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问
桓公问管子曰: 治而不乱,明而不蔽,若何?
管子对曰: 明分任职,则治而不乱,明而不蔽矣。
公曰: 请问富国奈何?
管子对曰: 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
公又问曰: 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
管子对曰: 诛暴禁非,存亡继绝,而赦无罪,则仁广而义大矣。
公曰: 吾闻之也,夫诛暴禁非,而赦无罪者,必有战胜之器、攻取之数,而后能诛暴禁非,而赦无罪。
公曰: 请问战胜之器?
管子对曰: 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
公曰: 攻取之数何如?
管子对曰: 毁其备,散其积,夺之食,则无固城矣。
公曰: 然则取之若何?
管子对曰: 假而礼之,厚而无欺,则天下之士至矣。
公曰: 致天下之精材若何?
管子对曰: 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为数。
公曰: 来工若何?
管子对曰: 三倍,不远千里。
桓公曰: 吾已知战胜之器、攻取之数矣。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
管子对曰: 用货,察图。
公曰: 野战必胜若何?
管子对曰: 以奇。
公曰: 吾欲遍知天下若何?
管子对曰: 小以吾不识,则天下不足识也。
公曰: 守战,远见,有患。
夫民不必死,则不可与出乎守战之难;不必信,则不可恃而外知。
夫恃不死之民而求以守战,恃不信之人而求以外知,此兵之三暗也。
使民必死必信若何?
管子对曰: 明三本。
公曰: 何谓三本?
管子对曰: 三本者,一曰固,二曰尊,三曰质。
公曰: 何谓也?
管子对曰: 故国父母坟墓之所在,固也;田宅爵禄,尊也;妻子,质也。
三者备,然后大其威,厉其意,则民必死而不我欺也。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 寡人睹其善也,何为其寡也?
管仲对曰: 夫寡非有国者之患也。
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该焉,何为其寡也?
夫牧民不知其疾则民疾,不忧以德则民多怨,惧之以罪则民多诈,止之以力则往者不反,来者鸷距。
故圣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
桓公曰: 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 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 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 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
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桓公曰: 善哉!牧民何先?
管子对曰: 有时先政,有时先德。
飘风暴雨不为人害,涸旱不为民患,百川道,年谷熟,籴贷贱,禽兽与人聚食民食,民不疾疫。
当此时也,民富且骄。
牧民者厚收善岁以充仓廪,禁薮泽,先之以事,随之以刑,敬之以礼乐以振其淫。
此谓先之以政。
飘风暴雨为民害,涸旱为民患,年谷不熟,岁饥,籴贷贵,民疾疫。
当此时也,民贫且罢。
牧民者发仓廪、山林、薮泽以共其财,后之以事,先之以恕,以振其罢。
此谓先之以德。
其收之也,不夺民财;其施之也,不失有德。富上而足下,此圣王之至事也。 桓公曰: 善。
桓公问管仲曰: 寡人欲霸,以二三子之功,既得霸矣。
今吾有欲王,其可乎。
管仲对曰: 公当召叔牙而问焉。
鲍叔至,公又问焉。
鲍叔对曰: 公当召宾胥无而问焉。
宾胥无趋而进,公又问焉。
宾胥无对曰: 古之王者,其君丰,其臣教。今君之臣丰。
公遵遁,缪然远二。
三子遂徐行而进。
公曰: 昔者大王贤,王季贤,文王贤,武王贤;武王伐殷克之,七年而崩,周公旦辅成王而治天下,仅能制于四海之内矣。
今寡人之子不若寡人,寡人不若二三子。
以此观之,则吾不王必矣。
桓公曰: 我欲胜民,为之奈何?
管仲对曰: 此非人君之言也。
胜民为易。夫胜民之为道,非天下之大道也。君欲胜民,则使有司疏狱,而谒有罪者偿,数省而严诛,若此,则民胜矣。
虽然,胜民之为道,非天下之大道也。
使民畏公而不见亲,祸亟及于身,虽能不久,则人待莫之弑也,危哉,君之国岌乎。
桓公观于厩,问厩吏曰: 厩何事最难?
厩吏未对,管仲对曰: 夷吾尝为圉人矣,傅马栈最难。
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
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桓公谓管仲曰: 吾欲伐大国之不服者奈何?
管仲对曰: 先爱四封之内,然后可以恶竟外之不善者;先定卿大夫之家,然后可以危邻之敌国。
是故先王必有置也,然后有废也;必有利也,然后有害也。
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
祝凫巳疪献胙,祝曰: 除君苛疾与若之多虚而少实。
桓公不说,瞑目而视祝凫巳疪。
祝凫巳疪授酒而祭之曰: 又与君之若贤。
桓公怒,将诛之,而未也。
以复管仲,管仲于是知桓公之可以霸也。
桓公乘马,虎望见之而伏。桓公问管仲曰: 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
管仲对曰: 意者君乘駮马而洀桓,迎日而驰乎? 公曰: 然。
管仲对曰: 此駮象也。駮食虎豹,故虎疑焉。
楚伐莒,莒君使人求救于齐。
桓公将救之,管仲曰: 君勿救也。
公曰, 其故何也?
管仲对曰: 臣与其使者言,三辱其君,颜色不变。
臣使官无满其礼,三强其使者,争之以死。
莒君,小人也。君勿救。
桓公果不救而莒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