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卷六 论悔过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曰: 为人大须学问。

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古人云: 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贞观中,太子承乾多不修法度,魏王泰尤以才能为太宗所重,特诏泰移居武德殿。

魏征上疏谏曰: 魏王既是陛下爱子,须使知定分,常保安全,每事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也。

今移居此殿,使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居,时人以为不可。

虽时移事异,犹恐人之多言。又王之本心,亦不宁息。既能以宠为惧,伏愿成人之美。

太宗曰: 我几不思量,甚大错误。

遂遣泰归于本第。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 人情之至痛者,莫过乎丧亲也。

故孔子云: 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也。

又曰: 何必高宗?

古之人皆然。

近代帝王遂行不逮汉文以日易月之制,甚乖于礼典。

朕昨见徐幹《中论·复三年丧》篇,义理甚深,恨不早见此书。

所行大疏略,但知自咎自责,追悔何及!

因悲泣久之。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 夫人臣之对帝王,多承意顺旨,甘言取容。

朕今欲闻己过,卿等皆可直言。

散骑常侍刘洎对曰: 陛下每与公卿论事,及有上书者,以其不称旨,或面加诘难,无不惭退,恐非诱进直言之道。

太宗曰: 朕亦悔有此问难,当即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