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 卷十
张俭邢抱朴马得臣萧朴耶律八哥
张俭,宛平人,性端悫,不事外饰。统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调云州幕官。
故事,车驾经行,长吏当有所献。
圣宗猎云中,节度使进曰: 臣境无他产,惟幕僚张俭,一代之宝,愿以为献。
先是,上梦四人侍侧,赐食人二口,至闻俭名,始悟。
召见,容止朴野。访及世务,占奏三十余事。
由此顾遇特异,践历清华,号称明干。
开泰中,累迁同知枢密院事。
太平五年,出为武定军节度使,移镇大同。
六年,入为南院枢密使。
帝方眷倚,参知政事吴叔达与俭不相能,帝怒,出叔达为康州刺史,拜俭左丞相,封韩王。
帝不豫,受遗诏辅立太子,是为兴宗,赐贞亮弘靖保义守节耆德功臣,拜太师、中书令,加尚父,徙王陈。
重熙五年,帝幸礼部贡院及亲试进士,皆俭发之。
进见不名,赐诗褒美。
俭衣唯帛,食不重味,月俸有余,赒给亲旧。
方冬,奏事便殿,帝见衣袍弊恶,密令近侍以火夹穿孔记之,屡见不易。
帝问其故,俭对曰: 臣服此袍已三十年。
时尚奢靡,故以此微讽喻之。
上怜其清贫,令恣取内府物,俭奉诏持布三端而出,益见奖重。
俭弟五人,上欲俱赐进士第,固辞。
有司获盗八人,既戮之,乃获正贼。
家人诉冤,俭三乞申理。
上勃然曰: 卿欲朕偿命耶!
俭曰: 八家老稚无告,少加存恤,使得收葬,足慰存没矣。
及耶律休哥留守南京,又多滞狱,复诏抱朴平决之,人无冤者。
改南院枢密使,卒,赠侍中。
初,抱朴与弟抱质受经于母陈氏,皆以儒术显,抱质亦官至侍中,时人荣之。
马得臣,南京人,好学博古,善属文,尤长于诗。
保宁间,累迁政事舍人、翰林学士,常预朝议,以正直称。
乾亨初,宋师屡犯边,命为南京副留守,复拜翰林学士承旨。
圣宗即位,皇太后称制,兼侍读学士。
上阅唐高祖、太宗、玄宗三《纪》,得臣乃录其行事可法者进之。
及扈从伐宋,进言降不可杀,亡不可追,二三其德者别议。
诏从之。
俄兼谏议大夫,知宣徽院事。
时上击鞠无度,上书谏曰:臣窃观房玄龄、杜如晦,隋季书生,向不遇太宗,安能为一代名相?
臣虽不才,陛下在东宫,幸列侍从,今又得侍圣读,未有裨补圣明。
陛下尝问臣以贞观、开元之事,臣请略陈之。
臣闻唐太宗侍太上皇宴罢,则挽辇至内殿;玄宗与兄弟欢饮,尽家人礼。
陛下嗣祖考之祚,躬侍太后,可谓至孝。
臣更望定省之余,睦六亲,加爱敬,则陛下亲亲之道,比隆二帝矣。
臣又闻二帝耽玩经史,数引公卿讲学,至于日昃。
故当时天下翕然向风,以隆文治。
今陛下游心典籍,分解章句,臣愿研究经理,深造而笃行之,二帝之治,不难致矣。
臣又闻太宗射豕,唐俭谏之;玄宗臂鹰,韩休言之;二帝莫不乐从。
今陛下以球马为乐,愚臣思之,有不宜者三,故不避斧钺言之:窃以君臣同戏,不免分争,君得臣愧,彼负此喜,一不宜。
跃马挥杖,纵横驰骛,不顾上下之分,争先取胜,失人臣礼,二不宜。
轻万乘之尊,图一时之乐,万一有衔勒之失,其如社稷、太后何?
三不宜。
傥陛下不以臣言为迂,少赐省览,天下之福,群臣之愿也。
书奏,帝嘉叹良久。
未几卒,赠太子太保,诏有司给葬。
萧朴,字延宁,国舅少父房之族。
父劳古,以善属文为圣宗诗友。
朴幼如老成人。
及长,博学多智。
开泰初,补牌印郎君,为南院承旨,权知转运事,寻改南面林牙。
帝问以政,朴具陈百姓疾苦,国用丰耗,帝悦曰: 吾得人矣!
擢左夷离毕。
时萧合卓为枢密使,朴知部署院事,以酒废事,出为兴国军节度使,俄召为南面林牙。
太平三年,守太子太傅。
明年,拜北府宰相,迁北院枢密使。
时太平日久,帝留心翰墨,始画谱牒以别嫡庶,由是争讼纷起。
朴有吏才,能知人主意,敷奏称旨,朝议多取决之。
封兰陵郡王,进王恒,加中书令。
及大延琳叛,诏安抚东京,以便宜从事。
兴宗即位,皇太后称制,国事一委弟孝先。
方仁德皇后以冯家奴所诬被害,朴屡言其冤,不报。
每念至此,为之呕血。
重熙初,改王韩,拜东京留守。
及迁太后于庆州,朴徙王楚,升南院枢密使。
四年,王魏。
薨,年五十,赠齐王。
子铎剌,国舅详稳。
耶律八哥,字乌古邻,五院部人。
幼聪慧,书一览辄成诵。
统和中,以世业为本部吏。未几,升闸撒狘,寻转枢密院侍御。
会宋将曹彬、米信侵燕,八哥以扈从有功,擢上京留守。
开泰四年,召为北院枢密副使。
顷之,留守东京。
七年,上命东平王萧排押帅师伐高丽,八哥为都监,至开京,大掠而还。
济茶、陀二河,高丽追兵至。
诸将皆欲使敌渡两河击之,独八哥以为不可,曰: 敌若渡两河,必殊死战,乃危道也;不若击于两河之间。
排押从之,战,败绩。
明年,还东京,奏渤海承奉官宜有以统领之,上从其言,置都知押班。
后以茶、陀之败,削使相,降西北路都监,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