回、刘彦节入会西锺槐树下计议。
帝以事让彦节,彦节未答。
帝须髯尽张,眼光如电。
次让袁粲,又不受。
敬则乃拔刀,在床侧跃麾衆曰: 天下之事,皆应关萧公,敢有开一言者,血染敬则刀!
仍呼虎贲剑戟羽仪,手自取白纱帽加帝首,令帝即位,曰: 今日谁敢复动,事须及热。
帝正色呵之曰: 卿都不自解。
粲欲有言,敬则又叱之,乃止。
帝乃下议,备法驾,诣东城,迎立顺帝。
于是长刀遮粲、彦节等,失色而去。
甲午,帝移镇东府,与袁粲、褚彦回、刘彦节各甲仗五十人入殿。
丙申,加侍中、司空、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封竟陵郡公,给油幢络车,班剑三十人。
帝固辞上台,即授以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十二月,荆州刺史沈攸之反,称太后诏己下都。
丁卯,帝入居朝堂,命诸将西讨,平西将军黄回爲都督前驱。
先是,太后兄子前湘州刺史王蕴,遭母丧罢任,还至巴陵,停舟与攸之密谋,乃下达郢州。
武帝时爲郢州长史,蕴伺武帝出吊,因作乱,据郢城。
武帝知之,不出。
蕴还至东府前,又期见高帝,帝又不出吊。
再计不行,外谋愈固。
司徒袁粲、尚书令刘彦节见帝威权稍盛,虑不自安,与蕴及黄回等相结举事,殿内宿卫主帅无不协同。
及攸之反问初至,帝往石头诣粲谋,粲称疾不相见,克壬申夜起兵据石头。
其夜丹阳丞王逊告变。
彦节从弟领军韫及直合将军卜伯兴等严兵爲内应,帝命王敬则于宫内诛之。
遣诸将攻石头,王蕴将数百精手,带甲赴粲,城门已闭,官军又至,乃散。
衆军攻石头,斩粲,彦节走额担湖,蕴逃斗场,并禽斩之。
粲典签莫嗣祖同粲谋,蕴嬖人张承伯藏匿蕴,高帝亦并赦而用之。
时黄回顿新亭,闻石头已下,因称救援,高帝知而不言,抚之愈厚,遣回西上,流涕告别。
二年正月,沈攸之平。
二月,宋帝进高帝太尉,都督十六州诸军事,高帝表送黄钺。
三月己酉,增班剑四十人、甲仗百人入殿。
丙子,加羽葆、鼓吹。
大明、泰始以来,相承奢侈,百姓成俗,及高帝辅政,奏罢御府,省二尚方诸饰玩,至是,又上表禁人间华僞杂物,凡十七条。
其中宫及诸王服用,虽依旧例,亦请详制。
九月丙午,加帝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傅,领扬州牧,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掾、属各四人。
固辞,诏遣敦劝,乃受黄钺,辞殊礼。
甲寅,给三望车。
三年正月乙巳,高帝表蠲百姓逋责。
丙辰,加前部羽葆、鼓吹。
丁巳,命太傅府依旧辟召。
是用锡公秬鬯一卣,圭瓒副焉。
齐国置丞相以下,敬遵旧式。
往钦哉,其祗服朕命,经纬乾坤,宏亮洪业,茂昭尔大德,阐扬我高祖之休命。
高帝三让,公卿敦劝固请,乃受之。
丁巳,下令赦国内殊死以下。
宋帝诏齐公十郡之外,随宜除用。
以齐国初建,给钱五百万、布五千疋、绢五千疋。
以太尉左长史王俭爲尚书右仆射,领吏部。
四月癸酉,宋帝又诏进齐公爲王,以豫州之南梁陈潁川陈留、南兖州之盱眙山阳秦广陵海陵南沛增王封爲二十郡。
使司空褚彦回奉策授玺绂,改立王社,馀如故。
丙戌,命齐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锺虡宫县,王世子爲太子,王女、王孙爵命,一如旧仪。
并命玺书,遣兼太保、司空褚彦回,兼太尉、守尚书令王僧虔奉皇帝玺绶,受终之礼,一依唐、虞故事。高帝固让,宋朝王公以下陈留王粲等,诣门陈请,帝犹未许。
齐世子卿士以下固请;兼太史令、将作匠陈文建奏符瑞,因言汉自建武至建安二十五年,一百九十六年而禅魏;魏自黄初至咸熙二年,四十六年而禅晋;晋自泰始至元熙二年,一百五十六年而禅宋;宋自永初元年至升明三年,凡六十年;咸以六终六受,六,亢位也。
验往揆今,若斯昭着,敢以职任,备陈管穴,伏愿顺天时,膺符瑞。
二朝百辟又固请。
尚书右仆射王俭奏: 被宋诏逊位,臣等参议,宜克日受禅。
高帝乃许焉。
礼毕,备大驾,幸建康宫,临太极前殿。
大赦,改元。
赐人爵二级,文武位二等,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谷人五斛。
逋租宿责勿收。
犯乡论清议、赃汙淫盗者,一皆荡涤,洗除先注,与之更始。
长徒敕系者,特加原遣。
亡官失爵,禁锢夺劳,一依旧典。
封宋帝爲汝阴王,筑宫于丹阳故县,行宋正朔,车旗服色,一如晋、宋故事,上书不爲表,答表不称诏。
宋诸王皆降爲公,郡公主爲县君,县公主爲乡君。
诏降宋南康郡公爲县公,华容公爲侯,萍乡侯爲伯,减户有差,以奉刘穆之、王弘、何无忌之祀。
追尊皇考曰宣皇帝,皇妣曰孝皇后,陵曰永安。
妃曰昭皇后,陵曰泰安。
诏劫贼馀口没在台府者,悉原赦。
诸负衅流徙者,皆听还本土。
戊戌,以荆州刺史嶷爲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断四方上庆礼。
己亥,诏二宫诸王,悉不得营立屯邸,封略山湖。
乃停太官池御税。
庚子,诏宋帝后藩王诸陵,量置守卫。
五月丙午,以河南王吐谷浑拾寅爲骠骑大将军。
诏宋氏第秩,量所废置。
有司奏留襄阳郡公张敬儿等六十二人,除广兴郡公沈昙亮等一百二十二人。
改元嘉历爲建元历,祖以正月卯,腊以十二月未。
丁未,诏曰: 设募取将,县赏购士,盖出权宜,自今可断衆募。
乙卯,河南国遣使朝贡。
丙辰,诏遣兼散骑常侍十二人,巡行四方。
己未,汝阴王殂,齐志也,追諡爲宋顺帝。
辛酉,诛阴安公刘燮等。
六月乙亥,诏宋末以来,枯骸毁榇,宣下埋藏。
庚辰,备法驾,奉七庙主于太庙。
甲申,立齐太子赜爲皇太子。
断诸州郡礼庆,降死罪以下刑,并申前赦恩百日。
立皇子嶷爲豫章王,映爲临川王,晃爲长沙王,晔爲武陵王,暠爲安成王,锵爲鄱阳王,铄爲桂阳王,鉴爲广兴王,皇孙长懋爲南郡王。
乙酉,葬宋顺帝于遂宁陵。
秋七月丁未,曲赦交州部内。
丁巳,诏南兰陵桑梓本乡,长蠲租布;武进王业所基,给复十年。
八月癸巳,省陈留国。
丁巳,立皇子钧爲衡阳王。
九月辛丑,诏以二吴、义兴三郡遭水,减今年田租。
乙巳,复置南蛮校尉官。
丙午,加司空褚彦回尚书令。
冬十月丙子,立彭城刘胤爲汝阴王,奉宋后。
己卯,享太庙。
辛巳,汝阴王太妃王氏薨,追赠宋恭皇后。
己丑,荆州天井湖出绵,人用与常绵不异。
二年春正月戊戌朔,大赦。
以司空褚彦回爲司徒,以尚书右仆射王俭爲左仆射。
辛丑,祀南郊。
二月丁卯,魏军攻寿阳,豫州刺史垣崇祖破走之。
癸巳,遣大使巡慰淮、肥、徐、豫边人尤贫遘难者。
三月,百济国遣使朝贡,以其王牟都爲镇东大将军。
夏四月丙寅,进高丽王乐浪公高琏号骠骑大将军。
五月,立六门都墙。
秋九月甲午朔,日有蚀之。
丙子,蠕蠕国遣使朝贡。
冬十二月戊戌,以司空褚彦回爲司徒。
壬子,以骠骑豫章王嶷爲司空。
三年春正月壬戌朔,诏王公卿士荐谠言。
丙子,立皇子锋爲江夏王。
二月癸丑,罢南蛮校尉官。
夏四月辛亥,始制东宫臣僚用下官礼敬闻喜公子良等。
六月壬子,大赦。
秋七月己未朔,日有蚀之。
九月辛未,蠕蠕国王遣使欲俱攻魏,献师子皮裤褶。
乌程令吴郡顾昌玄,坐父法秀宋泰始中北征死亡,尸骸不反,而昌玄宴乐嬉游,与常人无异。
有司请加以清议。
丙戌,置会稽山阴县狱丞。
冬十月戊子,以河南王世子吐谷浑度易侯爲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
十二月丁亥,高丽国遣使朝贡。
命散骑常侍虞炎等十二人巡行诸州郡,观省风俗。
四年春二月乙未,上不豫。
庚戌,诏原都下囚系有差,免元年以前逋责。
三月庚申,召司徒褚彦回、左仆射王俭受顾托。
壬戌,皇帝崩于临光殿,年五十六。
群臣上諡曰高皇帝,庙号太祖。
梓宫于东府前渚升龙舟。
四月丙午,葬于武进泰安陵,于龙舟卒哭,内外反吉。
上少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深沈静默,常有四海之心。
博学,善属文,工草隶书,弈棋第二品。
虽经纶夷险,不废素业。
及即位后,身不御精细之物,主衣中有玉介导,以长侈奢之源,命打破之。
凡异物皆令随例毁弃。
后宫器物栏槛,以铜爲饰者,皆改用铁。
内殿施黄纱帐,宫人着紫皮履。
华盖除金华爪,用铁回钉。
每曰: 使我临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
欲以身率下,移风易俗。
性宽,尝与直合将军周覆、给事中褚思庄共棋,累局不倦,覆乃抑上手,不许易行。
其弘厚如此。
所着文,诏中书侍郎江淹撰次之。
又诏东观学士撰史林三十篇,魏文帝皇览之流也。
始帝年十七时,尝梦乘青龙上天,西行逐日。
帝旧茔在武进彭山,冈阜相属,数百里不绝,其上常有五色云,又有龙出焉。
上时已贵矣,宋明帝甚恶之,遣善占墓者高灵文往墓所占相。
灵文先给事太祖,还,诡答曰: 不过出方伯耳。
密白太祖曰: 贵不可言。
明帝意犹不已,遣人践藉,以左道厌之。
上后于所树华表柱忽龙鸣,震响山谷。
明帝寝疾,爲身后之虑,多翦功臣,上亦见疑,每云: 萧道成有不臣相。
时镇淮阴,每怀忧惧,忽见神人谓上曰: 无所忧,子孙当昌盛。
泰始三年,宋明帝遣前淮南太守孙奉伯往淮阴监元会。
奉伯旧与帝款,是行也,帝与奉伯同室卧,奉伯梦上乘龙上天,于下捉龙脚,不得。
及觉,叙梦,因谓曰: 兖州当大庇生灵,而弟不得与也。
奉伯竟卒于宋世。
又参军崔灵建梦天谓己: 萧道成是我第十九子,我去年已使授其天子位。
考自三皇、五帝以降,受命之次,至帝爲十九也。
及爲领军,望气者陈安宝见上身上恒有紫黄气。
安宝谓王洪范曰: 此人贵不可言。
所居武进县有一道,相传云 天子路 。
或谓秦皇所游,或云孙氏旧迹。
时讹言东城天子出。
其后建安王休仁镇东府,宋明帝惧,杀休仁,而常闭东府不居。
明帝又屡幸,改 代 作 伐 ,以厌王气。
又使子安成王代之。
及苍梧王败,安成王代立,时咸言爲验。
术数者推之,上旧居武进东城村, 东城 之言,其在此也。
升明二年冬,延陵县季子庙沸井之北,忽闻金石声,疑其异,凿深三尺,得沸井,奔涌若浪。
其地又响,即复凿之,复得一井,涌沸亦然。
井中得一木简,长一尺,广二分,上有隐起字,曰: 庐山道人张陵再拜,诣阙起居。
简木坚白,字色乃黄。
瑞应图云 浪井不凿自成,王者清静,则仙人主之 。
会稽剡县有山,名刻石。
父老相传云, 山虽名刻石,而不知文字所在 。
升明末,县人儿袭祖行猎,忽见石上有文字,凡处,苔生其上,字不可识,乃去苔视之,其大石文曰: 此齐者,黄石公之化气也。
立石文曰: 黄天星,姓萧,字道成,得贤帅,天下太平。
小石文曰: 刻石者谁?
会稽南山李斯刻秦望之封也。
孝经鈎命决曰: 谁者起,视名将。
将,帝小字也。
河洛谶曰: 历年七十水灭绪,风云俱起龙鳞举。
又曰: 肃肃草成,道德尽备。
案宋水德也。
义熙元年,宋武帝王业之始,至齐受命,七十年。
又谶曰: 萧爲二士天下乐。
案二士 主 字也。
郭文举金雄记曰: 当复有作,肃入草。
易曰: 圣人作,万物睹。
当复有作 ,言圣人作也。
王子年歌曰: 欲知其姓草肃肃,谷中最细低头熟,鳞身甲体永兴福。
谷中精细者,稻也,即道也,熟犹成也。
又歌曰: 金刀利刃齐刈之。
金刀 刘 字,刈犹翦也。
孔子河洛谶曰: 堨河梁,塞龙泉,消除水灾泄山川。
水即宋也,宋氏爲灾害,故曰水灾。
梁亦水也,堨河梁,则行路成矣。
路,犹道也。
消除水灾,除宋水氏之灾害也。
河图谶又曰: 上参南斗第一星,下立草屋爲紫庭,神龙之冈梧桐生,凤鸟戢翼朔旦鸣。
南斗,吴分野,草屋者居上, 萧 字象也。
先是,益州有山,古老相传曰齐后山。
升明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有沙门玄畅者,于此山立精舍,其日上登尊位。
其月二十四日,荥阳郡人尹千,于嵩山东南隅见天雨石,坠地石开,有玉玺在其中。
玺方三寸,文曰: 戊丁之人与道俱,肃然入草应天符,扫平河、洛清魏都。
又曰: 皇帝运兴。
千奉玺诣雍州刺史萧赤斧,赤斧以献。
案宋武帝于嵩高山得玉璧三十二枚,神人云: 此是宋卜世之数。
三十二者,二 三十 也,宋自受命至禅齐凡六十年。
然则帝之符应也若是,今备之云。
世祖武皇帝讳赜,字宣远,高帝长子也。以宋元嘉十七年六月己未生于建康县之青溪宫。
将産之夕,孝皇后、昭皇后并梦龙据屋,故小字上爲龙儿。
年十三,梦人以笔画身左右爲两翅,又着孔雀羽衣裳空中飞,举体生毛,发长至足。
有人指上所践地曰 周文王之田 。
又于所住堂内得玺一枚,文曰 皇帝行玺 。
又得异钱,文爲 北斗星 ,双刀、双贝及有人形带剑焉。
仕宋爲赣令。
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反,上不从命。
南康相沈肃之絷上郡狱,族人萧欣祖、门客桓康等破郡迎出上,上遂率部曲百馀人起义。
避难揭阳山,有白雀来集,闻山中有清声传漏响。
又于山累石爲佛图,其侧忽生一树,状若华盖,青翠扶疏,有殊群木。
上将讨戴凯之,大飨士卒。
是日大热,上各令折荆枝自蔽,言未终而有云垂荫,正当会所,会罢乃散。
及爲广兴相,岭南积旱,连水阻涸,商旅不通。
上部伍既至,无雨而川流暴起,遂得利涉。
元徽四年,累迁晋熙王镇西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顺帝立,征晋熙王燮爲抚军、扬州刺史,以上爲左卫将军,辅燮俱下。
沈攸之事起,未得朝廷处分,上以中流可以待敌,即据盆口城爲战守备。
高帝闻之曰: 此真我子也。
于盆城掘堑,得一大钱,文曰 太平百岁 。
于时城内乏水,欲引水入城,始凿城内,遇伏泉涌出,如此者九处,用之不竭。
上表求西讨,不许,乃遣偏军援郢,平西将军黄回等,皆受上节度。
升明二年,事平,迁江州刺史,封闻喜县侯。
其年,征侍中、领军将军。
寻加督京畿诸军事。
三年,又加尚书仆射、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爲公,给班剑二十人。
齐国建,爲齐公世子。
改加侍中、南豫州刺史,给油络车、羽葆、鼓吹,增班剑爲三十人。
以石头爲世子宫,官置二率以下,坊省服章,一如东宫。
进爲王太子。
高帝即位,爲皇太子。
建元四年三月壬戌,高帝崩,是日,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
征镇州郡令长、军屯营部,各行丧三日,不得擅离任。
都邑城守,防备幢队,一不得还。
乙丑,称先帝遗诏,以司徒褚彦回录尚书事,尚书左仆射王俭爲尚书令,车骑将军张敬儿开府仪同三司。
诏曰: 丧礼虽有定制,先旨每存简约,内官可三日一还临,外官间日一还临,后有大丧皆如之。
丁卯,以前将军王奂爲尚书左仆射。
庚午,以司空豫章王嶷爲太尉。
癸酉,诏免逋城钱,自今以后,申明旧制。
初晋、宋旧制,受官二十日,辄送修城钱二千。
宋泰始初,军役大起,受官者万计,兵戎机急,事有未遑,自是令仆以下,并不输送。
九月丙寅,葬景安陵。上刚毅有断,政总大体,以富国爲先。
颇喜游宴、雕绮之事,言常恨之,未能顿遣。
临崩,又诏: 凡诸游费,宜从休息。
自今远近荐献,务存节俭,不得出界营求,相高奢丽。
金粟缯纩,敝人已甚,珠玉玩好,伤俗尤重,严加禁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