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法解
版法者,法天地之位,象四时之行,以治天下。
四时之行,有寒有暑,圣人法之,故有文有武。
天地之位,有前有后,有左有右,圣人法之,以建经纪。
春生于左,秋杀于右;夏长于前,冬藏于后。
生长之事,文也;收藏之事,武也。
是故文事在左,武事在右,圣人法之,以行法令,以治事理。
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操持不正则听治不公;听治不公则治不尽理,事不尽应。
治不尽理,则疏远微贱者无所告;事不尽应,则功利不尽举。
功利不尽举则国贫,疏远微贱者无所告则下饶。
故曰: 凡将立事,正彼天植。
天植者,心也。
天植正,则不私近亲,不孽疏远。
不私近亲,不孽疏远,则无遗利,无隐治。
无遗利,无隐治,则事无不举,物无遗者。
欲见天心,明以风雨。
故曰: 风雨无违,远近高下,各得其嗣。
万物尊天而贵风雨。
所以尊天者,为其莫不受命焉也;所以贵风雨者,为其莫不待风而动待雨而濡也。
若使万物释天而更有所受命,释风而更有所仰动,释雨而更有所仰濡,则无为尊天而贵风雨矣。
今人君之所尊安者,为其威立而令行也。
其所以能立威行令者,为其威利之操莫不在君也。
若使威利之操不专在君,而有所分散,则君日益轻而威利日衰,侵暴之道也。
故曰: 三经既饬,君乃有国。
乘夏方长,审治刑赏,必明经纪,陈义设法。
断事以理,虚气平心,乃去怒喜。
若倍法弃令而行怒喜,祸乱乃生,上位乃殆。
故曰: 喜无以赏,怒无以杀。
喜以赏,怒以杀,怨乃起,令乃废。
骤令而不行,民心乃外,外之有徒,祸乃始牙。
众之所忿,寡不能图。
冬既闭藏,百事尽止,往事毕登,来事未起。
方冬无事,慎观终始,审察事理。
事有先易而后难者,有始不足见而终不可及者;此常利之所以不举,事之所以困者也。
事之先易者,人轻行之,人轻行之,则必困难成之事;始不足见者,人轻弃之,人轻弃之,则必失不可及之功。
夫数困难成之事,而时失不可及之功,衰耗之道也。
是故明君审察事理,慎观终始,为必知其所成,成必知其所用,用必知其所利害。
为而不知所成,成而不知所用,用而不知所利害,谓之妄举。
妄举者,其事不成,其功不立。
故曰: 举所美必观其所终,废所恶必计其所穷。
凡人君者,欲民之有礼义也。
夫民无礼义,则上下乱而贵贱争。
故曰: 庆勉敦敬以显之,富禄有功以劝之,爵贵有名以休之。
凡人君者,欲众之亲上乡意也,欲其从事之胜任也。
而众者,不爱则不亲,不亲则不明,不教顺则不乡意。
是故明君兼爱以亲之,明教顺以道之,便其势,利其备,爱其力,而勿夺其时以利之。
如此则众亲上乡意,从事胜任矣。
故曰: 兼爱无遗,是谓君心。
必先顺教,万民乡风。
旦暮利之,众乃胜任。
治之本二:一曰人,二曰事。
人欲必用,事欲必工。
人有逆顺,事有称量。
人心逆则人不用,事失称量则事不工。
事不工则伤,人不用则怨。
故曰: 取人以己,成事以质。
成事以质者,用称量也。取人以己者,度恕而行也。
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故曰: 审用财,慎施报,察称量。
故用财不可以啬,用力不可以苦。用财啬则费,用力苦则劳矣。
奚以知其然也?
用力苦则事不工,事不工而数复之,故曰劳矣。
用财啬则不当人心,不当人心则怨起。
用财而生怨,故曰费。
怨起而不复反,众劳而不得息,则必有崩阤堵坏之心。
故曰: 民不足,令乃辱;民苦殃,令不行。
施报不得,祸乃始昌;祸昌而不悟,民乃自图。
凡国无法则众不知所为,无度则事无机,有法不正,有度不直,则治辟。
治辟则国乱。
故曰: 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僇必信,民畏而惧。武威既明,令不再行。
凡民者,莫不恶罚而畏罪。
是以人君严教以示之,明刑罚以致之。
故曰: 顿卒怠倦以辱之,罚罪有过以惩之,杀僇犯禁以振之。
治国有三器,乱国有六攻。
明君能胜六攻而立三器,则国治;不肖之君不能胜六攻而立三器,故国不治。
三器者何也?曰:号令也、斧钺也、禄赏也。
六攻者何也?
亲也、贵也、货也、色也、巧佞也、玩好也。
三器之用何也?
曰:非号令无以使下,非斧钺无以畏众,非禄赏无以劝民。
六攻之败何也?
曰:虽不听而可以得存,虽犯禁而可以得免,虽无功而可以得富。
夫国有不听而可以得存者,则号令不足以使下;有犯禁而可以得免者,则斧钺不足以畏众;有无功而可以得富者,则禄赏不足以劝民。
号令不足以使下,斧钺不足以畏众,禄赏不足以劝民,则人君无以自守也。
然则明君奈何?明君不为六者变更号令,不为六者疑错斧钺,不为六者益损禄赏。
故曰: 植固而不动,奇邪乃恐。
奇革邪化,令往民移。
凡人君者,覆载万民而兼有之,烛临万族而事使之。
是故以天地、日月、四时为主、为质,以治天下。
天覆而无外也,其德无所不在;地载而无弃也,安固而不动,故莫不生殖。
圣人法之以覆载万民,故莫不得其职姓,得其职姓,则莫不为用。
故曰: 法天合德,象地无亲。
日月之明无私,故莫不得光。圣人法之,以烛万民,故能审察,则无遗善,无隐奸。
无遗善,无隐奸,则刑赏信必。
刑赏信必,则善劝而奸止。故曰: 参于日月。
四时之行,信必而著明。
圣人法之,以事万民,故不失时功。
故曰: 伍于四时。
凡众者,爱之则亲,利之则至。
是故明君设利以致之,明爱以亲之。
徒利而不爱,则众至而不亲;徒爱而不利,则众亲而不至。
爱施俱行,则说君臣、说朋友、说兄弟、说父子。
爱施所设,四固不能守。
故曰: 说在爱施。
凡君所以有众者,爱施之德也。
爱有所移,利有所并,则不能尽有。故曰: 有众在废私。
爱施之德虽行而无私,内行不修,则不能朝远方之君。
是故正君臣上下之义,饰父子兄弟夫妻之义,饰男女之别,别疏数之差,使君德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礼义章明。如此则近者亲之,远者归之。
故曰: 召远在修近。
闭祸在除怨,非有怨乃除之,所事之地常无怨也。
凡祸乱之所生,生于怨咎;怨咎所生,生于非理。
是以明君之事众也必经,使之必道,施报必当,出言必得,刑罚必理。
如此则众无郁怨之心,无憾恨之意,如此则祸乱不生,上位不殆。
故曰: 闭祸在除怨也。
凡人君所以尊安者,贤佐也。
佐贤则君尊、国安、民治,无佐则君卑、国危、民乱。
故曰: 备长存乎任贤。
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恶害,是故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
天下所谋,虽立必隳;天下所持,虽高不危。
故曰: 安高在乎同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