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卷十六 讲瑞篇

儒者之论,自说见凤皇骐驎而知之。

何则?

案凤皇骐驎之象。

又《春秋》获麟文曰: 有麞而角。

麞而角者,则是骐驎矣。

其见鸟而象凤皇者,则凤皇矣。

黄帝、尧、舜、周之盛时皆致凤皇。

孝宣帝之时,凤皇集於上林,後又於长乐之宫东门树上,高五尺,文章五色。

周获麟,麟似麞而角。

武帝之麟,亦如麞而角。

如有大鸟,文章五色;兽状如麞,首戴一角:考以图象,验之古今,则凤、麟可得审也。

夫凤皇,鸟之圣者也;骐驎,兽之圣者也;五帝、三王、皋陶、孔子,人之圣也。

十二圣相各不同,而欲以麞戴角则谓之骐,相与凤皇象合者谓之凤皇,如何?

夫圣鸟兽毛色不同,犹十二圣骨体不均也。

戴角之相,犹戴午也。

颛顼戴午,尧、舜必未然。

今鲁所获麟戴角,即後所见麟未必戴角也。

如用鲁所获麟求知世间之麟,则必不能知也。

何则?

毛羽骨角不合同也。

假令不同,或时似类,未必真是。

虞舜重瞳,王莽亦重瞳;晋文骈胁,张仪亦骈胁。

如以骨体毛色比,则王莽,虞舜;而张仪,晋文也。

有若在鲁,最似孔子。

孔子死,弟子共坐有若,问以道事,有若不能对者,何也?

体状似类,实性非也。

今五色之鸟,一角之兽,或时似类凤皇、骐驎,其实非真,而说者欲以骨体毛色定凤皇、骐驎,误矣。

是故颜渊庶几,不似孔子;有若恆庸,反类圣人。

由是言之,或时真凤皇、骐驎,骨体不似,恆庸鸟兽,毛色类真,知之如何?

儒者自谓见凤皇、骐驎辄而知之,则是自谓见圣人辄而知之也。

皋陶马口,孔子反宇,设後辄有知而绝殊,马口反宇,尚未可谓圣。

何则?

十二圣相不同,前圣之相,难以照後圣也。

骨法不同,姓名不等,身形殊状,生出异土,虽复有圣,何如知之?

恆君山谓扬子云曰: 如後世复有圣人,徒知其才能之胜己,多不能知其圣与非圣人也。

子云曰: 诚然。

夫圣人难知,知能之美若桓、扬者,尚复不能知。世儒怀庸庸之知,赍无异之议,见圣不能知,可保必也。

夫不能知圣,则不能知凤皇与骐驎。

世人名凤皇、骐驎,何用自谓能之乎?

夫上世之名凤皇、骐驎,闻其鸟兽之奇者耳。

毛角有奇,又不妄翔苟游,与鸟兽争饱,则谓之凤皇、骐驎矣。

世人之知圣,亦犹此也。

闻圣人人之奇者,身有奇骨,知能博达,则谓之圣矣。

及其知之,非卒见暂闻而辄名之为圣也,与之偃伏,从受学,然後知之。

何以明之。

子贡事孔子,一年自谓过孔子;二年,自谓与孔子同;三年,自知不及孔子。

当一年、二年之时,未知孔子圣也;三年之後,然乃知之。

以子贡知孔子,三年乃定。世儒无子贡之才,其见圣人不从之学,任仓卒之视,无三年之接,自谓知圣,误矣!

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

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颜渊独知孔子圣也。

夫门人去孔子归少正卯,不徒不能知孔子之圣,又不能知少正卯,门人皆惑。

子贡曰: 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子为政,何以先之?

孔子曰: 赐退,非尔所及。

夫才能知佞若子贡,尚不能知圣。世儒见圣自谓能知之,妄也。

夫以不能知圣言之,则亦知其不能知凤皇与骐驎也。

使凤皇羽翮长广,骐驎体高大,则见之者以为大鸟巨兽耳。何以别之?

如必巨大别之,则其知圣人亦宜以巨大。

春秋之时,鸟有爰居,不可以为凤皇;长狄来至,不可以为圣人。

然则凤皇、骐与鸟兽等也,世人见之,何用知之?

如以中国无有,从野外来而知之,则是瞿鹆同也。

瞿鹆,非中国之禽也。凤皇、骐驎,亦非中国之禽兽也。

皆非中国之物,儒者何以谓瞿鹆恶、凤皇骐驎善乎?

或曰: 孝宣之时,凤皇集於上林,群鸟从以千万数。

以其众鸟之长,圣神有异,故群鸟附从。

如见大鸟来集,群鸟附之,则是凤皇,凤皇审则定矣。

夫凤皇与骐驎同性,凤皇见,群鸟从;骐驎见,众兽亦宜随。

案《春秋》之麟,不言众兽随之。

宣帝、武帝皆行骐驎,无众兽附从之文。

如以骐驎为人所获,附从者散,凤皇人不获,自来蜚翔,附从可见。《书》曰: 《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大传》曰: 凤皇在列树。

不言群鸟从也。

岂宣帝所致者异哉?

或曰: 记事者失之。

唐、虞之君,凤皇实有附从。

上世久远,记事遗失,经书之文,未足以实也。

夫实有而记事者失之,亦有实无而记事者生之。

夫如是,儒书之文,难以实事,案附从以知凤皇,未得实也。

且人有佞猾而聚者,鸟亦有佼黠而从群者。

当唐、虞之时,凤悫愿,宣帝之时佼黠乎?

何其俱有圣人之德行,动作之操不均同也?

无鸟附从,或时是凤皇;群鸟附从,或时非也。

君子在世,清节自守,不广结从,出入动作,人不附从。

豪猾之人,任使用气,往来进退,士众云合。

夫凤皇,君子也,必以随多者效凤皇,是豪黠为君子也。

歌曲弥妙,和者弥寡;行操益清,交者益鲜。

鸟兽亦然,必以附从效凤皇,是用和多为妙曲也。

龙与凤皇为比类。

宣帝之时,黄龙出於新丰,群蛇不随。

神雀鸾鸟,皆众鸟之长也,其仁圣虽不及凤皇,然其从群鸟亦宜数十。

信陵、孟尝,食客三千,称为贤君。汉将军卫青及将军霍去病,门无一客,亦称名将。

太史公曰: 盗跖横行,聚党数千人。

伯夷、叔齐,隐处首阳山。

鸟兽之操,与人相似。

人之得众,不足以别贤。以鸟附从审凤皇,如何?

或曰: 凤皇、骐驎,太平之瑞也。

太平之际,见来至也。

然亦有未太平而来至也。

鸟兽奇骨异毛,卓绝非常,则是矣,何为不可知?

凤皇骐驎,通常以太平之时来至者,春秋之时,骐驎尝嫌於王孔子而至。

光武皇帝生於济阳,凤皇来集。

夫光武始生之时,成、哀之际也,时未太平而凤皇至。

如以自为光武有圣德而来,是则为圣王始生之瑞,不为太平应也。

嘉瑞或应太平,或为始生,其实难知。

独以太平之际验之,如何?

或曰: 凤皇骐驎,生有种类,若龟龙有种类矣。

龟故生龟,龙故生龙,形色小大,不异於前者也。

见之父,察其子孙,何为不可知?

夫恆物有种类,瑞物无种适生,故曰德应,龟龙然也。

人见神龟、灵龙而别之乎?

宋元王之时,渔者网得神龟焉,渔父不知其神也。

方今世儒,渔父之类也。

以渔父而不知神龟,则亦知夫世人而不知灵龙也。

龙或时似蛇,蛇或时似龙。

韩子曰: 马之似鹿者千金。

良马似鹿,神龙或时似蛇。

如审有类,形色不异。

王莽时有大鸟如马,五色龙文,与众鸟数十集於沛国蕲县。

宣帝时凤皇集於地,高五尺,与言如马身高同矣;文章五色,与言五色龙文,物色均矣;众鸟数十,与言俱集、附从等也。

如以宣帝时凤皇体色众鸟附从,安知凤皇则王莽所致鸟凤皇也。

如审是王莽致之,是非瑞也。

如非凤皇,体色附从,何为均等?

且瑞物皆起和气而生,生於常类之中,而有诡异之性,则为瑞矣。

故夫凤皇之圣也,犹赤乌之集也。

谓凤皇有种,赤乌复有类乎?

嘉禾、醴泉、甘露,嘉禾生於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醴泉、甘露,出而甘美也,皆泉、露生出,非天上有甘露之种,地下有醴泉之类,圣治公平而乃沾下产出也。

蓂荚、硃草亦生在地,集於众草,无常本根,暂时产出,旬月枯折,故谓之瑞。

夫凤皇骐驎,亦瑞也,何以有种类?

案周太平,越常献白雉。

白雉,生短而白色耳,非有白雉之种也。

鲁人得戴角之麞,谓之骐驎,亦或时生於麞,非有骐驎之类。

由此言之,凤皇亦或时生於鹄鹊,毛奇羽殊,出异众鸟,则谓之凤皇耳,安得与众鸟殊种类也?

有若曰: 骐驎,之於走兽,凤皇之於飞鸟,太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类也。

然则凤皇、骐驎,都与鸟兽同一类,体色诡耳!安得异种?

同类而有奇,奇为不世,不世难审,识之如何?

尧生丹硃,舜生商均。

商均、丹硃,尧、舜之类也,骨性诡耳。

鲧生禹,瞽瞍生舜。

舜、禹,鲧、瞽瞍之种也,知德殊矣。

试种嘉禾之实,不能得嘉禾。

恆见粢梁之粟,茎穗怪奇。

人见叔梁纥,不知孔子父也;见伯鱼,不知孔子之子也。

张汤之父五尺,汤长八尺,汤孙长六尺。

孝宣凤皇高五尺,所从生鸟或时高二尺,後所生之鸟或时高一尺。安得常种?

种类无常,故曾皙生参,气性不世,颜路出回,古今卓绝。

马有千里,不必骐之驹;鸟有仁圣,不必凤皇之雏。

山顶之溪,不通江湖,然而有鱼,水精自为之也。

废庭坏殿,基上草生,地气自出之也。

按溪水之鱼,殿基上之草,无类而出。瑞应之自至,天地未必有种类也。

夫瑞应犹灾变也。

瑞以应善,灾以应恶,善恶虽反,其应一也。

灾变无种,瑞应亦无类也。

阴阳之气,天地之气也,遭善而为和,遇恶而为变,岂天地为善恶之政,更生和变之气乎?

然则瑞应之出,殆无种类,因善而起,气和而生。

亦或时政平气和,众物变化,犹春则鹰变为鸠,秋则鸠化为鹰,蛇鼠之类辄为鱼鳖,虾蟆为鹑,雀为蜃蛤。

物随气变,不可谓无。

黄石为老父授张良书,去复为石也。儒知之。

或时太平气和,麞为骐驎,鹄为凤皇。

是故气性,随时变化,岂必有常类哉?

褒姒,玄鼋之子,二龙漦也。

晋之二卿,熊罴之裔也。

吞燕子、薏苡、履大迹之语,世之人然之,独谓瑞有常类哉?

以物无种计之,以人无类议之,以体变化论之,凤皇、骐驎生无常类,则形色何为当同?案《礼记瑞命篇》云: 雄曰凤,雌曰皇。

雄鸣曰即即,雌鸣足足。

《诗》云: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瑞命》与《诗》,俱言凤皇之鸣。《瑞命》之言 即即、足足 ,《诗》云 噰々、喈喈 ,此声异也。

使声审,则形不同也;使审同,《诗》与《礼》异。

世传凤皇之鸣,故将疑焉。案鲁之获麟云 有麞而角 。

言 有麞 者,色如麞也。

麞色有常,若鸟色有常矣。

武王之时,火流为乌,云其色赤。

赤非乌之色,故言其色赤。

如似麞而色异,亦当言其色白若黑。

今成事色同,故言 有麞 。

麞无角,有异於故,故言 而角 也。

夫如是,鲁之所得驎者,若麞之状也。

武帝之时,西巡狩得白驎,一角而五趾。

角或时同,言五趾者,足不同矣。

鲁所得麟,云 有麞 ,不言色者,麞无异色也。

武帝云 得白驎 ,色白不类麞,故言有麞,正言白驎,色不同也。

孝宣之时,九真贡,献驎,状如而两角者。孝武言一,角不同矣。

《春秋》之麟如麞,宣帝之驎言如鹿。

鹿与麞小大相倍,体不同也。

夫三王之时,驎毛色、角趾、身体高大,不相似类。

推此准後世,驎出必不与前同,明矣。

夫骐驎,凤皇之类,骐驎前後体色不同,而欲以宣帝之时所见凤皇高五尺,文章五色,准前况後,当复出凤皇,谓与之同,误矣!

後当复出见之凤皇、骐驎,必已不与前世见出者相似类。而世儒自谓见而辄知之,奈何?

案鲁人得驎,不敢正名驎,曰 有麞而角者 ,时诚无以知也。

武帝使谒者终军议之,终军曰: 野禽并角,明天下同本也。

不正名驎而言 野禽 者,终军亦疑无以审也。

当今世儒之知,不能过鲁人与终军,其见凤皇、骐驎,必从而疑之非恆之鸟兽耳,何能审其凤皇、骐驎乎?以体色言之,未必等;以鸟兽随从多者,未必善;以希见言之,有瞿鹆来;以相奇言之,圣人有奇骨体,贤者亦有奇骨。圣贤俱奇,人无以别。

由贤圣言之,圣鸟、圣兽,亦与恆鸟庸兽俱有奇怪。

圣人贤者,亦有知而绝殊,骨无异者;圣贤鸟兽,亦有仁善廉清,体无奇者。

世或有富贵不圣,身有骨为富贵表,不为圣贤验。

然则鸟亦有五采,兽有角而无仁圣者。

夫如是,上世所见凤皇、骐驎,何知其非恆鸟兽?

今之所见鹊、麞之属,安知非凤皇、骐驎也?

方今圣世,尧、舜之主,流布道化,仁圣之物,何为不生?

或时以有凤皇、骐驎,乱於鹄鹊、麞鹿,世人不知。

美玉隐在石中,楚王、令尹不能知,故有抱玉泣血之痛。

今或时凤皇、骐驎,以仁圣之性,隐於恆毛庸羽,无一角五色表之,世人不之知,犹玉在石中也。

何用审之?为此论草於永平之初,时来有瑞,其孝明宣惠,众瑞并至。

至元和、章和之际,孝章耀德,天下和洽,嘉瑞奇物,同时俱应,凤皇、骐驎,连出重见,盛於五帝之时。

此篇已成,故不得载。

或问曰: 《讲瑞》谓凤皇、骐驎难知,世瑞不能别。

今孝章之所致凤皇、骐驎,不可得知乎?

曰:《五鸟》之记,四方中央,皆有大鸟,其出,众鸟皆从,小大毛色类凤皇,实难知也。故夫世瑞不能别,别之如何?

以政治。

时王之德,不及唐、虞之时,其凤皇、骐驎,目不亲见。然而唐、虞之瑞必真是者,尧之德明也。

孝宣比尧、舜,天下太平,万里慕化,仁道施行,鸟兽仁者感动而来,瑞物小大、毛色、足翼必不同类。

以政治之得失,主之明暗,准况众瑞,无非真者。

事或难知而易晓,其此之谓也。

又以甘露验之。甘露,和气所生也。露无故而甘,和气独已至矣。

和气至,甘露降,德洽而众瑞凑。

案永平以来,讫於章和,甘露常降,故知众瑞皆是,而凤凰、骐驎皆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