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
武侯问曰: 车坚马良,将勇兵强,卒遇敌人,乱而失行,则如之何?
吴起对曰: 凡战之法,昼以旌旗幡麾为节,夜以金鼓笳笛为节。
麾左而左,麾右而右。
鼓之则进,金之则止。
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不从令者诛。
三军服威,士卒用命,则战无强敌,攻无坚陈矣。
武侯问曰: 若敌众我寡,为之奈何?
起对曰: 避之于易,邀之于阨。故曰:以一击十,莫善于阨;以十击百,莫善于险;以千击万,莫善于阻。
今有少卒起,击金鼓于阨路,虽有大众,莫不惊动。
故曰: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隘。
武侯问曰: 有师甚重,既武且勇,背大险阻,右山左水,深沟高垒,守以强驽,退如山移,进如风雨,粮食又多,难与长守,
对曰: 大哉问乎!
此非车骑之力,圣人之谋也。
能备千乘万骑,兼之徒步,分为五军,各军一衢。夫五军五衢,敌人必惑,莫之所加。
敌人若坚守以固其兵,急行间谍以观其虑。
彼听吾说,解之而去;不听吾说,斩使焚书。
分为五战,战胜勿追,不胜疾归。
如是佯北,安行疾斗,一结其前,一绝其后,两军衔枚,或左或右,而袭其处。
五军交至,必有其。此击强之道也。
武侯问曰: 敌近而薄我,欲去无路,我众甚惧,为之奈何?
对曰: 为此之术,若我众彼寡,各分而乘之;彼众我寡,以方从之,从之无息,虽众可服。
武侯问曰: 若遇敌于溪谷之间,傍多险阻,彼众我寡,为之奈何?
起对曰: 诸丘陵、林谷、深山、大泽,疾行亟去,勿得从容。
若高山深谷,卒然相遇,必先鼓噪而乘之,进弓与弩,且射且虏。审察其政,乱则击之无疑。
武侯问曰: 左右高山,地甚狭迫,卒遇敌人,击之不敢,去之不得,为之奈何?
起对曰: 此谓谷战,虽众不用。募吾材士与敌相当,轻足利兵以为前行,分车列骑隐于四旁,相去数里,无见其兵,敌必坚陈,进退不敢。
于是出旌列旆,行出山外营之,敌人必惧。车骑挑之,勿令得休。
此谷战之法也。
武侯问曰: 吾与敌相遇大水之泽,倾轮没辕,水薄车骑,舟楫不设,进退不得,为之奈何?
起对曰: 此谓水战,无用车骑,且留其傍。
登高四望,必得水情,知其广狭,尽其浅深,乃可为奇以胜之。
敌若绝水,半渡而薄之。
武侯问曰: 天久连雨,马陷车止,四面受敌,三军惊骇,为之奈何?
起对曰: 凡用车者,阴湿则停,阳燥则起;贵高贱下,驰其强车;若进若止,必从其道。
敌人若起,必逐其迹。
武侯问曰: 暴寇卒来,掠吾田野,取吾牛羊,则如之何?
起对曰: 暴寇之来,必虑其强,善守勿应。彼将暮去,其装必重,其心必恐,还退务速,必有不属。
追而击之,其兵可覆。
吴子曰: 凡攻敌围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宫,御其禄秩,收其器物。
军之所至,无刊其木、发其屋,取其粟、杀其六畜、燔其积聚,示民无残心。
其有请降,许而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