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周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 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
今将往矣。
对曰: 谨受命。 遂言于鲁君曰: 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灭于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国而受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
故其鼎铭曰: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饘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
其恭俭也若此。
臧孙纥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德而达者焉。
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属臣: 汝必师之。
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
君盍以乘资之?
臣请与往。
公曰: 诺。
与孔子车一乘、马二匹,竖子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
于是喟然曰: 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
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好发人之恶者也。
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
孔子曰: 敬奉教。
自周反鲁,道弥尊矣。
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孔子观乎明堂,覩四门墉有尧舜与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
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 此周公所以盛也。
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而急急所以危亡,是犹未有以异于却走而欲求及前人也,岂不惑哉!
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参缄其口,而铭其背曰: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安乐必戒,无所行悔。
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神将伺人。
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诚能慎之,福之根也。
口是何伤,祸之门也。
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盗憎主人,民怨其上。
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
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或之,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谁能于此?
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
戒之哉!
孔子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 小人识之!
此言实而中,情而信。
《诗》云: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行身如此,岂以口过患哉!
孔子见老聃而问焉,曰: 甚矣!
道之于今难行也,吾比执道,而今委质以求当世之君,而弗受也。
道于今难行也!
老子曰: 夫说者流于辩,听者乱于辞,知此二者,则道不可以忘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