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大聚解
维武王胜殷,抚国绥民,乃观于殷政,告周公旦曰: 呜呼,殷政总总,若风草有所积,有所虚,和此如何?
周公曰: 闻之文考,来远宾,廉近者,道别其阴阳之利,相土地之宜,水土之便。
营邑制命之曰:大聚先诱之以四郊,王亲在之。
大夫免列以选,赦刑以宽,复亡解辱削赦□重,皆有数,此谓行风。
乃令县鄙商旅曰:能来三室者,与之一室之禄。
辟开修道,五里有郊,十里有井,二十里有舍,远旅来至关,人易资,舍有委。
市有五均,早暮如一,送行逆来,振乏救穷。老弱疾病,孤子寡独,惟政所先。
民有欲畜,发令。
以国为邑,以邑为乡,以乡为闾,祸灾相恤,资丧比服,五户为伍,以首为长,十夫为什,以年为长。
合闾立教,以威为长,合族同亲,以敬为长。饮食相约,兴弹相庸,耦耕□耘,男女有婚,坟墓相连,民乃有亲。
六畜有群,室屋既完,民乃归之。
立君子以修礼略,立小人以教用兵。
立乡射以习容,春和猎耕耘,以习迁行。教芋与树艺,比长立职,与田畴皆通。
立祭祀,与岁谷登下厚薄,此之谓德教。
若其凶土陋民,贱食贵货,是不知政。
山林薮泽,以因其□工匠,役工以攻其材;商贾趣市,以合其用。
外商资贵而来,贵物益贱,五出贵物,以通其器。
夫然则关夷市平,财无郁废,商不乏资,百工不失其时,无愚不教,则无穷乏,此谓和德。
若有不言,乃政其凶,陂沟道路,藂苴,丘坟不可树谷者,树以材木。春发枯槁,夏发叶荣,秋发实蔬,冬发薪蒸。以匡穷困。
揖其民力,相更为师。
因其土宜,以为民资,则生无乏用,死无传尸。
此谓仁德。
旦闻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三月遄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且以并农力执,成男女之功。
夫然则有生而不失其宜,万物不失其性,人不失七事,天不失其时,以成万财。
既成,放此为人。
此谓正德。
泉深而鱼鳖归之,草木茂而鸟兽归之;称贤使能,官有材而士归之;关市平,商贾归之;分地薄敛,农民归之。
水性归下,农民归利。
王若欲求天下民,社设其利,而民自至,譬之若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而民自来。
此谓归德。
五德既明,民乃知常。
武王再拜曰: 呜呼,允哉!天民侧侧,余知其极有宜。
乃召昆吾冶而铭之,藏府而朔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