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卷一

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

至昆仑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

今之雨师本是焉。

赤将子轝者,黄帝时人也。

不食五谷,而啖百草华。

至尧时,为木工。能随风雨上下。

时于市门中卖缴,故亦谓之缴父。

宁封子,黄帝时人也。

世传为黄帝陶正,有异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

久则以教封子,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

视其灰烬,犹有其骨。

时人共葬之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

偓佺者,槐山采药父也。

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七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

以松子遗尧,尧不暇服。

松者,简松也。时受服者,皆三百岁。

彭祖者,殷时大夫也。姓钱,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

历夏而至商末,号七百岁。

常食桂芝。

历阳有彭祖仙室。

前世云:祷请风雨,莫不辄应。

常有两虎在祠左右。

今日祠之讫地,则有两虎迹。

师门者,啸父弟子也。

能使火。食桃葩。

为孔甲龙师。

孔甲不能修其心意,杀而埋之外野。

一旦,风雨迎之。山木皆燔。

孔甲祠而祷之,未还而死。

前周葛由,蜀羌人也。

周成王时,好刻木作羊卖之。

一旦,乘木羊入蜀中,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绥山多桃,在峨眉山西南,高无极也。

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

故里谚曰: 得绥山一桃,虽不能仙,亦足以豪。

山下立祠数十处。

崔文子者,泰山人也。

学仙于王子乔。

子乔化为白蜺,而持药与文子。

文子惊怪,引戈击蜺,中之,因堕其药。

俯而视之,王子乔之尸也。

置之室中,覆以敝筐。

须臾,化为大鸟。

开而视之,翻然飞去。冠先,宋人也。

钓鱼为业。

居睢水旁,百余年,得鱼,或放,或卖,或自食之。

常冠带,好种荔,食其葩实焉。

宋景公问其道,不告,即杀之。

后数十年,踞宋城门上,鼓琴,数十日乃去。

宋人家家奉祠之。琴高,赵人也。

能鼓琴。为宋康王舍人。

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间二百余年。

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与诸弟子期之。曰: 明日皆洁斋候。 于水旁设祠屋。

果乘赤鲤鱼出,来坐祠中。且有万人观之。

留一月,乃复入水去。

陶安公者,六安铸冶师也。

数行火。火一朝散上,紫色冲天。公伏冶下求哀。

须臾。朱雀止冶上,曰: 安公!安公!冶与天通。

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

至时,安公骑之,从东南去。

城邑数万人,豫祖安送之,皆辞诀。

有人入焦山七年,老君与之木钻,使穿一盘石,石厚五尺,曰: 此石穿;当得道。

积四十年,石穿,遂得神仙丹诀。

鲁少千者,山阳人也。

汉文帝尝微服怀金过之,欲问其道。

少千拄金杖,执象牙扇,出应门。

淮南王安,好道术。设厨宰以候宾客。

正月上午,有八老公诣门求见。

门吏曰王,王使吏自以意难之,曰: 吾王好长生,先生无驻衰之术,未敢以闻。 公知不见,乃更形为八童子,色如桃花。

王便见之,盛礼设乐,以享八公。

援琴而弦,歌曰: 明明上天,照四海兮。知我好道,公来下兮。

公将与余,生羽毛兮。升腾青云,蹈梁甫兮。

观见三光,遇北斗兮。驱乘风云,使玉女兮。

今所谓淮南操是也。

刘根,字君安。京兆长安人也。

汉成帝时,入嵩山学道。遇异人授以秘诀,遂得仙。能召鬼。

颍川太守史祈以为妖,遣人召根,欲戮之。

至府,语曰: 君能使人见鬼,可使形见。

不者,加戮。

根曰: 甚易。

借府君前笔砚书符,因以叩几;须臾,忽见五六鬼,缚二囚于祈前。

祈熟视,乃父母也。

向根叩头曰: 小儿无状,分当万死。

叱祈曰: 汝子孙不能光荣先祖,何得罪神仙,乃累亲如此。

祈哀惊悲泣,顿首请罪。

根默然忽去,不知所之。

汉明帝时,尚书郎河东王乔,为邺令。

乔有神术,每月朔,尝自县诣台。

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候望之。

言其临至时,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

因伏伺,见凫,举罗张之,但得一双舄。

使尚书识视,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蓟子训,不知所从来。

东汉时,到洛阳见公卿,数十处,皆持斗酒片脯候之。曰: 远来无所有,示致微意。

坐上数百人,饮啖终日不尽。

去后,皆见白云起,从旦至暮。

时有百岁公说:小儿时见训卖药会稽市,颜色如此。

训不乐住洛,遂遁去。

正始中,有人于长安东霸城,见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相谓曰: 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

见者呼之曰: 蓟先生小住。

并行应之。视若迟徐,而走马不及。

汉阴生者,长安渭桥下乞小儿也。

常于市中丐,市中厌苦,以粪洒之。

旋复在市中乞,衣不见污如故。

长吏知之,械收系,着桎梏,而续在市乞。

又械欲杀之,乃去。

洒之者家,屋室自坏,杀十数人。

长安中谣言曰: 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谷城乡平常生,不如何所人也。

数死而复生。时人为不然。

后大水出,所害非一,而平辄在缺门山上大呼言:平常生在此。

云复雨,水五日必止。

止,则上山求祠之。但见平衣杖革带。

后数十年,复为华阴市门卒。

左慈,字符放,庐江人也。

少有神通。尝在曹公座,公笑顾众宾曰: 今日高会,珍羞略备。

所少者,吴松江鲈鱼为脍。

放曰: 此易得耳。

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

公大拊掌,会者皆惊。

公曰: 一鱼不周坐客,得两为佳。

放乃复饵钓之。须臾,引出,皆三尺余,生鲜可爱。

公便自前脍之,周赐座席。

公曰: 今既得鲈,恨无蜀中生姜耳。

放曰: 亦可得也。

公恐其近道买,因曰: 吾昔使人至蜀买锦,可敕人告吾使;使增市二端。

人去,须臾还,得生姜。又云: 于锦肆下见公使,已敕增市二端。

后经岁余,公使还,果增二端。

问之,云: 昔某月某日,见人于肆下,以公敕敕之。

后公出近郊,士人从者百数,放乃赉酒一罂,脯一片,手自倾罂,行酒百官,百官莫不醉饱。公怪,使寻其故。

行视沽酒家,昨悉亡其酒脯矣。

公怒,阴欲杀放。

放在公座,将收之,却入壁中,霍然不见。

乃募取之。

或见于市,欲捕之,而市人皆放同形,莫知谁是。

后人遇放于阳城山头,因复逐之。遂走入羊群。

公知不可得,乃令就羊中告之,曰: 曹公不复相杀,本试君术耳。

今既验,但欲与相见。

忽有一老羝,屈前两膝,人立而言曰: 遽如许。

人即云: 此羊是。

竞往赴之。而群羊数百,皆变为羝,并屈前膝,人立,云: 遽如许。

于是遂莫知所取焉。

老子曰: 吾之所以为大患者,以吾有身也;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哉。

若老子之俦,可谓能无身矣。岂不远哉也。

孙策欲渡江袭许,与于吉俱行、时大旱。

所在熇厉,策催诸将士,使速引船,或身自早出督切。见将吏多在吉许。

策因此激怒,言: 我为不如吉耶?

而先趋附之。

便使收吉至,呵问之曰: 天旱不雨,道路艰涩,不时得过。

故自早出,而卿不同忧戚,安坐船中,作鬼物态,败吾部伍。

今当相除。

令人缚置地上暴之,使请雨若能感天,日中雨者,当原赦;不尔,行诛。

俄而云气上蒸,肤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总至,溪涧盈溢。

将士喜悦,以为吉必见原,并往庆慰。

策遂杀之。

将士哀惜,藏其尸。

天夜,忽更兴云覆之。

明旦往视,不知所在。

策既杀吉,每独坐,彷佛见吉在左右。

意深恶之,颇有失常。

后治疮方差,而引镜自照,见吉在镜中,顾而弗见。

如是再三。扑镜大叫,疮皆崩裂,须臾而死。

介琰者,不知何许人也。

住建安方山,从其师白羊公杜受玄一无为之道。能变化隐形。

尝往来东海,暂过秣陵,与吴主相闻。

吴主留琰,乃为琰架宫庙,一日之中,数遣人往问起居。

琰或为童子,或为老翁,无所食啖,不受饷遗。

吴主欲学其术,琰以吴主多内御,积月不教。

吴主怒,敕缚琰,着甲士引弩射之。

弩发,而绳缚犹存不知琰之所之。

吴时有徐光者,尝行术于市里:从人乞瓜,其主勿与,便从索瓣,杖地种之;俄而瓜生,蔓延,生花,成实;乃取食之,因赐观者。

鬻者反视所出卖,皆亡耗矣。

凡言水旱甚验。

过大将军孙綝门,褰衣而趋,左右垂践。

或问其故。答曰: 流血臭腥不可耐。

綝闻恶而杀之。

斩其首,无血。

及綝废幼帝,更立景帝,将拜陵,上车,有大风荡綝车,车为之倾。

见光在松树上拊手指挥嗤笑之,綝问侍从,皆无见者。俄而景帝诛綝。

葛玄,字孝先,从左元放受九丹液仙经。

与客对食,言及变化之事,客曰: 事毕,先生作一事特戏者。

玄曰: 君得无即欲有所见乎?

乃嗽口中饭,尽变大蜂数百,皆集客身,亦不螫人。

久之,玄乃张口,蜂皆飞入,玄嚼食之,是故饭也。

又指虾蟆及诸行虫燕雀之属,使舞,应节如人。

冬为客设生瓜枣,夏致冰雪。

又以数十钱使人散投井中,玄以一器于井上呼之,钱一一飞从井出。

为客设酒,无人传杯,杯自至前,如或不尽,杯不去也。

尝与吴主坐楼上,见作请雨土人,帝曰: 百姓思雨,宁可得乎?

玄曰: 雨易得耳!

乃书符着社中,顷刻间,天地晦冥,大雨流淹。

帝曰: 水中有鱼乎?

玄复书符掷水中,须臾,有大鱼数百头。

使人治之。

吴猛,濮阳人。仕吴,为西安令,因家分宁。

性至孝。遇至人丁义,授以神方;又得秘法神符,道术大行。

尝见大风,书符掷屋上,有青乌衔去。风即止。

或问其故。曰: 南湖有舟,遇此风,道士求救。

验之果然。

西安令于庆死,已三日,猛曰: 数未尽,当诉之于天。

遂卧尸旁,数日,与令俱起。

后将弟子回豫章,江水大急,人不得渡;猛乃以手中白羽扇画江水,横流,遂成陆路,徐行而过,过讫,水复。

观者骇异。

尝守浔阳,参军周家有狂风暴起,猛即书符掷屋上,须臾风静。

园客者,济阴人也。貌美,邑人多欲妻之,客终不娶。

尝种五色香草,积数十年,服食其实。

忽有五色神蛾,止香草之上,客收而荐之以布,生桑蚕焉。

至蚕时,有神女夜至,助客养蚕,亦以香草食蚕。

得茧百二十头,大如瓮,每一茧缫六七日乃尽。

缫讫,女与客俱仙去,莫知所如。

汉,董永,千乘人。

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

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

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

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 愿为子妻。

遂与之俱。

主人谓永曰: 以钱与君矣。

永曰: 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主曰: 妇人何能?

永曰: 能织。

主曰: 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疋。

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

女出门,谓永曰: 我,天之织女也。

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

语毕,凌空而去而去,不知所在。

初,钩弋夫人有罪,以谴死,既殡,尸不臭,而香闻十余里。因葬云陵,上哀悼之。

又疑其非常人,乃发冢开视,棺空无尸,惟双履存一云。

昭帝即位,改葬之,棺空无尸,独丝履存焉。

汉时有杜兰香者,自称南康人氏。

以建业四年春,数诣张传。

传年十七,望见其车在门外,婢通言: 阿母所生,遗授配君,可不敬从?

传,先名改硕,硕呼女前,视,可十六七,说事邈然久远。

有婢子二人:大者萱支,小者松支。

钿车青牛上,饮食皆备。

作诗曰: 阿母处灵岳,时游云霄际。

众女侍羽仪,不出墉宫外。

飘轮送我来,岂复耻尘秽。

从我与福俱,嫌我与祸会。

至其年八月旦,复来,作诗曰: 逍遥云汉间,呼吸发九嶷。

流汝不稽路,弱水何不之。

出薯子三枚,大如鸡子,云: 食此,令君不畏风波,辟寒温。

硕食二枚,欲留一,不肯,令硕食尽。

言: 本为君作妻,情无旷远,以年命未合,且小乖,大岁东方卯,当还求君。

兰香降时,硕问祷祀何如。

香曰: 消魔自可愈疾,淫祀无益。

香以药为消魔。

魏济北郡从事掾弦超,字义起,以嘉平中夜独宿,梦有神女来从之。自称: 天上玉女,东郡人,姓成公,字知琼,早失父母,天帝哀其孤苦,遣令下嫁从夫。

超当其梦也,精爽感悟,嘉其美异,非常人之容,觉寤钦想,若存若亡,如此三四夕。一旦,显然来游,驾辎軿车,从八婢,服绫罗绮绣之衣,姿颜容体,状若飞仙,自言年七十,视之如十五六女。

车上有壶榼,青白琉璃五具。

食啖奇异,馔具醴酒,与超共饮食。

谓超曰: 我,天上玉女,见遣下嫁,故来从君,不谓君德。

宿时感运,宜为夫妇。

不能有益,亦不能为损。

然往来常可得驾轻车,乘肥马,饮食常可得远味,异膳,缯素常可得充用不乏。

然我神人,不为君生子,亦无妒忌之性,不害君婚姻之义。

遂为夫妇。 赠诗一篇,其文曰: 飘浮勃逢敖,曹云石滋芝。

一英不须润,至德与时期。

神仙岂虚感,应运来相之。

纳我荣五族,逆我致祸菑。

此其诗之大较,其文二百余言,不能尽录。

兼注易七卷,有卦,有象,以彖为属。

故其文言既有义理,又可以占吉凶,犹扬子之太玄,薛氏之中经也。

超皆能通其旨意,用之占候。

作夫妇经七八年,父母为超娶妇之后,分日而燕,分夕而寝,夜来晨去,倏忽若飞,唯超见之,他人不见。

虽居闇室,辄闻人声,常见踪迹,然不睹其形。

后人怪问,漏泄其事;玉女遂求去。

云: 我,神人也。

虽与君交,不愿人知,而君性疏漏,我今本末已露,不复与君通接。

积年交结,恩义不轻;一旦分别,岂不怆恨?

势不得不尔。各自努力!

又呼侍御下酒,饮啖,发簏,取织成裙衫两副遗超。

又赠诗一首,把臂告辞,涕泣流离,肃然升车,去若飞迅。

超忧感积日,殆至委顿。

去后五年。超奉郡使至洛,到济北鱼山下,陌上西行,遥望曲道头有一马车,似知琼。

驱驰至前,果是也。

遂披帷相见,悲喜交切。

控左援绥,同乘至洛。遂为室家,克复旧好。至太康中,犹在。但不日日往来,每于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旦,十五日辄下,往来经宿而去。张茂先为之作神女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