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地员

夫管仲之匡天下也,其施七尺。

渎田悉徙,五种无不宜,其立后而手实。

其木宜蚖、菕与杜、松,其草宜楚棘。

见是土也,命之曰五施,五七三十五尺而至于泉。

呼音中角。

其水仓,其民强。

赤垆,历强肥,五种无不宜。

其麻白,其布黄,其草宜白茅与雚,其木宜赤棠。

见是土也,命之曰四施,四七二十八尺而至于泉。

呼音中商。

其水白而甘,其民寿。

黄唐,无宜也,唯宜黍秫也。

宜县泽。

行廧落,地润数毁,难以立邑置廧。

其草宜黍秫与茅,其木宜櫄、桑。

见是土也,命之曰三施,三七二十一尺而至于泉。

呼音中宫。

其泉黄而糗,流徙。

斥埴,宜大菽与麦。

其草宜萯、雚,其木宜杞。

见是土也,命之曰再施,二七一十四尺而至于泉。

呼音中羽。

其泉咸,水流徙。

黑埴,宜稻麦。

其草宜苹、蓨,其木宜白棠。

见是土也,命之曰一施,七尺而至于泉。

呼音中徵。

其水黑而苦。

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

凡听羽,如鸣马在野。

凡听宫,如牛鸣窌中。

凡听商,如离群羊。

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

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

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

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

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

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

坟延者,六施,六七四十二尺而至于泉。

陕之芳七施,七七四十九尺而至于泉。

祀陕八施,七八五十六尺而至于泉。

杜陵九施,七九六十三尺而至于泉。

延陵十施,七十尺而至于泉。

环陵十一施,七十七尺而至于泉。

蔓山十二施,八十四尺而至于泉。

付山十三施,九十一尺而至于泉。

付山白徒十四施,九十八尺而至于泉。

中陵十五施,百五尺而至于泉。

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青龙之所居,庚泥,不可得泉,赤壤磝山十七施,百一十九尺而至于泉,其下清商,不可得泉。

□山白壤十八施,百二十六尺而至于泉,其下骈石,不可得泉。

徙山十九施,百三十三尺而至于泉,其下有灰壤,不可得泉。

高陵土山二十施,百四十尺而至于泉。

山之上,命之曰悬泉,其地不干,其草如茅与走,其木乃樠,凿之二尺,乃至于泉。

山之上,命曰复吕,其草鱼肠与莸,其木乃柳,凿之三尺而至于泉。

山之上,命之曰泉英,其草蕲、白昌,其木乃杨,凿之五尺而至于泉。

山之材,其草兢与蔷,其木乃格,凿之二七十四尺而至于泉。

山之侧,其草葍与蒌,其木乃品榆,凿之三七二十一尺而至于泉。

凡草土之道,各有榖造。

或高或下,各有草土。

叶下于□,□下于苋,苋下于蒲,蒲下于苇,苇下于雚,雚下于蒌,蒌下于荓,荓下于萧,萧下于薜,薜下于萑,萑下于茅。

凡彼草物,有十二衰,各有所归。

九州之土,为九十物。

每州有常,而物有次。

群土之长,是唯五粟。

五粟之物,或赤或青或白或黑或黄,五粟五章。

五粟之状,淖而不肕,刚而不觳,不泞车轮,不污手足。

其种,大重细重,白茎白秀,无不宜也。

五粟之土,若在陵在山,在隫在衍,其阴其阳,尽宜桐柞,莫不秀长。

其榆其柳,其檿其桑,其柘其栎,其槐其杨,群木蕃滋数大,条直以长。

其泽则多鱼,牧则宜牛羊。

其地其樊,俱宜竹、箭、藻、龟、楢、檀。

五臭生之:薜荔、白芷,麋芜、椒、连。

五臭所校,寡疾难老,士女皆好,其民工巧。

其泉黄白,其人夷姤。

五粟之土,干而不格,湛而不泽,无高下,葆泽以处。

是谓粟土。

粟土之次,曰五沃。

五沃之物,或赤或青或黄或白或黑。

五沃五物,各有异则。

五沃之状,剽怷橐土,虫易全处,怷剽不白,下乃以泽。

其种,大苗细苗,赨茎黑秀箭长。

五沃之土,若在丘在山,在陵在冈,若在陬,陵之阳,其左其右,宜彼群木,桐、柞、枎、櫄,及彼白梓。

其梅其杏,其桃其李,其秀生茎起,其棘其棠,其槐其杨,其榆其桑,其札其枋,群木数大,条直以长。

其阴则生之楂蔾,其阳则安树之五麻,若高若下,不择畴所。

其麻大者,如箭如苇,大长以美;其细者,如雚如蒸。

欲有与各,大者不类,小者则治,揣而藏之,若众练丝,五臭畴生,莲、与、蘼芜,藁本、白芷。

其泽则多鱼,牧则宜牛羊。

其泉白青;其人坚劲,寡有疥骚,终无痟酲。

五沃之土,干而不斥,湛而不泽,无高下,葆泽以处。

是谓沃土。

沃土之次,曰五位。

五位之物,五色杂英,各有异章。

五位之状,不塥不灰,青怷以菭。

及其种:大苇无、细苇无,赨茎白秀。

五位之土,若在冈在陵,在隫在衍,在丘在山,皆宜竹、箭、求、黾、楢、檀。

其山之浅,有茏与斥。

群木安逐,条长数大:其桑其松,其杞其茸,种木胥容,榆、桃、柳、楝。

群药安生,姜与桔梗,小辛、大蒙。

其山之枭,多桔、符、榆;其山之末,有箭与苑;其山之旁,有彼黄蝱,及彼白昌,山蔾、苇、芒。

群药安聚,以圉民殃。

其林其漉,其槐其楝,其柞其穀,群木安逐,鸟兽安施。

既有麋麃,又且多鹿。

其泉青黑,其人轻直,省事少食。

无高下,葆泽以处。是谓位土。

位土之次,曰五蘟。

五蔭之状,黑土黑菭,青怵以肥,芬然若灰,其种櫑葛,赨茎黄秀恚目,其叶若苑。

以蓄殖果木,不若三土以十分之二,是谓蔭土。

蔭土之次,曰五壤。

五壤之状,芬然若泽、若屯土。

其种,大水肠、细水肠,赨茎黄秀以慈。

忍水旱,无不宜也。

蓄殖果木,不若三土以十分之二,是谓壤土。

壤土之次,曰五浮。

五浮之状,捍然如米以葆泽,不离不坼。

其种,忍蔭。

忍叶如雚叶,以长狐茸。

黄茎黑茎黑秀,其粟大,无不宜也。

蓄殖果木,不如三上以十分之二。

凡上土三十物,种十二物。

中土曰五怷。

五怷之状,廪焉如壏,润湿以处。

其种,大稷、细稷,赨茎黄秀以慈。

忍水旱,细粟如麻。

蓄殖果木,不若三土以十分之三。

怷土之次,曰五纑。

五纑之状,强力刚坚。

其种,大邯郸、细邯郸,茎叶如枎櫄,其粟大。

蓄殖果木,不若三土以十分之三。

纑土之次,曰五壏。

五壏之状,芬焉若糠以肥。

其种,大荔、细荔,青茎黄秀。

蓄殖果木,不若三土以十分之三。

壏土之次,曰五剽。

五剽之状,华然如芬以脆。

其种,大秬、细秬,黑茎青秀。

蓄殖果木,不若三土以十分之四。

剽土之次,曰五沙。

五沙之状,粟焉如屑尘厉。

其种,大萯、细萯,白茎青秀以蔓。

蓄殖果木,不如三土以十分之四。

沙土之次,曰五塥。

五塥之状,累然如仆累,不忍水旱。

其种,大樛杞、细樛杞,黑茎黑秀。

蓄殖果木,不若三土以十分之四。

凡中土三十物,种十二物。

下土曰五犹。

五犹之状如粪。

其种,大华、细华、白茎黑秀。

蓄殖果木,不如三土以十分之五。

犹土之次,曰五壮。

五壮之状如鼠肝。

其种,青梁,黑茎黑秀。

蓄殖果木,不如三土以十分之五。

壮土之次,曰五殖。

五殖之状,甚泽以疏,离坼以臞塉。

其种,雁膳黑实,朱跗黄实。

蓄殖果木,不如三土以十分之六。

五殖之次,曰五觳。

五觳之状娄娄然,不忍水旱。

其种,大菽、细菽,多白实。

蓄殖果木,不如三土以十分之六。

觳土之次,曰五凫。

五凫之状,坚而不骼。

其种,陵稻、黑鹅、马夫。

蓄殖果木,不如三土以十分之七。

凫土之次,曰五桀,五桀之状,甚咸以苦,其物为下。

其种,白稻长狭。

蓄殖果木,不如三土以十分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