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帝纪 第六章

元皇帝讳睿,字景文,宣帝曾孙,琅邪恭王觐之子也。

咸宁二年生于洛阳,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如始刈。

及长,白豪生于日角之左,隆准龙颜,目有精曜,顾眄炜如也。

年十五,嗣位琅邪王。

幼有令闻。

及惠皇之际,王室多故,帝每恭俭退让,以免于祸。

沈敏有度量,不显灼然之迹,故时人未之识焉。

惟侍中嵇绍异之,谓人曰: 琅邪王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

元康二年,拜员外散骑常侍。

累迁左将军,从讨成都王颖。荡阴之败也,叔父东安王繇为颖所害。

帝惧祸及,将出奔。

其夜月正明,而禁卫严警,帝无由得去,甚窘迫。

有顷,云雾晦冥,雷雨暴至,徼者皆驰,因得潜出。

颖先令诸关无得出贵人,帝既至河阳,为津吏所止。

从者宋典后来,以策鞭帝马而笑曰: 舍长!

官禁贵人,汝亦被拘邪!

吏乃听过。

至洛阳,迎太妃俱归国。

东海王越之收兵下邳也,假帝辅国将军。

寻加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

俄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

越西迎大驾,留帝居守。

永嘉初,用王导计,始镇建鄴,以顾荣为军司马,贺循为参佐,王敦、王导、周顗、刁协并为腹心股肱,宾礼名贤,存问风俗,江东归心焉。

属太妃薨于国,自表奔丧,葬毕,还镇,增封宣城郡二万户,加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受越命,讨征东将军周馥,走之。

及怀帝蒙尘于平阳,司空荀籓等移檄天下,推帝为盟主。

江州刺史华轶不从,使豫章内史周广、前江州刺史卫展讨禽之。

愍帝即位,加左丞相。

岁余,进位丞相、大都督中外诸军事。

遣诸将分定江东,斩叛者孙弼于宣城,平杜弢于湘州,承制赦荆扬。

及西都不守,帝出师露次,躬擐甲胄,移檄四方,征天下之兵,克日进讨。

于时有玉册见于临安,白玉麒麟神玺出于江宁,其文曰 长寿万年 ,日有重晕,皆以为中兴之象焉。

建武元年春二月辛巳,平东将军宋哲至,宣愍帝诏曰: 遭运迍否,皇纲不振。

朕以寡德,奉承洪绪,不能祈天永命,绍隆中兴,至使凶胡敢帅犬羊,逼迫京辇。

朕今幽塞穷城,忧虑万端,恐一旦崩溃。

卿指诏丞相,具宣朕意,使摄万机,时据旧都,修复陵庙,以雪大耻。

三月,帝素服出次,举哀三日。

帝慨然流涕曰: 孤,罪人也,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鈇钺之诛。

吾本琅邪王,诸贤见逼不已!

乃呼私奴命驾,将反国。

群臣乃不敢逼,请依魏晋故事为晋王,许之。

辛卯,即王位,大赦,改元。

其杀祖父母、父母,及刘聪、石勒,不从此令。

诸参军拜奉车都尉,掾属驸马都尉。辟掾属百余人,时人谓之 百六掾 。

乃备百官,立宗庙社稷于建康。

时四方竞上符瑞,帝曰: 孤负四海之责,未能思愆,何徵祥之有?

丙辰,立世子绍为晋王太子。

以抚军大将军、西阳王羕为太保,征南大将军、汉安侯王敦为大将军,右将军王导都督中外诸军事、骠骑将军,左长史刁协为尚书左仆射。

封王子宣城公裒琅邪王。

帝优令答之。语在琨传。

石勒将石季龙围谯城,平西将军祖逖击走之。

己巳,帝傅檄天下曰: 逆贼石勒,肆虐河朔,逋诛历载,游魂纵逸。

复遣凶党石季龙犬羊之众,越河南渡,纵其鸩毒。

平西将军祖逖帅众讨击,应时溃散。

今遣车骑将军,琅邪王裒等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迳造贼场,受逖节度。

有能枭季龙首者。赏绢三千匹,金五十斤,封县侯,食邑二千户。

又贼党能枭送季龙首,封赏亦同之。

七月,散骑侍郎硃嵩、尚书郎顾球卒,帝痛之,将为举哀。有司奏,旧尚书郎不在举哀之例。

帝曰: 衰乱之弊,特相痛悼。

于是遂举哀,哭之甚恸。

丁未,梁王悝薨。

以太尉荀组为司徒。

弛山泽之禁。

八月甲午,封梁王世子翘为梁王。

荆州刺史第五猗为贼帅杜曾所推,遂与曾同反。

九月戊寅,王敦使武昌太守赵诱、襄阳太守硃轨、陵江将军黄峻讨猗,为其将杜曾所败,诱等皆死之。

石勒害京兆太守华谞。

梁州刺史周访讨杜曾,大破之。

十月丁未,琅邪王裒薨。

十一月甲子,封汝南王子弼为新蔡王。

丁卯,以司空刘琨为太尉。

置史官,立太学。

是岁,扬州大旱。

太兴元年春正月戊申朔,临朝,悬而不乐。

三月癸丑,愍帝崩问至,帝斩缞居庐。

丙辰,百僚上尊号。

令曰: 孤以不德,当厄运之极,臣节未立,匡救未举,夙夜所以忘寝食也。

今宗庙废绝,亿兆无系,群官庶尹,咸勉之以大政,亦何敢辞,辄敬从所执。

是日,即皇帝位。

诏曰: 昔我高祖宣皇帝,诞应期运,廓开王基。景、文皇帝,奕世重光,缉熙诸夏。

爰暨世祖,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功格天地,仁济宇宙。

昊天不融,降此鞠凶,怀帝短世,越去王都。

天祸荐臻,大行皇帝崩殂,社稷无奉。

肆群后三司六事之人,畴咨庶尹,至于华戎,致葺大命于朕躬。

予一人畏天之威,用弗敢违。

遂登坛南狱,受终文祖,焚柴颁瑞,告类上帝。

惟朕寡德,缵我洪绪,若涉大川,罔知攸济。

惟尔股肱爪牙之佐,文武熊罴之臣,用能弼宁晋室,辅余一人。

思与万国,共同休庆。

于是大赦,改元,文武增位二等。

庚午,立王太子绍为皇太子。

其有政绩可述,刑狱得中,人无怨讼,久而日新,及当官软弱,茹柔吐刚,行身秽浊,修饰时誉者,各以名闻。

令在事之人,仰鉴前烈,同心戮力,深思所以宽众息役,惠益百姓,无废朕命。远近礼贽,一切断之。

夏四月丁丑朔,日有食之。

加大将军王敦江州牧,进骠骑将军王导开府仪同三司。

戊寅,初禁招魂葬。

乙酉,西平地震。

五月癸丑,使持节、侍中、都督、太尉、并州刺史、广武侯刘琨为段匹磾所害。

六月,旱,帝亲雩。

改丹阳内史为丹阳尹。

甲申,以尚书左仆射刁协为尚书令,平南将军、曲陵公荀崧为尚书左仆射。

庚寅,以荥阳太守李矩为都督司州诸军事、司州刺史。

戊戌,封皇子晞为武陵王。

初置谏鼓谤木。

秋七月戊申,诏曰: 王室多故,奸凶肆暴,皇纲驰坠,颠覆大猷。朕以不德,统承洪绪,夙夜忧危,思改其弊。

二千石令长当祗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州牧刺史当互相检察,不得顾私亏公。长吏有志在奉公而不见进用者,有贪惏秽浊而以财势自安者,若有不举,当受故纵蔽善之罪,有而不知,当受暗塞之责。

各明慎奉行。

刘聪死,其子粲嗣伪位。

八月,冀、徐、青三州蝗。

靳准弑刘粲,自号汉王。

冬十月癸未,加广州刺史陶侃平南将军。

刘曜僭即皇帝位于赤壁。

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中有赤青珥。

新蔡王弼薨。

加大将军王敦荆州牧。

庚申,诏曰: 朕以寡德,纂承洪绪,上不能调和阴阳,下不能济育群生,灾异屡兴,咎徵仍见。

壬子、乙卯,雷震暴雨,盖天灾谴戒,所以彰朕之不德也。

群公卿士,其各上封事,具陈得失,无有所讳,将亲览焉。

新作听讼观。

故归命侯孙皓子璠谋反,伏诛。

十二月,刘聪故将王腾、马忠等诛靳准,送传国玺于刘曜。

武昌地震。

丁丑,封显义亭侯焕为琅邪王。

己卯,琅邪王焕薨。

癸巳,诏曰: 汉高经大梁,美无忌之贤;齐师入鲁,修柳下惠之墓。

其吴之高德名贤或未旌录者,具条列以闻。

江东三郡饥,遣使振给之。

彭城内史周抚杀沛国内史周默以反。

二年春正月丁卯,崇阳陵毁,帝素服哭三日;使冠军将军梁堪、守太常马龟等修复山陵。

迎梓宫于平阳,不克而还。

二月,太山太守徐龛斩周抚,传首京师。

夏四月,龙骧将军陈川以浚仪叛。降于石勒。

太山太守徐龛以郡叛,自号兗州刺史,寇济岱。

秦州刺史陈安叛,降于刘曜。

五月癸丑,太阳陵毁,帝素服哭三日。

徐杨及江西诸郡蝗。

吴郡大饥。

平北将军祖逖及石勒将石季龙战于浚仪,王师败绩。

壬戌,诏曰: 天下凋弊,加以灾荒,百姓困穷,国用并匮,吴郡饥人死者百数。

天生蒸黎而树之以君,选建明哲以左右之,当深思以救其弊。

昔吴起为楚悼王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除废公族疏远,以附益将士,而国富兵强。

况今日之弊,百姓凋困邪!

且当去非急之务,非军事所须者皆省之。

甲子,梁州刺史访及杜曾战于武当,斩之,禽第五猗。

六月丙子,加周访安南将军。罢御府及诸郡丞,置博士员五人。

己亥,加太常贺循开府仪同三司。

秋七月乙丑,太常贺循卒。

八月,肃慎献楛矢石砮。

徐龛寇东莞,遣太子左卫率羊鉴行征虏将军,统徐州刺史蔡豹讨之。

冬十月,平北将军祖逖使督护陈超袭石勒将桃豹,超败,没于阵。

十一月戊寅,石勒僭即王位,国号赵。

十二月乙亥,大赦,诏百官各上封事,并省众役。

鲜卑慕容廆袭辽东,东夷校尉、平州刺史崔毖奔高句骊。

是岁,南阳王保称晋王于祁山。三吴大饥。

三年春正月丁酉朔,晋王保为刘曜所逼,迁于桑城。

二月辛未,石勒将石季龙寇厌次,平北将军、冀州刺史邵续击之,续败,没于阵。

三月,慕容廆奉送玉玺三纽。

闰月,以尚书周顗为尚书仆射。

夏四月壬辰,枉矢流于翼轸。

五月丙寅,孝怀帝太子诠遇害于平阳,帝三日哭。

庚寅,地震。

是月,晋王保为其将张春所害。

刘曜使陈安攻春,灭之,安因叛曜。

石勒将徐龛帅众来降。

六月,大水。

丁酉,盗杀西中郎将、护羌校尉、凉州刺史、西平公张寔,寔弟茂嗣,领平西将军、凉州刺史。

秋七月丁亥,诏曰: 先公武王、先考恭王临君琅邪四十余年,惠泽加于百姓,遗爱结于人情。

朕应天符,创基江表,兆庶宅心,襁负子来。

琅邪国人在此者近有千户,今立为怀德县,统丹阳郡。

昔汉高祖以沛为汤沐邑,光武亦复南顿,优复之科一依汉氏故事。

祖逖部将卫策大破石勒别军于汴水。加逖为镇西将军。

八月戊午,尊敬王后虞氏为敬皇后。

辛酉,迁神主于太庙。

辛未,梁州刺史、安南将军周访卒。

皇太子释奠于太学。

以湘州刺史甘卓为安南将军、梁州刺史。

九月,徐龛又叛,降于石勒。

冬十月丙辰,徐州刺史蔡豹以畏懦伏诛。

王敦杀武陵内史向硕。

四年春二月,徐龛又帅众来降。

鲜卑末波奉送皇帝信玺。

庚戌,告于太庙,乃受之。

癸亥,日斗。

三月,置周易、仪礼、公羊博士。

癸酉,以平东将军曹嶷为安东将军。

夏四月辛亥,帝亲览庶狱。

石勒攻厌次,陷之。

抚军将军、幽州刺史段匹磾没于勒。

五月,旱。

庚申,诏曰: 昔汉二祖及魏武皆免良人,武帝时,凉州覆败,诸为奴婢亦皆复籍,此累代成规也。

其免中州良人遭难为扬州诸郡僮客者,以备征役。

秋七月,大水。

甲戌,以尚书戴若思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兗豫并冀雍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镇合肥;丹阳尹刘隗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诸军事、青州刺史,镇淮阴。

壬千,以骠骑将军王导为司空。

八月,常山崩。

九月壬寅,镇西将军、豫州刺史祖逖卒。

冬十月壬午,以逖弟侍中约为平西将军、豫州刺史。

十二月,以慕容廆为持节、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平州牧,封辽东郡公。

永昌元年正月乙卯,大赦,改元。

戊辰,大将军王敦举兵于武昌,以诛刘隗为名,龙骧将军沈充帅众应之。

三月,徵征西将军戴若思、镇北将军刘隗还卫京都。

以司空王导为前锋大都督,以戴若思为骠骑将军,丹阳诸郡皆加军号。

加仆射周顗尚书左仆射,领军王邃尚书右仆射。

以太子右卫率周筵行冠军将军,统兵三千讨沈充。

甲午,封皇子昱为琅邪王。

刘隗军于金城,右将军周札守石头,帝亲被甲徇六师于郊外。

遣平南将军陶侃领江州,安南将军甘卓领荆州,各帅所统以蹑敦后。

四月,敦前锋攻石头,周札开城门应之,奋威将军侯礼死之。

敦据石头,戴若思、刘隗帅众攻之,王导、周顗、郭逸、虞潭等三道出战,六军败绩。

尚书令刁协奔于江乘,为贼所害。

镇北将军刘隗奔于石勒。

帝遣使谓敦曰: 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也。

如其不然,朕当归于琅邪,以避贤路。

辛未,大赦。

敦乃自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封武昌郡公,邑万户。

丙子,骠骑将军、秣陵侯戴若思,尚书左仆射、护军将军、武城侯周顗为敦所害。

敦将沈充陷吴国,魏乂陷湘州,吴国内史张茂,湘州刺史、谯王承并遇害。

五月壬申,敦以太保、西阳王羕为太宰,加司空王导尚书令。

乙亥,镇南大将军甘卓为襄阳太守周虑所害。

蜀贼张龙寇巴东,建平太守柳纯击走之。

石勒遣骑寇河南。

六月,旱。

秋七月,王敦自加兗州刺史郗鉴为安北将军。

石勒将石季龙攻陷太山,执守将徐龛。

兗州刺史郗鉴自邹山退守合肥。

八月,敦以其见含为卫将军,自领宁、益二州都督。

琅邪太守孙默叛,降于石勒。

冬十月,大疫,死者十二三。

己丑,都督荆梁二州诸军事、平南将军、荆州刺史、武陵侯王暠卒。

辛卯,以下邳内史王邃为征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诸军事,镇淮阴。

新昌太守梁硕起兵反。

京师大务,黑气蔽天,日月无光。

石勒攻陷襄城、城父,遂围谯,破祖约别军,约退据寿春。

十一月,以司徒荀组为太尉。

己酉,太尉荀组薨。

罢司徒,并丞相。

闰月己丑,帝崩于内殿,时年四十七,葬建平陵,庙号中宗。

帝性简俭冲素,容纳直言,虚己待物。

初镇江东,颇以酒废事,王导深以为言,帝命酌,引觞覆之,于此遂绝。

有司尝奏太极殿广室施绛帐,帝曰: 汉文集上书皁囊为帷。

遂令冬施青布,夏施青綀帷帐。

将拜贵人,有司请市雀钗,帝以烦费不许。

所幸郑夫人衣无文彩。

从母弟王暠为母立屋过制,流涕止之。

然晋室遘纷,皇舆播越,天命未改,人谋叶赞。

元戎屡动,不出江畿,经略区区,仅全吴楚。

终于下陵上辱,忧愤告谢。

恭俭之德虽充,雄武之量不足。

始秦时望气者云 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 ,故始皇东游以厌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

及孙权之称号。自谓当之。孙盛以为始皇逮于孙氏四百三十七载,考其历数,犹为未及;元帝之渡江也,乃五百二十六年,真人之应在于此矣。

咸宁初,风吹太社树折,社中有青气,占者以为东莞有帝者之祥。由是徙封东莞王于琅邪,即武王也。

及吴之亡,王濬实先至建鄴,而皓之降款,远归玺于琅邪。

天意人事,又符中兴之兆。

太安之际,童谣云: 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

及永嘉中,岁、镇、荧惑、太白聚斗、牛之间,识者以为吴越之地当兴王者。

是岁,王室沦覆,帝与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

初,玄石图有 牛继马后 ,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

史臣曰:维扬作宇,凭带洪流,楚江恆战,方城对敌,不得不推诚将相,以总戎麾。

楼船万计,兵倍王室,处其利而无心者,周公其人也。

威权外假,嫌隙内兴,彼有顺流之师,此无强籓之援。

商逢九乱,尧止八音,明皇负图,属在兹日。

运龙韬于掌握,起天旆于江靡,燎其余烬,有若秋原。

去缞绖而践戎场,斩鲸鲵而拜园阙。

镇削威权,州分江汉,覆车不践。贻厥孙谋。

其后七十余年,终罹敬道之害。

或曰: 兴亡在运,非止上流。 岂创制不殊,而弘之者异也。

赞曰:倾天起害,猛兽呈灾。

琅邪之子,仁义归来,龚行赵璧,命箠荆台。

云瞻北晦,江望南开。

晋阳御敌,河西全壤。

胡寇虽艰,灵心弗爽。

三方驰骛,百蛮从响。

宝命还昌,金辉载明。

明后岐嶷,军书接要。

莽首晨悬,董脐昏燎。

厥德不回,余风可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