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列传 卷四

康默记,本名照。

少为蓟州衙校,太祖侵蓟州得之,爱其材,隶麾下。

一切番、汉相涉事,属默记折衷之,悉合上意。

时诸部新附,文法未备,默记推析律意,论决重轻,不差毫厘。

罹禁网者,人人自以为不冤。

顷之,拜左尚书。

神册三年,始建都,默记董役,人咸劝趋,百日而讫事。

五年,为皇都夷离毕。

会太祖出师居庸关,命默记将汉军进逼长芦水寨,俘馘甚众。

天赞四年,亲征渤海,默记与韩知古从。

后大諲歙叛,命诸将攻之。

默记分薄东门,率骁勇先登。

既拔,与韩延徽下长岭府。

军还,已下城邑多叛,默记与阿古只平之。

既破回跋城,归营太祖山陵毕,卒。

佐命功臣其一也。

孙延寿,字胤昌,少倜傥,谓其所亲: 大丈夫为将,当效节边垂,马革裹尸。

景宗特授千牛卫大将军。

宋人攻南京,诸将既成列,延寿独奋击阵前,敌遂大溃。

以功遥授保大军节度使。

乾亨三年卒。

韩延徽,字藏明,幽州安次人。

父梦殷,累官蓟、儒、顺三州刺史。

延徽少英,燕帅刘仁恭奇之,召为幽都府文学、平州录事参军,同冯道祗候院,授幽州观察度支使。

后守光为帅,延徽来聘,太祖怒其不屈,留之。述律后谏曰: 彼秉节弗挠,贤者也,奈何困辱之?

太祖召与语,合上意,立命参军事。

攻党项、室韦,服诸部落,延徽之筹居多。

乃请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

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

以故逃亡者少。

居久之,慨然怀其乡里,赋诗见意,遂亡归唐。已而与他将王缄有隙,惧及难,乃省亲幽州,匿故人王德明舍。

德明问所适,延徽曰: 吾将复走契丹。

德明不以为然。

延徽笑曰: 彼失我如失左右手,其见我必喜。

既至,太祖问故。

延徽曰: 忘亲非孝,弃君非忠。臣虽挺身逃,臣心在陛下。

臣是以复来。

上大悦,赐名曰匣列。 匣列 ,辽言复来也。

即命为守政事令、崇文馆大学士,中外事悉令参决。

天赞四年,从征渤海,大諲歙乞降。

既而复叛,与诸将破其城,以功拜左仆射。

又与康默记攻长岭府,拔之。

师还,太祖崩,哀动左右。

太宗朝,封鲁国公,仍为政事令。

使晋还,改南京三司使。

世宗朝,迁南府宰相,建政事省,设张理具,称尽力吏。

天禄五年六月,河东使请行册礼,帝诏延徽定其制,延徽奏一遵太宗册晋帝礼,从之。

应历中,致仕。

子德枢镇东平,诏许每岁东归省。九年卒,年七十八。

上闻震悼,赠尚书令,葬幽州之鲁郭,世为崇文令公。

孙资让,寿隆初拜中书侍郎、平章事。

会宋徽宗嗣位,遣使来报,有司按籍,有 登宝位 文,坐是出为崇义军节度使。

改镇辽兴,卒。韩知古,蓟州玉田人,善谋有识量。

太祖平蓟时,知古六岁,为淳钦皇后兄欲稳所得。

后来嫔,知古从焉,未得省见。

久之,负其有,怏怏不得志,挺身逃庸保,以供资用。

其子匡嗣得亲近太祖,因间言。

太祖召见与语,贤之,命参谋议。

神册初,遥授彰武军节度使。

久之,信任益笃,总知汉儿司事,兼主诸国礼仪。

时仪法疏阔,知古援据故典,参酌国俗,与汉仪杂就之,使国人易知而行。

顷之,拜左仆射,与康默记将汉军征渤海有功,迁中书令。

天显中卒,为佐命功臣之一。

子匡嗣。

匡嗣以善医,直长乐宫,皇后视之犹子。

应历十年,为太祖庙详稳。

后宋王喜隐谋叛,辞引匡嗣,上置不问。

初,景宗在藩邸,善匡嗣。

即位,拜上京留守。

顷之,王燕,改南京留守。

保宁末,以留守摄枢密使。

时耶律虎古使宋还,言宋人必取河东,合先事以为备。

匡嗣诋之曰: 宁有是!

已而宋人果取太原,乘胜逼燕。

匡嗣与南府宰相沙、惕隐休哥侵宋,军于满城。方阵,宋人请降。

匡嗣欲纳之,休哥曰: 彼军气甚锐,疑诱我也。

可整顿士卒以御。

匡嗣不听。

俄而宋军鼓噪薄我,众蹙践,尘起涨天。

匡嗣仓卒谕诸将,无当其锋。

众既奔,遇伏兵扼要路,匡嗣弃旗鼓遁,其众走易州山,独休哥收所弃兵械,全军还。

帝怒匡嗣,数之曰: 尔违众谋,深入敌境,尔罪一也;号令不肃,行伍不整,尔罪二也;弃我师旅,挺身鼠窜,尔罪三也;侦候失机,守御弗备,尔罪四也;捐弃旗鼓,损威辱国,尔罪五也。

促令诛之。

皇后引诸内戚徐为开解,上重违其请。

良久,威稍霁,乃杖而免之。

既而遥授晋昌军节度使。

乾亨三年,改西南面招讨使,卒。

睿智皇后闻之,遣使临吊,赙赠甚厚,后追赠尚书令。

五子:德源,德让,后赐名隆运,德威,德崇,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