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律二
前世遗事,时有于古人文章中见之。
元稹诗有 琵琶宫调八十一,三调弦中弹不出。
琵琶共有八十四调,盖十二律各七均,乃成八十四调。
稹诗言 八十一调 ,人多不喻所谓。
余于金陵丞相家得唐贺怀智《琵琶谱》一册,其序云: 琵琶八十四调。
内黄钟、太蔟、林钟宫声,弦中弹不出,须管色定弦。
其余八十一调,皆以此三调为準,更不用管色定弦。
始喻稹诗言。如今之调琴,须先用管色 合 字定宫弦下生徵,徵弦上生商,上下相生,终于少商。
凡下生者隔二弦,上生者隔一弦取之。
凡弦声皆当如此。
古人仍须以金石为準,《商颂》 依我磬声 是也。
今人苟简,不復以弦管定声,故其高下无準,出于临时。
怀智《琵琶谱》调格,与今乐全不同。
唐人乐学精深,尚有雅律遗法。
今之燕乐,古声多亡,而新声大率皆无法度。
乐工自不能言其义,如何得其声和?
今教坊燕乐,比律高二均弱。 合 字比太蔟微下,却以 凡 字当宫声,比宫之清微高。
外方乐尤无法,求体又高教坊一均以来。
唯北狄乐声,比教坊乐下二均。
大凡北人衣冠文物,多用唐俗,此乐疑亦唐之遗声也。
今之燕乐二十八调,布在十一律,唯黄钟、中吕、林钟三律,各具宫、商、角、羽四音;其余或有一调至二三调,独蕤宾一律都无。
内中管仙吕调,乃是蕤宾声,亦不正当本律。
其间声音出入,亦不全应古法。
略可配合而已。
如今之中吕宫,却是古夹钟宫;南吕宫,乃古林钟宫;今林钟商,乃古无射宫;今大吕调,乃古林钟羽。
虽国工亦莫能知其所因。
十二律并清宫,当有十六声。
今之燕乐止有十五声。
盖今乐高于古乐二律以下,故无正黄钟声,只以 合 字当大吕,犹差高,当在大吕、太蔟之间, 下四 字近蔟, 高四 字近夹钟, 下一 字近姑洗, 高一 字近中吕, 上 字近蕤宾; 勾 字近林钟, 尺 字近夷则, 工 字近南吕, 高工 字近无射, 六 字近应钟, 下凡 字为黄钟清。 高凡 字为太吕清, 下五 字为太蔟清, 高五 字为夹钟清。
法虽如此,然诸调杀声,不能尽归本律,故有偏杀、侧杀、寄杀、元杀之类。
虽与古法不同,推之亦皆有理。
知声者皆能言之,此不备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