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谢短篇
《程材》、《量知》,言儒生、文吏之材不能相过;以儒生修大道,以文吏晓簿书,道胜於事,故谓儒生颇愈文吏也。
此职业外相程相量也,其内各有所以为短,未实谢也。
夫儒生能说一经,自谓通大道,以骄文吏;文吏晓簿书,自谓文无害,以戏儒生。
各持满而自,非彼而是我,不知所为短,不悟於己未足。
《论衡》之,将使忄奭然各知所。
训夫儒生所短,不徒以不晓簿书;文吏所劣,不徒以不通大道也,反以闭暗不览古今,不能各自知其所业之事未具足也。
二家各短,不能自知也。世之论者,而亦不能训之,如何?
夫儒生之业,《五经》也,南面为师,旦夕讲授章句,滑习义理,究备於《五经》可也。
《五经》之後,秦、汉之事,不能知者,短也。
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然则儒生,所谓陆沉者也。
《五经》之前,至於天地始开、帝王初立者,主名为谁,儒生又不知也。
夫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五经》比於上古,犹为今也。
徒能说经,不晓上古,然则儒生,所谓盲瞽者也。
儒生犹曰: 上古久远,其事暗昧,故经不载而师不说也。
夫三王之事虽近矣,经虽不载,义所连及,《五经》所当共知,儒生所当审说也。
夏自禹向国,几载而至於殷?殷自汤几祀而至於周?周自文王几年而至於秦?
桀亡夏而纣弃殷,灭周者何王也?
周犹为远,秦则汉之所伐也。
夏始於禹,殷本於汤,周祖后稷,秦初为人者谁?
秦燔《五经》,坑杀儒士,《五经》之家所共闻也。
秦何起而燔《五经》,何感而坑儒生?
秦则前代也。
汉国自儒生之家也,从高祖至今朝几世?历年讫今几载?
初受何命?复获何瑞?
得天下难易孰与殷、周?
家人子弟学问历几岁,人问之曰: 居宅几年?
祖先何为?
不能知者,愚子弟也。
然则儒生不能知汉事,世之愚蔽人也。 温故知新,可以为师。
古今不知,称师如何?
彼人问曰: 二尺四寸,圣人文语,朝夕讲习,义类所及,故可务知。
汉事未载於经,名为尺籍短书,比於小道,其能知,非儒者之贵也。
儒不能都晓古今,欲各别说其经;经事义类,乃以不知为贵也?事不晓,不以为短!
请复别问儒生,各以其经,旦夕之所讲说。
先问《易》家: 《易》本何所起?
造作之者为谁?
彼将应曰: 伏羲作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孔子作《彖》、《象》、《系辞》。
三圣重业,《易》乃具足。
问之曰: 《易》有三家,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伏羲所作,文王所造,《连山》乎?《归藏》、《周易》也?
秦燔《五经》,《易》何以得脱?
汉兴几年而复立?
宣帝之时,河内女子坏老屋,得《易》一篇,名为何《易》?
此时《易》具足未?
问《尚书》家曰: 今旦夕所授二十九篇,奇有百二篇,又有百篇。
二十九篇何所起?
百二篇何所造?
秦焚诸书之时,《尚书》诸篇皆何在?
汉兴,始录《尚书》者何帝?
初受学者何人?
问《礼》家曰: 前孔子时,周已制礼,殷礼,夏礼,凡三王因时损益,篇有多少,文有增减。不知今《礼》,周乎?殷、夏也?
彼必以汉承周,将曰: 周礼。
夫周礼六典,又六转,六六三十六,三百六十,是以周官三百六十也。
案今《礼》不见六典,无三百六十官,又不见天子。天子礼废何时?
岂秦灭之哉?
宣帝时,河内女子坏老屋,得佚《礼》一篇,六十篇中,是何篇是者?
高祖诏叔孙通制作《仪品》,十篇何在?
而复定《仪礼》,见在十六篇,秦火之余也。更秦之时,篇凡有几?
问《诗》家曰: 《诗》作何帝王时也?
彼将曰: 周衰而《诗》作,盖康王时也。
康王德缺於房,大臣刺晏,故《诗》作。
夫文、武之隆贵在成、康,康王未衰,《诗》安得作?
周非一王,何知其康王也?
二王之末皆衰,夏、殷衰时,《诗》何不作?
《尚书》曰 诗言志,歌咏言 ,此时已有诗也,断取周以来,而谓兴於周。古者采诗,诗有文也,今《诗》无书,何知非秦燔《五经》,《诗》独无余也?
问《春秋》家曰: 孔子作《春秋》,周何王时也?
自卫反鲁,然後乐正,《春秋》作矣。
自卫反鲁,哀公时也。
自卫,何君也?
俟孔子以何礼,而孔子反鲁作《春秋》乎?
孔子录《史记》以作《春秋》,《史记》本名《春秋》乎?
制作以为经,乃归《春秋》也?
法律之家,亦为儒生。
问曰: 《九章》,谁所作也?
彼闻皋陶作狱,必将曰: 皋陶山。
诘曰: 皋陶,唐、虞时,唐、虞之刑五刑,案今律无五刑之文。
或曰: 萧何也。
诘曰: 萧何,高祖时也,孝文之时,齐太仓令淳于有罪,征诣长安,其女缇萦为父上书,言肉刑壹施,不得改悔。
文帝痛其言,乃改肉刑。
案今《九章》象刑,非肉刑也。
文帝在萧何後,知时肉刑也。萧何所造,反具刑也?
而云《九章》萧何所造乎?
古礼三百,威仪三千,刑亦正刑三百,科条三千。出於礼,入於刑,礼之所去,刑之所取,故其多少同一数也。
今《礼经》十六,萧何律有九章,不相应,又何?
《五经》题篇,皆以事义别之,至礼与律独经也,题之,礼言昏礼,律言盗律何?
夫总问儒生以古今之义,儒生不能知,别以其经事问之,又不能晓,斯则坐守师法、不颇博览之咎也。
文吏自谓知官事,晓簿书。
问之曰: 晓知其事,当能究达其义,通见其意否?
文吏必将罔然。
问之曰: 古者封侯,各专国土,今置太守令长,何义?
古人井田,民为公家耕,今量租刍,何意?
一使民居更一月,何据?
年二十三,十五赋,七岁头钱二十三,何缘?
有臈,何帝王时?
门户井灶,何立?
社稷、先农、灵星,保祠?
岁终逐疫,何驱?
使立桃象人於门户,何旨?
挂芦索於户上,画虎於门阑,何放?
除墙壁书画厌火丈夫,何见?
步之六尺,冠之六寸,何应?
有尉史令史,无长史,何制?
两郡移书,曰: 敢告卒人 ,两县不言,何解?
郡言事二府,曰 敢言之 ,司空曰 上 ,何状?
赐民爵八级,何法?
名曰簪褭、上造,何谓?
吏上功曰伐阅,名籍墨,何指?
七十赐王杖,何起?
著鸠於杖末,不著爵,何杖?
苟以鸠为善,不赐而赐鸠杖,而不爵,何说?
日分六十,漏之尽,鼓之致五,何故?
吏衣黑衣,宫阙赤单,何慎?
服革於腰,佩刀於右,剑於左,何备?
著钩於履,冠在於首,何象?
吏居城郭,出乘车马,坐治文书,起城郭,何王?
造车舆,何工?
生马,何地?
作书,何人?
造城郭及马所生,难知也,远也。
造车作书,易晓也,必将应曰: 仓颉作书,奚仲作车。
诘曰: 仓颉何感而作书?奚仲何起而作车?
又不知也。
文吏所当知,然而不知,亦不博览之过也。
夫儒生不览古今,知不过守信经文,滑习章句,解剥互错,分明乖异。
文吏不晓吏道,所能不过案狱考事,移书下记,对便给。
准无一阅备,皆浅略不及,偏驳不纯,俱有阙遗,何以相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