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正论解

孔子在齐,齐侯出田,招虞人以弓。

不进,公使执之。对曰: 昔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

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

乃舍之。

孔子闻之,曰: 善哉!

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韪之。

齐国书伐鲁,季康子使冉求率左师御之,樊迟为右。 非不能也,不信乎。

请三刻而逾之。

如之,众从之。

师入齐军。 齐军遁。

冉有用戈,故能入焉。

孔子闻之,曰: 义也。

既战,季孙谓冉有曰: 子之于战,学之乎?

性达之乎?

对曰: 学之。

季孙曰: 从事孔子,恶乎学?

冉有曰: 即学之孔子也。

夫孔子者大圣,无不该,文武竝用兼通。

求也适闻其战法,犹未之详也。

季孙悦。

樊迟以告孔子,孔子曰: 季孙于是乎可谓悦人之有能矣。

南容说、仲孙何忌既除丧,而昭公在外,未之命也。

定公即位,乃命之。

辞曰: 先臣有遗命焉,曰:夫礼、人之干也,非礼则无以立。

嘱家老,使命二臣必事孔子而学礼,以定其位。

公许之。

二子学于孔子,孔子曰: 能补过者,君子也。

《诗》云: 君子是则是效。

孟僖子可则效矣。惩己所病,以诲其嗣。

《大雅》所谓 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是类也夫! 卫孙文子得罪于献公,居戚。

公卒,未葬,文子击钟焉。

延陵季子适晋,过戚,闻之,曰: 异哉!

夫子之在此,犹燕子巢于幕也,惧犹未也,又何乐焉?君又在殡,可乎?

文子于是终身不听琴瑟。

孔子闻之,曰: 季子能以义正人,文子能克己服义,可谓善改矣。

孔子览《晋志》,晋赵穿杀灵公,赵盾亡,未及山而还。

史书: 赵盾弑君。

盾曰: 不然。

史曰: 子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讨贼,非子而谁?

盾曰: 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乎?

孔子叹曰: 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受恶,惜也。

越境乃免。

郑伐陈,入之,使子产献捷于晋。

晋人问陈之罪焉,子产对曰: 陈亡周之大德,豕恃楚众,冯陵弊邑,是以有往年之告。

未获命,则又有东门之役。

当陈隧者,井堙木刊,敝邑大惧,天诱其衷,启敝邑心,知其罪,授首于我。用敢献功。

晋人曰: 何故侵小?

对曰: 先王之命,惟罪所在,各致其辟。

且昔天子一圻,列国一同,自是以衰,周之制也。

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

晋人曰: 其辞顺。

孔子闻之,谓子贡曰: 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不言谁知其志?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

慎辞哉!

叔孙穆子避难奔齐,宿于庚宗之邑。

庚宗寡妇通焉,而生牛。

穆子反鲁,以牛为内竖,相家。

牛谗叔孙二人,杀之。

叔孙有病,牛不通其馈,不食而死。牛遂辅叔孙庶子昭而立之。

昭子既立,朝其家众曰: 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杀适立庶,又披其邑,以求舍罪。罪莫大焉!必速杀之。

遂杀竖牛。

孔子曰: 叔孙昭子之不劳,不可能也。

周任有言曰: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诗》云: 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昭子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