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匡君小匡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

鲍叔辞曰: 臣,君之庸臣也。

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胃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公曰: 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

鲍叔曰: 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公曰: 然则为之奈何?

鲍叔曰: 君使人请之鲁。

公曰: 施伯,鲁之谋臣也。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 君诏使者曰: 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

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

公曰: 然则夷吾受乎?

鲍叔曰: 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

公曰: 其于寡人犹如是乎?

对曰: 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

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 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鲁人为杀公子纠。

又曰: 管仲,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

施伯谓鲁侯曰: 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

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受之其尸。 鲁君曰: 诺。

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贼比也。

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鲍叔受而哭之,三举。

施伯从而笑之,谓大夫曰: 管仲必不死。

夫鲍叔之,忍不僇贤人,其智称贤以自成也。

鲍叔相公子小白先入得国,管仲、召忽奉公子纠后入,与鲁以战,能使鲁败,功足以。

得天与失天,其人事一也。

今鲁惧,杀公子纠、召忽,囚管仲以予齐,鲍叔知无后事,必将勤管仲以劳其君愿,以显其功。

众必予之有得。

力死之功,犹尚可加也,显生之功将何如?

是昭德以贰君也,鲍叔之知,不是失也。

至于堂阜之上,鲍叔祓而浴之三。

桓公亲迎之郊。

管仲诎缨插衽,使人操斧而立其后。公辞斧三,然后退之。

公曰: 垂缨下衽,寡人将见。

管仲再拜稽首曰: 应公之赐,杀之黄泉,死且不朽。

公遂与归,礼之于庙,三酌而问为政焉,曰: 首先君襄公,高台广池,湛乐饮酒,田猎罼弋,不听国政。

卑圣侮士,唯女是崇,九妃六嫔,陈妾数千。

食必粱肉,衣必文绣,而戎士冻饥。

戎马待游车之弊,戎士待陈妾之余。

倡优侏儒在前,而贤大夫在后。

是以国家不日益,不月长。

吾恐宗庙之不扫除,社稷之不血食,敢问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 昔吾先王周昭王、穆王世法文武之远迹,以成其名。

合群国,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式美以相应,比缀以书,原本穷末。

劝之以庆赏,纠之以刑罚,粪除其颠旄,赐予以镇抚之,以为民终始。 公曰: 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 昔者圣王之治其民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以为民纪,谨用其六秉;如是而民情可得,而百姓可御。

桓公曰: 六秉者何也?

管子曰: 杀、生、贵、贱、贫、富,此六秉也。

桓公曰: 参国奈何?

管子对曰: 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商工之乡六,士农之乡十五。

公帅十一乡,高子帅五乡,国子帅五乡。

参国故为三军。

公立三官之臣:市立三乡,工立三族,泽立三虞,山立三衡。

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有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三乡一帅。

桓公曰: 五鄙奈何?

管子对曰: 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邑有司;十邑为率,率有长;十率为乡,乡有良人;三乡为属,属有帅。

五属一五大夫。

武政听属,文政听乡,各保而听,毋有淫佚者。

桓公曰: 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

管子对曰: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

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

今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

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

今夫农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权节具,备其械器用,比耒耜谷芨。

及寒击槁除田,以待时乃耕,深耕、均种、疾耰。

先雨芸耨,以待时雨。

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镈,以旦暮从事于田野,税衣就功,别苗莠,列疏遬。

首戴苎蒲,身服袯襫,沾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支之力,以疾从事于田野。

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故以耕则多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畏戚农。

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良材,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计制,断器尚完利。

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事。

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

今夫商群萃而州处,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

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

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筋有余于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

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

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以知贾。

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夫是故商之子常为商。

相地而衰其政,则民不移矣。

正旅旧,则民不惰。

山泽各以其时至,则民不苟。

陵陆、丘井、田畴均,则民不惑。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劳,则牛马育。

桓公又问曰: 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平?

管子对曰: 可。

公曰: 安始而可?

管子对曰: 始于爱民。

公曰: 爱民之道奈何?

管子对曰: 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

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

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

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此爱民之道也。

公曰: 民富而以亲,则可以使之乎?

管于对曰: 举财长工,以止民用;陈力尚贤,以劝民知;加刑无苛,以济百姓。

行之无私,则足以容众矣;出言必信,则令不穷矣。

此使民之道也。

桓公曰: 民居定矣,事已成矣,吾欲从事于天下诸侯,其可乎?

管子对曰: 未可。

民心未吾安。

公曰: 安之奈何?

管子对曰: 修旧法,择其善者,举而严用之;慈于民,予无财,宽政役,敬百姓,则国富而民安矣。

公曰: 民安矣,其可乎?

管仲对曰: 未可。

君若欲正卒伍,修甲兵,则大国亦将正卒伍,修甲兵。君有征战之事,则小国诸侯之臣有守圉之备矣。然则难以速得意于天下。

公欲速得意于天下诸侯,则事有所隐,而政有所寓。

公曰, 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 作内政而寓军令焉。

为高子之里,为国子之里,为公里,三分齐国,以为三军。

择其贤民,使为里君。

乡有行伍,卒长则其制令,且以田猎,因以赏罚,则百姓通于军事矣。

桓公曰: 善。

于是乎管子乃制五家以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以为军令。

是故五家为轨,五人为伍,轨长率之。

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率之。

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率之。

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率之。

五乡一师,故万人一军,五乡之师率之。

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高子之鼓,有国子之鼓。

春以田,曰蒐①,振旅。秋以田,曰獼,治兵。

是故卒伍政定于里,军旅政定于郊。

内教既成,令不得迁徙。

故卒伍之人,人与人相保,家与家相爱,少相居,长相游,祭祀相福,死丧相恤,祸福相忧,居处相乐,行作相和,哭泣相哀。

是故夜战其声相闻,足以无乱;昼战其目相见,足以相识;欢欣足以相死,是故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以横行于天下,诛无道,以定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圉也。

正月之朝,乡长复事,公亲问焉,曰: 于子之乡,有居处为义好学、聪明质仁、慈孝于父母、长弟闻于乡里者,有则以告。

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其罪五。

有司已于事而竣。

公又问焉,曰: 于子之乡,有拳勇、股肱之力、筋骨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

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才,其罪五。

有司已于事而竣。

公又问焉,曰: 于子之乡,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长弟于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

有而不以告,谓之下比,其罪五。

有司已于事而竣。

于是乎乡长退而修德进贤。

桓公亲见之,遂使役之官。

公令官长,期而书伐以告,且令选官之贤者而复之。

曰: 有人居我官有功,休德维顺,端悫以待时使。使民恭敬以劝。

其称秉言,则足以补官之不善政。

公宣问其乡里,而有考验。

乃召而与之坐,省相其质,以参其成功成事。

可立而时。

设问国家之患而不肉,退而察问其乡里,以观其所能,而无大过,登以为上卿之佐。

名之曰三选。

高子、国子退而修乡,乡退而修连,连退而修里,里退而修轨,轨退而修家。

是故匹夫有善,故可得而举也;匹夫有不善,故可得而诛也。

政既成,乡不越长,朝不越爵。

罢士无伍,罢女无家。

士三出妻,逐于境外。女三嫁,入于舂谷。

是故民皆勉为善。

士与其为善于乡,不如为善于里;与其为善于里,不如为善于家。

是故士莫敢言一朝之便,皆有终岁之汁;莫敢以终岁为议,皆有终身之功。

正月之朝,五属大夫复事于公,择其寡功者而谯之曰: 列地分民者若一,何故独寡功?

何以不及人?

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一再则宥,三则不赦。

公又问焉,曰, 于子之属,有居处为义好学、聪明质仁、慈孝于父母、长弟闻于乡里者,有则以告。

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其罪五。

有司已事而竣。

公又问焉,曰: 于子之属,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

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才,其罪五。

有司已事而竣。

公又问焉,曰: 于子之属,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长弟于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

有而不以告者,谓之下比,其罪五。

有司已事而竣。

于是乎五属大夫退而修属,属退而修连,连退而修乡,乡退而修卒,卒退而修邑,邑退而修家。

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举;匹夫有不善,可得而诛。

政成国安,以守则固,以战则强。封内治,百姓亲,可以出征四方,立一霸王矣。

桓公曰: 卒伍定矣,事已成矣, 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

管子对曰: 未可。

若军令则吾既寄诸内政矣,夫齐国寡甲兵,吾欲轻重罪而移之于甲兵。

公曰: 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 制重罪入以兵甲、犀胁、二戟,轻罪入兰、盾、鞈革、二戟,小罪入以金钧分,宥薄罪入以半钧,无坐抑而讼狱者,正三禁之而不直,则入一束矢以罚之。

美金以铸戈、剑、矛、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斤、斧、鉏、夷、锯、欘,试诸木土。

桓公曰, 甲兵大足矣,吾欲从事于诸侯,可乎?

管仲对曰: 未可。

治内者未具也,为外者未备也。

故使鲍叔牙为大谏,王子城父为将,弦子旗为理,宁戚为田,隰朋为行,曹孙宿处楚,商容处宋,季劳处鲁,徐开封处卫,匽尚处燕,审友处晋。

又游士八千人,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粮,财币足之,使出周游于四方,以号召收求天下之贤士。

饰玩好,使出周游于四方,鬻之诸侯,以观其上下之所贵好,择其沈乱者而先政之。

公曰: 外内定矣,可乎?

管子对曰: 未可。

邻国未吾亲也。

公曰: 亲之奈何?

管子对曰: 审吾疆场,反其侵地,正其封界;毋受其货财,而美为皮弊,以极聘覜于诸侯,以安四邻,则邻国亲我矣。

桓公曰: 甲兵大足矣,吾欲南伐,何主?

管子对曰: 以鲁为主。

反其侵地常、潜,使海于有弊,渠弥于河有陼,纲山于有牢。

桓公曰: 吾欲西伐,何主?

管子对曰: 以卫为主。

反其侵地吉台、原、姑与柒里,使海于有弊,渠弥于有陼,纲山于有牢。

桓公曰: 吾欲北伐,何主?

管子对曰: 以燕为主,反其侵地柴夫、吠狗。

使海于有弊,渠弥于有陼,纲山于有牢。

四邻大亲。

既反其侵地,正其封疆,地南至于岱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海,东至于纪随,地方三百六十里。

三岁治定,四岁教成,五岁兵出。

有教士三万人,革车八百乘。

诸侯多沈乱,不服于天子。

于是乎桓公东救徐州,分吴半。存鲁蔡陵陵蔡,割越地。

南据宋、郑,征伐楚,济汝水,逾方地。望文山,使贡丝于周室。

海滨诸侯,莫不来服。

西征攘白狄之地,遂至于西河,方舟投柎,乘桴济河,至于石沈。

县车柬马,逾大行与卑耳之貉,拘秦夏,西服流沙西虞,而秦戎始从。

故兵一出而大功十二。

故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诸侯国,莫不宾服。

与诸侯饰牲为载书,以誓要于上下荐神。

然后率天下定周室,大朝诸侯于阳谷。

故兵车之会六,乘车之会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甲不解垒,兵不解翳,弢无弓,服无矢,寝武事,行文道,以朝天子。

葵丘之会,天子使大夫宰孔致胙于桓公曰: 余一人之命有事于文武。使宰孔致胙。

且有后命曰: 以尔自卑劳,实谓尔伯舅毋下拜。

桓公召管仲而谋,管仲对曰: 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

桓公曰: 余乘车之会三,兵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北至于孤竹、山戎、秽貉,拘秦夏;西至流沙、西虞;南至吴、越、巴、牂牁?不庾、雕题、黑齿。

荆夷之国,莫违寡人之命,而中国卑我,昔三代之受命者,其异于此乎?

管子对曰: 夫凤凰鸾鸟不降,而鹰隼鸱枭丰,庶神不格,守龟不兆,握粟而筮者屡中。时雨甘露不降,飘风暴雨数臻。五谷不蕃,六畜不育,而蓬蒿藜藋并兴。

夫凤凰之文,前德义,后日昌,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雒出书,地出乘黄。

今三祥未见有者,虽曰受命,无乃失诸乎?

桓公惧,出见客曰: 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恐颠蹶于下,以为天子羞。

遂下拜,登受赏服、大路、龙旗九游、渠门赤旗。

天子致胙于桓公而不受,天下诸侯称顺焉。

恒公忧天下诸侯。

鲁有夫人庆父之乱,而二君弑死,国绝无后。

桓公闻之,使高子存之。

男女不淫,马牛选具。

执玉以见,请为关内之侯,而桓公不使也。

狄人攻邢,桓公筑夷仪以封之。

男女不淫,马牛选具。

执玉以见,请为关内之侯,而桓公不使也。

狄人攻卫,卫人出旅干曹,桓公城楚丘封之。

其畜以散亡,故桓公予之系马三百匹,天下诸侯称仁焉。

于是天下之诸侯知桓公之为己勤也,是以诸侯之归之也譬若市人。

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

故使天下诸侯以疲马犬羊为币,齐以良马报。诸侯以缕帛布鹿皮四分以为币,齐以文锦虎豹皮报。

诸侯之使垂橐而入,载而归。

故钧之以爱,致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是故天下小国诸侯,既服桓公,莫之敢倍而归之。

喜其爱而贪其利,信其仁而畏其武。

桓公知天下小国诸侯之多与己也,于是又大施忠焉。

可为忧者为之忧,可为谋者为之谋,可为动者为之动。

伐谭莱而不有也,诸侯称仁焉。

通齐国之鱼盐东莱,使关市几而不正,壥而不税,以为诸侯之利,诸侯称宽焉。

筑蔡、鄢陵、培夏、灵父丘,以卫戎狄之地,所以禁暴于诸侯也。

筑五鹿、中牟、邺、盖与、社丘,以卫诸夏之地,所以示劝于中国也。

教大成。

是故天下之于桓公,远国之民望如父母,近国之民从如流水。

故行地滋远,得人弥众,是何也?

怀其文而畏其武。

故杀无道,定周室,天下莫之能圉,武事立也。定三革,偃五兵,朝服以济河,而无怵惕焉,文事胜也。

是故大国之君惭愧,小国诸侯附比。

是故大国之君事如臣仆,小国诸侯欢如父母。

夫然,故大国之君不尊,小国诸侯不卑。

是故大国之君不骄,小国诸侯不慑。

于是列广地以益狭地,损有财以与无财。

周其君子,不失成功;周其小人,不失成命。

夫如是,居处则顺,出则有成功。

不称动甲兵之事,以遂文武之迹于天下。

桓公能假其群臣之谋以益其智也。

其相曰夷吾,大夫曰宁戚、隰朋、宾胥无、鲍叔牙。

用此五子者何功?度义光德,继法绍终,以遗后嗣,贻孝昭穆,大霸天下,名声广裕,不可掩也。

则唯有明君在上,察相在下也。

初,桓公郊迎管子而问焉。

管仲辞让,然后对以参国伍鄙,立五乡以崇化,建五属以厉武,寄兵于政,因罚,备器械,加兵无道诸侯,以事周室。

桓公大说。

于是斋戒十日,将相管仲。

管仲曰: 斧钺之人也,幸以获生,以属其腰领,臣之禄也。

若知国政,非臣之任也。

公曰: 子大夫受政,寡人胜任;子大夫不受政,寡人恐崩。

管仲许诺,再拜而受相。

三日,公曰: 寡人有大邪三,其犹尚可以为国乎?

对曰: 臣未得闻。

公曰: 寡人不幸而好田,晦夜而至禽侧,田莫不见禽而后反。诸侯使者无所致,百官有司无所复。

对曰: 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

公曰: 寡人不幸而好酒,日夜相继,诸侯使者无所致、百官有司无所复。

对曰: 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

公曰、 寡人有污行,不幸而好色,而姑姊有不嫁者。

对曰: 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

公作色曰: 此三者且可,则恶有不可者矣?

对曰: 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

公曰: 善。

吾子就舍,异日请与吾子图之。

对曰: 时可将与夷吾,何待异日乎?

公曰: 奈何?

对曰: 公子举为人博闻而知礼,好学而辞逊,请使游于鲁,以结交焉。

公子开方为人巧转而兑利,请使游于卫,以结交焉,曹孙宿其为人也小廉而苛忕、足恭而辞结,正荆之则也,请使往游,以结交焉。

遂立行三使者,而后退。

相三月,请论百官。

公曰; 诺。

管仲曰: 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辨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行。

垦草入邑,辟土聚粟多众,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

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

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胥无,请立为大司理。

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之官。

此五子者,夷吾一不如;然而以易夷吾,夷吾不为也。

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矣;若欲霸王,夷吾在此。

桓公曰: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