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江右游日记六

初五日晨餐后,别丘、夏。

二里,仍出大路南。

十里,登一岭,曰杨源岭。

下岭,东则大溪自南而北,渡溪二里,曰东界山铺,去府已二十里。

于是循溪东行,五里,曰大洋,三里,曰界下。

众舟鳞次溪中,以上流有石箭滩,重舟不能上下,俱泊此以待交兑者也。

其北多益府王墓。

再上二里,即石箭滩,乱石填塞,溪流甚急。

其西为凌霄峰,亭亭独上,有佛宇焉。

自杨源来,山势回合,而凌霄独高,过此山渐开,亦渐伏矣。

又三里,溪南一山逊于凌霄,而尖峭过之,曰八仙过腿。

上有石耸起,颇异众山,以无渡不及登。

又七里为硝石铺,去府已四十里矣。

市肆其长,南、东两溪至此合流,南来者为新城之溪,东北者为杉关之水。

东溪舟抵五福尚四十里,至杉关尚陆行三十里,则江、闽分界。

南溪则六十里而舟抵新城。

新城之陆路,自硝石东渡东溪桥而南,为铁仙岩。

其处山俱纯石,如钟推釜覆,北半俱斩峭为崖,屏立平畴间。

由崖隙而上,两崖之间潴ǜ积累水成溪,崖插溪底。

凿栈以入,又一水自东注,亦纯石插底,隘不容足。

架梁南渡,又转一桥,西渡大溪,遂蹑山峡而上,则飞岩高穹东向而出,髡徒和尚法宣依岩结阁,种竹于外,亦幽亦敞。

时日已欲坠,拟假榻于中,而髡奴逐客甚急,形于声色。

遂出,仍渡峡桥,见有石级西上,遂蹑之登。

盘旋山顶,两度过脊,皆深坑断峡,回豆纵横,或水或涸,想霖雨时靡非深浸也。

时日已落崦嵫,下山二里,仍西,宿硝石东溪桥之南。

初六日早起,闻有言觉海寺之胜者。

平明,南趋二里,则南溪之左也。

寺亦古,其前即铁仙以西之第二重也。

盖硝石之南,其山皆块石堆簇,南则交互盘错,斩若截堵,峰峰皆然,以铁仙为中;而西则两突而尽于南溪之左;即觉海寺前。东则两突而至于止岩之东,再东则山转而南矣。

入觉海,见山在其前,即出而循崖以登崖之西,下瞰南溪涓涓北流,时有小舟自新城来。

既南行,崖尽,有峡东下,盖南北两崖对峙其来峡,其度脊处反在西濒溪之上。

余见其峡深沉,遂蹑山级,东向直登其巅。

其巅有东西两台。

初七日竺岫渡桥,东南三里,舒坑岭。

又三里,缅湾。

又六里,陈坊。

陈坊有溪自北南流,盖自沪溪而下东溪者也。

越桥而东上一岭,又下而复上,日铁湾岭。

共三里,下岭为钱家湾。

又随东溪二里至黄源桥。

渡溪而南一里,过黄湾岭。

南六里,长行岭。

下岭为连家湾,是为新城西北界。

连家湾出冈为周家隘,即新城入郡官道。又西十里,百顺辅。

又三里上分水岭。

先是自百顺西至周家隘,有小水西流,余以为入南溪者;及登分水,而后知犹北入东溪者也。

又五里,过沙路岭。

又五里过一桥,其水自高学坡来,五六里越桥而南,即与南大溪遇。

又二里,东为观者崖,西为仙居院,两崖束溪如门,门以内澄潭甚深。

又三里,入新城北门,出西门。

石门不甚壮,而阛闠颇盛。

出门渡石梁,则日峰山当梁瞰溪。越桥即南随溪行。

已折西南,登白石岭。

十里,过文江桥,始复与大溪遇,溪流至此已不胜舟矣。

于是多随溪,西南过竹山,山亦峭特自异,上有竹仙院。

又十里,周舍。

周舍之南,路折而东,有潭偃水,颇觉汪洋,即文江之上流也。

十五里,宿于石瓶冈,去城二十五里,去福山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