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列传 卷二

义宗,名倍,小字图欲,太祖长子,母淳钦皇后萧氏。

幼聪敏好学,外宽内挚。神册元年春,立为皇太子。

时太祖问侍臣曰: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

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

皆以佛对。

太祖曰: 佛非中国教。

倍曰: 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

尝从征乌古、党项,为先锋都统,及经略燕地。

太祖西征,留倍守京师,因陈取渤海计。

天显元年,从征渤海。

拔扶余城,上欲括户口,倍谏曰: 今始得地而料民,民必不安。

若乘破竹之势,径造忽汗城,克之必矣。

太祖从之。

倍与大元帅德光为前锋,夜围忽汗城,大諲歙穷蹙,请降。

寻复叛,太祖破之。

改其国曰东丹,名其城曰天福,以倍为人皇王主之。

仍赐天子冠服,建元甘露,称制,置左右大次四相及百官,一用汉法。

岁贡布十五万端,马千匹。

上谕曰: 此地濒海,非可久居,留汝抚治,以见朕爱民之心。

驾将还,倍作歌以献。

陛辞,太祖曰: 得汝治东土,吾复何忧。

倍号泣而出。

遂如仪坤州。

未几,诸部多叛,大元帅讨平之。

太祖讣至,倍即日奔赴山陵。

倍知皇太后意欲立德光,乃谓公卿曰: 大元帅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属,宜主社稷。

乃与群臣请于太后而让位焉。

于是大元帅即皇帝位,是为太宗。

太宗既立,见疑,以东平为南京,徙倍居之,尽迁其民。

又置卫士阴伺动静。

倍既归国,命王继远撰《建南京碑》,起书楼于西宫,作《乐田园诗》。

唐明宗闻之,遣人跨海持书密召倍。

倍因畋海上。

使再至,倍谓左右曰: 我以天下让主上,今反见疑;不如适他国,以成吴太伯之名。

立木海上,刻诗曰: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携高美人,载书浮海而去。

唐以天子仪卫迎倍,倍坐船殿,众官陪列上寿。

至汴,见明宗。

明宗以庄宗后夏氏妻之,赐姓东丹,名之曰慕华。

改瑞州为怀化军,拜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

复赐姓李,名赞华。

移镇滑州,遥领虔州节度使。

倍虽在异国,常思其亲,问安之使不绝。

后明宗养子从珂弑其君自立,倍密报太宗曰: 从珂弑君,盍讨之。

及太宗立石敬瑭为晋主,加兵于洛。

从珂欲自焚,召倍与俱,倍不从,遣壮士李彦绅害之,时年三十八。

有一僧为收瘗之。

敬瑭入洛,丧服临哭,以王礼权厝。后太宗改葬于医巫闾山,谥曰文武元皇王。

世宗即位,谥让国皇帝,陵曰显陵。

统和中,更谥文献。

重熙二十年,增谥文献钦义皇帝,庙号义宗,及谥二后曰端顺,曰柔贞。

倍初市书至万卷,藏于医巫闾绝顶之望海堂。

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砭焫之术。

工辽、汉文章,尝译《阴符经》。

善不令终,天道难诘,得非性刻嗜杀之所致也?

虽然,终辽之代,贤圣继统,皆其子孙。

至德之报,昭然在兹矣。

章肃皇帝,小字李胡,一名洪古,字奚隐,太祖第三子,母淳钦皇后萧氏。

少勇悍多力,而性残酷,小怒辄黥人面,或投水火中。

太祖尝观诸子寝,李胡缩项卧内,曰: 是必在诸子下。

又尝大寒,命三子采薪。

太宗不择而取,最先至;人皇王取其乾者束而归,后至;李胡取少而弃多,既至,袖手而立。

太祖曰: 长巧而次成,少不及矣。

而母笃爱李胡。

天显五年,遣徇地代北,攻寰州,多俘而还,遂立为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

太宗亲征,常留守京师。

世宗即位镇阳,太后怒,遣李胡将兵击之。至泰德泉,为安端、留哥所败。

太后与世宗隔潢河而阵,各言举兵意。

耶律屋质入谏太后曰: 主上已立,宜许之。

时李胡在侧,作色曰: 我在,兀欲安得立?

屋质曰: 奈公酷暴失人心何!

太后顾李胡曰: 昔我与太祖爱汝异于诸子,谚云: 偏怜之子不保业,难得之妇不主家。

我非不欲立汝,汝自不能矣。

及会议,世宗使解剑而言。

和约既定,趋上京。

会有告李胡与太后谋废立者,徙李胡祖州,禁其出入。

穆宗时,其子喜隐谋反,辞逮李胡,囚之,死狱中,年五十,葬玉峰山西谷。

统和中,追谥钦顺皇帝。

重熙二十一年,更谥章肃,后曰和敬。

二子:宋王喜隐、卫王宛。

喜隐,字完德,雄伟善骑射,封赵王。

应历中,谋反,事觉,上临问有状,以亲释之。

未几,复反,下狱。

景宗即位,闻有赦,自去其械而朝。

上怒曰: 汝罪人,何得擅离禁所!

诏诛守者,复置于狱。

及改元保宁,乃宥之,妻以皇后之姊,复爵,王宋。

喜隐轻僄无恒,小得志即骄。

上尝召,不时至,怒而鞭之,由是愤怨谋乱。

贬而复召,适见上与刘继元书,辞意卑逊,谏曰: 本朝于汉为祖,书旨如此,恐亏国体。

厥后嗣君,虽严法以绳之,卒不可止。

乌乎,创业垂统之主,所以贻厥孙谋者,可不审欤!

顺宗,名浚,小字耶鲁斡,道宗长子,母宣懿皇后萧氏。

幼而能言,好学知书。

道宗尝曰: 此子聪慧,殆天授欤!

六岁,封梁王。

明年,从上猎,矢连发三中。

上顾左右曰: 朕祖宗以来,骑射绝人,威震天下。

是儿虽幼,不坠其风。

后遇十鹿,射获其九。

帝喜,设宴。

八岁,立为皇太子。

大康元年,兼领北南枢密院事。

及母后被害,太子有忧色。

耶律乙辛为北院枢密使,常不自安。

会护卫萧忽古谋害乙辛,事觉,下狱。

副点检萧十三谓乙辛曰: 臣民心属太子,公非阀阅,一日若立,吾辈措身何地!

乃与同知北院宣徽事萧特里特谋构陷太子,阴令右护卫太保耶律查剌诬告都宫使耶律撒剌、知院萧速撒、护卫萧忽古谋废立。

诏案无迹,不治。

乙辛复令牌印郎君萧讹都斡等言: 查剌前告非妄,臣实与谋,欲杀耶律乙辛等,然后立太子。

臣若不言,恐事发连坐。

帝信之,幽太子于别室,以耶律燕哥鞫案。

太子具陈枉状曰: 吾为储副,尚何所求。

公当为我辨之。

燕哥乃乙辛之党,易其言为款伏。

上大怒,废太子为庶人。

将出,曰: 我何罪至是!

十三叱登车,遣卫士阖其扉。

徙于上京,囚圜堵中。

乙辛寻遣达鲁古、撒八往害之,太子年方二十,上京留守萧挞得绐以疾薨闻。

上哀之,命有司葬龙门山。

欲召其妃,乙辛阴遣人杀之。

帝后知其冤,悔恨无及,谥曰昭怀太子,以天子礼改葬玉峰山。

乾统初,追尊大孝顺圣皇帝,庙号顺宗,妃萧氏贞顺皇后。

一子,延禧,即天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