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 卷二十二
耨碗温敦思忠,本名乙剌补,阿补斯水人。
太祖伐辽,是时未有文字,凡军事当中复而应密者,诸将皆口授思忠,思忠面奏受诏,还军传致诏辞,虽往复数千言,无少误。
及辽人议和,思忠与乌林答赞谋往来专对其间,号闸剌。
闸剌者,汉语云行人也。
自收国元年正月,辽人遣僧家奴来,使者三往反,议不决。
使者赛剌至辽,辽人杀之。
辽主自将,至驼门,大败,归,复遣使议和。
太祖使胡突衮往,书曰: 若不从此,胡突衮但使人送至界上,或如赛剌杀之,惟所欲者。
天辅三年六月,辽大册使太傅习泥烈以册玺至上京一舍,先取册文副录阅视,文不称兄,不称大金,称东怀国。
太祖不受,使宗翰、宗雄、宗干、希尹商定册文义指,扬朴润色,胡十答、阿撒、高庆裔译契丹字,使赞谋与习泥烈偕行。
赞谋至辽,见辽人再撰册文,复不尽如本国旨意,欲见辽主自陈,阍者止之。
赞谋不顾,直入。
阍者相与搏撠,折其信牌。
辽人惧,遽遣赞谋归。
太祖再遣赞谋如辽。
辽人前后十三遣使,和议终不可成。
太祖自将,遂克临潢。
其后伐宋,思忠从宗翰军,封刘豫为齐帝,思忠为传宣使,俄授谋克。
从宗弼克和尚原。
还为同知西京留守事。
天眷初,改蒲州防御使。
元帅府在陕西者,其官属往往豪压贫民为奴,起遣工匠千人东来,至河上,思忠留止其人以闻,诏皆还之。
为行台尚书左丞。
是时,赞谟为行台参知政事,思忠黩货无厌,赞谟鄙之,两人由是交恶。
海陵杀左丞相秉德于行台。
赞谟妻,秉德乳母也。
思忠因构赞谟。杀之。
是岁,思忠入为尚书右丞。
俄进平章政事,封郜国公。
进拜左丞相兼侍中,封沂国公。
天德三年,致仕。
贞元二年十月,海陵率三品以上官幸思忠第,使以家礼见,谓思忠曰: 卿神气康实,习先朝旧事,舍卿无能知者,当为朕起,共治国政。
对曰: 君之命,臣敢不敬从,但恨老病疏谬,无以塞责耳。
遂命思忠乘马从入宫,拜太傅,领三省事,封齐国王。
寻拜太师兼劝农使。
已而罢中书门下省,不置领三省事。
置尚书令,位丞相上。
思忠为尚书令,特置散从八人,听随至宫,省奏赐坐。
海陵欲定封爵制度,风思忠建白之。
封王者皆降封,异姓或封公或一品、二品阶。
惟封思忠广平郡王,赐以玉带。
思忠言百官不当封妻,海陵从之。
惟封思忠次室为郡夫人。
而思忠亦自谓太祖旧臣,颇自任,虽海陵遂非拒谏,而思忠尽言无所避。
海陵将伐宋,问诸大臣,皆不敢对。
思忠曰: 不可。
海陵不悦,谓思忠曰: 汝勿论可否,但云何时克之。
思忠曰: 以十年为期。
海陵曰: 何久也?
期月耳。
思忠曰: 太祖伐辽,犹且数年。
今百姓愁怨,师出无名。
江、淮间暑热湫湿,不堪久居,未能以岁月期也。
海陵怒,顾视左右,若欲取兵刃者。
思忠无所畏恐,复曰: 老臣历事四朝,位至公相,苟有补于国家,死亦何憾。
有顷,海陵曰: 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
尔耄夫固不知此,汝子乙迭读书,可往问之。
思忠曰: 臣昔见太祖取天下,此时岂有文字耶?
臣年垂七十,更事多矣,彼乳臭子,安足问哉!
海陵既不用思忠言,运四方甲仗于中都。思忠曰: 州郡无兵,何以备盗贼?
海陵尽籍丁壮为兵,思忠曰: 山后契丹诸部,恐未可尽起。
皆不听。
其后,州郡盗起,守令不能制。
契丹撒八、窝斡果反,期年乃克之。
当是时,海陵伐宋,祁宰谏而死,张浩进言被杖,思忠见疏,孔彦舟画策先取两淮,他无及者。
正隆六年,思忠薨,年七十三。
海陵深悼惜之,亲临奠,赙赠加等,赐金螭头车,使者监护,给道路费。
大定十二年,诏复乌林答赞谟官爵,赠特进。
且思忠之最可罪者,构害赞谟,又纳其室而敓其赀,此何异于杀越人于货者乎!阴报不在其身,在其子孙,亦已晚矣。正隆之末,奔睹位三公,居上将,内不肯与谋,外不肯与战,逼侧趑趄,苟免自全,大臣之道,固若是乎?高桢,辽阳渤海人。五世祖牟翰仕辽,官至太师。
桢少好学,尝业进士。
斡鲁讨高永昌,已下沈州,永昌惧,伪送款以缓师。
是时,桢母在沈州,遂来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诚,斡鲁乃进攻。
既破永昌,遂以桢同知东京留守事,授猛安。
天会六年,迁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加太子太傅。
在镇八年,政令清肃,吏畏而人安之。
十五年,加太子太师,提点河北西路钱帛事。
天眷初,同签会宁牧。
及熙宗幸燕,兼同知留守,封戴国公,改同知燕京留守。
魏王道济出守中京,以桢为同判,俄改行台平章政事,为西京留守,封任国公。
是时,奚、霫军民皆南徙,谋克别术者因之啸聚为盗。
海陵患之,即以桢为中京留守,命乘驿之官,责以平贼之期。
贼平,封河内郡王。
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
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
迁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莒王。
策拜司空,进封代王,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如故。
桢久在台,弹劾无所避,每进对,必以区别流品,进善退恶为言,当路者忌之。
荐张忠辅、马讽为中丞,二人皆险诐深刻,欲令以事中桢。
正隆例封冀国公,桢因固辞曰: 臣为众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
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
及疾革,书空独语曰: 某事未决,某事未奏,死有余恨。
薨,年六十九。
海陵悼惜之,遣使致奠,赙赠加等。
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
虽甚暑,未尝解衣缓带。
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简默如此。
白彦敬,本名遥设,部罗火部族人。
初名彦恭,避显宗讳,改焉。
祖屋仆根。
父阿斯,仕辽为率府率。
彦敬善骑射,起家为吏,补元帅府令史。
伐宋,为钱帛司都管勾。
立三省,选为尚书省令史,除都元帅府知事。
招谕诸部,授以金牌,行数千里,有功,超迁兵部郎中。
熙宗罢统军司改招讨司,遣彦敬分僚属改牌印,谕诸部隶招讨司。
还为本部侍郎,迁大理卿,出为通州防御使,改刑部侍郎。
怨家告诬开府慎思与西北路部族谋叛,彦敬鞫得其实,海陵嘉之。
迁签书枢密院事,以便宜措置边防。
正隆六年,调诸路兵伐宋,及调民马,使彦敬主会宁、蒲与、胡里改三路事。
改吏部尚书,充南征万户,迁枢密副使。
契丹撒八反,枢密使仆散忽土等以无功坐诛,以彦敬为北面行营都统,与副统纥石烈志宁以便宜往,赐御服皮袄。
行至北京,闻南征诸军逃归者皆奔东京,欲推戴世宗。
彦敬与志宁谋,阴结会宁尹完颜蒲速赉、利涉军节度使独吉义以图之。
世宗已即位,使石抹移迭、移剌曷补等九人招彦敬、志宁。
彦敬拒之,使移迭跪。
移迭不屈,皆杀之。
及完颜谋衍将兵攻北京,彦敬使偏将率兵拒于建州之境,而独吉义先归世宗,蒲速赉称疾不至。
世宗密遣人乘夜揭榜于北京市,购以官赏。
彦敬、志宁恐为人图己,遂降。
以为曷速馆节度使。
不数月,召为御史大夫。
窝斡慄帝号。
诸军马瘦弱,遣彦敬往西北路招讨司市马,得六千余匹。
窝斡败,西走山后。
完颜思敬以新马三千备追袭。
彦敬屯于夏国两界间。
窝斡平,召还为兵部尚书,出为凤翔尹,改太原尹,兼河北东路兵马总管,寻改河中尹。
大定九年,卒于官。
张景仁,字寿甫,辽西人。
累官翰林待制。
贞元二年,与翟永固俱试礼部进士,以 尊祖配天 为赋题,忤海陵旨,语在永固传。
大定二年,仆散忠义伐宋,景仁掌其文辞。
宋人议和,朝廷已改奉表为国书,称臣为侄,但不肯世称侄国。往复凡七书,然后定,其书皆景仁为之。
世宗称其能,尝曰: 今之文章,如张景仁与宋人往复书,指事达意,辨而裁,真能文之士也。
五年,罢兵,入为翰林直学士。
七年,迁侍讲。
八年,为详读官。
宋国书中有 宝邻 字,景仁奏 邻 字太涉平易。
上问累年国书有 邻 字否,命一一校勘。
六年书中亦有之,上责问六年详读官刘仲渊,右丞石琚亦请罪曰: 臣尝预六年详读。
上曰: 此有司之过,安得一一责宰臣邪?
诏有司就谕宋臣王瀹,使归告其主,后日国书不得复尔。
仲渊时为礼部侍郎,降石州刺史,景仁迁翰林学士兼同修国史。
久之,上召景仁读陈言文字。
上问 事款几何?
景仁率易,少周密,对曰: 二十余事。
复曰: 其中如某事某事十事可行,余皆无谓也。
明日,上召景仁责之曰: 卿昨言可行者,朕观之,中复有不可行者。
卿谓无谓者,中亦有可行者。
朕未尝使卿分别可否,卿辄专可否,何也?
自今戒之。
十年,兼太常卿,学士、同修国史如故。
转承旨,兼修国史。
改河南尹。
二十一年,召为御史大夫,仍兼承旨、修国史。
世宗谓景仁曰: 卿博学老儒,求如古之御史大夫,然后行之,期为称矣。不能如古之人,众人不独诮卿,亦谓朕不能知人。
卿醉中颇轻脱失言,当以酒为戒。
初,朝臣言景仁有文艺而颇率易,不可任台察。
景仁被诏,就台中治监察罪,辄以便服视决罚。
上闻之,责景仁曰: 朕初用卿为大夫,或言卿不可居此官,今果不用故事,率易如此。
卿自慎,不然黜罚及矣!
景仁顿首谢。
未几,诏葬元妃李氏于海王庄。
平章政事乌古论元忠提控葬事,都水监丞高杲寿治道路不如式,元忠不奏,决之四十。
景仁劾奏元忠辄断六品官,无人臣礼。
上曰: 卿劾奏甚当。
使左宣徽使蒲察鼎寿传诏戒敕元忠曰: 监丞六品,有罪闻奏,今乃一切趋办,擅决六品官,法当如是耶?
御史在尊朝廷,汝当自咎,勿复再!
元忠尚豫国公主,怙宠自任,倨慢朝士。
景仁劾之,朝廷肃然。
是岁,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