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卷二 幸偶篇

凡人操行,有贤有愚,及遭祸福,有幸有不幸;举事有是有非,及触赏罚,有偶有不偶。

并时遭兵,隐者不中。同日被霜,蔽者不伤。

中伤未必恶,隐蔽未必善。

隐蔽幸,中伤不幸。

俱欲纳忠,或赏或罚;并欲有益,或信或疑。

赏而信者未必真,罚而疑者未必伪。

赏信者偶,罚疑不偶也。孔子门徒七十有余,颜回蚤夭。

孔子曰: 不幸短命死矣!

短命称不幸,则知长命者幸也,短命者不幸也。

服圣贤之道,讲仁义之业,宜蒙福佑。

伯牛有疾,亦复颜回之类,俱不幸也。

蝼蚁行於地,人举足而涉之。足所履,蝼蚁荏笮死;足所不蹈,全活不伤。

火燔野草,车轹所致,火所不燔,俗或喜之,名曰幸草。

夫足所不蹈,火所不及,未必善也,举火行有适然也。

由是以论,痈疽之发,亦一实也。

气结阏积,聚为痈;溃为疽创,流血出脓,岂痈疽所发,身之善穴哉?

营卫之行,遇不通也。

蜘蛛结网,蜚虫过之,或脱或获;猎者张罗,百兽群扰,或得或失。渔者罾江河之鱼,或存或亡。或奸盗大辟而不知,或罚赎小罪而发觉:灾气加人,亦此类也。不幸遭触而死,幸者免脱而生,不幸者,不侥幸也。

孔子曰: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

则夫顺道而触者,为不幸矣。

立岩墙之下,为坏所压;蹈圻岸之上,为崩所坠,轻遇无端,故为不幸。

鲁城门久朽欲顿,孔子过之,趋而疾行。

左右曰: 久矣。

孔子曰: 恶其久也。

孔子戒慎已甚,如过遭坏,可谓不幸也。

故孔子曰: 君子有不幸而无有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

又曰: 君子处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佞幸之徒,闳孺、籍孺之辈,无德薄才,以色称媚,不宜爱而受宠,不当亲而得附,非道理之宜。

故太史公为之作传,邪人反道而受恩宠,与此同科,故合其名谓之《佞幸》。

无德受恩,无过遇祸,同一实也。

俱禀元气,或独为人,或为禽兽。

并为人,或贵或贱,或贫或富。

富或累金,贫或乞食;贵至封侯,贱至奴仆。

非天禀施有左右也,人物受性有厚薄也。

俱行道德,祸福不钧;并为仁义,利害不同。

晋文修文德,徐偃行仁义,文公以赏赐,偃王以破灭。

鲁人为父报仇,安行不走,追者舍之;牛缺为盗所夺,和意不恐,盗还杀之。

文德与仁义同,不走与不恐等,然文公、鲁人得福,偃王、牛缺得祸者,文公、鲁人幸,而偃王、牛缺不幸也。

韩昭侯醉卧而寒,典冠加之以衣,觉而问之,知典冠爱己也,以越职之故,加之以罪。

卫之骖乘者,见御者之过,从後呼车,有救危之义,不被其罪。

夫骖乘之呼车,典冠之加衣,同一意也。

加衣恐主之寒,呼车恐君之危,仁惠之情,俱发於心。

然而於韩有罪,於卫为忠,骖乘偶,典冠不偶也。

非唯人行,物亦有之。

长数仞之竹,大连抱之木,工技之人,裁而用之,或成器而见举持,或遗材而遭废弃。

非工技之人有爱憎也,刀斧如有偶然也。

蒸谷为饭,酿饭为酒。

酒之成也,甘苦异味;饭之熟也,刚柔殊和。

非庖厨酒人有意异也,手指之调有偶适也。

调饭也殊筐而居,甘酒也异器而处,虫堕一器,酒弃不饮;鼠涉一筐,饭捐不食。

夫百草之类,皆有补益,遭医人采掇,成为良药;或遗枯泽,为火所烁。

等之金也,或为剑戟,或为锋钴。

同之木也,或梁於宫,或柱於桥。

俱之火也,或烁脂烛,或燔枯草。

均之土也,或基殿堂,或涂轩户。

皆之水也,或溉鼎釜,或澡腐臭。

物善恶同,遭为人用,其不幸偶,犹可伤痛,况含精气之徒乎!

虞舜圣人也,在世宜蒙全安之福。

父顽母,弟象敖狂,无过见憎,不恶而嚚得罪,不幸甚矣!

孔子,舜之次也。生无尺土,周流应聘,削迹绝粮。

俱以圣才,并不幸偶。

舜尚遭尧受禅,孔子已死於阙里。

以圣人之才,犹不幸偶,庸人之中,被不幸偶,祸必众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