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世家 田敬仲完世家
陈完者,陈厉公他之子也。
完生,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卜完,卦得《观》之《否ǐ》: 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此其代陈有国乎?
不在此而在异国乎?
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孙。
若在异国,必姜姓。
姜姓,四岳之后。
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厉公者,陈文公少子也,其母蔡女。
文公卒,厉公兄鲍立,是为桓公。
桓公与他异母。
及桓公病,蔡人为他杀桓公鲍及太子免而立他,为厉公。
厉公既立,娶蔡女。
蔡女淫于蔡人,数归,厉公亦数如蔡。
桓公之少子林怨厉公杀其父与兄,乃令蔡人诱厉公而杀之。
林自立,是为庄公。
故陈完不得立,为陈大夫。
厉公之杀,以淫出国,故《春秋》曰 蔡人杀陈他 ,罪之也。
庄公卒,立弟杵臼,是为宣公。
宣公二十一年,杀其太子御寇。
御寇与完相爱,恐祸及己,完故奔齐。
齐桓公欲使为卿,辞曰: 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檐,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
桓公使为工正。
齐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 是谓凤皇于蜚,和鸣锵锵。
有妫ī之后,将育于姜。
五世其昌,并于正卿。
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卒妻完。
完之奔齐,齐桓公立十四年矣。
完卒,谥为敬仲。
仲生稚孟夷。
敬仲之如齐,以陈字为田氏。
田稚孟夷生愍孟庄,田愍孟庄生文子须无。
田文子事齐庄公。
晋之大夫栾逞作乱于晋,来奔齐,齐庄公厚客之。
晏婴与田文子谏,庄公弗听。
文子卒,生桓子无宇。
田桓子无宇有力,事齐庄公,甚有宠。
无宇卒,生武子开与厘ī子乞。
田厘子乞事齐景公为大夫,其收赋税于民以小斗受之,其禀予民以大斗,行阴德于民,而景公弗禁。
由此田氏得齐众心,宗族益强,民思田氏。
晏子数谏景公,景公弗听。
已而使于晋,与叔向私语曰: 齐国之政其卒归于田氏矣。
晏婴卒后,范、中行氏反晋。
晋攻之急,范、中行请粟于齐。田乞欲为乱,树党于诸侯,乃说景公曰: 范、中行数有德于齐,齐不可不救。
齐使田乞救之而输之粟。
景公太子死,后有宠姬曰芮子,生子荼。
景公病,命其相国惠子与高昭子以子荼为太子。
景公卒,两相高、国立荼,是为晏孺子。
而田乞不说,欲立景公他子阳生。
阳生素与乞欢。
晏孺子之立也,阳生奔鲁。
田乞伪事高昭子、国惠子者,每朝代参乘,言曰: 始诸大夫不欲立孺子。
孺子既立,君相之,大夫皆自危,谋作乱。
又绐大夫曰: 高昭子可畏也,及未发先之。
诸大夫从之。
田乞、鲍牧与大夫以兵入公室,攻高昭子。
昭子闻之,与国惠子救公。
公师败。
田乞之众追国惠子,惠子奔莒ǔ,遂返杀高昭子。
晏圉奔鲁。
田乞使人之鲁,迎阳生。
阳生至齐,匿田乞家。
请诸大夫曰: 常之母有鱼菽ū之祭,幸而来会饮。
会饮田氏。
田乞盛阳生橐中,置坐中央。发橐,出阳生,曰: 此乃齐君矣。
大夫皆伏谒。
将盟立之,田乞诬曰: 吾与鲍牧谋共立阳生也。
鲍牧怒曰: 大夫忘景公之命乎?
诸大夫欲悔,阳生乃顿首曰: 可则立之,不可则已。
鲍牧恐祸及己,乃复曰: 皆景公之子,何为不可!
遂立阳生于田乞之家,是为悼公。
乃使人迁晏孺子于骀,而杀孺子荼。
悼公既立,田乞为相,专齐政。
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为田成子。
鲍牧与齐悼公有郄,杀悼公。
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
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
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于简公,权弗能去。
于是田常复修厘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
齐人歌之曰: 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
齐大夫朝,御鞅谏简公曰: 田、监不可并也,君其择焉。
君弗听。
子我者,监止之宗人也,常与田氏有郄。
田氏疏族田豹事子我有宠。
子我曰: 吾欲尽灭田氏适,以豹代田氏宗。
豹曰: 臣于田氏疏矣。
不听。
已而豹谓田氏曰: 子我将诛田氏,田氏弗先,祸及矣。
子我舍公宫,田常兄弟四人乘如公宫,欲杀子我。
子我闭门。
简公与妇人饮檀台,将欲击田常。
太史子余曰: 田常非敢为乱,将除害。
简公乃止。
田常出,闻简公怒,恐诛,将出亡。
田子行曰: 需,事之贼也。
田常于是击子我。
子我率其徒攻田氏,不胜,出亡。
田氏之徒追杀子我及监止。
简公出奔,田氏之徒追执简公于徐州。
简公曰: 蚤从御鞅之言,不及此难。
田氏之徒恐简公复立而诛己,遂杀简公。
简公立四年而杀。
于是田常立简公弟骜,是为平公。
平公即位,田常为相。
田常既杀简公,惧诸侯共诛己,乃尽归鲁、卫侵地,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修功行赏,亲于百姓,以故齐复定。
田常言于齐平公曰: 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
行之五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
田常于是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之强者,而割齐自安平以东至琅邪,自为封邑。
封邑大于平公之所食。
田常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后宫,后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后宫者不禁。
及田常卒,有七十余男。
田常卒,子襄子盘代立,相齐。
常谥为成子。
田襄子既相齐宣公,三晋杀知伯,分其地。
襄子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与三晋通使,且以有齐国。
襄子卒,子庄子白立。
田庄子相齐宣公。
宣公四十三年,伐晋,毁黄城,围阳狐。
明年,伐鲁、葛及安陵。
明年,取鲁之一城。
庄子卒,子太公和立。
田太公相齐宣公。
宣公四十八年,取鲁之郕。
明年,宣公与郑人会西城。
伐卫,取毌丘。
宣公五十一年卒,田会自廪丘反。
宣公卒,子康公贷立。
贷立十四年,淫于酒妇人,不听政。
太公乃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
明年,鲁败齐平陆。
三年,太公与魏文侯会浊泽,求为诸侯。
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诸侯,请立齐相田和为诸侯。周天子许之。
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纪元年。
齐侯太公和立二年,和卒,子桓公午立。
桓公午五年,秦、魏攻韩,韩求救于齐。
齐桓公召大臣而谋曰: 蚤救之孰与晚救之?
驺忌曰: 不若勿救。
段干朋曰: 不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若救之。
田臣思曰: 过矣君之谋也!
秦、魏攻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以燕予齐也。
桓公曰: 善。
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
韩自以为得齐之救,因与秦、魏战。
楚、赵闻之,果起兵而救之。
齐因起兵袭燕国,取桑丘。
六年,救卫。
桓公卒,子威王因齐立。
是岁,故齐康公卒,绝无后,奉邑皆入田氏。
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
三年,三晋灭晋后而分其地。
六年,鲁伐我,入阳关。
晋伐我,至博陵。
七年,卫伐我,取薛陵。
九年,赵伐我,取甄。
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
于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曰: 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曰: 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
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
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
卫取薛陵,子弗知。
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
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
遂起兵西击赵、卫,败魏于浊泽而围惠王。
惠王请献观以和解,赵人归我长城。
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
齐国大治。
诸侯闻之,莫敢致兵于齐二十余年。
驺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
须臾,王鼓琴,驺忌子推户入曰: 善哉鼓琴!
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 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
驺忌子曰: 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é之深,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
王曰: 善语音。
驺忌子曰: 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
王又勃然不说曰: 若夫语五音之纪,信未有如夫子者也。
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
驺忌子曰: 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
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
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 王曰: 善。
驺忌子见三月而受相印。
淳于髡见之曰: 善说哉!
髡有愚志,愿陈诸前。
驺忌子曰: 谨受教。
淳于髡曰: 得全全昌,失全全亡。
驺忌子曰: 谨受令,请谨毋离前。
淳于髡曰: 狶膏棘轴,所以为滑也,然而不能运方穿。
驺忌子曰: 谨受令,请谨事左右。
淳于髡曰: 弓胶昔干,所以为合也,然而不能傅合疏罅。
驺忌子曰: 谨受令,请谨自附于万民。
淳于髡曰: 狐裘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
驺忌子曰: 谨受令,请谨择君子,毋杂小人其间。
淳于髡曰: 大车不较,不能载其常任;琴瑟不较,不能成其五音。
驺忌子曰: 谨受令,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
淳于髡说毕,趋出,至门,而面其仆曰: 是人者,吾语之微言五,其应我若响之应声,是人必封不久矣。
居期年,封以下邳,号曰成侯。
威王二十三年,与赵王会平陆。
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于郊。
魏王问曰: 王亦有宝乎?
威王曰: 无有。
梁王曰: 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
威王曰: 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
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
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十遗。
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
梁惠王惭,不怿而去。
二十六年,魏惠王围邯郸,赵求救于齐。
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 救赵孰与勿救?
驺忌子曰: 不如勿救。
段干朋曰: 不救则不义,且不利。
威王曰: 何也?
对曰: 夫魏氏并邯郸,其于齐何利哉?
且夫救赵而军其郊,是赵不伐而魏全也。
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乘魏之弊。
威王从其计。
其后成侯驺忌与田忌不善,公孙阅谓成侯忌曰: 公何不谋伐魏,田忌必将。
战胜有功,则公之谋中也;战不胜,非前死则后北,而命在公矣。
于是成侯言威王,使田忌南攻襄陵。
十月,邯郸拔,齐因起兵击魏,大败之桂陵。
于是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
三十三年,杀其大夫牟辛。
三十五年,公孙阅又谓成侯忌曰: 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于市,曰 我田忌之人也。
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
欲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 ?
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之卜者,验其辞于王之所。田忌闻之,因率其徒袭攻临淄,求成侯,不胜而奔。
三十六年,威王卒,子宣王辟强立。
宣王元年,秦用商鞅。周致伯于秦孝公。
二年,魏伐赵。
赵与韩亲,共击魏。赵不利,战于南梁。
宣王召田忌复故位。
韩氏请救于齐。
宣王召大臣而谋曰: 蚤救孰与晚救?
驺忌子曰: 不如勿救。
田忌曰: 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
孙子曰: 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
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诉于齐矣。
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 宣王曰: 善。
乃阴告韩之使者而遣之。
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
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将,孙子为师,救韩、赵以击魏,大败之马陵,杀其将庞涓,虏魏太子申。
其后三晋之王皆因田婴朝齐王于博望,盟而去。
七年,与魏王会平阿南。
明年,复会甄。
魏惠王卒。
明年,与魏襄王会徐州,诸侯相王也。
十年,楚围我徐州。
十一年,与魏伐赵,赵决河水灌齐、魏,兵罢。
十八年,秦惠王称王。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十九年,宣王卒,子愍王地立。
愍王元年,秦使张仪与诸侯执政会于啮桑。
三年,封田婴于薛。
四年,迎妇于秦。
七年,与宋攻魏,败之观泽。
十二年,攻魏。
楚围雍氏,秦败屈丐。
苏代谓田轸曰: 臣愿有谒于公,其为事甚完,使楚利公,成为福,不成亦为福。
今者臣立于门,客有言曰魏王谓韩冯í、张仪曰: 煮枣将拔,齐兵又进,子来救寡人则可矣;不救寡人,寡人弗能拔。
此特转辞也。
秦、韩之兵毋东,旬余,则魏氏转韩从秦,秦逐张仪,交臂而事齐楚,此公之事成也。
田轸曰: 奈何使无东?
对曰: 韩冯之救魏之辞,必不谓韩王曰 冯以为魏 ,必曰 冯将以秦韩之兵东却齐宋,冯因抟三国之兵,乘屈丐之弊,南割于楚,故地必尽得之矣 。
张仪救魏之辞,必不谓秦王曰 仪以为魏 ,必曰 仪且以秦韩之兵东距齐宋,仪将抟三国之兵,乘屈丐之弊,南割于楚,名存亡国,实伐三川而归,此王业也 。
公令楚王与韩氏地,使秦制和,谓秦王曰 请与韩地,而王以施三川,韩氏之兵不用而得地于楚 。
韩冯之东兵之辞且谓秦何?
曰 秦兵不用而得三川,伐楚韩以窘魏,魏氏不敢东,是孤齐也 。
张仪之东兵之辞且谓何?
曰 秦韩欲地而兵有案,声威发于魏,魏氏之欲不失齐楚者有资矣 。
魏氏转秦韩争事齐楚,楚王欲而无与地,公令秦韩之兵不用而得地,有一大德也。
秦韩之王劫于韩冯、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此其善于公而恶张子多资矣。
十三年,秦惠王卒。
二十三年,与秦击败楚于重丘。
二十四年,秦使泾阳君质于齐。
二十五年,归泾阳君于秦。
孟尝君薛文入秦,即相秦。
文亡去。二十六年,齐与韩魏共攻秦,至函谷军焉。
二十八年,秦与韩河外以和,兵罢。
二十九年,赵杀其主父。
齐佐赵灭中山。
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
苏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
齐王曰: 嘻,善,子来!
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
对曰: 王之问臣也卒,而患之所从来微。
愿王受之而勿备称也。
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
且让争帝名,无伤也。
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
且天下立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
王曰: 尊秦。
曰: 释帝,天下爱齐乎?爱秦乎?
王曰: 爱齐而憎秦。
曰: 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桀宋之利?
王曰: 伐桀宋利。
对曰: 夫约钧,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桀宋之利,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倍约宾秦,无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
夫有宋,卫之阳地危;有济西,赵之阿东国危;有淮北,楚之东国危;有陶、平陆,梁门不开。
释帝而贷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
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
愿王孰虑之。
于是齐去帝复为王。秦亦去帝位。
三十八年,伐宋。
秦昭王怒曰: 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
韩聂与吾友也,而攻吾所爱,何也?
苏代为齐谓秦王曰: 韩聂之攻宋,所以为王也。
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安邑也,此韩聂之所祷于王也。
秦王曰: 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
对曰: 天下国令齐可知乎?
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
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伏式结轶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齐者也,伏式结轶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
何则?
皆不欲齐秦之合也。
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也!
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 秦王曰: 诺。
于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
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
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三十九年,秦来伐,拔我列城九。
四十年,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出锐师以伐,败我济西。
王解而却。
燕将乐毅遂入临菑,尽取齐之宝藏器。
愍王出亡,之卫。卫君辟宫舍之,称臣而共具。
愍王不逊卫人侵之。
愍王去,走邹、鲁,有骄色,邹、鲁君弗内,遂走莒。
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相齐愍王。淖齿遂杀愍王而与燕共分齐之侵地卤器。
愍王之遇杀,其子法章变名姓为莒太史敫家庸。
太史敫女奇法章状貌,以为非恒人,怜而常窃衣食之,而与私通焉。
淖齿既以去莒,莒中人及齐亡臣相聚求愍王子,欲立之。
法章惧其诛己也,久之,乃敢自言 我愍王子也 。
于是莒人共立法章,是为襄王。
以保莒城而布告齐国中: 王已立在莒矣。
襄王既立,立太史氏女为王后,是为君王后,生子建。
太史敫曰: 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种也,污吾世。
终身不睹君王后。
君王后贤,不以不睹故失人子之礼。
襄王在莒五年,田单以即墨攻破燕军,迎襄王于莒,入临菑。
齐故地尽复属齐。
齐封田单为安平君。
十四年,秦击我刚寿。
十九年,襄王卒,子创建。
王创建六年,秦攻赵,齐楚救之。
秦计曰: 齐楚救赵,亲则退兵,不亲遂攻之。
赵无食,请粟于齐,齐不听。
周子曰: 不如听之以退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楚之计过也。
且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
且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也。
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
义救亡国,威却强秦之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齐王弗听。
秦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遂围邯郸。
十六年,秦灭周。
君王后卒。
二十三年,秦置东郡。
二十八年,王入朝秦,秦王政置酒咸阳。
三十五年,秦灭韩。
三十七年,秦灭赵。
三十八年,燕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杀轲。
明年,秦破燕,燕王亡走辽东。
明年,秦灭魏,秦兵次于历下。
四十二年,秦灭楚。
明年,虏代王嘉,灭燕王喜。
四十四年,秦兵击齐。
齐王听相后胜计,不战,以兵降秦。
秦虏王建,迁之共。
遂灭齐为郡。
天下壹并于秦,秦王政立号为皇帝。
始,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齐亦东边海上,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于秦,以故王创建四十余年不受兵。
君王后死,后胜相齐,多受秦间金,多使宾客入秦,秦又多予金,客皆为反间,劝王去从朝秦,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秦以故得灭五国。
五国已亡,秦兵卒入临淄,民莫敢格者。
王建遂降,迁于共。
故齐人怨王建不蚤与诸侯合从攻秦,听奸臣宾客以亡其国,歌之曰: 松耶柏耶?
住建共者客耶?
疾建用客之不详也。
太史公曰:盖孔子晚而喜《易》。
《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
故周太史之卦田敬仲完,占至十世之后;及完奔齐,懿仲卜之亦云。
田乞及常所以比犯二君,专齐国之政,非必事势之渐然也,盖若遵厌兆祥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