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颜回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

对曰: 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

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 君子固有诬人也。

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 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

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回至,公曰: 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 善则善矣,其马将佚。

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颜回对曰: 以政知之。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衘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

臣以此知之。

公曰: 善。

诚若吾子之言也。

吾子之言,其义大矣。

愿少进乎。

颜回曰: 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玃,人穷则诈,马穷则佚。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 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孔子在卫,昧旦晨兴,颜回侍侧,闻哭者之声甚哀。

子曰: 回!汝知此何所哭乎?

对曰: 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有生离别者也。

子曰: 何以知之?

对曰: 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

回窃以音类知之。

孔子使人问哭者,果曰: 父死家贫,卖子以葬,与之长决。

子曰: 回也,善于识音矣!

颜回问于孔子曰: 成人之行若何?

子曰: 达于情性之理,通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覩游气之原,若此可谓成人矣。

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若乃穷神知礼,德之盛也。

颜回问于孔子曰: 臧文仲、武仲孰贤?

孔子曰: 武仲贤哉!

颜回曰: 武仲世称圣人,而身不免于罪,是智不足称也;好言兵讨,而挫锐于邾,是智不足名也。

夫文仲、其身虽殁,而言不朽,恶有未贤?

孔子曰: 身殁言立,所以为文仲也。

然犹有不仁者三,不智者三,是则不及武仲也。

回曰: 可得闻乎?

孔子曰: 下展禽,置六关,妾织蒲,三不仁。

设虚器,纵逆祀,祠海鸟,三不智。

武仲在齐,齐将有祸,不受其田,以避其难,是智之难也。

夫臧武仲之智,而不容于鲁,抑有由焉,作而不顺,施而不恕也夫。《夏书》曰: 念兹在兹,顺事恕施。

颜回问君子。

孔子曰: 爱近仁,度近智,为己不重,为人不轻,君子也夫!

回曰: 敢问其次。

子曰: 弗学而行,弗思而得。

小子勉之!

仲孙何忌问于颜回曰: 仁者一言而必有益于仁智,可得闻乎?

回曰: 一言而有益于智,莫如预;一言而有益于仁,莫如恕。

夫知其所不可由,斯知所由矣。

颜回问小人。

孔子曰: 毁人之善以为辩,狡讦怀诈以为智,幸人之有过,耻学而羞不能,小人也。

颜回问子路曰: 力猛于德,而得其死者,鲜矣。盍慎诸焉?

孔子谓颜回曰: 人莫不知此道之美,而莫之御也,莫之为也何居?

为闻者盍曰思也夫。

颜回问于孔子曰: 小人之言,有同乎君子者,不可不察也。

孔子曰: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故君子于为义之上,相疾也,退而相爱;小人于为乱之上,相爱也,退而相恶。

颜回问朋友之际如何。

孔子曰: 君子之于朋友也,心必有非焉而弗能谓吾不知其仁人也。

不忘久德,不思久怨,仁矣夫。

叔孙武叔见未仕于颜回。回曰: 宾之。 武叔多称人之过而己评论之。

颜回曰: 固子之来辱也,宜有得于回焉?

吾闻诸孔子曰: 言人之恶,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

故君子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颜回谓子贡曰: 吾闻诸夫子,身不用礼,而望礼于人;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乱也。

夫子之言,不可不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