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 卷五十八
石家奴,蒲察部人,世居案出虎水。
祖斛鲁短,世祖外孙。
桓赧、散达之乱,昭肃皇后父母兄弟皆在敌境,斛鲁短以计迎还之。
石家奴自幼时抚养于太祖家,及长,太祖以女妻之。
年十五,从攻宁江州,败辽主亲军,攻临潢府皆有功,袭谋克。
其后,自山西护齐国王谋良虎之丧归上京,道由兴中。
是时,方攻兴中未下,石家奴置柩于驿,率其所领猛安兵助王师,遂破其城。
从宗望讨张觉。再从宗翰伐宋。
宗翰闻宗望军已围汴,遣石家奴计事,抵平定军遇敌兵数万,败之,遂见宗望。
已还报,宗翰闻其平定之战,甚嘉之。
明年,复伐宋,石家奴隶娄室军。
娄室讨陕西未下,石家奴领所部兵援之。
既而,以本部屯戍西京,会契丹大石出奔,以余睹为元帅,石家奴为副,袭诸部族以还。
未几,有疾,退居乡里。
天眷间,授侍中、驸马都尉。
再以都统定边部,熙宗赐御书嘉奖之。
封兰陵郡王。
承安四年,拜绛阳军节度使。
卒。
乌古论元忠,本名讹里也,其先上京独拔古人。
父讹论,尚太祖女毕国公主。
元忠幼秀异,世宗在潜邸以长女妻之,后封鲁国大长公主。
正隆末,从海陵南伐。
世宗即位辽阳,时太保昂为海陵左领军大都督,遣元忠朝于行在,遂授定远大将军,擢符宝郎。谕之曰: 朕初即位,亲密无如汝者,侍从宿卫,宜戒不虞。
大定二年,加驸马都尉,除近侍局使,迁殿前左卫将军。
从世宗猎,上欲射虎,元忠谏止之。
进殿前右副都点检,为贺宋正旦使,还,转左副都点检。
坐家奴结揽民税,免官。
十一年,复旧职。
明年,升都点检。
十五年,北边淮献,命元忠往受之,及还,诏谕曰: 朕每遇卿直宿,其寝必安。
今夏幸景明宫,卿去久,朕甚思之。
会大兴府守臣阙,遂以元忠知府事。
有僧犯法,吏甫得置狱,皇姑梁国大长公主属使释之,元忠不听,主奏其事,世宗召谓曰: 卿不徇情,甚可嘉也,治京如此,朕复何忧。
秩满,授吏部尚书。
以其子谊尚显宗长女薛国公主。
十八年,擢御史大夫,授撒巴山世袭谋克。
世宗问左丞相纥石烈良弼孰可相者,良弼以元忠对,乃拜平章政事,封任国公,进尚书右丞相。
策论进士之科设,元忠赞成之。
世宗将幸会宁,元忠进谏不听,出知真定府,寻复诏为右丞相。
世宗欲甓上京城,元忠曰: 此邦遭正隆军兴,百姓凋弊,陛下休养二十余年,尚未完复。
况土性疏恶,甓之恐难经久,风雨摧坏,岁岁缮完,民将益因矣。
驾东幸久之未还,元忠奏曰: 鸾舆驻此已阅岁,仓储日少,市买渐贵,禁卫暨诸局署多逃者,有司捕置诸法恐伤陛下仁爱。
世宗嘉纳之。
寻出为北京留守,责谕之曰: 汝强悍自用,颛权而结近密。
汝心叵测,其速之官。
后左丞张汝弼奏事,世宗恶其阿顺,谓左右曰: 卿等每事依违苟避,不肯尽言,高爵厚禄何以胜任。
如乌古论元忠为相,刚直敢言,义不顾身,诚可尚也。
于是,改知真定府事,移知河间。
明昌二年,知广宁府。
以河间修筑球场扰民,会赦下,除顺义军节度使。
乞致仕不许,特加开府仪同三司、北京留守。
徙知济南府,过阙,令预宴,班平章政事之上。
承安二年,移守南京,寻改知彰德府,卒。
金之徒单、拿懒、唐括、蒲察、裴满、纥石烈、仆散皆贵族也,天子娶后必于是,公主下嫁必于是,与周之齐、纪无异,此昏礼之最得宜者,盛于汉、唐矣。徒单四喜,哀宗皇后之弟也。
天兴二年正月辛酉夜,四喜、内侍马福惠至自归德,时河朔已失利,京城犹未知,二人被旨迎两宫,遂托以报捷,执小黄旗以入,至则奏两宫以奉迎之意。
是日,召二相入议,二相及乌古孙奴申谏不可行。
四喜作色曰: 我奉制旨迎两宫,有敢言不行者,当以别敕从事矣。
二相不复敢言,行议遂决。
制旨所取两宫、柔妃裴满氏及令人张秀蕊、都辖、承御、汤药、皇乳母巩国夫人等十余人外,皆放遣之。
又取宫中宝物,马蹄金四百杖、大珠如栗黄者七千杖、生金山一、龙脑板二及信瑞御玺,仍许赐忠孝军以两宫随行物之半。
壬寅,太后御仁安殿,出锭金及七宝金洗分赐忠孝军。
是夜,两宫骑而出,至陈留,见城外二三处火起,疑有兵,迟回间,奴申初不欲行,即承太后旨驰还。
癸卯,入京顿四喜家,少顷,还宫。
复议以是夜再往,太后惫于鞍马不能动,遂止。
明日,崔立变。
四喜、术甲塔失不及塔失不之父咬住、四喜妻完颜氏,以忠孝卒九十七骑夺曹门而出,将往归德,不得出,转陈州门,亦为门卒所止。
门帅裕州防御使阿不罕斜合已遁去,经历官完颜合住权帅职,麾门卒放塔失不等去,且曰: 罪在我,非汝等之过。
明日,立以数十骑召合住,合住自分必死,易衣冠而往。
立左右扼腕欲加刃。立遥见,问: 汝是放忠孝军出门者耶?
合住曰: 然。
天子使命,某实放之,罪在某。
立忽若有所省,顾群卒言: 此官人我识之,前筑里城时与我同事。
我所部十余卒盗官木罪当死,此官人不之问,但笞数十而已。
此家能杀人,能救人。
因好谓合住曰: 业已放出,吾不汝罪也。
四喜等至归德,上惊问两宫何如,二人奏京城军变不及入宫。
上曰: 汝父汝妻独得出耶。
下之狱,皆斩于市。
赞曰:四喜奉迎两宫,而值崔立之变,智者居此,与两宫周旋兵间,以俟事变之定而徐图之。
万一不然,以一死徇之耳,他无策也。
四喜奉其私亲以归,而望人主贷其死,岂非愚乎!
