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卷六 论谦让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 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
昔舜诫禹曰: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又《易》曰: 人道恶盈而好谦。
凡为天子,若惟自尊崇,不守谦恭者,在身倘有不是之事,谁肯犯颜谏奏?
朕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群臣。
天高听卑,何得不畏?
群公卿士,皆见瞻仰,何得不惧?
以此思之,但知常谦常惧,犹恐不称天心及百姓意也。
魏征曰: 古人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愿陛下守此常谦常惧之道,日慎一日,则宗社永固,无倾覆矣。
唐、虞所以太平,实用此法。
贞观三年,太宗问给事中孔颖达曰: 《论语》云: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
何谓也?
颖达对曰: 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
己之才艺虽多,犹病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
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
非惟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
夫帝王内蕴神明,外须玄默,使深不可知。
故《易》称 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 。
若其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陵人,饰非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
太宗曰: 《易》云: 劳谦,君子有终,吉。
诚如卿言。
诏赐物二百段。
河间王孝恭,武德初封为赵郡王,累授东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
孝恭既讨平萧铣、辅公祏,遂领江、淮及岭南、北,皆统摄之。
专制一方,威名甚著,累迁礼部尚书。
孝恭性惟退让,无骄矜自伐之色。
时有特进江夏王道宗,尤以将略驰名,兼好学,敬慕贤士,动修礼让,太宗并加亲待。
诸宗室中,惟孝恭、道宗莫与为比,一代宗英云。
©2021~2025
京ICP备202100352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