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篇 说剑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 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
左右曰: 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
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 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
太子曰: 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庄子曰: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
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太子曰: 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 庄子曰: 诺。
周善为剑。
太子曰: 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说之。
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庄子曰: 请治剑服。
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
太子乃与见王,王脱白刃持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王曰: 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
曰: 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王曰: 子之剑何能禁制?
曰: 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王大悦之,曰: 天下无敌矣。
庄子曰: 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愿得试之。
王曰: 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
王曰: 今日试使士敦剑。
庄子曰: 望之久矣!
王曰: 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
曰: 臣之所奉皆可。
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 愿闻三剑。
曰: 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王曰: 天子之剑何如?
曰: 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
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文王芒然自失,曰: 诸侯之剑何如?
曰: 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桀士为夹。
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
此诸侯之剑也。
王曰: 庶人之剑何如?
曰: 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
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
庄子曰: 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